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春潮新篇-《我的桃源空间》

  惊蛰的春雷,如期而至,滚滚而来,震醒了沉睡的冬日山川。冰雪消融,溪水欢腾,湿润的泥土气息裹挟着草木萌动的生机,弥漫在桃源村的每一个角落。山坡上,嫩绿的新芽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沉寂了一冬的药田,重新披上了希望的绿装。

  合作社的院子里,也比往年更加热闹。新一年的生产计划早已制定完善,社员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新扩建的作坊里,检修一新的机器蓄势待发。而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村口挂起了一块崭新的牌子——“桃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筹)”。

  经过一个冬天的细致筹备和多方沟通,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由桃源村合作社发起,联合下游清溪村、柳林村共同组建联合社的倡议,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虽然正式手续还在审批中,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

  春分这天,阳光和煦,微风拂面。在桃源村合作社新落成的培训教室里,召开了联合社第一次筹备会议。桃源村的福伯、林晚、清溪村的周支书、柳林村的赵村长,以及各村合作社的骨干成员济济一堂,气氛热烈而庄重。

  林晚作为主要发起人,首先向大家详细阐述了联合社的宗旨、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利益分配原则。她强调,联合社不是要吞并谁,而是要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共享品牌,共拓市场,最终实现共赢发展。

  “周支书,赵村长,各位乡亲,”林晚的声音清晰而恳切,“咱们这几个村子,山连山,水连水,本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单打独斗,力量有限;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咱们联合起来,统一药材种植标准,统一使用‘桃源印记’品牌,由联合社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把控和统一销售,既能保证产品品质,又能迅速形成规模效应,还能避免恶性竞争。赚了钱,按各村的投入和贡献公平分配,大家觉得怎么样?”

  清溪村的周支书率先表态:“晚丫头这话在理!我们清溪村土质也不错,就是缺技术、缺销路。跟着你们桃源村干,有标准,有品牌,我们放心!”

  柳林村的赵大姐也爽快地说:“没错!我们村也愿意加入!别的不说,就冲你们治理桃源溪这股子为公的劲儿,我们就信得过!”

  会议讨论热烈,大家就联合社的章程草案、首批合作药材品种、技术培训安排、收购标准等具体事宜进行了深入商讨,并初步拟定了试点计划。决定首批选择黄精、玉竹等几个适应性广、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在清溪村和柳林村划定示范田,由桃源村派出技术员驻点指导,产品由联合社统一收购加工销售。

  会议的顺利召开,为联合社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消息传开,沿岸各村村民都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桃源村自身的“生态康养”产业也有了新进展。经过一个冬季的总结和改进,“桃源居”试点民宿的服务流程更加规范,药膳食疗套餐更加丰富。巧婶带领的“手作小组”新研发的春季“焕肤醒神”药浴包和“疏肝理气”花草茶,一经推出便备受游客好评。陆子川通过线上平台和高端渠道的持续推广,为桃源村带来了更多注重健康、追求品质的客源。春暖花开时节,民宿的预订已经排到了一个月后。

  更令人振奋的是,由王博士团队主导的《桃源溪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县水利、环保部门的初审。报告详细论证了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预期效益,为争取上级立项和资金支持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

  林晚站在村口的高地上,望着远处山峦叠翠,近处溪水潺潺,药田新绿如茵,心中豪情激荡。去年此时的艰难自救还历历在目,而今,合作社根基渐稳,联合社初现雏形,生态治理曙光在前。这一切,离不开乡亲们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她始终如一的坚守与谋划。

  春风吹拂,带来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林晚知道,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更坚实的伙伴和更强大的内心,她和桃源村,必将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书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