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跪在地的红夷人,崇祯沉声道:“起来吧!你们都能听懂大明官话了吗?”
一个年纪稍长的叩首道:“大明皇帝陛下金安,外臣叫卢卡斯?伯格,大明官话好些!”
崇祯点头道:“很好!朕问,你答。你可听得明白?”那个叫卢卡斯的点头表示明白。
崇祯正色道:“你是在盖伦船上服役时,被大明总兵郑芝龙俘虏的吗?”卢卡斯点头。
崇祯接着询问道:“你在船上是从事哪部分工作?是否熟悉盖伦船的结构?”
卢卡斯惊讶的张着嘴,半天才回过神道:“大明皇帝陛下,您是如何知道盖伦船的?”
王承恩呵斥道:“放肆,是谁允许你问的?老实回答皇爷的问题!”
卢卡斯俯首于地道:“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外臣只是惊叹您学识渊博,并无它意!”
崇祯声音低沉道:“记住!朕问,你答。不要有下一次,否则朕会杀了你!”
卢卡斯瑟瑟发抖道:“外臣记住了,外臣是船上的木匠,专司修补船只之职。”
崇祯面色平静脸上看不出表情,但心里已经乐开了花,这不淘到宝贝了嘛!
崇祯轻声询问道:“你是哪国人?你在征召上战舰之前,在你们当地从事何种工作?”
卢卡斯额头伏地道:“陛下,外臣是荷兰人。在上战舰之前也是从事木工。”
崇祯挑眉道:“你家中还有哪些人?若是朕找大明的匠人配合你,能否做出盖伦船?”
卢卡斯最不想听到的还是来了,他就知道大明皇帝陛下召见他们,绝不止是简单问话。
跪在地上的卢卡斯犹犹豫豫道:“陛下,外臣……在荷兰还有父母,妻子和儿子。”
崇祯眼神微眯,询问道:“你家是在阿姆斯特丹?还是鹿特丹、米德尔堡、费利辛恩?”
崇祯之所以这般问,只是因为这种人是最不好收买的,他在荷兰是有家室的。
若是独居者就很好收买了,只要给的足够多就行,当然也要看他值不值那个价。
卢卡斯颤颤巍巍道:“陛下,外…外臣家住鹿特丹郊外,外臣只懂盖伦船部分工序。”
“无法独立完成整艘船建造,若是…若是陛下想要仿制,外臣担心家人会被商会杀死!”
崇祯轻轻敲打着座椅扶手,半晌后才道:“朕,若是有办法,能让你的家人来大明。”
“你是否愿意为大明仿制?还有,与你一同被俘的人里,是否还有别的木匠工人?”
卢卡斯听到大明皇帝,愿意将他家人带来大明,内心还是有那么一丝激动的。
但是,商会真的会放人吗?他心中也在权衡,若想要赎回他的家人,这笔投入定然不小。
若是盖伦船做不出来的话,大明皇帝恐怕会处死自己,乃至全家上下所有人。
真将家人接过来的话,这无疑也是一份把柄,好在对于船只整体还算熟悉。
若是加上几个帮手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仿制出来。对了,还有个家伙在郑一官手上。
崇祯见卢卡斯久久不说话,提高声调道:“只要,你能将盖伦船做出来。”
“朕,会给你无上荣耀,和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大明在一天你家就会显赫一天!”
崇祯本以为卢卡斯不说话,是想尽可能争取多一些好处,所以声调才明显拔高的。
现在的崇祯,最讨厌的就是跟他讨价还价的人,卢卡斯听到大明皇帝声音拔高。
再次叩首道:“陛下,外臣并非想要如此多的好,外臣并不熟悉全船的制造。”
“您知道的,造船并不如做把凳子那般简单,它是一个复杂的团队工程。”
“外臣,怕仿制不出惹恼了陛下,外臣有四名同伴还在郑一官手上,您可以将他们要来。”
“有另外四人协助,再加上您船厂的匠人,外臣有信心将盖伦船,逆向仿制出来并列装。”
崇祯颔首道:“好,你有信心便好!你只需说出四人名字便好,剩下的你不用管了。”
卢卡斯退下后,崇祯让王承恩拟了两份圣旨,一份是发给郑芝龙的。
让其送另外四名匠人过来,另外让郑芝龙以朝廷名义,尝试与荷兰总督接洽。
另一份,是发给户部尚书程国祥,让其与汤若望一同,即刻起程来南京不得有误。
次日,安排好一切事宜后,崇祯再次召来卢卡斯,一同前往龙江造船厂。
如今,布劳克文号上的火炮都拆走了,战舰上的其它东西倒是没动。
崇祯看着这艘大家伙,其吨位相当于两千五百料的福船,是一千两百料福船两倍大。
这样能放更多的火炮,海战中火力强的一方是明显占优的,郑芝龙打赢料罗湾海战。
用小船载满火油的战术,这个战术效果出奇的好,一战奠定了郑芝龙东亚海上的地位。
盖伦船有个致命弱点就是怕火,它是用焦油沥青做的防水,福船的防火比盖伦船好很多。
既然知道了其弱点,那仿制自然要避免这个缺陷,采用福船的防火技术。
崇祯让卢卡斯带着龙江船厂的匠人,开始了首次测绘的工作,有个了解这艘船的人在。
测绘进度要快很多,龙骨的长度的拼接方式,比福船的龙骨拼接方式要差很多。
红夷人用的是熟铁螺栓,眼前这艘中型盖伦船(约600吨),光螺栓就用了七八千斤。
从这便能看出,华夏老祖宗的智慧及可取之处,两种不同的拼接方式,抗拉强度明显不同。
福船龙骨抗拉强度在四万斤左右,而螺栓固定盖伦船,抗拉强度约一万斤左右。
这里的抗拉强度,并非是指四万斤就压断了,还需考虑水的浮力与肋材分摊的应力。
经过对盖伦船的测绘,其肋材用量要比福船多出近七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他们没有先进的榫卯结构,铁螺栓连接的龙骨抗拉力不够,就只能装配更多的肋材。
蒯应昌与卢卡斯两人,为此还争了个面红耳赤,最后还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
最后,崇祯拍板决定,取两家之长来仿制盖伦船,不必完全照搬盖伦船的样式。
一个年纪稍长的叩首道:“大明皇帝陛下金安,外臣叫卢卡斯?伯格,大明官话好些!”
崇祯点头道:“很好!朕问,你答。你可听得明白?”那个叫卢卡斯的点头表示明白。
崇祯正色道:“你是在盖伦船上服役时,被大明总兵郑芝龙俘虏的吗?”卢卡斯点头。
崇祯接着询问道:“你在船上是从事哪部分工作?是否熟悉盖伦船的结构?”
卢卡斯惊讶的张着嘴,半天才回过神道:“大明皇帝陛下,您是如何知道盖伦船的?”
王承恩呵斥道:“放肆,是谁允许你问的?老实回答皇爷的问题!”
卢卡斯俯首于地道:“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外臣只是惊叹您学识渊博,并无它意!”
崇祯声音低沉道:“记住!朕问,你答。不要有下一次,否则朕会杀了你!”
卢卡斯瑟瑟发抖道:“外臣记住了,外臣是船上的木匠,专司修补船只之职。”
崇祯面色平静脸上看不出表情,但心里已经乐开了花,这不淘到宝贝了嘛!
崇祯轻声询问道:“你是哪国人?你在征召上战舰之前,在你们当地从事何种工作?”
卢卡斯额头伏地道:“陛下,外臣是荷兰人。在上战舰之前也是从事木工。”
崇祯挑眉道:“你家中还有哪些人?若是朕找大明的匠人配合你,能否做出盖伦船?”
卢卡斯最不想听到的还是来了,他就知道大明皇帝陛下召见他们,绝不止是简单问话。
跪在地上的卢卡斯犹犹豫豫道:“陛下,外臣……在荷兰还有父母,妻子和儿子。”
崇祯眼神微眯,询问道:“你家是在阿姆斯特丹?还是鹿特丹、米德尔堡、费利辛恩?”
崇祯之所以这般问,只是因为这种人是最不好收买的,他在荷兰是有家室的。
若是独居者就很好收买了,只要给的足够多就行,当然也要看他值不值那个价。
卢卡斯颤颤巍巍道:“陛下,外…外臣家住鹿特丹郊外,外臣只懂盖伦船部分工序。”
“无法独立完成整艘船建造,若是…若是陛下想要仿制,外臣担心家人会被商会杀死!”
崇祯轻轻敲打着座椅扶手,半晌后才道:“朕,若是有办法,能让你的家人来大明。”
“你是否愿意为大明仿制?还有,与你一同被俘的人里,是否还有别的木匠工人?”
卢卡斯听到大明皇帝,愿意将他家人带来大明,内心还是有那么一丝激动的。
但是,商会真的会放人吗?他心中也在权衡,若想要赎回他的家人,这笔投入定然不小。
若是盖伦船做不出来的话,大明皇帝恐怕会处死自己,乃至全家上下所有人。
真将家人接过来的话,这无疑也是一份把柄,好在对于船只整体还算熟悉。
若是加上几个帮手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仿制出来。对了,还有个家伙在郑一官手上。
崇祯见卢卡斯久久不说话,提高声调道:“只要,你能将盖伦船做出来。”
“朕,会给你无上荣耀,和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大明在一天你家就会显赫一天!”
崇祯本以为卢卡斯不说话,是想尽可能争取多一些好处,所以声调才明显拔高的。
现在的崇祯,最讨厌的就是跟他讨价还价的人,卢卡斯听到大明皇帝声音拔高。
再次叩首道:“陛下,外臣并非想要如此多的好,外臣并不熟悉全船的制造。”
“您知道的,造船并不如做把凳子那般简单,它是一个复杂的团队工程。”
“外臣,怕仿制不出惹恼了陛下,外臣有四名同伴还在郑一官手上,您可以将他们要来。”
“有另外四人协助,再加上您船厂的匠人,外臣有信心将盖伦船,逆向仿制出来并列装。”
崇祯颔首道:“好,你有信心便好!你只需说出四人名字便好,剩下的你不用管了。”
卢卡斯退下后,崇祯让王承恩拟了两份圣旨,一份是发给郑芝龙的。
让其送另外四名匠人过来,另外让郑芝龙以朝廷名义,尝试与荷兰总督接洽。
另一份,是发给户部尚书程国祥,让其与汤若望一同,即刻起程来南京不得有误。
次日,安排好一切事宜后,崇祯再次召来卢卡斯,一同前往龙江造船厂。
如今,布劳克文号上的火炮都拆走了,战舰上的其它东西倒是没动。
崇祯看着这艘大家伙,其吨位相当于两千五百料的福船,是一千两百料福船两倍大。
这样能放更多的火炮,海战中火力强的一方是明显占优的,郑芝龙打赢料罗湾海战。
用小船载满火油的战术,这个战术效果出奇的好,一战奠定了郑芝龙东亚海上的地位。
盖伦船有个致命弱点就是怕火,它是用焦油沥青做的防水,福船的防火比盖伦船好很多。
既然知道了其弱点,那仿制自然要避免这个缺陷,采用福船的防火技术。
崇祯让卢卡斯带着龙江船厂的匠人,开始了首次测绘的工作,有个了解这艘船的人在。
测绘进度要快很多,龙骨的长度的拼接方式,比福船的龙骨拼接方式要差很多。
红夷人用的是熟铁螺栓,眼前这艘中型盖伦船(约600吨),光螺栓就用了七八千斤。
从这便能看出,华夏老祖宗的智慧及可取之处,两种不同的拼接方式,抗拉强度明显不同。
福船龙骨抗拉强度在四万斤左右,而螺栓固定盖伦船,抗拉强度约一万斤左右。
这里的抗拉强度,并非是指四万斤就压断了,还需考虑水的浮力与肋材分摊的应力。
经过对盖伦船的测绘,其肋材用量要比福船多出近七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他们没有先进的榫卯结构,铁螺栓连接的龙骨抗拉力不够,就只能装配更多的肋材。
蒯应昌与卢卡斯两人,为此还争了个面红耳赤,最后还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
最后,崇祯拍板决定,取两家之长来仿制盖伦船,不必完全照搬盖伦船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