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春日,总带着一丝料峭的寒意,如同这宫里的氛围,表面繁花似锦,内里却冰冷彻骨。
吕后以教导刘恒政务为名,时常召他入长乐宫偏殿。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将代王留在京中,近乎软禁的由头。刘恒每日谨言慎行,在吕后面前表现得如同一个温顺怯懦、对朝政毫无野心的年轻藩王。
这日,讲解完毕,吕后似心情不错,命宫人端来一盘新进贡的岭南佳果。她对侍立在侧的陈景异笑道:“景异,你也尝尝。恒儿年纪小,你在旁多看顾些,莫要让那些繁琐的规矩拘束了他。” 这话听起来是关怀,实则是在刘恒面前,再次强调陈景异超然的、近乎“监护人”的地位。
刘恒垂首谢恩,眼角余光却不受控制地瞥向陈景异。见他修长的手指拈起一颗晶莹的果子,动作优雅从容,刘恒的心跳又漏了一拍,慌忙收回视线,耳根微热。
吕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和蔼:“恒儿,你久在代地,可知这长安宫中,最紧要的是什么?”
刘恒恭敬答道:“回太后,是规矩。”
“规矩?”吕后挑眉,目光扫过陈景异,又落回刘恒身上,“规矩是给守规矩的人定的。在这宫里,最紧要的,是认清谁才是定规矩的人。” 她话锋一转,似是无意地问陈景异:“景异,你说是不是?”
陈景异放下果子,平静回应:“太后圣明。天下规矩,皆出自上意。”
吕后满意地笑了。她喜欢这种将一切掌控在手心的感觉,包括这个她最爱男人绝对顺从的态度。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吕后蹙眉,一个内侍慌慌张张进来禀报:“太后,陛下……陛下在御花园不慎滑倒,扭伤了脚踝。”
刘盈体弱,这本是常事。但吕后的脸色却瞬间沉了下来,她首先看向陈景异,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景异,你去看看。带上太医署最好的伤药。”
这吩咐本身并无不妥,但那份过于急切的关注,让在场的刘恒和薄太后(她今日恰巧也在殿中请安)都心中一动。
陈景异领命而去。他身影消失在殿门外,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几分。
吕后显然没了方才的闲适,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凤椅扶手。薄太后适时地上前,温言劝慰:“太后不必过于忧心,陛下年轻,些许扭伤,将养几日便好了。” 她语气恭顺,眼神却低垂着,掩去了所有情绪。
刘恒则默默站在母亲身后,心里想的却是:母亲如此焦急地派陈景异前去,是真的 solely 关心儿子,还是……不愿让任何其他男子(哪怕是太医)过多接触年轻柔弱的皇帝?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觉在他心中蔓延。
御花园中,刘盈坐在石凳上,脸色比刚才更白,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宫人跪了一地,瑟瑟发抖。
陈景异快步走来,太医紧随其后。他蹲下身,声音依旧平稳:“陛下,臣带了太医来,请让臣等查看伤势。”
刘盈看到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是一种近乎委屈的依赖。他任由陈景异和太医查看他肿起的脚踝,疼痛让他倒吸冷气,目光却牢牢锁在陈景异低垂的侧脸上。
“并无大碍,需静养数日,勿要走动。”太医诊断后,陈景异沉声吩咐道。他示意宫人小心扶起刘盈,准备送回寝宫。
“长信侯……”刘盈忽然抓住他的衣袖,力道不大,却带着一种执拗,“朕……朕宫里的那只白釉瓷瓶,前日不小心碰裂了一道缝……”他声音很低,带着颤音,“那是……那是你以前夸赞过的那只。”
陈景异微微一怔。那似乎是很多年前,他还未如此显赫时,偶然在刘盈宫中见到的一件寻常瓷器。他早已忘记自己是否夸赞过,但刘盈却记得如此清晰,甚至为一道裂缝而惶恐。
他看着少年天子眼中那份混杂着痛苦、依赖和某种隐秘情感的脆弱,心中掠过一丝极淡的叹息。他放缓了声音:“陛下,器物有损,换一只便是。龙体要紧。”
这话本是安慰,听在刘盈耳中,却像是拒绝和疏远。他眼中的光黯淡下去,松开了手,任由宫人搀扶着他,一瘸一拐地离去,背影单薄而凄凉。
陈景异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久久未动。他感到一道目光从远处射来,锐利如针。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来自长乐宫的方向。吕后即使不在现场,她的眼线也无处不在。刘盈这不合时宜的、带着依恋的举动,无疑又在他周围点燃了一簇危险的火苗。
他转身,对上空旷的御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却驱不散那无处不在的、冰冷的注视。
那只裂了缝的白釉瓷瓶,仿佛一个隐喻。在这宫中,任何看似完美无瑕的事物,内里都可能早已布满裂痕。而他自己,或许就是那只被无数双手争夺、随时可能碎裂的,最珍贵的瓷瓶。
吕后以教导刘恒政务为名,时常召他入长乐宫偏殿。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将代王留在京中,近乎软禁的由头。刘恒每日谨言慎行,在吕后面前表现得如同一个温顺怯懦、对朝政毫无野心的年轻藩王。
这日,讲解完毕,吕后似心情不错,命宫人端来一盘新进贡的岭南佳果。她对侍立在侧的陈景异笑道:“景异,你也尝尝。恒儿年纪小,你在旁多看顾些,莫要让那些繁琐的规矩拘束了他。” 这话听起来是关怀,实则是在刘恒面前,再次强调陈景异超然的、近乎“监护人”的地位。
刘恒垂首谢恩,眼角余光却不受控制地瞥向陈景异。见他修长的手指拈起一颗晶莹的果子,动作优雅从容,刘恒的心跳又漏了一拍,慌忙收回视线,耳根微热。
吕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和蔼:“恒儿,你久在代地,可知这长安宫中,最紧要的是什么?”
刘恒恭敬答道:“回太后,是规矩。”
“规矩?”吕后挑眉,目光扫过陈景异,又落回刘恒身上,“规矩是给守规矩的人定的。在这宫里,最紧要的,是认清谁才是定规矩的人。” 她话锋一转,似是无意地问陈景异:“景异,你说是不是?”
陈景异放下果子,平静回应:“太后圣明。天下规矩,皆出自上意。”
吕后满意地笑了。她喜欢这种将一切掌控在手心的感觉,包括这个她最爱男人绝对顺从的态度。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吕后蹙眉,一个内侍慌慌张张进来禀报:“太后,陛下……陛下在御花园不慎滑倒,扭伤了脚踝。”
刘盈体弱,这本是常事。但吕后的脸色却瞬间沉了下来,她首先看向陈景异,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景异,你去看看。带上太医署最好的伤药。”
这吩咐本身并无不妥,但那份过于急切的关注,让在场的刘恒和薄太后(她今日恰巧也在殿中请安)都心中一动。
陈景异领命而去。他身影消失在殿门外,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几分。
吕后显然没了方才的闲适,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凤椅扶手。薄太后适时地上前,温言劝慰:“太后不必过于忧心,陛下年轻,些许扭伤,将养几日便好了。” 她语气恭顺,眼神却低垂着,掩去了所有情绪。
刘恒则默默站在母亲身后,心里想的却是:母亲如此焦急地派陈景异前去,是真的 solely 关心儿子,还是……不愿让任何其他男子(哪怕是太医)过多接触年轻柔弱的皇帝?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觉在他心中蔓延。
御花园中,刘盈坐在石凳上,脸色比刚才更白,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宫人跪了一地,瑟瑟发抖。
陈景异快步走来,太医紧随其后。他蹲下身,声音依旧平稳:“陛下,臣带了太医来,请让臣等查看伤势。”
刘盈看到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是一种近乎委屈的依赖。他任由陈景异和太医查看他肿起的脚踝,疼痛让他倒吸冷气,目光却牢牢锁在陈景异低垂的侧脸上。
“并无大碍,需静养数日,勿要走动。”太医诊断后,陈景异沉声吩咐道。他示意宫人小心扶起刘盈,准备送回寝宫。
“长信侯……”刘盈忽然抓住他的衣袖,力道不大,却带着一种执拗,“朕……朕宫里的那只白釉瓷瓶,前日不小心碰裂了一道缝……”他声音很低,带着颤音,“那是……那是你以前夸赞过的那只。”
陈景异微微一怔。那似乎是很多年前,他还未如此显赫时,偶然在刘盈宫中见到的一件寻常瓷器。他早已忘记自己是否夸赞过,但刘盈却记得如此清晰,甚至为一道裂缝而惶恐。
他看着少年天子眼中那份混杂着痛苦、依赖和某种隐秘情感的脆弱,心中掠过一丝极淡的叹息。他放缓了声音:“陛下,器物有损,换一只便是。龙体要紧。”
这话本是安慰,听在刘盈耳中,却像是拒绝和疏远。他眼中的光黯淡下去,松开了手,任由宫人搀扶着他,一瘸一拐地离去,背影单薄而凄凉。
陈景异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久久未动。他感到一道目光从远处射来,锐利如针。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来自长乐宫的方向。吕后即使不在现场,她的眼线也无处不在。刘盈这不合时宜的、带着依恋的举动,无疑又在他周围点燃了一簇危险的火苗。
他转身,对上空旷的御花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却驱不散那无处不在的、冰冷的注视。
那只裂了缝的白釉瓷瓶,仿佛一个隐喻。在这宫中,任何看似完美无瑕的事物,内里都可能早已布满裂痕。而他自己,或许就是那只被无数双手争夺、随时可能碎裂的,最珍贵的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