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布谷鸟声与那片飘落的“枯叶”,像投入死水微澜的石子,在陈景异心中漾开圈圈涟漪。他不动声色,待那药童走远,四周无人时,才悄然俯身,拾起了那片东西。并非枯叶,而是一小片经过特殊揉搓、颜色形似枯叶的薄绢,上面用极细的笔触写着一行小字:“恩深难报,盼闻金玉之声。”
字迹清秀含蓄,但意思明确:薄太后母子感念救命之恩,迫切希望与他建立联系(“金玉之声”喻指珍贵难得的音信)。陈景异将薄绢在掌心捻碎,面色沉静如水。机会来了,但风险也达到了顶点。吕后的眼线无处不在,如何回应?
他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了案几上那套吕后赏赐的、他平日用来练字消遣的文房四宝上。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次日,陈景异如常练字,写的是《诗经》中的句子。写完后,他似不甚满意,将一张写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的纸揉成一团,随意丢入废纸篓。这在旁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然而,那张纸的背面,用极淡的米汤写了一行肉眼难辨的字:“慎之又慎,待风而动。”
这行字需要特殊方法才能显现,是宫中秘而不传的通信手段之一。他赌的是,吕后派来监视他的人,注意力大多在他书写的内容和与人接触上,不会仔细检查每一张废弃的草稿。而负责清理废纸的,恰好是杜云汐安排的一个可靠的小内侍——这是杜云汐在吕后默许下,为了显示自己“有用”而建立的、一条不起眼但关键的信息传递链。
纸条顺利被带出,经由杜云汐的手,送到了薄太后手中。看到那行字,薄太后与刘恒对视一眼,心中既喜且忧。喜的是陈景异果然有合作之意,忧的是“慎之又慎”四字道尽了此刻形势之险恶。
吕后那边,赐婚的念头愈发强烈。 她召来了几位心腹老臣,旁敲侧击地询问朝中是否有适龄又可靠的贵女。老臣们何等精明,立刻嗅到了风向,纷纷献策,列举了几位家世清白、父兄在朝为官的女子。吕后仔细听着,心中权衡,既要能控制得住,又要身份足够匹配长信侯,还不能引起陈景异太大的反感。这件事,她决定稍缓一步,待陈景异身体再好些,朝局更稳些,再徐徐图之。但她不知道,她这番举动,早已被杜云汐暗中留意,并设法传递给了陈景异。陈景异得知后,心中冷笑,吕后终究还是要用这种手段来捆绑他。
永巷中,聂慎儿如同困兽。 她得知吕后竟有意为陈景异赐婚,嫉恨得几乎发狂。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连皇后都对他青眼有加,如今太后还要为他挑选名门淑女!而自己,却像烂泥一样被踩在脚下!她不甘心!她要想办法,一定要想办法破坏这件事!她将目标锁定在了张嫣身上。这个单纯的小皇后,或许是她唯一能利用的刀。
聂慎儿利用一次浆洗房送换洗衣物的机会,偷偷将一枚廉价的、但雕刻着并蒂莲图案的玉佩塞进了送往张嫣宫中的一箱衣物里。并蒂莲,寓意夫妻恩爱。同时,她再次利用匿名字条,传递给张嫣一个信息:“太后欲为侯爷择偶,娘娘可知?侯爷若娶他人,娘娘宫中再无暖心之人矣。”
这枚玉佩和字条,如同毒刺,精准地刺中了张嫣心中最柔软、最不安的地方。她拿着那枚粗糙的玉佩,看着字条上的话,想到陈景异可能会属于另一个女人,再也不会对她温和地笑,关切地问她功课,一种巨大的失落和恐慌将她淹没。她毕竟还是个孩子,不懂政治权衡,只知道自己珍视的东西即将被夺走。她哭了,哭得十分伤心,连当日的晚膳都没用。
吕后闻讯赶来,见外孙女如此模样,心疼不已,连声追问。张嫣抽噎着,只说是做了噩梦,心中害怕,却不敢提及玉佩和字条的事,潜意识里觉得那是对侯爷不好的事情。吕后虽觉疑惑,但见张嫣不肯说,也只得好生安慰,心中却对宫廷管理再生不满,下令再度彻查是谁让皇后接触了不干净的东西(指那枚玉佩)。
风波再起,虽然暂时未直接牵扯到陈景异,但宫中的气氛更加紧张。陈景异通过杜云汐得知了聂慎儿的小动作和张嫣的反应,心中对聂慎儿的厌恶达到了顶点。这个女人,为了一己私欲,不惜将无辜的少女推向风口浪尖。他必须加快步伐,否则,所有人都将被这越来越失控的漩涡吞噬。
他再次利用练字废稿,传递出第二条信息:“风起青萍,可借其力。”
他在暗示薄太后母子,或许可以利用目前宫中因张嫣之事引起的波动和吕后的疑心,做一些文章,比如,设法让吕后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或者制造一些有利于他们行动的混乱。
薄太后接到信息,沉吟片刻,对刘恒道:“陈景异是在告诉我们,水已搅浑,或可摸鱼。恒儿,我们或许该让吕雉知道,除了皇宫,这长安城外,也不是铁板一块。” 一个关于各地藩王动向的、半真半假的流言计划,开始在薄太后心中酝酿。
芷阳殿内,陈景异推开窗户,夜风吹拂着他的衣袂。他就像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的人,脚下是深渊,周围是虎视眈眈的猛兽,但他不能停下,只能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前。而下一阵风会从哪个方向吹来,会将所有人带向何方,无人知晓。
字迹清秀含蓄,但意思明确:薄太后母子感念救命之恩,迫切希望与他建立联系(“金玉之声”喻指珍贵难得的音信)。陈景异将薄绢在掌心捻碎,面色沉静如水。机会来了,但风险也达到了顶点。吕后的眼线无处不在,如何回应?
他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了案几上那套吕后赏赐的、他平日用来练字消遣的文房四宝上。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次日,陈景异如常练字,写的是《诗经》中的句子。写完后,他似不甚满意,将一张写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的纸揉成一团,随意丢入废纸篓。这在旁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然而,那张纸的背面,用极淡的米汤写了一行肉眼难辨的字:“慎之又慎,待风而动。”
这行字需要特殊方法才能显现,是宫中秘而不传的通信手段之一。他赌的是,吕后派来监视他的人,注意力大多在他书写的内容和与人接触上,不会仔细检查每一张废弃的草稿。而负责清理废纸的,恰好是杜云汐安排的一个可靠的小内侍——这是杜云汐在吕后默许下,为了显示自己“有用”而建立的、一条不起眼但关键的信息传递链。
纸条顺利被带出,经由杜云汐的手,送到了薄太后手中。看到那行字,薄太后与刘恒对视一眼,心中既喜且忧。喜的是陈景异果然有合作之意,忧的是“慎之又慎”四字道尽了此刻形势之险恶。
吕后那边,赐婚的念头愈发强烈。 她召来了几位心腹老臣,旁敲侧击地询问朝中是否有适龄又可靠的贵女。老臣们何等精明,立刻嗅到了风向,纷纷献策,列举了几位家世清白、父兄在朝为官的女子。吕后仔细听着,心中权衡,既要能控制得住,又要身份足够匹配长信侯,还不能引起陈景异太大的反感。这件事,她决定稍缓一步,待陈景异身体再好些,朝局更稳些,再徐徐图之。但她不知道,她这番举动,早已被杜云汐暗中留意,并设法传递给了陈景异。陈景异得知后,心中冷笑,吕后终究还是要用这种手段来捆绑他。
永巷中,聂慎儿如同困兽。 她得知吕后竟有意为陈景异赐婚,嫉恨得几乎发狂。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连皇后都对他青眼有加,如今太后还要为他挑选名门淑女!而自己,却像烂泥一样被踩在脚下!她不甘心!她要想办法,一定要想办法破坏这件事!她将目标锁定在了张嫣身上。这个单纯的小皇后,或许是她唯一能利用的刀。
聂慎儿利用一次浆洗房送换洗衣物的机会,偷偷将一枚廉价的、但雕刻着并蒂莲图案的玉佩塞进了送往张嫣宫中的一箱衣物里。并蒂莲,寓意夫妻恩爱。同时,她再次利用匿名字条,传递给张嫣一个信息:“太后欲为侯爷择偶,娘娘可知?侯爷若娶他人,娘娘宫中再无暖心之人矣。”
这枚玉佩和字条,如同毒刺,精准地刺中了张嫣心中最柔软、最不安的地方。她拿着那枚粗糙的玉佩,看着字条上的话,想到陈景异可能会属于另一个女人,再也不会对她温和地笑,关切地问她功课,一种巨大的失落和恐慌将她淹没。她毕竟还是个孩子,不懂政治权衡,只知道自己珍视的东西即将被夺走。她哭了,哭得十分伤心,连当日的晚膳都没用。
吕后闻讯赶来,见外孙女如此模样,心疼不已,连声追问。张嫣抽噎着,只说是做了噩梦,心中害怕,却不敢提及玉佩和字条的事,潜意识里觉得那是对侯爷不好的事情。吕后虽觉疑惑,但见张嫣不肯说,也只得好生安慰,心中却对宫廷管理再生不满,下令再度彻查是谁让皇后接触了不干净的东西(指那枚玉佩)。
风波再起,虽然暂时未直接牵扯到陈景异,但宫中的气氛更加紧张。陈景异通过杜云汐得知了聂慎儿的小动作和张嫣的反应,心中对聂慎儿的厌恶达到了顶点。这个女人,为了一己私欲,不惜将无辜的少女推向风口浪尖。他必须加快步伐,否则,所有人都将被这越来越失控的漩涡吞噬。
他再次利用练字废稿,传递出第二条信息:“风起青萍,可借其力。”
他在暗示薄太后母子,或许可以利用目前宫中因张嫣之事引起的波动和吕后的疑心,做一些文章,比如,设法让吕后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或者制造一些有利于他们行动的混乱。
薄太后接到信息,沉吟片刻,对刘恒道:“陈景异是在告诉我们,水已搅浑,或可摸鱼。恒儿,我们或许该让吕雉知道,除了皇宫,这长安城外,也不是铁板一块。” 一个关于各地藩王动向的、半真半假的流言计划,开始在薄太后心中酝酿。
芷阳殿内,陈景异推开窗户,夜风吹拂着他的衣袂。他就像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的人,脚下是深渊,周围是虎视眈眈的猛兽,但他不能停下,只能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前。而下一阵风会从哪个方向吹来,会将所有人带向何方,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