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边境烽烟-《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正被圈禁在王府中,不得随意外出的多尔衮,正百无聊赖的喝着茶。

  突然,一个包衣奴才闯进来,高呼道:“睿亲王殿下,皇上圣旨到了,请您去迎旨!”

  多尔衮虽被圈禁,他自己是出不了府,但他有的是办法知道外间之事。

  多尔衮嘴角扯出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心中暗想:哼,我的好皇兄,顶不住了吧?

  轻轻的放下手中,心爱的天青色汝瓷杯,这可是明廷的贡品寻常可不多见。

  汝瓷也分好坏,天青色才配称顶级,普通的多尔衮可看不上。

  起身临走之时,吩咐包衣奴才道:“拿上好的丝绸,给本王把这汝瓷杯包好!”

  言罢,转身往王府前厅走去,到了前厅见到宣旨近侍,在双手交错滑过衣袖。

  将手腕上的哇哈放下(袖口上折部分称哇哈),跪地叩首道:“臣,多尔衮跪迎圣旨!”

  近侍将黄台吉的‘圣旨’,向多尔衮宣读了一遍,后者恭敬接过后道:“臣,领旨!”

  多尔衮看了看手中‘圣旨’,往后王府后殿走去,在府中找到养病的多铎。

  向其扬了扬手中‘圣旨’道:“皇上,给本王传旨来了!他终究还是没顶住呀!”

  多铎自从被抽断左臂,便一直在沈阳养伤,养好伤后黄台吉,也未再安排其出战。

  因此前几场大战失利,被黄台吉给降为了郡王,但并未收回其王府。

  今日,正好来兄长家串门,没想到碰到了传旨的,兴奋道:“大哥,有仗打了吗?”

  多尔衮脸带傲气道:“他黄台吉损兵折将,现在只能依靠咱兄弟,而且他身体可不好!”

  “只要此战,咱们能洗刷八旗的耻辱!到时皇位,花落谁家还不一定呢!”

  多铎激动的颔首道:“王兄,弟要随你一同出征,定要手刃了卢象升的副将!”

  多尔衮拍了拍,弟弟多铎的肩膀道:“好!咱们这就去整军,出征!”

  次日,多尔衮很聪明,从六旗抽了五千人马,共三万大军誓师出征。

  沈阳城外,一处官道旁的农田里,几个种地的百姓,全程目睹了兵马调动。

  待长长的行军队伍走过后,其中一个农夫打扮之人,扛起锄头便往家中跑去。

  跟他一同干活的人喊道:“小邢,你跑哪去呀?你不锄草了吗?”

  那个叫小邢的农夫,捂着肚子道:“你先忙,我好像吃坏肚子了,这会痛得要命!”

  叫他的与跑回去的农夫,其实都是锦衣卫暗桩,两人这是在相互打掩护。

  省得到时候查起来,无法提供说辞!这会大伙都知道,老邢吃坏肚子了。

  刚开口叫停的人,对身旁另一人道:“你看,年轻人就是这样!懒驴上磨——屎尿多!”

  众人听后顿时哄堂大笑,为这枯燥的佃农生活,平添了半分快乐。

  小邢跑回去后,迅速换了身衣裳,从后院快速隐去了身形,消失在茫茫树林中。

  玩命跑了一个时辰,找到了接头人对其道:“快,将这份情报送回京师,建奴有大动作!”

  接头人凝重的点点头,将情报装进竹桶,灵巧的跨越各种障碍,很快便消失了身影。

  情报就这样一级级传递,送入锦州城后,最后一任接替的锦衣卫。

  在竹筒上绑上两条红翎,背部绑上一面黄色小旗,上书:六百里加急,挡路者斩!

  跨上战马往松山疾驰而去,松山城守军听到,有人高呼六百里加急,匆忙命人打开城门。

  这玩意可不兴拦,开门慢一点坏了大事,当班值守之人皆无法幸免!

  经过两昼夜的狂奔,情报被送到了崇祯东暖阁,看着眼前这份情报。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凝重,黄台吉狗贼真会挑时机,趁京师兵力空虚之际。

  派兵过来闯关,若从他处调兵又恐来不及,唯令之计也只能勉强调兵了。

  崇祯转头吩咐道:“王伴伴,去文渊阁宣内阁大臣,前来东暖阁议政,要快!”

  王承恩从未听过皇爷,用如此着急的口吻,催促他去宣大臣的,想必事情必然紧急!

  匆匆跑出东暖阁,亲自前往文渊阁传口谕,重要大事多耽误片刻,损失就会更大!

  很快,内阁五人齐聚东暖阁,五人正欲行礼,崇祯打断道:“免礼,且看看这份情报。”

  王承恩将情报递上去,五人轮流看了一遍,顿时感觉事情有点不妙了。

  曹变蛟带着上万骑兵,此刻正在湖广平叛,调回来最快也要半个月,明显来不及了。

  杨嗣昌躬身拱手道:“陛下,是否要调洪承畴,所部兵马入京勤王?”

  崇祯摇头否定道:“不!黄台吉不是傻子,锦州人马一旦调走,他不会放过此等良机。”

  林欲楫看了眼崇祯,见其脸上虽有凝重,但并无明显的慌张情绪。

  轻笑道:“陛下,臣看您并不慌乱!想必,您早已成竹在胸了吧?您想征询内阁意见?”

  崇祯挤出一丝笑容道:“林爱卿,观察果然细致入微。没错!朕是有不同的想法。”

  “诸位爱卿,你们且听听是否合理。若不合理亦可及时指正,不要误了军国大事才好。”

  内阁五人同声道:“臣等,恭听陛下圣意!”

  崇祯起身走向舆图,清了清嗓子道:“你们且看,卢象升在张家口,骑兵全速行军的话。”

  “赶到遵化仅需八九日,山海关亦是如此。而曹变蛟远在湖广,回援肯定不太现实。”

  “朕意,调卢象升八千轻骑,星夜兼程赶到遵化。这是朕,预设的理想战场。”

  程国祥皱眉道:“陛下,如今才五月中旬,遵化的麦子还未熟透,在那里大战是否……?”

  崇祯手指掐动间,很快变算出时间道:“程爱卿,不必忧心!建奴借道蒙古喀喇沁部。”

  “少说,也需要近二十余日,到时候命令卫所兵丁,协助百姓抢收小麦即可。”

  “麦子收完后,即刻运往京师之中,朕会下令让蓟镇唐通总兵,于喜峰口顶住三五日。”

  杨嗣昌疑惑道:“仅卢象升的八千轻骑,恐怕远远不够吧?多尔衮有三万骑兵。”

  崇祯轻笑一声道:“杨爱卿,稍安勿躁!且听朕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