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异的身体在精心的调养下逐渐好转,但他活动的范围仍被无形地限制在芷阳殿附近。吕后的“保护”密不透风,却也像温柔的枷锁。
这日,吕后前来探视,言谈间看似随意地提起:“那个叫聂慎儿的奴婢,心思不正,搬弄是非,留在这宫里终究是个祸害。还有那个杜云汐,看似安分,谁知心里藏着什么念头?景异,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才好?”
吕后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她在观察陈景异的反应,想看看他对这两个女子,究竟存了多少心思。
陈景异放下手中的书卷,抬起眼,目光平静如古井深潭。他知道,这是吕后给他的一个考题,也是他实施想法的机会。他不能直接求情,那会立刻激起吕后的猜忌和逆反心理。
他微微蹙眉,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属于谋臣的审慎:“太后明鉴。此二女,确有其不妥之处。”
吕后挑眉,示意他继续说。
“聂慎儿轻狂愚蠢,散布流言,其心当诛。”陈景异先定下基调,符合吕后的判断,然后话锋一转,“然,她举报薄太后之事,虽动机不纯,却也算歪打正着,让太后提前知晓了隐患。若立刻处置她,恐寒了日后可能向太后禀报实情之心。此女微不足道,杀之如碾蚁,但‘不因言获罪’的姿态,于太后贤名有益。”
他先将聂慎儿的“功”与“过”并列,将处置她的利弊摆上台面,引导吕后从政治影响的角度思考,而非单纯的情绪发泄。
吕后沉吟不语,似乎在权衡。
陈景异继续道:“至于杜云汐……此女心思缜密,举止得体。太后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宫中耳目,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一个聪明且暂时无根无基的宫女,若能用之得当,或许比十个唯唯诺诺的蠢材更有用。贸然处置,未免可惜。”
他没有提杜云汐的任何“好”,而是强调其“可用性”,将她的存在价值与吕后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说完这些,陈景异轻轻咳嗽了几声,面露疲惫之色,低声道:“当然,如何决断,全凭太后圣裁。臣只是……不愿见太后因些许微末之人,损及清誉或错过可用之材。臣僭越了。” 他以退为进,将自己的建议包装成完全为吕后考量的忠言,并适时示弱。
吕后看着他苍白的脸和疲惫的神情,想起他为自己、为盈儿所做的一切,想起他险些身死,心中的坚硬似乎被撬开了一丝缝隙。她不得不承认,陈景异的话有道理。聂慎儿确实愚蠢,但杀了她,确实可能让一些想投靠的人望而却步。杜云汐……她也观察过,确实比聂慎儿聪明稳重得多。
“罢了。”吕后最终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就依你所言。聂慎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贬入永巷浆洗房,让她吃些苦头,磨磨性子。杜云汐……暂且留用,哀家倒要看看,她是否真如你所说,是个‘可用之材’。”
陈景异心中微微一松,知道暂时保住了两人性命。他垂下眼帘:“太后圣明。”
吕后离开后,陈景异独自坐在窗边,望着庭院中一方小小的天空。保下聂慎儿和杜云汐,并非出于私情,至少不全是。聂慎儿知道太多旧事,其疯狂的性格是一把不可控的双刃剑,放在眼皮底下,有时比彻底清除更“安全”;而杜云汐,他确实看到了她的潜力和可能的合作空间。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通过这些举动, subtly 地向吕后传递一个信息:他陈景异,并非完全冷血无情、任她摆布的工具,他有自己的判断和想要庇护的人。这微妙的抗衡,是他在这绝境中,试图为自己争取一点点主动权的尝试。
消息很快传开。
聂慎儿被粗鲁的内侍拖出杂役房,扔进了阴暗潮湿、劳作艰苦的永巷浆洗房。她哭喊挣扎,咒骂杜云汐,咒骂所有人,但无人理会。她从试图攀附高枝的宫女,变成了最底层的罪奴,但她心中对杜云汐的恨意和对陈景异扭曲的爱恋,却在苦难中愈发炽烈。
杜云汐得知消息后,沉默良久。她明白,自己能留下,全因陈景异那番“可用之材”的评价。这是保护,也是将她置于吕后更直接的审视之下。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同时,陈景异这份不动声色的回护,让她心中的天平,又向他倾斜了几分。她知道自己欠他一份人情,在这深宫,人情债,往往需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
薄太后很快也得知了吕后对二女的处置。她冷笑一声,对刘恒道:“看到了吗?陈景异在吕雉心中的分量,比我们想象的更重。他能影响吕雉的决定……这对我们而言,或许是好事,也或许是更大的危险。” 她意识到,陈景异是一枚能左右棋局的关键棋子,争取他,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陈景异的一步棋,暂时稳住了两个女子的性命,却也搅动了更多的暗流。他如同一个高明的弈者,在有限的棋盘上,落下看似平淡,却影响深远的一子。而这盘以天下为赌注、以生命为棋子的棋局,才刚刚进入中盘。
这日,吕后前来探视,言谈间看似随意地提起:“那个叫聂慎儿的奴婢,心思不正,搬弄是非,留在这宫里终究是个祸害。还有那个杜云汐,看似安分,谁知心里藏着什么念头?景异,你觉得该如何处置才好?”
吕后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她在观察陈景异的反应,想看看他对这两个女子,究竟存了多少心思。
陈景异放下手中的书卷,抬起眼,目光平静如古井深潭。他知道,这是吕后给他的一个考题,也是他实施想法的机会。他不能直接求情,那会立刻激起吕后的猜忌和逆反心理。
他微微蹙眉,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属于谋臣的审慎:“太后明鉴。此二女,确有其不妥之处。”
吕后挑眉,示意他继续说。
“聂慎儿轻狂愚蠢,散布流言,其心当诛。”陈景异先定下基调,符合吕后的判断,然后话锋一转,“然,她举报薄太后之事,虽动机不纯,却也算歪打正着,让太后提前知晓了隐患。若立刻处置她,恐寒了日后可能向太后禀报实情之心。此女微不足道,杀之如碾蚁,但‘不因言获罪’的姿态,于太后贤名有益。”
他先将聂慎儿的“功”与“过”并列,将处置她的利弊摆上台面,引导吕后从政治影响的角度思考,而非单纯的情绪发泄。
吕后沉吟不语,似乎在权衡。
陈景异继续道:“至于杜云汐……此女心思缜密,举止得体。太后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宫中耳目,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一个聪明且暂时无根无基的宫女,若能用之得当,或许比十个唯唯诺诺的蠢材更有用。贸然处置,未免可惜。”
他没有提杜云汐的任何“好”,而是强调其“可用性”,将她的存在价值与吕后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说完这些,陈景异轻轻咳嗽了几声,面露疲惫之色,低声道:“当然,如何决断,全凭太后圣裁。臣只是……不愿见太后因些许微末之人,损及清誉或错过可用之材。臣僭越了。” 他以退为进,将自己的建议包装成完全为吕后考量的忠言,并适时示弱。
吕后看着他苍白的脸和疲惫的神情,想起他为自己、为盈儿所做的一切,想起他险些身死,心中的坚硬似乎被撬开了一丝缝隙。她不得不承认,陈景异的话有道理。聂慎儿确实愚蠢,但杀了她,确实可能让一些想投靠的人望而却步。杜云汐……她也观察过,确实比聂慎儿聪明稳重得多。
“罢了。”吕后最终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就依你所言。聂慎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贬入永巷浆洗房,让她吃些苦头,磨磨性子。杜云汐……暂且留用,哀家倒要看看,她是否真如你所说,是个‘可用之材’。”
陈景异心中微微一松,知道暂时保住了两人性命。他垂下眼帘:“太后圣明。”
吕后离开后,陈景异独自坐在窗边,望着庭院中一方小小的天空。保下聂慎儿和杜云汐,并非出于私情,至少不全是。聂慎儿知道太多旧事,其疯狂的性格是一把不可控的双刃剑,放在眼皮底下,有时比彻底清除更“安全”;而杜云汐,他确实看到了她的潜力和可能的合作空间。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通过这些举动, subtly 地向吕后传递一个信息:他陈景异,并非完全冷血无情、任她摆布的工具,他有自己的判断和想要庇护的人。这微妙的抗衡,是他在这绝境中,试图为自己争取一点点主动权的尝试。
消息很快传开。
聂慎儿被粗鲁的内侍拖出杂役房,扔进了阴暗潮湿、劳作艰苦的永巷浆洗房。她哭喊挣扎,咒骂杜云汐,咒骂所有人,但无人理会。她从试图攀附高枝的宫女,变成了最底层的罪奴,但她心中对杜云汐的恨意和对陈景异扭曲的爱恋,却在苦难中愈发炽烈。
杜云汐得知消息后,沉默良久。她明白,自己能留下,全因陈景异那番“可用之材”的评价。这是保护,也是将她置于吕后更直接的审视之下。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同时,陈景异这份不动声色的回护,让她心中的天平,又向他倾斜了几分。她知道自己欠他一份人情,在这深宫,人情债,往往需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
薄太后很快也得知了吕后对二女的处置。她冷笑一声,对刘恒道:“看到了吗?陈景异在吕雉心中的分量,比我们想象的更重。他能影响吕雉的决定……这对我们而言,或许是好事,也或许是更大的危险。” 她意识到,陈景异是一枚能左右棋局的关键棋子,争取他,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陈景异的一步棋,暂时稳住了两个女子的性命,却也搅动了更多的暗流。他如同一个高明的弈者,在有限的棋盘上,落下看似平淡,却影响深远的一子。而这盘以天下为赌注、以生命为棋子的棋局,才刚刚进入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