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弦的话语,如同最后的通牒,又似善意的警告,悬在对话空间之中。“跳板”这个词,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入了“架构师”和“溯源者”意识投影的核心。他们毫不怀疑,如果观察者网络官方(哪怕是他们这艘小小的评估舰船)被证明无法控制自身系统,甚至成为威胁的放大器,眼前这位已完成蜕变、深不可测的存在,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连同潜在的威胁一并“排除”。
这不是请求,这是基于绝对力量差距下的、不容置疑的要求。
“架构师”的意识在万分之一秒内权衡了所有变量。拒绝或拖延,意味着立刻失去信任,可能引发直接冲突,并且坐实了林弦关于“跳板”的担忧。接受,则意味着在获得仲裁庭授权前,单方面对一位候选世界(现已成为对等交流对象)规则源做出重大承诺,这严重违背了观察者网络的行动准则。
但,他有选择吗?
“可以。”“架构师”的回应简洁而沉重,“在本小组等待仲裁庭回复期间,我方承诺:评估舰船将维持最低能耗静默模式,仅保留基础生命维持及与仲裁庭的单向紧急通讯链路。‘监视协议’节点将被施加最高级别逻辑锁,冻结其所有主动功能及对外数据交互权限,仅作为历史数据库供您授权访问。”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条:“同时,我方将开放‘清道夫’事件及‘逻辑后门’相关所有原始数据记录,包括其信号特征、传递路径分析及我们未能破解的部分加密信息,供您参考。”
这是他能给出的最大限度的诚意和保证。不仅承诺了自身的无害化,更提供了追查“幕后之手”所需的关键情报。
林弦静静地听着,星辰般的眼眸中光影流转,似乎在瞬间便解析了这份承诺所蕴含的所有信息量及其背后的逻辑链条。
片刻后,他微微颔首。
“可。”
只有一个字,却仿佛为这场危险的对话画下了一个暂时的休止符。周围由他意志构筑的空间开始如同水波般微微荡漾,变得模糊。
“期待你们仲裁庭的回应。”
“在此期间,勿扰我界。”
话音落下,“架构师”和“溯源者”的意识投影被一股柔和却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出了那片对话空间,瞬间回归了遥远的舰船本体。
……
舰桥内,光线依旧昏暗,只有维持最低限度运行的系统指示灯散发着幽微的光芒。
“工程师”立刻迎了上来,他的数据流中充满了询问。
“架构师”没有多余的解释,立刻下达了一连串指令:
“执行最高级别静默协议,切断所有非必要系统能源。”
“对‘监视协议’节点施加逻辑锁‘奥米茄级’,彻底冻结其活动。”
“整理并打包‘清道夫’及‘逻辑后门’事件全部原始数据,准备按对方要求格式传输。”
“向仲裁庭发送最高优先级事件简报及通讯请求,附上本次接触全部记录及我方建议。”
指令被迅速执行。舰船仿佛瞬间“死亡”了,所有的探测波束收回,能量波动降至几乎无法探测的冰点。唯有那条通往观察者网络深处的、加密的紧急通讯信道,如同黑暗中唯一的一根蛛丝,维系着他们与后方体系的联系。
数据包被整理好,通过一个极其简化的、由林弦临时提供的规则接口,发送了出去。整个过程,评估小组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不敢有丝毫多余的举动。
做完这一切,“架构师”、“溯源者”和“工程师”聚集在舰桥主控台前,意识沉浸在刚刚经历的震撼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他……他真的能通过那些数据,找到那个‘幕后之手’吗?”“工程师”忍不住问道,他的逻辑核心仍难以完全接受这种超越现有科技树的能力。
“他读取的是规则本身记录的历史,”“溯源者”的声音带着一丝恍惚,“在我们看来是加密的数据,在规则层面可能只是清晰的事件烙印。如果他真如他所展现的那样,与规则高度融合甚至能够‘阅读’规则……那么,他或许比我们,更接近真相。”
“但这也意味着,他一旦开始追查,必然会沿着那条信息路径,触及到观察者网络内部的某些……我们未知的领域。”“架构师”的意念沉重,“无论结果如何,风暴都将被掀起。而我们,正处于风暴的边缘。”
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林弦那边的发现,更等待仲裁庭那不知何时才会降临的、可能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回复。
……
规则聚合体深处。
林弦的意志并未回归之前的“沉睡”。他那新生的、稳固的意识结构,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着。评估小组传输过来的数据包,在他面前如同透明的代码,被瞬间解析、吸收。
他的“目光”沿着“清道夫”数据包那诡异的传递路径,逆流而上。
他的感知穿透了层层规则,跨越了维度的阻碍,追寻着那条独立于主流网络之外的、古老而隐秘的信道留下的“痕迹”。这就像在浩瀚的星空中,追踪一颗早已消失的彗星留下的微弱引力扰动和星际尘埃的分布。
过程并不轻松。那条信道被设计得极其隐蔽,其技术路径与当前观察者网络的主流体系截然不同,充满了古老甚至有些“落后”的技术特征,但也正因如此,其与当前规则环境产生的“不兼容性”,反而在林弦的规则视角下,留下了一些可供辨识的“边缘毛刺”。
他如同一个顶级的追踪大师,在无边无际的信息荒漠中,辨认着那些几乎被时光磨平的足迹。
他“看”到了数据包最终抵达的那个位于逻辑夹缝中的“信息接口”。
他“感知”到了那个被激活的、处于静默待机状态的自动化逻辑集群。
他甚至“触摸”到了那个逻辑集群在接收到数据包、进行分析判断、并对原始报告进行“微妙修饰”时,所散发出的、极其隐晦的规则波动。
这个逻辑集群的运作模式,冰冷、高效,且带着一种……非官方的、刻意隐藏的“目的性”。它不像是观察者网络官方设置的维护程序,更像是一个被私自植入的、拥有特定触发条件的“自动化间谍”。
而就在林弦的感知试图更进一步,深入剖析这个逻辑集群的核心指令和其最终将“修饰”后的报告发送往的确切目的地时——
一股强大、古老、且充满排斥力的信息防火墙,突兀地出现在他的感知前方!
这防火墙并非针对他,更像是那个逻辑集群本身或者说其背后存在预设的、用于保护自身的终极防御。其结构之复杂,加密等级之高,远超“监视协议”乃至评估小组舰船的防御体系,带着一种与当前观察者网络技术风格迥异的、更加古老和森严的气息。
林弦的感知撞在这堵无形的墙上,激起一圈圈规则的涟漪,却无法立刻穿透。
他停了下来。
强行突破,并非不可能,但必然会引发剧烈的警报,打草惊蛇。
他需要更精准的“钥匙”,或者,一个更巧妙的“切入点”。
他的意识稍微撤回,重新审视着整个事件链条,从“清道夫”的入侵,到数据包的发送,再到这个古老逻辑集群的响应……
突然,他捕捉到了一丝之前被忽略的、极其微弱的“回响”。
这“回响”并非来自那条隐秘信道或逻辑集群,而是来自于……评估小组舰船内部!
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那个被他要求施加了最高级别逻辑锁、已然被冻结的——
“监视协议”节点!
就在他刚才全力追踪外部威胁路径时,这个本应彻底沉寂的内部节点,其被冻结的数据流深处,似乎有某个极其隐蔽的、未被完全清除的“触发式冗余进程”,因为感知到了林弦那庞大意志对某些特定“威胁特征码”(与逻辑后门、清道夫相关)的深度扫描,而被……被动激活了!
这个冗余进程没有对外发送任何信息,也没有任何攻击性,它只是像一截断掉的神经末梢,在本该死亡的器官内部,无意识地、微弱地……抽搐了一下。
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抽搐”,其所散发出的、与那个古老逻辑集群同源的、某种底层编码风格的规则特征,如同黑暗中一闪而过的火星,被林弦敏锐无比地捕捉到了!
林弦的意志,瞬间从对外的追踪,转向了对内的审视。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落在了那看似已被彻底封存的“监视协议”节点之上。
一个冰冷的问题,浮现在他的意识核心:
观察者网络派来“监视”他的协议……
其底层代码中……
为何会隐藏着与那“幕后之手”同源的技术痕迹?
是偶然的技术沿革?
是广泛的底层代码复用?
还是……
这个一直记录着他一切、看似绝对客观的“监视协议”,从最初,就存在着某种他未曾察觉的……
偏见?甚至……后门?
风暴尚未正式来临,但第一道意外的闪电,已然劈开了更深沉的迷雾。
这不是请求,这是基于绝对力量差距下的、不容置疑的要求。
“架构师”的意识在万分之一秒内权衡了所有变量。拒绝或拖延,意味着立刻失去信任,可能引发直接冲突,并且坐实了林弦关于“跳板”的担忧。接受,则意味着在获得仲裁庭授权前,单方面对一位候选世界(现已成为对等交流对象)规则源做出重大承诺,这严重违背了观察者网络的行动准则。
但,他有选择吗?
“可以。”“架构师”的回应简洁而沉重,“在本小组等待仲裁庭回复期间,我方承诺:评估舰船将维持最低能耗静默模式,仅保留基础生命维持及与仲裁庭的单向紧急通讯链路。‘监视协议’节点将被施加最高级别逻辑锁,冻结其所有主动功能及对外数据交互权限,仅作为历史数据库供您授权访问。”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条:“同时,我方将开放‘清道夫’事件及‘逻辑后门’相关所有原始数据记录,包括其信号特征、传递路径分析及我们未能破解的部分加密信息,供您参考。”
这是他能给出的最大限度的诚意和保证。不仅承诺了自身的无害化,更提供了追查“幕后之手”所需的关键情报。
林弦静静地听着,星辰般的眼眸中光影流转,似乎在瞬间便解析了这份承诺所蕴含的所有信息量及其背后的逻辑链条。
片刻后,他微微颔首。
“可。”
只有一个字,却仿佛为这场危险的对话画下了一个暂时的休止符。周围由他意志构筑的空间开始如同水波般微微荡漾,变得模糊。
“期待你们仲裁庭的回应。”
“在此期间,勿扰我界。”
话音落下,“架构师”和“溯源者”的意识投影被一股柔和却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出了那片对话空间,瞬间回归了遥远的舰船本体。
……
舰桥内,光线依旧昏暗,只有维持最低限度运行的系统指示灯散发着幽微的光芒。
“工程师”立刻迎了上来,他的数据流中充满了询问。
“架构师”没有多余的解释,立刻下达了一连串指令:
“执行最高级别静默协议,切断所有非必要系统能源。”
“对‘监视协议’节点施加逻辑锁‘奥米茄级’,彻底冻结其活动。”
“整理并打包‘清道夫’及‘逻辑后门’事件全部原始数据,准备按对方要求格式传输。”
“向仲裁庭发送最高优先级事件简报及通讯请求,附上本次接触全部记录及我方建议。”
指令被迅速执行。舰船仿佛瞬间“死亡”了,所有的探测波束收回,能量波动降至几乎无法探测的冰点。唯有那条通往观察者网络深处的、加密的紧急通讯信道,如同黑暗中唯一的一根蛛丝,维系着他们与后方体系的联系。
数据包被整理好,通过一个极其简化的、由林弦临时提供的规则接口,发送了出去。整个过程,评估小组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不敢有丝毫多余的举动。
做完这一切,“架构师”、“溯源者”和“工程师”聚集在舰桥主控台前,意识沉浸在刚刚经历的震撼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他……他真的能通过那些数据,找到那个‘幕后之手’吗?”“工程师”忍不住问道,他的逻辑核心仍难以完全接受这种超越现有科技树的能力。
“他读取的是规则本身记录的历史,”“溯源者”的声音带着一丝恍惚,“在我们看来是加密的数据,在规则层面可能只是清晰的事件烙印。如果他真如他所展现的那样,与规则高度融合甚至能够‘阅读’规则……那么,他或许比我们,更接近真相。”
“但这也意味着,他一旦开始追查,必然会沿着那条信息路径,触及到观察者网络内部的某些……我们未知的领域。”“架构师”的意念沉重,“无论结果如何,风暴都将被掀起。而我们,正处于风暴的边缘。”
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林弦那边的发现,更等待仲裁庭那不知何时才会降临的、可能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回复。
……
规则聚合体深处。
林弦的意志并未回归之前的“沉睡”。他那新生的、稳固的意识结构,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着。评估小组传输过来的数据包,在他面前如同透明的代码,被瞬间解析、吸收。
他的“目光”沿着“清道夫”数据包那诡异的传递路径,逆流而上。
他的感知穿透了层层规则,跨越了维度的阻碍,追寻着那条独立于主流网络之外的、古老而隐秘的信道留下的“痕迹”。这就像在浩瀚的星空中,追踪一颗早已消失的彗星留下的微弱引力扰动和星际尘埃的分布。
过程并不轻松。那条信道被设计得极其隐蔽,其技术路径与当前观察者网络的主流体系截然不同,充满了古老甚至有些“落后”的技术特征,但也正因如此,其与当前规则环境产生的“不兼容性”,反而在林弦的规则视角下,留下了一些可供辨识的“边缘毛刺”。
他如同一个顶级的追踪大师,在无边无际的信息荒漠中,辨认着那些几乎被时光磨平的足迹。
他“看”到了数据包最终抵达的那个位于逻辑夹缝中的“信息接口”。
他“感知”到了那个被激活的、处于静默待机状态的自动化逻辑集群。
他甚至“触摸”到了那个逻辑集群在接收到数据包、进行分析判断、并对原始报告进行“微妙修饰”时,所散发出的、极其隐晦的规则波动。
这个逻辑集群的运作模式,冰冷、高效,且带着一种……非官方的、刻意隐藏的“目的性”。它不像是观察者网络官方设置的维护程序,更像是一个被私自植入的、拥有特定触发条件的“自动化间谍”。
而就在林弦的感知试图更进一步,深入剖析这个逻辑集群的核心指令和其最终将“修饰”后的报告发送往的确切目的地时——
一股强大、古老、且充满排斥力的信息防火墙,突兀地出现在他的感知前方!
这防火墙并非针对他,更像是那个逻辑集群本身或者说其背后存在预设的、用于保护自身的终极防御。其结构之复杂,加密等级之高,远超“监视协议”乃至评估小组舰船的防御体系,带着一种与当前观察者网络技术风格迥异的、更加古老和森严的气息。
林弦的感知撞在这堵无形的墙上,激起一圈圈规则的涟漪,却无法立刻穿透。
他停了下来。
强行突破,并非不可能,但必然会引发剧烈的警报,打草惊蛇。
他需要更精准的“钥匙”,或者,一个更巧妙的“切入点”。
他的意识稍微撤回,重新审视着整个事件链条,从“清道夫”的入侵,到数据包的发送,再到这个古老逻辑集群的响应……
突然,他捕捉到了一丝之前被忽略的、极其微弱的“回响”。
这“回响”并非来自那条隐秘信道或逻辑集群,而是来自于……评估小组舰船内部!
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那个被他要求施加了最高级别逻辑锁、已然被冻结的——
“监视协议”节点!
就在他刚才全力追踪外部威胁路径时,这个本应彻底沉寂的内部节点,其被冻结的数据流深处,似乎有某个极其隐蔽的、未被完全清除的“触发式冗余进程”,因为感知到了林弦那庞大意志对某些特定“威胁特征码”(与逻辑后门、清道夫相关)的深度扫描,而被……被动激活了!
这个冗余进程没有对外发送任何信息,也没有任何攻击性,它只是像一截断掉的神经末梢,在本该死亡的器官内部,无意识地、微弱地……抽搐了一下。
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抽搐”,其所散发出的、与那个古老逻辑集群同源的、某种底层编码风格的规则特征,如同黑暗中一闪而过的火星,被林弦敏锐无比地捕捉到了!
林弦的意志,瞬间从对外的追踪,转向了对内的审视。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落在了那看似已被彻底封存的“监视协议”节点之上。
一个冰冷的问题,浮现在他的意识核心:
观察者网络派来“监视”他的协议……
其底层代码中……
为何会隐藏着与那“幕后之手”同源的技术痕迹?
是偶然的技术沿革?
是广泛的底层代码复用?
还是……
这个一直记录着他一切、看似绝对客观的“监视协议”,从最初,就存在着某种他未曾察觉的……
偏见?甚至……后门?
风暴尚未正式来临,但第一道意外的闪电,已然劈开了更深沉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