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画饼的崇祯-《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驻扎于京城西大营的关宁铁骑,已经接到了崇祯的检阅命令。

  全员迅速穿上铠甲,在祖大寿的统领下,迅速集结。

  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关宁铁骑的缔造者之一。

  他就算曾一度投降清军,可也从没有为鞑子,做过任何事情。

  其不像是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放清军入关,这是不容置疑的卖国行为。

  这会的吴三桂还是辽东军中,一个中层军官,暂时还未统领关宁铁骑。

  这个时期的关宁铁骑,依然是祖大寿统领。

  现在的崇祯,就比较了解祖大寿,他算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

  只需给足他荣誉,就足够让他拼命奋斗了。

  但祖大寿又跟卢象升不一样,他是介于洪承畴,卢象升中间的那一类人。

  这几天,崇祯命宫内的匠作局,制作了三枚特别的勋章。

  一枚是通体为铜质,表面浮雕一个“明”字。

  明字下方,有两把剑相交,剑柄处镶嵌着,两块较为普通的玉石,全重约为三两。

  一枚通体为银质,一枚通体为金质,两者样式大体相同,全重同样约为三两。

  只是前者,在剑身和剑柄处镶嵌着,高等级的和田玉石。

  后者更是镶嵌的红蓝宝石,显得更加华丽一点。

  这个勋章,是崇祯设计,让匠作局赶制出来的,就是为了这次,检阅关宁铁骑使用。

  今天崇祯,起了个大早,穿上暗金雕龙铠甲。

  在一众侍卫、太监、锦衣卫,层层保护下,骑马来到了位于,京师西直门处的校场。

  并不是崇祯,想要兴师动众,如今鞑子在通州驻兵。

  不知京师里面,是否混进了鞑子的细作,就只得提高防备等级。

  一路有惊无险到达西直门,众将士早已列队,等候崇祯检阅。

  作为明军待遇最好,且从不缺饷银的一支部队,军容还是很整齐的。

  关宁铁骑以轻骑兵为主,士兵身着布面甲。(外面是棉布,内衬薄铁片的甲胄)

  布面甲上的铜钉,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熠熠生辉,崇祯骑着马,走过军队列阵的前方。

  说实话,如今小冰河时期的冬天,还是很冷的。

  只不过作为帝王,在人前得有帝王该有的样子,其实这很累人,当然也很冷。

  崇祯一路走过,频频点头表示满意,走完后回到队列正前方。

  着着如今已经四十五岁的祖大寿,仍然神采奕奕,崇祯也是颇为感慨。

  显然多年军旅生涯和长期锻炼,造就了他硬朗的身体。

  崇祯朝祖大寿点了点头,就转身回到了点将台上。

  关宁铁骑有个致命问题,这支军队由辽东将门所把控,这是现在的崇祯,所不能接受的。

  一个封建国家的军队,就只能是由皇帝执掌,才能彻底放心。

  之前没法解决,但现在的崇祯,有的是办法解决。

  直接套用现代军队管理方式:定期轮换。但这个事情,暂时不能操之过急。

  崇祯开始发表演讲,拿过昨天特意,赶制的铜皮大喇叭。

  高声道:“此刻,正值鞑子入关劫掠,你们大多都是,来自辽东的汉民。”

  “你们眼看着鞑子,侵略了自己的家园。”

  “你们的土地、牲畜被抢走,你们的女人被抢走。”

  “作为一个带种的男人,这事情,你们能答应吗?”

  下面众将士,也群情激愤的嘶吼着,声音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不答应!不答应!”

  “这些年朝廷奸邪当道,以至于乾坤倒悬、社稷危如累卵。”

  “是朕,这个做皇帝的没有做好,朕今后定当更加勤勉,为大家谋求更好的待遇。”

  “但现在,朕需要你们,赶走入侵家园的强盗。”

  “此战!将会有很多人会死去,但请不要悲伤、不要停止冲锋。”

  “朕,会将你们的名字,篆刻于石碑之上,往后的每年,朕都会携文武百官举行国祭。”

  “你们的家人就是朕的家人,谁敢辱之,朕!必杀之!”崇祯不顾帝王形象嘶吼着。

  点将台下的关宁铁骑,心情也跟着激动起来,马儿许是感受到主人的情绪。

  也变得焦躁起来,不停的用前蹄刨着地,骑士们拉紧缰绳,控制着自己的坐骑。

  能得到皇帝的承诺,就已经很好了,哪怕,皇帝现在不能实现。

  但是,他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皇帝一定会记住他们的奉献。

  崇祯继续道:“此战!朕,将与你们一起,并肩作战。”

  “不将鞑子赶走,誓不班师回朝。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陛下威武!”“陛下威武!”下面的众人,也跟着崇祯一同,高声喊了起来。

  见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崇祯双手在空中虚按,众人安静了下来。

  崇祯示意王承恩,将三枚勋章拿出来,众人看得一脸莫名其妙。

  见众人不理解,便指着拿在手上的勋章道:“这个,是皇家匠作监,精心打磨的勋章。”

  “朕为其命名为:‘大明日月勋章’,会根据此战,你们的军功分别授予。”

  “朕,现在来为众将士解惑,铜质勋章为三等,个人如果需要获得。”

  “至少斩杀一个鞑子的‘固山额真’,或个人斩杀鞑子五十人。”

  不理会将士们的,窃窃私语声继续道:“此勋章获得者的好处,将超乎你们的想象。”

  “比如,朕手里这枚,铜制三等勋章,可以获得一百亩永不缴赋、税的良田。”

  “有明一朝皆作数,且此田不可出售,遇到天灾,可将土地抵押给朝廷。”

  “其本人官升三级,另外,可获得朝廷奖励的白银一万两,世袭锦衣卫百户名额一个。”

  这次下面就更热闹了,一万两银子的奖励,确实很丰厚。

  但是跟锦衣卫世袭,和一百亩永不缴赋、税的土地,相较起来可就不能比了。

  前者能用完,后者那是子子孙孙,都能用得着的,值得为了这个勋章去拼命,

  现在拼命一搏,也好为将来自己那些,不争气的子孙留得一些家资。

  但是,一想到获得铜质勋章的难度,又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要知道,鞑子一牛录是三百人,固山额真统领三十个牛录,那就是九千人。

  这就差不多相当于,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由此可见其难度。

  很明显,凭个人武力,是很难做到以一敌万的。

  要说以一己之力,斩杀五十个鞑子,武力值高点的,估计还能勉强做到。

  相比于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可能斩杀鞑子五十人,更容易实现一点。

  在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真正做到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者,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当然啦!要是运气好,在混乱的战场上,遇到一个迷路的固山额真。

  那就另当别论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