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刑部的效率前所未有的快,毕竟皇上都在朝堂上发飙了。
张缙彦不过是在户部任过职,如今都离开户部升翰林院了,不过还真让他找到了关系。
经过十余日核查,户部郎中有参与其中,关键这郎中他还是买来的。
刑部顺藤摸瓜,又将吏部郎中吴昌时挖了出来,这家伙在考核政绩之时大肆索贿。
没错,吴昌时就是明着要,你敢不给银子那就是政绩差,明码标价户郎中售价十万两。
吴昌时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卖官鬻(yu)爵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他运作过最高官职是,山东登莱巡抚一职标价二十万两白银,还是孙元化旧部买的。
好家伙!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连封疆大吏都给挖出来了,还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朝廷近几年,查过最高官职也才总兵,但是总兵属于武官系统,权力远非巡抚可比。
这就是为何副总兵正二品,要找吴昌时花二十万两白银,换到文官系统的巡抚去。
副总兵别看品级高,但他只有军事指挥权,和防务执行权两项。
巡抚加佥都御史衔也才正三品,但其权力可大上天了,军、政、财、监归巡抚一手抓。
当然,这种买官上任的人,他想的可不是为朝廷排忧解难,而是更方便任期内敛财。
在京师的就先下狱,登莱巡抚距离有点远,单程过去最快都要七日时间。
这种抓贪官污吏,没理由用到六百里加急,按正常流程过去最少半个月。
真要抓捕一位封疆大吏,还需先向皇帝请了圣旨,再由六科给事中校对通过后。
才能由刑部派人去抓人,当然也有更快的办法,就是崇祯直接派锦衣卫介入。
既然此案是刑部查出来的,崇祯就没理由直接介入了,只能按照正常抓捕流程走了。
也无需担忧人会跑,传递消息过去也需十天左右,一地巡抚还有几十上百万两银子。
好不容易才搞到手的,不可能放下银子只身跑路,稍做犹豫他就跑不掉。
再说了,这年头一地巡抚想跑路,可没想象的那般容易。
登莱巡抚要真想跑路,也不是完全没机会,搞艘船走海路跑建奴那边去。
在朝廷之中的一应人等,十多天便全部锁拿下狱,崇祯批示后全部斩首示众。
张缙彦与吴昌时两人,刑部建议量刑也是斩首,但崇祯认为斩首太便宜他们两了。
崇祯朱笔御批,两人于西市凌迟处死,抄家所得一应金银财宝,全都充入户部太仓。
这把程国祥可高兴坏了,至于他户部郎中被斩首,他是一点也不感觉伤心。
这种蠹虫杀多少都行,反正银子充到太仓就行,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此案牵连者甚多,二十余人被抄家问斩,抄家所得白银近九十余万两。
没错,这还只是光白银一项,还有田产、房产、古董字画等,合计超两百万两白银。
但这里面大头是田产,皇上既然没说田产也充入户部,程国祥大致就明白是何意了。
皇上这几年抄家搞到的田产,全都紧抓在手中不曾放开,稍有点脑子都能想到。
后期定会对大明全境的田地,做一次规模化的调整重组,这明显是皇上的禁区碰不得。
程国祥多精明的人,肯定不会因为此事去触崇祯霉头,反正已经有九十余万两进账了。
一干人犯被处决后,冯英带着结案卷宗,在乾清门前请求面圣。
崇祯在得知后,派太监将其引导进东暖阁,安排好后又低头写了起来。
冯英进来后叩拜道:“臣,刑部冯英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将圭笔放于笔架,抬手道:“冯爱卿平身,坐吧!此次大案都处理完了吗?”
冯英起身后躬身递上奏折,王承恩接过后放于御案,崇祯拿起来看了看。
见皇上看了起来,冯英拱手道:“陛下,全部涉案在京官员,已经全部法办了。”
“那些分散各地,买官者已派人前往捉拿,臣是来向陛下请示,案犯家属如何处理?”
这几年冯英算是看清了,皇上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先人再事,因此才有此一问。
冯英的问题,还真难倒崇祯了。按《大明律》来说,这些人都是贪腐之罪。
并无党争之嫌,在崇祯刻意压制下,未启用东林党的官员,党争之事也无从谈起。
像赋闲在家的周延儒,东林党的官员,多次弹劾杨嗣昌,以及请周延儒其出任首辅。
现今的崇祯可太了解东林党了,对这种攻讦(jié)的折子,直接丢了都不带回复的。
频繁上折子的人,还被训斥降职留用,东林党这几年老实得不行。
不老实也没办法,朝中部级、侍郎级官吏,没几个是东林党,话语权实在太低了。
崇祯问道:“以往,像这种贪腐之案,其家属都是如何处理的?”
不是崇祯想问,他是真不知晓处理流程,冯英是刑部尚书,他肯定清楚该如何处理。
冯英虽然内心惊疑,陛下不是很痛恨贪腐吗?今日为何看来并不太生气。
崇祯咳嗽一声,冯英才道:“陛下,以往都是贬为庶民,家中有功名者削其功名。”
“若赃款被挥霍无法补齐,直系家属会被徒刑,或短暂的充入劳役。”
崇祯听后频频点头,这种处理方式很规正,但总感觉少了份威慑力。
崇祯敲击着御案,指头有桀纣的落在楠木御案,那被摩擦到反光的桌面。
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冯英心头,冯英心想看样子,皇上这是打算严惩犯官家属了。
冯英正听得愣神间,突然!崇祯敲击御案的手,毫无征兆的停了下来。
崇祯想到了一个办法,既不用诛连甚广,也能起到有效的威慑。
想到接下来的精彩,崇祯不自觉的笑了起来,笑罢崇祯道:“冯爱卿,你且坐那先等会。”
“待朕先写份处置文书,爱卿再拿去按朕所写文书,按步骤处置即可。”
半晌方才写完,将之递给王承恩,让其拿过去给冯英看。
冯英站起身躬身接过,展开后细细的看了起来,还未看完就惊的目瞪口呆!
处置贪腐还能这么玩?这亲属不是全废了吗?这么看来,成为庶民还是最轻的惩处!
三日后,京师惠民局派了很多小孩,上街兜售一个叫‘报纸’的东西,售价仅一文钱。
大明的百姓们何尝见过,如此便宜的纸张,这么大一张纸印这么多字,还只卖一文钱!
于是,纷纷掏出一文钱购买,有个在城外干完农活,扛着锄头回城的老农。
听到有孩童叫卖,什么报纸一文钱,看着那半大孩子的手上,拿着一摞两尺见方的纸。
上面还印满了字,当即掏出一文钱,买下一张报纸展开看了起来。
大明普通百姓,识字率大概在四成,识字率指认识百十个字,并非能通读一篇文章。
老农边走边看报纸,大部分字他都不认识,皇帝、承天门、早朝他认识。
跟在一旁的农夫笑道:“三喜,你掏钱就买,识字吗?”
那个叫三喜的农夫鄙夷道:“一文钱,买这么大张纸都买不来,我请王秀才去读不行吗?”
朝廷其实是有邸报的,但那是朝廷对官府的,为了区分开才定了报纸的名字。
本来,民间是有很多报房的,主要是抄写朝廷发的邸报,用于在民间流转。
但那些都是官方信息,很少有针对百姓的,一般是时政要闻等。
这次朝廷说是公审,京师百姓皆可围观,只要遵守法度即可。
报纸上所写的内容是,三日后早朝在承天门举行,京师六品以上官吏皆要到场。
早朝选在皇宫外门,这是有史以来首次这么干,还允许百姓围观更是亘古未有。
三日后的卯时初刻,崇祯郑重的穿上了冕服,踱步登上承天门城楼。
此刻天还很黑,广场之上却站满了人,有排队的各级官员,还有京师百姓。
随着午门钟鼓楼内,传来三通鼓响。一队百余人的大汉将军卫队,缓步跑出承天门。
三千营的的千余人,将百姓与百官隔绝开,这样的场面可谓相当宏大。
崇祯端坐于龙椅上,随着午门钟声传来,太监净鞭后高呼:“肃静,众人朝拜,跪!”
承天门前几万百姓,与百官一起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传来。
不是说京师只有几万人,是因为承天门前只能站这么多人,再多就离着太远了。
皇帝讲什么都听不清,崇祯大声道:“朕的子民、百官们,平身!”
大汉将军们负责,将崇祯的声音传出去,吩吩吼道:“平身……平身!”
承天门上是放了御阶的,崇祯从龙椅上站起身,立于御阶上道:“今日,早朝在此议政。”
“想必众人都很不解,今日是有重要之事,一个关乎大明未来之事,这并非危言耸听!”
“今日,与其说是早朝,不如说是公审,一次面对全京师百姓的公审!”
“今日的早朝不议政,只做公审这一件事,这是朝廷的耻辱,也是读书人的耻辱!”
在崇祯示意下,前几日被处决贪污犯的家属,身穿囚衣被带到了承天门前。
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珍宝,以及上百口木箱,都用两匹马拉着车。
车轮传来的咯吱声,无不显示着马车上所拉物件,其重量不是一般的大。
犯官家属跪倒在百官前面,上个月还是京师的风流公子哥,今日就沦为阶下囚了。
也有官家大小姐,收缴了纯金发钗,头发自然披散着。
这些人中男子,皆是满脸颓丧与不甘,女子更多的则是羞愤。
而在这些囚犯前面,则是一件件奇珍异宝,还有上百辆双马拉着车。
随着大汉将军将箱子一一揭开,清晨的阳光照射在元宝之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无论是百姓,还是见多识广的官员,都被这光芒晃得睁不开眼,心里全是惊骇。
崇祯手上拿着一床象牙凉席,大声问道:“可知朕手上所拿为何物?是谁人所拥有?”
“此物是象牙凉席,象牙经药水浸泡软化后,切削成丝状再编织而成。”
“你们不必羡慕,此物并非是朕所有,朕对此也很是羡慕呀!”
“这是咱们吏部郎中吴昌时之物,对了吴昌时的家属,正跪在朕的面前呢!”
“吴昌时的夫人,你且说说此物值几何?朕最近手头宽裕了,也想买一床来试试!”
就算再蠢都知道,皇上这是在审贪污犯家属了,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
百官们则是低垂着头,崇祯可没打算放过他们,询问道:“你们,都是朕的肱骨大臣!”
“你们睡过象牙席吗?朕还从未睡过这席子,不知晓此物作价几何?你们家中都有吧?”
见无人说话,崇祯恨声道:“别给朕装哑巴!都说说看为何一介郎中,可以奢靡至此!”
这百官们哪敢开腔,但礼部尚书林欲楫不一样,他头不仅特别铁还敢于直谏!
林欲楫出班跪倒叩首道:“陛下,此乃国丑!何故外扬?”
对于林欲楫这种正直敢谏的人,崇祯是没有任何敌意的,耐心道:“林爱卿,平身!”
“朕只是有些许疑惑,深受儒家教诲的文人,当官后为何会,变的如此贪得无厌?”
“这里的每一分银子,包括朕手上这张价值万两的象牙席,可都是民脂民膏呀!”
“诸卿且回头看看,身后百姓们的破衣烂裳,一件棉衣都能当传家宝。”
“朕,每日尚且省吃俭用。某些官员,私下里生活竟奢靡至此!这究竟是为何呀?”
“朕每日尚且殚精竭虑,思考如何让百们过好,你们良心何安呀?”
“看看,朕这身冕服上,已经有三个补丁了,这是皇后给咱补的,一直舍不得换新的。”
说到此处崇祯停了,百姓们听后将贪官的祖上十八代,都给问候了个遍。
崇祯接着道:“林爱卿,何为国丑?跟家丑一样不可外扬吗?”
“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在朕的手下当官,你敢贪污最好藏好咯!否则哼……!”
皇帝的冷哼声,如一柄柄重锤,敲击在百官心中。
张缙彦不过是在户部任过职,如今都离开户部升翰林院了,不过还真让他找到了关系。
经过十余日核查,户部郎中有参与其中,关键这郎中他还是买来的。
刑部顺藤摸瓜,又将吏部郎中吴昌时挖了出来,这家伙在考核政绩之时大肆索贿。
没错,吴昌时就是明着要,你敢不给银子那就是政绩差,明码标价户郎中售价十万两。
吴昌时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卖官鬻(yu)爵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他运作过最高官职是,山东登莱巡抚一职标价二十万两白银,还是孙元化旧部买的。
好家伙!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连封疆大吏都给挖出来了,还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朝廷近几年,查过最高官职也才总兵,但是总兵属于武官系统,权力远非巡抚可比。
这就是为何副总兵正二品,要找吴昌时花二十万两白银,换到文官系统的巡抚去。
副总兵别看品级高,但他只有军事指挥权,和防务执行权两项。
巡抚加佥都御史衔也才正三品,但其权力可大上天了,军、政、财、监归巡抚一手抓。
当然,这种买官上任的人,他想的可不是为朝廷排忧解难,而是更方便任期内敛财。
在京师的就先下狱,登莱巡抚距离有点远,单程过去最快都要七日时间。
这种抓贪官污吏,没理由用到六百里加急,按正常流程过去最少半个月。
真要抓捕一位封疆大吏,还需先向皇帝请了圣旨,再由六科给事中校对通过后。
才能由刑部派人去抓人,当然也有更快的办法,就是崇祯直接派锦衣卫介入。
既然此案是刑部查出来的,崇祯就没理由直接介入了,只能按照正常抓捕流程走了。
也无需担忧人会跑,传递消息过去也需十天左右,一地巡抚还有几十上百万两银子。
好不容易才搞到手的,不可能放下银子只身跑路,稍做犹豫他就跑不掉。
再说了,这年头一地巡抚想跑路,可没想象的那般容易。
登莱巡抚要真想跑路,也不是完全没机会,搞艘船走海路跑建奴那边去。
在朝廷之中的一应人等,十多天便全部锁拿下狱,崇祯批示后全部斩首示众。
张缙彦与吴昌时两人,刑部建议量刑也是斩首,但崇祯认为斩首太便宜他们两了。
崇祯朱笔御批,两人于西市凌迟处死,抄家所得一应金银财宝,全都充入户部太仓。
这把程国祥可高兴坏了,至于他户部郎中被斩首,他是一点也不感觉伤心。
这种蠹虫杀多少都行,反正银子充到太仓就行,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此案牵连者甚多,二十余人被抄家问斩,抄家所得白银近九十余万两。
没错,这还只是光白银一项,还有田产、房产、古董字画等,合计超两百万两白银。
但这里面大头是田产,皇上既然没说田产也充入户部,程国祥大致就明白是何意了。
皇上这几年抄家搞到的田产,全都紧抓在手中不曾放开,稍有点脑子都能想到。
后期定会对大明全境的田地,做一次规模化的调整重组,这明显是皇上的禁区碰不得。
程国祥多精明的人,肯定不会因为此事去触崇祯霉头,反正已经有九十余万两进账了。
一干人犯被处决后,冯英带着结案卷宗,在乾清门前请求面圣。
崇祯在得知后,派太监将其引导进东暖阁,安排好后又低头写了起来。
冯英进来后叩拜道:“臣,刑部冯英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将圭笔放于笔架,抬手道:“冯爱卿平身,坐吧!此次大案都处理完了吗?”
冯英起身后躬身递上奏折,王承恩接过后放于御案,崇祯拿起来看了看。
见皇上看了起来,冯英拱手道:“陛下,全部涉案在京官员,已经全部法办了。”
“那些分散各地,买官者已派人前往捉拿,臣是来向陛下请示,案犯家属如何处理?”
这几年冯英算是看清了,皇上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先人再事,因此才有此一问。
冯英的问题,还真难倒崇祯了。按《大明律》来说,这些人都是贪腐之罪。
并无党争之嫌,在崇祯刻意压制下,未启用东林党的官员,党争之事也无从谈起。
像赋闲在家的周延儒,东林党的官员,多次弹劾杨嗣昌,以及请周延儒其出任首辅。
现今的崇祯可太了解东林党了,对这种攻讦(jié)的折子,直接丢了都不带回复的。
频繁上折子的人,还被训斥降职留用,东林党这几年老实得不行。
不老实也没办法,朝中部级、侍郎级官吏,没几个是东林党,话语权实在太低了。
崇祯问道:“以往,像这种贪腐之案,其家属都是如何处理的?”
不是崇祯想问,他是真不知晓处理流程,冯英是刑部尚书,他肯定清楚该如何处理。
冯英虽然内心惊疑,陛下不是很痛恨贪腐吗?今日为何看来并不太生气。
崇祯咳嗽一声,冯英才道:“陛下,以往都是贬为庶民,家中有功名者削其功名。”
“若赃款被挥霍无法补齐,直系家属会被徒刑,或短暂的充入劳役。”
崇祯听后频频点头,这种处理方式很规正,但总感觉少了份威慑力。
崇祯敲击着御案,指头有桀纣的落在楠木御案,那被摩擦到反光的桌面。
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冯英心头,冯英心想看样子,皇上这是打算严惩犯官家属了。
冯英正听得愣神间,突然!崇祯敲击御案的手,毫无征兆的停了下来。
崇祯想到了一个办法,既不用诛连甚广,也能起到有效的威慑。
想到接下来的精彩,崇祯不自觉的笑了起来,笑罢崇祯道:“冯爱卿,你且坐那先等会。”
“待朕先写份处置文书,爱卿再拿去按朕所写文书,按步骤处置即可。”
半晌方才写完,将之递给王承恩,让其拿过去给冯英看。
冯英站起身躬身接过,展开后细细的看了起来,还未看完就惊的目瞪口呆!
处置贪腐还能这么玩?这亲属不是全废了吗?这么看来,成为庶民还是最轻的惩处!
三日后,京师惠民局派了很多小孩,上街兜售一个叫‘报纸’的东西,售价仅一文钱。
大明的百姓们何尝见过,如此便宜的纸张,这么大一张纸印这么多字,还只卖一文钱!
于是,纷纷掏出一文钱购买,有个在城外干完农活,扛着锄头回城的老农。
听到有孩童叫卖,什么报纸一文钱,看着那半大孩子的手上,拿着一摞两尺见方的纸。
上面还印满了字,当即掏出一文钱,买下一张报纸展开看了起来。
大明普通百姓,识字率大概在四成,识字率指认识百十个字,并非能通读一篇文章。
老农边走边看报纸,大部分字他都不认识,皇帝、承天门、早朝他认识。
跟在一旁的农夫笑道:“三喜,你掏钱就买,识字吗?”
那个叫三喜的农夫鄙夷道:“一文钱,买这么大张纸都买不来,我请王秀才去读不行吗?”
朝廷其实是有邸报的,但那是朝廷对官府的,为了区分开才定了报纸的名字。
本来,民间是有很多报房的,主要是抄写朝廷发的邸报,用于在民间流转。
但那些都是官方信息,很少有针对百姓的,一般是时政要闻等。
这次朝廷说是公审,京师百姓皆可围观,只要遵守法度即可。
报纸上所写的内容是,三日后早朝在承天门举行,京师六品以上官吏皆要到场。
早朝选在皇宫外门,这是有史以来首次这么干,还允许百姓围观更是亘古未有。
三日后的卯时初刻,崇祯郑重的穿上了冕服,踱步登上承天门城楼。
此刻天还很黑,广场之上却站满了人,有排队的各级官员,还有京师百姓。
随着午门钟鼓楼内,传来三通鼓响。一队百余人的大汉将军卫队,缓步跑出承天门。
三千营的的千余人,将百姓与百官隔绝开,这样的场面可谓相当宏大。
崇祯端坐于龙椅上,随着午门钟声传来,太监净鞭后高呼:“肃静,众人朝拜,跪!”
承天门前几万百姓,与百官一起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传来。
不是说京师只有几万人,是因为承天门前只能站这么多人,再多就离着太远了。
皇帝讲什么都听不清,崇祯大声道:“朕的子民、百官们,平身!”
大汉将军们负责,将崇祯的声音传出去,吩吩吼道:“平身……平身!”
承天门上是放了御阶的,崇祯从龙椅上站起身,立于御阶上道:“今日,早朝在此议政。”
“想必众人都很不解,今日是有重要之事,一个关乎大明未来之事,这并非危言耸听!”
“今日,与其说是早朝,不如说是公审,一次面对全京师百姓的公审!”
“今日的早朝不议政,只做公审这一件事,这是朝廷的耻辱,也是读书人的耻辱!”
在崇祯示意下,前几日被处决贪污犯的家属,身穿囚衣被带到了承天门前。
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珍宝,以及上百口木箱,都用两匹马拉着车。
车轮传来的咯吱声,无不显示着马车上所拉物件,其重量不是一般的大。
犯官家属跪倒在百官前面,上个月还是京师的风流公子哥,今日就沦为阶下囚了。
也有官家大小姐,收缴了纯金发钗,头发自然披散着。
这些人中男子,皆是满脸颓丧与不甘,女子更多的则是羞愤。
而在这些囚犯前面,则是一件件奇珍异宝,还有上百辆双马拉着车。
随着大汉将军将箱子一一揭开,清晨的阳光照射在元宝之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无论是百姓,还是见多识广的官员,都被这光芒晃得睁不开眼,心里全是惊骇。
崇祯手上拿着一床象牙凉席,大声问道:“可知朕手上所拿为何物?是谁人所拥有?”
“此物是象牙凉席,象牙经药水浸泡软化后,切削成丝状再编织而成。”
“你们不必羡慕,此物并非是朕所有,朕对此也很是羡慕呀!”
“这是咱们吏部郎中吴昌时之物,对了吴昌时的家属,正跪在朕的面前呢!”
“吴昌时的夫人,你且说说此物值几何?朕最近手头宽裕了,也想买一床来试试!”
就算再蠢都知道,皇上这是在审贪污犯家属了,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
百官们则是低垂着头,崇祯可没打算放过他们,询问道:“你们,都是朕的肱骨大臣!”
“你们睡过象牙席吗?朕还从未睡过这席子,不知晓此物作价几何?你们家中都有吧?”
见无人说话,崇祯恨声道:“别给朕装哑巴!都说说看为何一介郎中,可以奢靡至此!”
这百官们哪敢开腔,但礼部尚书林欲楫不一样,他头不仅特别铁还敢于直谏!
林欲楫出班跪倒叩首道:“陛下,此乃国丑!何故外扬?”
对于林欲楫这种正直敢谏的人,崇祯是没有任何敌意的,耐心道:“林爱卿,平身!”
“朕只是有些许疑惑,深受儒家教诲的文人,当官后为何会,变的如此贪得无厌?”
“这里的每一分银子,包括朕手上这张价值万两的象牙席,可都是民脂民膏呀!”
“诸卿且回头看看,身后百姓们的破衣烂裳,一件棉衣都能当传家宝。”
“朕,每日尚且省吃俭用。某些官员,私下里生活竟奢靡至此!这究竟是为何呀?”
“朕每日尚且殚精竭虑,思考如何让百们过好,你们良心何安呀?”
“看看,朕这身冕服上,已经有三个补丁了,这是皇后给咱补的,一直舍不得换新的。”
说到此处崇祯停了,百姓们听后将贪官的祖上十八代,都给问候了个遍。
崇祯接着道:“林爱卿,何为国丑?跟家丑一样不可外扬吗?”
“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在朕的手下当官,你敢贪污最好藏好咯!否则哼……!”
皇帝的冷哼声,如一柄柄重锤,敲击在百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