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自己挣的钱才能算自己的-《公子向北》

  “娘,这是李闲,你给他做一碗扯面。”月儿对姜母说,转回头对男孩抬了一下下巴说:“你坐那去,吃快点,别磨蹭。”

  李闲冲姜父姜母作了个揖:“姜叔,婶子。”

  “唉唉。”姜母眉眼带笑连声答应,“李闲是吧,老听月儿说你,快坐,婶子给你扯面。”

  姜父接手了炒臊子的工作,其实炒好了,只需加上酱添水煮开,再勾些芡就成了。

  姜母挖了些粉倒进盆里,开始和面。

  她回来的早,摊子上的东西还没有做好准备。

  月儿走到摊子后面端了个砂锅出来,放到桌子上,准备吃午饭。

  这应是煮的菜汤里面泡了糙米饭。

  小满把买来的包子捡了六个放在大碗里,端到桌上,“吃些包子吧。”

  “李闲,这是我大姐。”月儿对李闲说。

  李闲赶紧起身给她行礼,“大姐。”

  “唉。”小满笑着应了声,问道:“如何这么早就回来了?”

  “今日先生吃喜酒去了,便早早给我们散学了。”月儿坐下来,用勺子舀了口饭吃,“今儿旱码头要来一批粮,听说非常多,是南方刚收的夏粮运过来的。这里放不下了,就会处理一批陈米,我们打算收一些。”

  她捏了一个包子递给李闲,自己也拿了一个吃将起来。

  “收陈米做什么?”小满不懂。

  “有些三年的陈米,价格极低,只有新米的三成,收了来加一成卖给货郎,倒手就能赚钱。”

  “货郎买陈米往哪卖?”

  “穷人家呗。他再加一层,也比新米合账。”月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这些年光景不好,小老百姓的日子难过,一文钱都想掰成两半花。”

  “货郎为什么不自己来这里买,要加价买你的呀?”小满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这地方岂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能来得了的。一是货郎吃不下太多的量,没有人肯费事一袋一袋卖他。另一个,没有点依仗的敢在这倒腾东西,那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大姐,我堂兄管着这旱码头里扛包的,拉车的。对这里的门道颇熟,他说这次陈米多,有几个仓都急着处理,他说能让我们买10石。”李闲解了小满未出口的疑惑。

  小满装作听懂了的模样,假模假式点了点头。

  心里则盘算着回去就研究研究度量衡,顺道教教孩子。

  姜母端上了煮好的面条。

  “李家少爷,你爹可还好,若是不嫌弃,让他来这吃碗面啊。”姜母笑着说。

  “婶子,我一定把话带到。不过最近要修补城墙,清理护城河里的淤泥,他盯着每家出丁干活,忙的很,估么着没空来。”李闲接过碗,吸了吸鼻子说:“婶子,这面真香。”

  长得好看的人率先得到世界。

  姜母脸上笑出了花:“李里长贵人事忙。你多吃些,不够婶子再给你扯。”

  小满看着那堆得冒尖的碗,心中发笑。

  他爹是里长,他堂哥是旱码头里管人的。小满忽然反应过来,这不是月儿的同窗吗?

  姜父给月儿饭里加了一点臊子里面的肉丁。

  两人很快吃完了饭就往里面去了。

  别说,穿着这身衣服就不会轻易被人小看,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没错。

  小满收了碗去洗,吃饭的人陆陆续续上来了,吃扯面的多,吃饺子的少些。

  姜母一手好扯面功夫,一把能扯五个人的量。面条越拉越长,啪啪的摔打在案板上,吸引了好些人看。

  中午时,大河和小山也来了,穿着和月儿同款的衣裳。

  “大姐,你来了。”两个人围到了她身边,要帮她洗碗。

  “我就快洗完了,你们别沾手了,那边有包子,若是饿了,便先吃一个。”小满朝放杂物的地方抬了抬脸。

  大河很快拿了一个包子出来,小山则翻到了另外的纸包。

  “大姐,这是啥?”

  “哦,这是给你们买的笔墨和纸。一个人一套。”

  小满把洗好的碗捞出来放到青石板上。

  大河过来端起盆把水倒进后面的沟里。

  “嘶。”大河甩了甩手。

  “你手怎么了?”小满问他。

  “没事,没事。”大河放下盆,把手藏到自己身后。

  这简直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小山,你哥怎么了?”小满问小山。

  小山眼睛飘到别处,不与她对视。

  “别管他,指定是又被先生打手板了。赶紧吃饭吧,吃完了好上学去。”姜母说。

  小山端着两个砂锅放到桌子上,和月儿一样的饭,就是糙饭更多些。

  姜父拿着马勺过来,给他们碗里各加了半勺臊汤。

  他们吃完饭去上学,摊子前吃饭的人也少了很多,姜父给她煮了一碗饺子。

  他和姜母也吃糙米饭,连臊汤都没舍得放。小满硬给他们各夹了一个包子。

  卖完中午饭收摊时,月儿和李闲押着两辆板车从里面出来了。

  德胜门内,早有货郎等着了。

  车一拉过去,便围着车问起价格来。

  月儿和李闲就打算赚个快钱,要价不高,很快就成交起来。

  不一会儿就卖掉了一多半。

  两人把粮食倒腾到一辆车上,付钱打发了一辆,又往城里去,找她洗裳人家的管家,加两成卖,这些陈粮可以和新米掺在一起煮饭给下人吃,又能省不少钱。

  走了四五家终于卖光了。

  两人坐在车板上,数着铜钱和银子,开心不已。

  “我算好了,一共赚了四两六钱另二十文,按咱说好的,二一添作五,呐,这是你的,二两三钱,一,二,三……十文钱,你收好。”月儿把钱递给他,“你自家也再盘算盘算,莫说我坑你。这是粮款,回去先给了那邵管事。”

  “嗯,对着呢。”李闲笑得弯了眼睛,仔细把钱装进荷包里。

  他们有个师兄给师父的女儿送首饰。竟是偷了他娘亲的。被他娘亲拎着耳朵骂他小贼。

  月儿说,多么窝囊的男人,连送礼物的银钱都没有,废柴一根。

  “父母给的钱也不算他的钱吗?”李闲问月儿。

  “自己挣的才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