第85章 砺兵秣马-《十柄灵剑》

  皇帝决意东征的诏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大唐朝野掀起滔天巨浪。文官们忧心忡忡,接连上疏劝谏,言说陛下龙体未愈,远征劳师动众,前隋三征高句丽之祸犹在眼前。武将们则摩拳擦掌,尤其是那些经历过隋末乱世、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老将,闻战则喜,纷纷请缨。

  两仪殿内,李世民面对堆积如山的劝谏奏疏,只是轻轻推开,咳嗽着对房玄龄、杜如晦道:“朕知卿等好意。然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朕意已决,毋庸再议。尔等之责,乃替朕稳住后方,保障粮秣军需,安抚民心。此战,关乎国运,非仅边患。”

  房杜二人见皇帝眼中不容置疑的决绝,知再劝无益,只得领命,将满腔忧虑化为高效的行动力,全力运转起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

  一时间,通往洛阳、幽州的官道上,运送粮草军械的车队络绎不绝,蜿蜒如龙。各地府兵精锐奉命向幽州集结,操练之声终日不绝。民间虽有担忧,但贞观以来积累的国力与威信,使得大多数百姓选择相信他们的陛下,默默支持。

  将作监更是成了最忙碌的所在。炉火日夜不熄,锤声震耳欲聋。欧煌几乎住在了工棚里,指挥着大批工匠赶制铠甲、横刀、箭镞。他更是亲自动手,为陛下和几位国公打造特制的明光铠和兵刃。

  “加点乌兹钢!对!就那儿!给老子淬火淬狠点!”欧煌声嘶力竭地吼着,汗如雨下,“陛下要亲征,铠甲必须最坚,刀必须最利!”

  莫氏则带着如意,日夜不停地绘制各种符文。有的绘于铠甲内侧,以期能微弱的抵御邪气侵蚀;有的刻于箭镞之上,希望增强破邪之力;更多则是绘制在那柄赤铜剑胚和几块新赶制出的、蕴含道纹的玉符上,这些将是随军携带的重要依仗。

  如意进步神速,在纯钧剑那丝尊贵紫气的辅助下,他已能较为流畅地引动并绘制简单的河洛道纹,小脸常因心神透支而苍白,眼神却越发清澈专注。

  “师娘,这个‘锐’字符,如果这样改一笔,是不是更能引动金气?”他拿着自己修改的符文请教。

  莫氏仔细看去,眼中露出惊喜:“确实如此!如意,你于此道天赋之高,远超师娘想象!”她心中暗叹,纯钧择主,果非无因。

  程咬金和尉迟恭几乎天天泡在城外右武卫大营的演武场上。程咬金把那柄鱼肠断剑使得呼呼生风,虽然毫无章法,却自有一股沙场搏命的凶悍气势,逼得与他陪练的军士叫苦不迭。

  “快!再快!没吃饭吗?战场上妖魔鬼怪会跟你讲道理吗?”程咬金哇哇大叫,一记毫无花巧的力噼华山,将对手连人带盾砸翻在地。

  尉迟恭则沉稳得多,只是反复练习着最简单的噼、刺、撩、扫,每一式都力求完美发力,隐含泰岳崩于前而不变的厚重威势。他的泰阿剑虽无光华,但每一次挥动,都自带一股令人心季的压迫感。偶尔,剑柄与手掌摩擦处,会隐有一丝极澹的血气渗出,融入他的煞气之中。

  窦建德也接到了随军旨意。他闭门三日,出来后,竟主动前往将作监,找到欧煌莫氏。

  “窦某不才,于军械调度、粮秣转运略有心得。陛下既决意东征,窦某愿尽绵薄之力,协助督办后方粮草军需,以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他语气平静,眼神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沉凝与决然。

  欧煌莫氏知他这是以实际行动表明心迹,自是欢迎。有这位昔日称雄河北的夏王协助统筹后勤,无疑能让人放心不少。

  而远在幽州的李积,压力最大。他一边要整训不断汇聚而来的大军,派出大量斥候深入辽东探查地形敌情,绘制详图;另一边还要时刻监控葬雪谷裂隙的动静,提防高句丽与妖邪的突袭。

  张胥依旧镇守在那裂隙山洞之外,以龙渊剑意配合长安传来的道韵之力,勉强维持着平衡。他能感觉到,裂隙深处的古魔虚魇越来越焦躁,冲击封印的频率和力度都在增加。而辽东境内,那种令人不安的寂静也愈发明显,仿佛暴风雨前的死寂。

  “陛下……要快啊……”张胥望着南方,心中默念。

  这一日,李世民不顾长孙皇后和太医的劝阻,强撑病体,亲自前往城北大校场,观摩大军演武。

  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数万精锐唐军列阵如山,操练时发出的喊杀声震天动地,冲霄的煞气令风云变色。

  李世民站在点将台上,玄色大氅衬得他脸色愈发苍白,但他的腰杆挺得笔直,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台下虎贲之师。看着这支他亲手打造的无敌雄师,他萎靡的精神似乎也振奋了些许。

  他接过近侍奉上的强弓,试图拉开,手臂却微微颤抖,弓弦只拉开一半便无力为继。台下将士鸦雀无声,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李世民沉默片刻,缓缓放下弓,忽然朗声大笑,笑声中带着一丝悲怆,却更有冲天的豪气:“朕老了!不中用了!拉不开这弓了!”

  台下将士闻言,无不心酸,许多人已眼含热泪。

  “但是!”李世民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龙吟,压过了风声,“朕拉不开弓,还有你们!朕挥不动剑,还有你们!大唐的儿郎们!你们手中的横刀,可还锋利否?!”

  “锋利!”数万人齐声怒吼,声浪滚滚,直冲云霄!

  “你们身上的铁甲,可还坚固否?!”

  “坚固!”

  “你们的热血,可还沸腾否?!”

  “沸腾!沸腾!沸腾!”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震撼天地,无边的战意与煞气凝聚成形,竟让天空的灰霾都为之散开些许!

  李世民看着这支嗷嗷叫的虎狼之师,眼中终于露出欣慰与决然:“好!这才是我大唐的脊梁!此次东征,朕与尔等同行!犁庭扫穴,荡妖除魔!必胜!”

  “必胜!必胜!万岁!万岁!万万岁!”

  点将台下,程咬金、尉迟恭等一众悍将激动得满脸通红,奋力挥舞着拳头。就连隐匿在人群中的窦建德,看着这冲天的士气与那位虽病弱却意志如钢的帝王,眼中也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最终化为一声轻叹。

  帝心已定,三军用命。砺兵秣马,只待吉日。

  然而,无人察觉,在校场冲天的煞气与战意激荡下,几位灵剑之主腰间、鞘中的古剑,似乎都比往常……更温热了些许。仿佛沉眠的战士,听到了远方的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