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老院士服了!卫国同志,您再讲讲!-《四合院:我一级工程师,你还闹?》

  “各位前辈,这么干下去,我们只是在重复失败。”

  就在一片死寂中,林卫国清朗的声音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他身上。

  “常规的粉末冶金法,已经证明是条死胡同。”

  林卫国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快速描画起来。

  “我有个新想法,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他指着黑板上刚画出的草图。

  那是一个外行根本看不懂的复杂分子结构。

  “咱们可以不要金属粉末,改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这是啥?”一个资格最老的院士眉头拧成疙瘩。

  这词儿他听都没听过。

  “简单来讲,”林卫国换了个通俗说法。

  “就像咱们先用一种特殊的碳基高分子材料,织一张看不见的蜘蛛网。”

  “这张网的孔洞,必须绝对均匀。”

  “它就是咱们分离膜的骨架。”

  “然后,用一股特殊的雾气,让镍原子长了眼睛一样,附着在蜘蛛网上。”

  “同时把原来的碳原子给替换掉。”

  “最后,骨架不见,一张纯金属镍的筛子就成了!”

  “最后一步,再给这张金属网穿上一层防弹衣,做表面钝化。”

  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这小子说的是啥?天书吗?

  可这天书,好像又有那么点道理。

  半晌,那位老院士摇摇头,嗓子都发干。

  “卫国同志,你这想法太野了!跟说书一样!”

  他扶着眼镜站起身,情绪还有点激动。

  “用有机物当底子?那玩意儿一碰高温就完蛋!”

  “金属镍的气相沉积,温度少说几百度!”

  “你的蜘蛛网不等镍原子爬上去,自己就先烧成灰!”

  “这不符合材料学的基本原理!”

  “没错,正常是这样。”林卫国迎着质疑,眼睛亮得吓人。

  “所以关键不是沉积,是对高分子基底的预处理!”

  “我有个法子,能让它的热稳定性提高十倍!”

  这话一出口,所有专家你看我,我看你。

  一半是震惊,一半是觉得这小子疯了。

  林卫国没时间再解释。

  他扭头看着会议室上首,那儿挂着领袖画像。

  “首长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不能再走死胡同!”

  “不冒这个险,就永远别想成功!”

  他转回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我,林卫国,为我的方案立军令状!”

  “要是失败,所有责任,我一个人扛!”

  “要杀要剐,我绝无二话!”

  这几句话跟平地炸起一个雷。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敢拿自己的命赌国运!

  这股不要命的劲头,把所有人都镇住。

  最终,惊动大领导来亲自坐镇。

  面对巨大的争议,他用茶杯底重重敲了下桌子。

  “就按林卫国同志的方案办!”

  “畏畏缩缩,搞不出原子弹!”

  “国家现在要的就是这股敢闯敢拼的劲头!”

  “我相信他!”

  项目组重整旗鼓,一切资源向林卫国的新方案倾斜。

  “九号院”的灯,再也没在夜里熄过。

  娄晓娥成了林卫国贴身的资料员。

  她凭着一股狠劲和不错的数理底子,硬是啃下最难的任务。

  她不仅要用算盘和计算尺,整理海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还要连夜翻译德文、法文期刊,给他那些天才想法找理论依据。

  实验室成了两人的家。

  林卫国经常几天几夜不闭眼,眼窝深陷。

  饿了就啃窝头,渴了就灌凉水。

  累到不行就在行军床上躺一两个钟头。

  娄晓娥看在眼里,心疼得像刀割。

  可她一句话都不劝。

  娄晓娥晓得劝他注意身体,都是屁话。

  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后方守好。

  她把特供的肉蛋奶,变着花样做成最有营养的饭菜。

  算着他实验的空当,送到实验室门口。

  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瘦,可那眼神却越来越亮。

  她把所有心疼,都藏在心里。

  一次实验,需要一种国内没有的特殊催化剂。

  林卫国只能凭记忆里的配方,从头合成。

  在离心提纯时,反应釜的温度突然失控。

  指针疯了一样向上冲!

  “滴!滴!滴!”

  刺耳的警报响彻整个地下工事。

  墙上压力表的数值乱跳,红灯狂闪!

  “快!上冷却液!温度超过临界值!”一个老专家脸都白了,声音发颤。

  这玩意儿要是炸了,整个“九号院”都得上天!

  冷却水已经开到最大,可温度指针只是停了一下。

  接着就继续向上猛蹿!

  就在这要命的关头,林卫国冲到一个墙角阀门前。

  他没半点慌乱,回头对拿着记录本的娄晓娥大吼。

  “晓娥!别管温度!记录压力曲线的二阶导数!”

  “我要判断失控加速度!”

  吼完,他用尽全身力气拧开那个红色的阀门!

  这是他当初力排众议,非要加装的液氮紧急深冷系统!

  “嗤——!”

  一股白色的寒气喷涌而出,灌进反应釜夹层。

  实验室的玻璃窗上,瞬间结满厚厚的白霜。

  空气里的水汽都冻成了冰渣子,不停往下掉。

  那疯了的温度指针,终于在离爆炸红线一毫米的地方。

  哆哆嗦嗦地停住。

  然后,一格,一格,开始往下退。

  死里逃生的人们,都虚脱一样靠在墙上喘粗气。

  他们看着阀门前那个浑身挂满白霜,头发眉毛都冻住的年轻人。

  眼神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从这一刻起,再没人敢质疑林卫国的任何一个决定。

  当初第一个反对他的老院士,在确认危机解除后。

  默默走到林卫国身边,手里还捏着块失败的样品。

  他用一种近乎请教的语气,低声问:

  “卫国同志……你说的那个……高分子基底预处理……”

  “那个催化稳定机制,能不能……再给我讲讲?”

  “我……我这老脑筋,是真的想不通啊……”

  林卫国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前辈,点了点头。

  ……

  四合院,贾家的日子已经到了头。

  秦淮茹那点工资,根本养不活一大家子。

  家里的米缸空得能让耗子进去打滚。

  贾张氏饿得受不了,又在院里打滚撒泼。

  “没天理啊!要饿死人了!”

  “你们这帮没良心的,就眼睁睁看着我们家死人?”

  可这次,没人再搭理她。

  连傻柱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

  不是他心狠,是他也快断顿。

  妹妹何雨水和聋老太太,每天也只能喝稀粥。

  秦淮茹感到完全绝望。

  看着病殃殃躺在床上的贾东旭,心头生出浓浓恨意。

  如果不是这个男人,自己何至于落到这步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