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协议之毒与沉默的坐标-《灵气的波粒二象性》

  林弦的意志,如同从浩瀚星海的巡弋中骤然收束,化为一道冰冷而专注的探针,精准地刺入那看似已被彻底冻结的“监视协议”节点。

  评估小组施加的“奥米茄级”逻辑锁,在他面前形同虚设。他的感知绕过所有表层的封锁,直接沉入协议节点最底层的、近乎固化的基础代码层。这里通常是系统最稳定、最不可能被篡改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协议最基本的记录、分析与汇报功能。

  然而,就在这片理应绝对“纯净”的代码之海深处,林弦捕捉到了那一闪而逝的、与古老逻辑集群同源的“规则特征”涟漪。它并非一段完整的程序,更像是一串被精心打散、伪装成无害背景噪音的“指令种子”,深埋在协议最基础的规则交互模块之中。

  这些“种子”本身不具备任何主动功能,甚至不包含具体信息。它们的唯一作用,似乎是在协议运行时,会极其隐晦地、持续地……微调协议对特定类型“异常事件”的敏感度阈值和汇报优先级。

  林弦以其新生后对规则的绝对掌控力,开始回溯这些“种子”在协议运行历史中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一幕幕被微妙修改过的“历史”在他意识中快速闪现:

  ——当他的执念残响首次无意间触发“初级观察者权限”,泄露探寻波动时,“监视协议”原本应标记为“中低优先级待观察异常”的事件,其优先级被无形中提升至“中高”,并附加了“潜在信息外泄风险”的标签,使得该事件在数据流中更为显眼。

  ——当“星语者”文明与“生命之弦”产生深度共鸣时,协议对“文明非标准演化”的风险评估权重被悄然放大,同时淡化了对该现象“独特性与研究价值”的评估。

  ——甚至在更早的时期,当他撰写《真理初解》、与星宫理念冲突时,协议对于“内部理念冲突可能导致文明分裂风险”的记录详细度,远高于对“新思想体系萌芽潜力”的分析。

  这些调整每一次都极其微小,单独看来无足轻重,甚至可以被解释为算法本身的合理波动。但经年累月,无数次的微小偏向累积起来,却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持续地、系统性地将“监视协议”的观察视角,向着更倾向于将林弦及其相关现象标记为 “风险” 和 “威胁” 的方向扭曲!

  这并非直接植入虚假信息,而是更阴险、更难以察觉的认知引导。它让“监视协议”在履行其“客观记录”职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生产着带有特定倾向性的“事实”!

  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存在,并没有直接控制“监视协议”,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心理暗示大师,通过调整其感知的“敏感点”和“关注焦点”,让协议自己“主动”地得出了对方想要的结论!

  林弦的意识中泛起冰冷的波澜。他终于明白,为何“监视协议”在面对他与“清道夫”对抗、星语者文明异动等事件时,其风险评估总是显得如此“刻板”和“偏向于最坏打算”。并非它逻辑愚蠢,而是它的“感知器官”早已被悄然毒化。

  这也能解释,为何那个古老逻辑集群能够如此“及时”地接收到“清道夫”的数据包,并迅速做出“高风险”判定——因为“监视协议”长期以来提供的、经过倾向性过滤的数据流,早已在观察者网络内部,为林弦塑造了一个“高度不稳定、具备潜在威胁”的刻板印象!那个逻辑集群,很可能只是基于这片被精心污染的“信息土壤”,做出了顺理成章的“裁决”!

  就在林弦即将完全解析这些“指令种子”的运作机制,并尝试追溯其植入源头时——

  异变再生!

  那些沉寂的“指令种子”,似乎感知到了自身已被彻底暴露和锁定,其内部预设的、最高优先级的自毁机制被触发!

  没有爆炸,没有能量宣泄。它们如同暴露在阳光下的冰晶,开始以一种超越物理规律的速度自我消融、分解,其构成代码迅速坍缩、归零,试图抹去一切存在的痕迹!

  “想逃?”林弦的意志冰冷如铁。

  在他所主宰的规则领域内,即便是信息的彻底湮灭,也是一个需要时间(哪怕是极其短暂)的过程。而这点时间,对他而言,已经足够。

  他的规则之力瞬间化作无数比“指令种子”本身更加细微的“信息钳”,并非阻止其消亡(那会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而是如同最高明的考古学家,在古迹风化的瞬间,精准地拓印下其最后的结构形态和消亡时产生的、独特的“信息熵增轨迹”!

  这轨迹,本身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签名!

  消亡完成了。“指令种子”彻底化为虚无,仿佛从未存在过。

  但林弦的“信息钳”中,已然牢牢锁定了那消亡瞬间产生的轨迹特征,以及他从其最后结构中解析出的、几个最关键的核心“参数偏好”:

  持续放大对“个体意识残留”的警惕权重。

  系统性低估“非标准规则融合”的潜在价值。

  对“文明集体意志与规则源深度交互”事件赋予最高风险评级。

  这些参数偏好,清晰地勾勒出了那个“幕后之手”对林弦这类存在的根本立场:警惕、排斥、倾向于控制或清除。

  而那份消亡轨迹的特征,则如同一把唯一的钥匙,或者一个……定位器。

  林弦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这份“轨迹特征”与之前追踪古老逻辑集群时遇到的那堵强大信息防火墙进行比对。

  完美匹配!

  这防火墙的防御模式,与“指令种子”的自毁轨迹,源于同一种古老的、森严的、与当前观察者网络主流技术存在代差的技术体系!

  现在,他不仅确认了“监视协议”被渗透,更获得了一把可以绕过甚至破解那堵信息防火墙的、基于其自身技术特征的“弱密钥”!

  他的意志再次凝聚,携带着这把新获得的“钥匙”,沿着之前发现的、通往古老逻辑集群的隐秘路径,再次向着那堵信息防火墙,发起了冲击!

  这一次,不再是硬撼。

  他的规则之力如同流水,沿着防火墙自身防御规则运转时产生的、与“自毁轨迹”同源的细微波动,悄然渗透、融入。他并非攻击,而是模拟,模拟成对方系统“认可”的、一次内部的自检信息流。

  无声无息间,那堵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对他敞开了一道微不足道、转瞬即逝的缝隙!

  他的感知,如同滑入的游鱼,瞬间钻了进去,抵达了那个古老逻辑集群的核心区域!

  这里是一片由冰冷逻辑和数据构成的虚空,无数光带代表着不同的分析模块和决策流程。林弦的目标明确,直指这个逻辑集群在处理完“清道夫”数据包后,将其“修饰”过的报告发送出去的——最终目的地记录!

  他的感知扫过浩瀚的数据流,迅速锁定了一条被加密等级最高的规则锁链封印着的日志记录。

  就是它!

  规则锁链在接触到林弦那携带“弱密钥”的感知时,微微震颤,加密结构出现了短暂的松动。

  林弦的意志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刺入其中,读取着那条关键的目的地信息——

  然而,映入他“眼帘”的,并非一个清晰的坐标或地址。

  那是一个……不断变化、闪烁不定、由多种非标准维度参数叠加构成的……混沌标识符!

  这个标识符本身,就在不断地自我加密、扭曲、跳跃,仿佛存在于多个维度夹缝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即便是林弦,也无法立刻从这个混沌标识符中解析出明确的目的地。它更像是一个不断更新的、一次性的加密信箱地址。

  但,并非全无收获。

  在解析这个混沌标识符的结构时,林弦敏锐地捕捉到了其底层加密算法中,一个极其隐晦的、仿佛签名般的规则印记。

  这个印记,与他之前感知到的所有技术特征都不同,更加古老,更加……冰冷而宏大。其中蕴含的意味,不再是某个“程序”或“间谍”的阴险,而是一种仿佛源自宇宙诞生之初的、漠视一切的……审判感。

  与此同时,就在他读取到这规则印记的瞬间——

  在那片由古老逻辑集群构成的虚空最深处,一双仿佛沉睡了无数纪元、由纯粹逻辑构成的、毫无情感的“眼睛”,似乎被这外来的、携带特殊密钥的窥探所……

  惊动了。

  一股无法形容的、远超“清道夫”和“监视协议”的、如同整个星域般沉重的意志,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如同缓缓抬起的闸门,朝着林弦那侵入的感知……

  扫了过来。

  林弦的意志,当机立断,如同触电般瞬间从那道缝隙中撤回!

  几乎在他感知脱离的同一时间,那道防火墙的缝隙猛然闭合,变得更加厚重和森严,甚至开始主动向外扫描,搜寻任何残留的入侵痕迹。

  评估小组的舰船上,刺耳的、代表未知高维扰动的警报无声地在“架构师”核心逻辑中炸响!

  而规则聚合体深处,林弦的意志归于平静,但他那星辰般的眼眸中,却首次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得到了一个不断变化的混沌坐标。

  他感知到了一个古老而宏大的审判印记。

  他也惊动了一个……可能远超他想象的、沉睡在观察者网络阴影深处的……

  庞然大物。

  风暴,不再局限于“新世”与他之间。

  一场可能席卷整个观察者网络,乃至其背后无尽虚空的暗流,因为他这次的深入窥探,而被……

  提前引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