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重建与新芽-《我的桃源空间》

  灾后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在县里救援队的指导和帮助下,桃源村的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倒塌的房屋被清理出来,受损较轻的进行了加固修缮,无家可归的村民暂时安置在临时帐篷里,等待新房的建设规划。道路基本疏通,被淤泥覆盖的田地也开始了艰难的清理和复垦。

  林晚几乎整天泡在村里,协调物资,安排工活,安抚村民。她瘦了些,但眼神更加明亮,举止间有种让人信服的沉稳。合作社的临时办公点设在了老屋的堂屋,每天人来人往,各种事情需要她拿主意。

  这天下午,林晚正和福伯、大山叔商量着如何分配县里新拨下来的一批建材和种子,巧婶兴冲冲地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陶盆。

  “晚晚!福伯!你们快看!”巧婶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众人凑过去一看,只见陶盆里,几株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叶片虽然还小,却显得格外精神。

  “这是……黄精苗?”福伯有些不确定地问。

  “对!就是咱们去年秋天种下去的那批黄精!”巧婶激动地说,“清理淤泥的时候,我在咱们试验田那块坡地上发现的!被埋了那么深,还以为活不成了呢!没想到,扒开泥,底下的根还好好的,这没过几天,新芽就冒出来了!”

  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经历了如此严重的灾害后,生命的顽强给所有人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好!太好了!”大山叔一拍大腿,“这说明咱们的地气没伤着!只要根还在,就有希望!”

  林晚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娇嫩的叶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仅是几株草药活了,更是一种象征——桃源村的根基深厚,只要精心呵护,就能重新焕发生机。

  “巧婶,这批苗要仔细照看。”林晚叮嘱道,“这是咱们的希望。等它们再长大点,可以移栽到安全的新田里去。”

  “放心吧,晚晚!我晓得!”巧婶宝贝似的捧着陶盆出去了。

  这个小插曲让办公室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福伯感慨道:“是啊,只要根还在,人心不散,咱们桃源村就倒不了。”

  “福伯,大山叔,”林晚趁热打铁,说出了自己思考已久的想法,“这次灾害也暴露了咱们村的薄弱环节。光是靠天吃饭、被动防灾不行。我想,等重建工作稳定下来,咱们得做两件长远的大事。”

  “你说,晚丫头。”福伯和大山叔都认真地看着她。

  “第一,是治水。”林晚走到墙上那张简陋的村落地图前,指着蜿蜒的溪流,“这次山洪,主要原因是上游植被破坏,河道淤塞。我想联合下游几个同样受影响的村子,一起向县里、甚至省里申请一个综合的水土保持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不仅要清淤固堤,还要在上游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从根本上减少山洪的风险。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很多投入,但功在千秋。”

  福伯和大山叔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和赞同。这想法太大了,超出了他们以往的眼界,但细细一想,又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第二,是强村。”林晚继续道,“咱们合作社现在有了一点基础,但不能满足于卖原材料。我想趁着重建,规划建设一个小型的药材加工厂。初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清洗、切片、烘干、包装,把咱们的药材做成更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成品。这样不仅能增加附加值,提高收入,还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村集体更有钱,更有能力去办像治水这样的大事。”

  “加工厂?”大山叔眼睛亮了,“这主意好!咱们种的药材品质这么好,直接卖原料太亏了!要是能自己加工,赚头肯定大!”

  福伯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晚丫头,你想得远。治水是保命根子,办厂是抢钱袋子。两手抓,咱们村才能真正立得住。这事,我支持!等眼前的事情理顺了,咱们就好好筹划!”

  得到了福伯和大山叔的支持,林晚心里更有底了。她知道,这些想法要实现,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但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

  傍晚,林晚拖着疲惫却充满希望的身体回到老屋。墨兰正在院子里给几株劫后余生的草药浇水。夕阳的余晖洒在母女俩身上,温暖而宁静。

  “妈,咱们的黄精,发芽了。”林晚轻声说。

  墨兰直起身,看着女儿,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生命总是能找到出路。晚晚,你做的,就是给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寻找更好的出路。”

  夜色渐浓,老屋的灯光再次亮起。与灾后初期的慌乱和悲伤不同,此刻的灯光下,孕育着的是重建家园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新芽已发,希望,正在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上,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