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歇了业,一下子冷清不少。我身上的伤还得休养,动作大了肩胛骨就隐隐作痛,但好在命是捡回来了。
月玲说我脸色还是差,得再养养。我自己知道,不全是伤的事。前三样东西虽然已经到手,可那第四样,法老王的黄泉法杖,没有丝毫消息,王家和红绣山庄撒出去的人,带回的消息都像雾里看花。
根据传说,那根法老王权杖,在普通的奴隶制社会里,没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是只有死后的法老才有权力执掌的物件,尊贵的法老王死后会带着这根法杖前往阴间。也是阳间的法老时候能够在阴间依旧享受一切尊贵权利的象征。
虽然文化源泉不同,但这与我们民族古代封建式社会下的皇权体制是类似的,他们信仰着视死如事生,但毫无疑问,这东西如果真实存在也一定是埋在某个大墓里……
这天下午,我正靠在柜台后面闭目养神,琢磨着下一步该怎么走,口袋里那部很少响的旧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我摸出来一看,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没有署名,只有一条短信。
点开,里面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看起来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和几张笔记本内页的复印件图片。
照片拍的是一根造型奇异的短杖,静静地躺在一个铺着绒布的盒子里。杖身深邃,像是某种金属,顶端镶嵌着一块鸡蛋大小的宝石,宝石和杖身上刻着充满异域风情的复杂纹路。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老邪性。
另外几张图片,是手稿的残页,上面是流畅的花体英文,夹杂着些手绘的图案,依稀能辨认出蛇、甲虫、眼睛等常见的符号,还有潦草的路线图。
我的心猛地一跳。
这照片上的东西,这气息……虽然隔着手机屏幕,我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一直在找,却毫无头绪的——黄泉法杖!
可这短信是谁发的?
我立刻回拨过去,听筒里只传来“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的冰冷提示音。就像之前几次一样,这个神秘的发送者,再次如同鬼魅般出现,又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一次次地给我提供这些至关重要的线索?到底有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边不动声色地通过自己的渠道,核实照片和手稿残页的真伪,试图找出它们的出处,一边暗暗警惕着周围任何可疑的迹象。这个藏在暗处的指引者,让我始终无法完全安心。
算盘看我对着手机发呆,凑过来瞅了一眼,“哟,七郎哥,这外国玩意儿长得够邪乎的啊!又是那热心群众送来的温暖?”他嘴里的热心群众,指的就是那神秘号码的主人。
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少废话!让你打听的事有消息了吗?”
“正在努力,正在努力!”算盘挠着头尴尬的笑了笑,“这英文的东西,查起来费劲啊!不过七郎哥,你说这人老这么神出鬼没的,图点什么呢?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
我也想知道他到底图什么。
就在我对这突如其来的线索将信将疑、对发送者身份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王宗翰族长亲自来了电话,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七郎!有消息了!关于那根法杖的!”
原来,王家动用了隐秘的学术圈人脉,打听到一个关键信息。国外一个颇具声望的考古研究机构,在前不久的一次联合发掘中,出土了一根极其珍贵的权杖。但这根权杖太过特殊,上面刻满了从未见过的神秘符号和晦涩难懂的象形文字,让机构的专家们一筹莫展。
机构的负责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无奈之下,想到了他的老朋友——国内研究古代文字与符号学的泰山北斗,陈泊桥陈教授。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权杖的高清照片、细节拓片以及部分已知背景资料,发给了陈教授,恳请他帮忙研读一下这些神秘符号的含义,判断这根权杖的真正来历和用途。
陈教授收到资料后,闭门谢客,潜心研究了十几天。期间,据说他的书房灯火常常彻夜不熄。最终,那位外国老教授得到了来自陈教授的宝贵意见,也间接证实了这根权杖,正是尊贵的法老王统御阴间的信物。
王宗翰在电话里,一字一顿地转述了陈教授那边传回的核心结论:
“陈教授说,虽然他对外国的祭祀体系、神话传说以及独特符号的了解不多,单从上面的象形文字和特殊印记来看,这根权杖,不是普通的法老权柄象征。它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用于在特定仪式上沟通冥神、连接生死边界的圣物——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黄泉法杖。”
消息得到了证实!
而且是通过正规、严谨的学术渠道,由陈教授这样的权威做出的判断!可信程度,远比那来历不明的神秘短信要高得多。
两根线,一明一暗,一正一奇,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指向了同一个目标——那根存在于传说中,能连通阴阳的黄泉法杖!
我放下电话,看着手机上那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心中波澜起伏。
陈教授的结论,坐实了法杖的存在与性质。而那神秘短信提供的早期探险家资料,或许能为我们找到法杖当前的具体下落,提供至关重要的历史线索。
目标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
但我也知道,这最后一件,也是距离最远、文化隔阂最深、涉及势力可能最复杂的一件。想要把它从遥远的异域,可能危机四伏的考古现场或收藏机构里带回来,其难度,恐怕远超之前所有。
算盘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喃喃道:“好家伙……沟通阴阳?这玩意儿听着比阎王爷的判官笔还邪性!七郎哥,咱们这趟差事,怕是要出趟国了啊?”
我望着窗外,缓缓点了点头。
一场跨越重洋深入未知的艰难旅程,无可避免地摆在了面前。而这次,面对的,将是完全陌生迥异的文明,以及那根掌控着生死界限的——黄泉法杖。
王宗翰族长的效率很高,第二天上午就打点好一切,亲自带着我和算盘,前往了陈泊桥教授的住所。为了不显得突兀,我们只说是王家后辈,久仰陈教授的学问,特地来拜访。王老爷子在学术界也有些老朋友,这层关系倒也说得过去。
陈教授住在城西一个老式的学者小区,环境清幽。开门的是陈教授的儿子,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显然是提前接到了通知,见到王宗翰,客气地把我们让了进去,但眉宇间带着不易察觉的忧虑。
客厅里陈设简单,满是书卷气。陈教授坐在一张旧沙发上,穿着朴素,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但脸色像是几天没休息一样,眼神里带着学者特有的专注,也有深深的疲惫,甚至……惊魂未定。
月玲说我脸色还是差,得再养养。我自己知道,不全是伤的事。前三样东西虽然已经到手,可那第四样,法老王的黄泉法杖,没有丝毫消息,王家和红绣山庄撒出去的人,带回的消息都像雾里看花。
根据传说,那根法老王权杖,在普通的奴隶制社会里,没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是只有死后的法老才有权力执掌的物件,尊贵的法老王死后会带着这根法杖前往阴间。也是阳间的法老时候能够在阴间依旧享受一切尊贵权利的象征。
虽然文化源泉不同,但这与我们民族古代封建式社会下的皇权体制是类似的,他们信仰着视死如事生,但毫无疑问,这东西如果真实存在也一定是埋在某个大墓里……
这天下午,我正靠在柜台后面闭目养神,琢磨着下一步该怎么走,口袋里那部很少响的旧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我摸出来一看,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没有署名,只有一条短信。
点开,里面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看起来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和几张笔记本内页的复印件图片。
照片拍的是一根造型奇异的短杖,静静地躺在一个铺着绒布的盒子里。杖身深邃,像是某种金属,顶端镶嵌着一块鸡蛋大小的宝石,宝石和杖身上刻着充满异域风情的复杂纹路。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老邪性。
另外几张图片,是手稿的残页,上面是流畅的花体英文,夹杂着些手绘的图案,依稀能辨认出蛇、甲虫、眼睛等常见的符号,还有潦草的路线图。
我的心猛地一跳。
这照片上的东西,这气息……虽然隔着手机屏幕,我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一直在找,却毫无头绪的——黄泉法杖!
可这短信是谁发的?
我立刻回拨过去,听筒里只传来“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的冰冷提示音。就像之前几次一样,这个神秘的发送者,再次如同鬼魅般出现,又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一次次地给我提供这些至关重要的线索?到底有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边不动声色地通过自己的渠道,核实照片和手稿残页的真伪,试图找出它们的出处,一边暗暗警惕着周围任何可疑的迹象。这个藏在暗处的指引者,让我始终无法完全安心。
算盘看我对着手机发呆,凑过来瞅了一眼,“哟,七郎哥,这外国玩意儿长得够邪乎的啊!又是那热心群众送来的温暖?”他嘴里的热心群众,指的就是那神秘号码的主人。
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少废话!让你打听的事有消息了吗?”
“正在努力,正在努力!”算盘挠着头尴尬的笑了笑,“这英文的东西,查起来费劲啊!不过七郎哥,你说这人老这么神出鬼没的,图点什么呢?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
我也想知道他到底图什么。
就在我对这突如其来的线索将信将疑、对发送者身份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王宗翰族长亲自来了电话,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七郎!有消息了!关于那根法杖的!”
原来,王家动用了隐秘的学术圈人脉,打听到一个关键信息。国外一个颇具声望的考古研究机构,在前不久的一次联合发掘中,出土了一根极其珍贵的权杖。但这根权杖太过特殊,上面刻满了从未见过的神秘符号和晦涩难懂的象形文字,让机构的专家们一筹莫展。
机构的负责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无奈之下,想到了他的老朋友——国内研究古代文字与符号学的泰山北斗,陈泊桥陈教授。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权杖的高清照片、细节拓片以及部分已知背景资料,发给了陈教授,恳请他帮忙研读一下这些神秘符号的含义,判断这根权杖的真正来历和用途。
陈教授收到资料后,闭门谢客,潜心研究了十几天。期间,据说他的书房灯火常常彻夜不熄。最终,那位外国老教授得到了来自陈教授的宝贵意见,也间接证实了这根权杖,正是尊贵的法老王统御阴间的信物。
王宗翰在电话里,一字一顿地转述了陈教授那边传回的核心结论:
“陈教授说,虽然他对外国的祭祀体系、神话传说以及独特符号的了解不多,单从上面的象形文字和特殊印记来看,这根权杖,不是普通的法老权柄象征。它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用于在特定仪式上沟通冥神、连接生死边界的圣物——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黄泉法杖。”
消息得到了证实!
而且是通过正规、严谨的学术渠道,由陈教授这样的权威做出的判断!可信程度,远比那来历不明的神秘短信要高得多。
两根线,一明一暗,一正一奇,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指向了同一个目标——那根存在于传说中,能连通阴阳的黄泉法杖!
我放下电话,看着手机上那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心中波澜起伏。
陈教授的结论,坐实了法杖的存在与性质。而那神秘短信提供的早期探险家资料,或许能为我们找到法杖当前的具体下落,提供至关重要的历史线索。
目标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
但我也知道,这最后一件,也是距离最远、文化隔阂最深、涉及势力可能最复杂的一件。想要把它从遥远的异域,可能危机四伏的考古现场或收藏机构里带回来,其难度,恐怕远超之前所有。
算盘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喃喃道:“好家伙……沟通阴阳?这玩意儿听着比阎王爷的判官笔还邪性!七郎哥,咱们这趟差事,怕是要出趟国了啊?”
我望着窗外,缓缓点了点头。
一场跨越重洋深入未知的艰难旅程,无可避免地摆在了面前。而这次,面对的,将是完全陌生迥异的文明,以及那根掌控着生死界限的——黄泉法杖。
王宗翰族长的效率很高,第二天上午就打点好一切,亲自带着我和算盘,前往了陈泊桥教授的住所。为了不显得突兀,我们只说是王家后辈,久仰陈教授的学问,特地来拜访。王老爷子在学术界也有些老朋友,这层关系倒也说得过去。
陈教授住在城西一个老式的学者小区,环境清幽。开门的是陈教授的儿子,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显然是提前接到了通知,见到王宗翰,客气地把我们让了进去,但眉宇间带着不易察觉的忧虑。
客厅里陈设简单,满是书卷气。陈教授坐在一张旧沙发上,穿着朴素,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但脸色像是几天没休息一样,眼神里带着学者特有的专注,也有深深的疲惫,甚至……惊魂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