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炉边计-《我的桃源空间》

  霜降一过,北风便成了常客,卷着枯叶,在村巷里打着旋儿,发出呜呜的声响。人们早早换上了厚实的棉衣,灶膛里的火终日不断,烧得屋里暖烘烘的,空气中总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柴火香。

  合作社的办公室里,炭盆烧得正旺,松木噼啪作响,偶尔迸出几点火星。林晚、福伯、陆子川、巧婶、大山叔,还有清溪村的周支书和柳林村的赵大姐,围坐在盆边,每个人的脸都被火光映得红彤彤的。外面天寒地冻,屋里却暖意盎然,茶壶在炭盆边沿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这不是正式的理事会,更像是一次冬日的炉边闲谈,但谈论的,却是关乎联合社明年乃至更长远发展的大事。

  “今年咱们联合社,算是开了个好头。”福伯作为大家长,先开了腔,他手里捧着搪瓷茶缸,吹开浮沫,呷了一口热茶,“可这往后,路该怎么走,步子该迈多大,心里得有个谱了。晚丫头,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林晚将手里几页写满字的稿纸放在膝上,那是她酝酿了好些天的思路。炭盆的光在她眼中跳跃。

  “福伯,各位叔伯婶子,”她的声音在温暖的空气中显得清晰而沉稳,“我的想法是,咱们不能只满足于种好药、卖好药。‘桃源印记’这个牌子立起来了,就得让它更有分量。”

  她拿起一张纸,上面画着简单的树状图:“咱们的根,是药材,这个不能丢,还要更精。比如,可以尝试和林科院合作,选育更适合咱们本地水土的优良品种。这是根本。”

  她的手指向上移:“然后,是加工。现在咱们主要是切片、烘干,做初级产品。明年,我想试试深加工。比如,和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一些针对常见小毛病的药食同源产品,像秋梨膏、酸梅汤之类的固体饮料,或者提取有效成分,做更便捷的保健品。这附加值就上去了。”

  “再往上,”她的指尖点到树冠的位置,“就是咱们一直提的‘生态康养’。不能光靠一个‘桃源居’民宿。我想着,能不能把咱们的药膳、药浴、山林徒步、草药认知这些串起来,做成两天一夜或者三天两夜的深度体验套餐?让城里人来了,不仅能住得舒服,还能真正了解草药文化,调理身心。”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咱们联合社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管理要跟上。我建议,明年开春,咱们得聘请一位专业的会计,把财务制度规范起来。同时,设立一个技术总监的岗位,专门负责统一种植标准和技术推广。咱们不能总是靠人情、靠自觉,得靠制度,这样才能走得远。”

  林晚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炭盆里火苗跳跃的声音格外清晰。

  半晌,陆子川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林晚的思路很清晰,我完全赞同。深加工和康养体验是提升品牌价值和利润的关键。市场这边,我可以提前去对接相关的渠道和客户。至于专业人才引进,非常必要,我也可以帮忙物色。”

  巧婶搓了搓手,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忧:“做药膳套餐好是好,就是咱们这些老媳妇,能伺候好那些讲究的城里人吗?”

  林晚笑道:“巧婶,您的手艺就是咱们最大的招牌!不会可以学,咱们可以请专业营养师或者中医师来培训嘛。您和婶子们那股子实诚和热乎劲,比什么大厨都强!”

  大山叔关注点更实际:“深加工要投钱吧?买设备,建新车间,可不是小数目。”

  福伯磕了磕烟袋锅:“钱的事,可以想办法。咱们今年有结余,还可以像上次那样,申请贷款。关键是路子要对,晚丫头说的这些,我看行!是往高处走的路子!”

  周支书和赵大姐也纷纷表态,支持联合社向更高层次发展,并承诺回去会做好村民的工作,配合统一的技术要求和可能的土地调整。

  炉火渐渐弱了下去,但众人心中的火苗却被点燃了。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寒风依旧呼啸,但办公室里,一种充满希望的暖意,却久久不散。这个冬天,注定不会平静,它将为来年春天,孕育一场更深远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