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再临河南-《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一时间,山西各地的奏本如雪花般,全都飘向了东暖阁的御桌。

  崇祯是考虑过会有难点,毕竟就靠一份宋应星,编撰的土豆种植十策论。

  这玩意还真不太好概括,虽然下面还细分了很多种情况,但哪个农民能读懂全部呢?

  大明的识字率江南要高些,那里私塾遍地识字率能到四成,西北就要远低于正常水准。

  能认识生活中五百个字左右的,只占全体百姓的一成不到,更别说看那些种植规范了。

  看着眼前的奏本,崇祯眉头拧成了麻花,识字虽然不是生活必备技能。

  但是,能识字的话不管是种地,还是做小买卖或与人做工,至少不会被骗从而引发官司。

  崇祯不是没想过推行教育,可是现在外敌还在,一切应该为战争让步才对。

  将本就有限的银两,投入到武器研发与储备,战马育种与采购中来。

  崇祯对山西来的奏本,统一批复都是请童生、秀才,为官府宣讲土豆种植方式。

  完成土豆育种的宋应星,已经从西苑皇家园林抽身出来,这样的人才可不能让他闲着。

  崇祯询问王承恩道:“王伴伴,宋应星如今在何处?怎么有许久未曾见他了?”

  王承恩躬身道:“皇爷,宋应星跟吏部告假了,他一直在府内研学未曾出门。”

  研学?都户部侍郎了你读什么书?转念一想崇祯便了然,宋应星还是怕自己为难。

  都五十四岁的人了,还想通过殿试堵其他官员的嘴,唉!这该死的儒家束缚。

  这话,就算是崇祯也就能在心里想想,敢说出口分分钟被喷得下罪己诏。

  “王伴伴,传旨礼部、吏部,今年万寿节开启恩科考试。”崇祯对王承恩道。

  承袭大统以来到崇祯十四年,因战乱从未开过恩科考试,万寿节是皇帝生日之时。

  今年,十二月二十四崇祯正好满三十岁,礼部定然是要大操大办的。

  不如,省下这个银钱开设恩科,好为朝廷取更多有识之士,也存了让宋应星去考的想法。

  五十四岁再拖两年快六十了,到那个年纪还考个嘚的科举啊,过几年就得告老还乡了。

  还是趁其年富力强,想办法让其通过会试、殿试,这样让其进内阁阻力小很多。

  就算不进内阁,将之放在手握实权的岗位上,那也比如今光种地强些。

  王承恩下去传旨前,躬身询问道:“皇爷,那今年的万寿节还办吗?”

  崇祯摆手道:“一个生辰有什么好办的?叫礼部主持好会试,待朕回来再举行殿试!”

  “好勒,皇……,皇爷您说啥?你又要出宫吗?”王承恩正想答应,话说一半才反应过来。

  崇祯脸色一沉道:“怎么,朕要出宫你还不许吗?那么多事等着朕去做呢!”

  王承恩道:“我的好皇爷呀!就算有大事您要长时间出宫,那也要知会声内阁吧?”

  崇祯点点头道:“嗯!你去传旨之时顺嘴提一句,就说朕去河南视查旱灾了。”

  “万不能误了冬小麦的种植,否则出现粮荒就意味着,朝廷要出银子赈灾!”

  把程国祥推到前排来,这事崇祯现在干得很顺手了,一提要银子程国祥必然墨叽半天。

  但是,只要皇帝亲自去解决问题,不找他拿银子他便举双手双脚赞成!

  吏部尚书傅永淳,裁撤了近两成冗余官员,精简后朝廷不仅没有停摆。

  工作效率还提升了不少,大明的官员就是这样,刀不砍到自己头上来不会动。

  傅永淳的刚正不阿,这让崇祯颇为欣赏,正因如此提他入了阁,这是早先就答应过的。

  也许是刚入阁,不太了解崇祯的脾性,对于崇祯擅自出宫不理朝政。

  傅永淳反应是最激烈的,以前崇祯跑了都是内阁顶着,这回轮到傅永淳他则极度不满。

  这不,结束今日份批阅奏折后,傅永淳在乾清门外求见,轮值太监禀报后崇祯示意能进。

  傅永淳刚进东暖阁,施完礼还未起身便道:“陛下,因何故您要荒废朝政?”

  崇祯一时间也被问懵了,啥荒废朝政?这都酉时了才批完奏折呀!

  崇祯垮着脸不悦道:“傅爱卿,朕哪里荒废朝政了?”

  傅永淳梗着脖子道:“陛下,您说要出巡河南,这不是荒废朝政还能是啥?”

  崇祯捂着额头无语笑道:“傅爱卿呀!河南最近这些年,几乎年年天灾不断。”

  “朝廷在河南光赈灾,投入就有数百万两银子了,若不尽快恢复河南的生产。”

  “朝廷还是继续投入银子,去填这个看不见的无底洞,朕是去安排冬小麦的种植。”

  “难道,王承恩未传达清楚吗?其他四人未告诉你吗?朕每次出去做的事情可不少!”

  傅永淳摇头道:“陛下,下面自有官员会处理,何需您亲自去安排?”

  崇祯苦笑着摇头道:“傅爱卿啊!看来,你还是不太清楚大明官员的德行。”

  “这样,此次去河南你与朕同行,朕让你看看地方官吏,是如何忽悠你这吏部尚书的。”

  傅永淳点头道:“好!臣就与陛下同去看看,臣不相信地方官皆如陛下所说。”

  傅永淳走后,崇祯摆驾去了坤宁宫,他今日要去与周皇后辞行。

  推开坤宁宫大门,周皇后正在大殿内,指导一众宫女纺纱织布。

  崇祯笑道:“皇后呀!朕说过很多次了,现在朕不缺银子了,你还在宫内纺纱织布干啥?”

  周皇后嫣然一笑道:“臣妾见过陛下,臣妾在宫中闲着无事,织布也能打发些时间。”

  崇祯走上前扶起周皇后,刮了下皇后的琼鼻道:“随你吧!每日少做些别太累了。”

  帝后同聚,宫女太监们都识趣的退了下去,连王承恩都站到坤宁宫门外去了。

  不知从何时起,皇爷都不让他进坤宁宫伺候了,只有早上睡醒后才允许他们进去。

  坤宁宫中放了不少冰块,即使夏季也并不感觉热,周皇后斥候崇祯更衣后。

  两人躺下休息,崇祯说起了要出宫去河南之事,嘱咐周皇后没事可以出宫去玩。

  周皇后乖巧的点点头,崇祯看其乖巧的模样,再也忍不住躁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