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献俘典礼-《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注:人皇帝辛之后的皇帝,在天地神祗面前,皆自称臣,已考证史料,放心阅读)

  次日卯时,礼部官员就已经在,承天门处忙碌了起来。

  今天是崇祯回京后的第二天,按崇祯要求于今日,举行献俘典礼。

  钦天监的监正,已经在昨日夜间,通过占卜、星象。

  测算出,今日乃大吉之日,宜祭天、祭祖。

  祖大寿领关宁铁骑,曹变蛟领秦地骑兵,居于承天门左右两边。

  卢象升带着,天雄军的步军方阵,站在承天门正前方。

  天雄军身后,是四千被麻绳捆缚的,正白旗鞑子俘虏。

  在军阵前方,则是文武百官,他们在皇帝来之前,通常会三五个聚在一起聊天。

  今天他们脸上,都带着笑容,因为难得高兴啊!

  今日百姓们,被拦在了更远处,在百姓们身前几十步之处。

  放了一排太师椅,粗略看去有近百个座位。

  此时上面坐着一些,此战中因伤致残的退役军士。

  伤口处包扎的细布处,还渗着点点血迹。

  也有昨天,在陛下面前,嚎啕大哭的,伤残老军户。

  朝阳从地平线处,缓缓爬了上来,橘红色的朝阳,照在明军甲胄上,映射出阵阵寒光。

  崇祯沐浴更衣,熏香净面后,再次登临承天门城楼之上。

  此刻崇祯眯着眼,看着那初升的朝阳,心中情绪渐渐澎湃起来。

  承天门城楼之上放着龙椅,崇祯头戴十二旒冕(liu miǎn)冠。

  走动间冠上的玉藻,相互碰撞间,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有礼部官员高呼:“陛下驾到,行礼!”

  承天门下的军队、百姓、百官,皆跪倒于地三呼万岁!

  崇祯双手虚抬道:“平身!”众人起身站定后,兵部尚书杨嗣昌开口道:“献俘!”

  随后鼓乐大作、礼炮齐鸣!首先是卢象升挥手道:“带俘虏!”

  天雄军将士,将串成长蛇的鞑子俘虏,拉着走向承天门处。

  今天来围观献俘大典的百姓,自发准备了烂菜叶、臭鸡蛋。

  当鞑子俘虏走过,百姓们面前时,有恨极的百姓,将臭鸡蛋、烂菜叶砸向了他们。

  今天刘大爷早早就来了,他今天没卖豆腐,推了一小车发酵到,已经有些酸臭的豆渣。

  本来他是拿来砸鞑子的,但没曾想,一会便被卖掉了,一大包才卖,三个铜板呢。

  还好他机灵,给自己留了一包,不然等下,自己都没得砸了。

  他现在还不想浪费,要留着砸鞑子将军,他可是听说了,有鞑子将军被抓了。

  这时,一个维持秩序的军士,指着一个百姓道:“你,我说的就是你。”

  “你把手里石头放下,真是太不像话了!拿那么大块石头,把俘虏砸死了咋办?”

  那个手拿大石头的百姓,谄(chǎn)笑着,丢下了手里的石头。

  将俘虏押到承天门,城楼下跪着,卢象升朝崇祯单膝跪地。

  恭敬道:“陛下,臣卢象升,于青山关之战,斩敌六千、俘虏四千。”

  “现将俘虏献于陛下,预祝陛下驱逐鞑虏,使我大明幽而复明。”

  崇祯高声道:“卢爱卿之勇,世所罕见,朕心甚慰!”

  “验明正身,全部推下去——斩。”

  礼部尚书薛国观,赶忙站了出来,跪倒在地拱手道:“陛下,容禀!”

  崇祯点头道:“准奏!不知薛爱卿有何事?”

  薛国观满脸真诚道:“陛下,杀俘不祥!会动摇江山社稷之根本,请陛下三思!”

  崇祯愤而起身怒道:“朕的江山社稷,哪是杀一群俘虏,便会动摇的?”

  “朕的江山社稷,在列位臣工戮力一心,在军队敢战,在百姓拥戴,跟鞑子有何关系?”

  “这帮畜生,除了残杀朕的子民,劫掠朕的同胞!”

  “他们还做过什么,对朕的江山,有益的事情吗?”

  “朕,若不杀他们,留着四千鞑子俘虏,要浪费多少粮食?”

  “是祥瑞还是祸端,是朕的军队和百姓说了算,你,可曾明白?”

  崇祯这一大段道理,让薛国观满面羞愧,他不是不知道鞑子的残忍。

  只是先入为主的认为,杀俘虏不好,便站出来想要劝谏一番!

  鞑子这群俘虏,刚开始听到崇祯,要将他们斩首之时,很多都被吓尿了。

  但薛国观出来时,他们好似又看到了希望,这仿佛像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般!

  但崇祯随后的话,让他们的心,又再次跌入深渊。

  深渊之下,有无数恶鬼在哀嚎,那些都是他们,曾经残杀的,大明军民的冤魂。

  此时,他们中有些人,生出了一丝悔意,但仅仅也只是一丝。

  既然皇上下旨了,天雄军将鞑子俘虏,分成四个批次,每个批次五百个。

  将他们压到百姓和那帮,因残退役的军士面前。

  别以为只是砍头,哪怕是军中将士,也没那么快。

  咱们云飞师长曾经说过:就是两万头猪,一上午你也砍不完!

  当然啦!这里没有两万头,只有四千头,砍起来还是很快的。

  经过一个时辰,四千人皆被砍了首级。

  期间,甚至有因残退役的军士,冲过来抱着鞑子首级,将之耳朵给咬了下来。

  他的耳朵,正是在大凌河之战(1631年),被鞑子给削掉的。

  然后,祖大寿、曹变蛟骑着马,拉着两辆囚车,走到承天门之前。

  下马后两人单膝跪地,同声道:“陛下,臣,于阵前生擒阿巴泰、杜度,特献于陛下!”

  崇祯点头道:“两位将军平身,派人将这两人,拉去游街。”

  “记住,别弄死就行了,朕留着他们,还另有他用。”

  囚车走后,礼部官员出来大声道:“礼成!”

  随后崇祯带着众大臣、将军等,来到了承天门与午门之间。

  宫殿群左侧的太庙,还要在此,祭告祖宗之英灵。

  陪祭官将每个牌位前,都插上了香烛后道:“跪!”

  众大臣、将军,包括崇祯,都跪倒于祖宗牌位前。

  崇祯拿过王承恩,递来的祭文,诵读道:“臣,朱由检泣告太庙:

  太祖开天立极,成祖靖难守疆,列圣威德被于四荒。

  今东虏四犯畿(ji)辅,赖祖宗洪庥(xiu)、将士死战,驱敌于青山口外。

  然九边疮痍未复,辽东寸土未收,皆臣之罪。

  臣,誓以残躯护此山河,若天命未绝,乞佑三军荡寇;

  若大明当倾,惟诛臣身以谢罪!临表涕泣,伏乞列祖垂鉴!”

  念完这一段,又长又拗口的祭告文,三拜之后。

  崇祯抬眼看向,在最后的明英宗的灵位,眼神微微眯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