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二叔深知自己的能力,杜家往上数几代都是土里刨食的庄户人家,到了他这一代,家里只有一个妹妹远远嫁了出去,隔房本还有个兄弟,就是杜康的爹,也早早的病故了。
是以也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帮扶。
杜二叔上有缠绵病榻的老母跟腿脚不便的父亲,下头有大大小小五个孩子,最大的女儿已经十七岁了还没有说婆家,只因为自家媳妇儿在城里帮人浣衣,家中没个女人操持,日子都过不下去。
在没有跟着侄子送柴之前,他整日都在地里打转,没办法,前两年生了场大病,差点没撑过来,当时花光了家里的银钱不说,还落下了体弱的病根,往后很长一段时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哪怕多走两步路都眼前发黑,大夫说让多吃些好的补一补。
但家中老老小小的一大家子,能勉强吃饱都是问题,哪有余钱吃好的。
一时间家里捉襟见肘的,眼见如此下去就要饿死了,自家连村儿都没出过的媳妇儿只能自告奋勇来城里做工,这才给家里挣出一条活路来。
他又将养了两年,才觉得身子好上了些。
但他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汉子,被疾病掏空了身子,面色蜡黄瘦骨嶙峋的,出门找工人家东家一看就立刻让他离开,如此从冬日寻到春日,都没有一个愿意雇佣他的,也是让杜二叔心急如焚的。
当初愿意帮这个隔房侄子也是看他可怜,若说自家日子艰难,杜康家里更艰难,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留下个老态龙钟的婆子跟三四岁的小丫头,每日饥一顿饱一顿的,时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
杜二叔为此也是愧疚十足,若是自家宽裕说什么也得照应几人一番,好歹都是沾亲带故的同宗,奈何自家也是一贫如洗的,有心无力啊。
那时帮他拉货本没想着要钱,他也知道这孩子家里的情况,别说二十文,只怕连十文八文都拿不出来,完全是看孩子可怜,结果这小子倒是个活络的,拉了货过来,不仅卖了银钱,还真的付了他银钱。
最重要的是接下了每日过来送柴的活计,如今每日都有几十文的进账,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却是大大的缓解了家里的艰难,让杜二叔庆幸不已。
此时又听侄子说要卖炒货,还要同他搭伙,哪怕先前没有做过买卖,杜二叔还是满口答应下来。
他老实巴交的,没有做买卖的头脑,但他看这个小侄子却是脑子活络的很,也不知怎么搭上的薛姑娘,这小子不容小觑,自己也只占了个年龄大。
往后还是得听侄子的,跟着他能赚钱,能养家糊口,说不定还能发家致富呢。
此时的杜二叔只有对杜康同曼娘的盲目信任,哪里知道自己很快就打退堂鼓了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你们明日来的时候带两个竹筐,竹盘,送了柴后你们自己寻地方。”
“好好好~谢谢曼娘姐姐,那咱们这就回去准备了。”
杜康一脸迫不及待的,若不是今日没有家什,他恨不得立刻开始。
送走了兴高采烈的杜家叔侄,见家里暂时没有需要自己的地方,曼娘同慧娘打了招呼,就直奔汴河大道而去。
“你要买人?!”
黄山眉头微皱。
“元宝去了学堂,慧娘年岁也不大,我也准备送她念两年书,她们一去学堂,家中只有我同言哥儿,只怕忙不过来来,且我往后有开铺子的打算,买人做工是迟早的事,干脆现在提前买了,先磨合磨合。”
曼娘点点头,解释道。
倒也是这个理儿,黄山略一思索,赞同了曼娘的观点。
“人牙子我倒是认识个靠谱的,她如今住的宅子还是我卖于她的,走~这会儿不忙,我领你去看看。”
黄山说着,同铺子里的人打了招呼,就领着曼娘出了门。
“李婆子做了十几年人牙子了,也算有些口碑,她手下的人多半是往大户人家送的,男女老少都有,你可有打算买个什么样的?!”
“最好是个妇人,如此相处起来也方便,年纪太小的不行,最好是身体强壮些的。”
曼娘说着自己的诉求,见黄山一脸赞同的,心里却是没底儿,买卖人口这种事,她也是头一次经历,也不知是个什么章程。
两人话说着,就到了李婆子的宅子,竟是个两进的宅院,还带个跨院,光看门口气派的很,可想而知买卖人口有多赚钱。
到了李家一听来意,李婆子热络的很。
同印象里精明市侩的人牙子不同,这婆子五十上下,体态丰腴,长的慈眉善目的,收拾的也体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户殷实人家的老太太。
“要不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呢,前些时日刚到了一批货,是从南边过来的,都是些大户人家出来的婆子丫鬟,个顶个的有规矩,相貌出众的也不少,我领姑娘去看看,看可有合眼缘的。”
若不说这李婆子能住这么大的宅子,瞅人家做生意的态度,并没有因为她只买一个而心生怠慢,反而热络的挽着曼娘的胳膊,如同家中和善的长辈一般,一边同曼娘搭话一边领了人往那跨院走去。
这服务态度让曼娘心生感慨的。
“喏,妇人们都在这里了,姑娘不妨说说自己的要求,老婆子替你掌掌眼。”
李婆子指着一屋子大概三四十人的庞大队伍对曼娘说道。
曼娘站定脚跟甫一看过去,不由点了点头,还以为会看见妇人们衣衫褴褛的凄惨场景,不想这里的妇人无论年纪大小,都拾掇的干干净净的,气色也比自己想的好上许多。
听李婆子讲有一大部分都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八成是主家犯了事不得不发卖了。
曼娘顿了顿:“三十上下的妇人,身体康健有力气的,我家中只是小户人家,买了回去需要烧火做饭操持家务,家里还有些营生,亦是需要人搭把手,总之不比大户人家清闲,各位还是需要考虑清楚了。”
是以也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帮扶。
杜二叔上有缠绵病榻的老母跟腿脚不便的父亲,下头有大大小小五个孩子,最大的女儿已经十七岁了还没有说婆家,只因为自家媳妇儿在城里帮人浣衣,家中没个女人操持,日子都过不下去。
在没有跟着侄子送柴之前,他整日都在地里打转,没办法,前两年生了场大病,差点没撑过来,当时花光了家里的银钱不说,还落下了体弱的病根,往后很长一段时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哪怕多走两步路都眼前发黑,大夫说让多吃些好的补一补。
但家中老老小小的一大家子,能勉强吃饱都是问题,哪有余钱吃好的。
一时间家里捉襟见肘的,眼见如此下去就要饿死了,自家连村儿都没出过的媳妇儿只能自告奋勇来城里做工,这才给家里挣出一条活路来。
他又将养了两年,才觉得身子好上了些。
但他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汉子,被疾病掏空了身子,面色蜡黄瘦骨嶙峋的,出门找工人家东家一看就立刻让他离开,如此从冬日寻到春日,都没有一个愿意雇佣他的,也是让杜二叔心急如焚的。
当初愿意帮这个隔房侄子也是看他可怜,若说自家日子艰难,杜康家里更艰难,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留下个老态龙钟的婆子跟三四岁的小丫头,每日饥一顿饱一顿的,时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
杜二叔为此也是愧疚十足,若是自家宽裕说什么也得照应几人一番,好歹都是沾亲带故的同宗,奈何自家也是一贫如洗的,有心无力啊。
那时帮他拉货本没想着要钱,他也知道这孩子家里的情况,别说二十文,只怕连十文八文都拿不出来,完全是看孩子可怜,结果这小子倒是个活络的,拉了货过来,不仅卖了银钱,还真的付了他银钱。
最重要的是接下了每日过来送柴的活计,如今每日都有几十文的进账,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却是大大的缓解了家里的艰难,让杜二叔庆幸不已。
此时又听侄子说要卖炒货,还要同他搭伙,哪怕先前没有做过买卖,杜二叔还是满口答应下来。
他老实巴交的,没有做买卖的头脑,但他看这个小侄子却是脑子活络的很,也不知怎么搭上的薛姑娘,这小子不容小觑,自己也只占了个年龄大。
往后还是得听侄子的,跟着他能赚钱,能养家糊口,说不定还能发家致富呢。
此时的杜二叔只有对杜康同曼娘的盲目信任,哪里知道自己很快就打退堂鼓了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你们明日来的时候带两个竹筐,竹盘,送了柴后你们自己寻地方。”
“好好好~谢谢曼娘姐姐,那咱们这就回去准备了。”
杜康一脸迫不及待的,若不是今日没有家什,他恨不得立刻开始。
送走了兴高采烈的杜家叔侄,见家里暂时没有需要自己的地方,曼娘同慧娘打了招呼,就直奔汴河大道而去。
“你要买人?!”
黄山眉头微皱。
“元宝去了学堂,慧娘年岁也不大,我也准备送她念两年书,她们一去学堂,家中只有我同言哥儿,只怕忙不过来来,且我往后有开铺子的打算,买人做工是迟早的事,干脆现在提前买了,先磨合磨合。”
曼娘点点头,解释道。
倒也是这个理儿,黄山略一思索,赞同了曼娘的观点。
“人牙子我倒是认识个靠谱的,她如今住的宅子还是我卖于她的,走~这会儿不忙,我领你去看看。”
黄山说着,同铺子里的人打了招呼,就领着曼娘出了门。
“李婆子做了十几年人牙子了,也算有些口碑,她手下的人多半是往大户人家送的,男女老少都有,你可有打算买个什么样的?!”
“最好是个妇人,如此相处起来也方便,年纪太小的不行,最好是身体强壮些的。”
曼娘说着自己的诉求,见黄山一脸赞同的,心里却是没底儿,买卖人口这种事,她也是头一次经历,也不知是个什么章程。
两人话说着,就到了李婆子的宅子,竟是个两进的宅院,还带个跨院,光看门口气派的很,可想而知买卖人口有多赚钱。
到了李家一听来意,李婆子热络的很。
同印象里精明市侩的人牙子不同,这婆子五十上下,体态丰腴,长的慈眉善目的,收拾的也体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户殷实人家的老太太。
“要不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呢,前些时日刚到了一批货,是从南边过来的,都是些大户人家出来的婆子丫鬟,个顶个的有规矩,相貌出众的也不少,我领姑娘去看看,看可有合眼缘的。”
若不说这李婆子能住这么大的宅子,瞅人家做生意的态度,并没有因为她只买一个而心生怠慢,反而热络的挽着曼娘的胳膊,如同家中和善的长辈一般,一边同曼娘搭话一边领了人往那跨院走去。
这服务态度让曼娘心生感慨的。
“喏,妇人们都在这里了,姑娘不妨说说自己的要求,老婆子替你掌掌眼。”
李婆子指着一屋子大概三四十人的庞大队伍对曼娘说道。
曼娘站定脚跟甫一看过去,不由点了点头,还以为会看见妇人们衣衫褴褛的凄惨场景,不想这里的妇人无论年纪大小,都拾掇的干干净净的,气色也比自己想的好上许多。
听李婆子讲有一大部分都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八成是主家犯了事不得不发卖了。
曼娘顿了顿:“三十上下的妇人,身体康健有力气的,我家中只是小户人家,买了回去需要烧火做饭操持家务,家里还有些营生,亦是需要人搭把手,总之不比大户人家清闲,各位还是需要考虑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