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招流民扩规模-《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注:本章有虚构人物,望看官老爷理性看待)

  经过短暂的沉默,终于有人迈出了一步,她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相较于,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她想要改变如今的局面。

  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子,胆怯的走出了队伍。

  朝崇祯跪下后道:“老爷,小女子胡云娘。”

  “家父,乃陇州知州胡尔纯,于崇祯七年冬,李贼破陇州城后殉节(陇州县志有载)。”

  “幸得家中老仆拼死,将小女子救出,一路逃难来到京师。”

  “小女子,能识文断字,望老爷好心收留。”说完便将头叩到底

  此时的崇祯内心很沉重,同时也很愤怒,忠臣都殉节而死。

  反观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早早的抛下百姓,逃之夭夭。

  在如今整个大明朝,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贪官,但崇祯知道,忠臣肯定不多了。

  想到忠臣崇祯想到个人,谷城知县阮之细,他曾多次上书请求朝廷,派兵镇压张献忠。

  但都被内阁直接给否了,如今崇祯都未见过折子,多亏现在的崇祯,知道些历史事件。

  崇祯走上前,轻手扶起了胡云娘,安慰道:“你爹的事,想来朝廷不会忘记的。”

  “这样,你先去我那做工,待将来有机会,看能否搭到上面的线,对你爹行追封之礼。”

  胡云娘听到眼前这个,富商老爷如此一说,顿时,泪花便在眼眶内打转了。

  深吸一口气将情绪压下后,胡云娘再次磕头道:“谢过老爷,小女子无以为报。”

  “今后,定当好好做工,小女子能吃苦的,每日只需一顿白粥便好。”

  崇祯点点头道:“起来吧!放心给本老爷做工,不会亏待你们的。”

  有了第一个,陆陆续续就出来了几十个,最后流民队伍里,总共出来了一百多女子。

  崇祯示意全都收下,并承诺,做工的强度并不高,也能吃饱饭。

  周围人见女子都被招走了,而这富商,却不招一个男性流民。

  顿时他们就大声嚷嚷,为何不要他们男的,他们力气比女子大,也比女子更能吃苦。

  并不是崇祯好色,也并非不想救他们,而是做肥皂这活吧。

  虽然不算精细活,但女子来做,总归是好些的。

  女子在流民队伍里,那都属于弱者,时常因身体弱于男子。

  好不容易,排队拿到的赈灾粥,都有可能被抢走,首先饿死者也多为女子。

  再说了,根据后世的经验,三个老爷们凑一起,就容易产生不安定因素。

  毕竟,三个老爷们凑一起,总会有个‘点子王’出现。

  李若琏抽出刀往前一站道:“吵什么?你们吵吵什么?”

  “咱老爷请何人做工,岂是你们能置喙的?不想死的,都给我闭嘴!”

  流民们见这富商的家丁,连刀都抽出来了,顿时吓得直往后缩。

  大家的想法都是,只要我退得快,那前排就不是我!(?_?)

  崇祯按了按手,示意李若琏收刀退后,又转头对流民道:“朕……真的听说在西便门。”

  “不是有个,皇家亥牲养殖坊吗?那里好像需要很多男的,那里的活适合男的做。”

  “也管饭还能吃饱,你们大可去那里嘛!”差一点说漏嘴了,还好及时改过来了。

  要说皇家养殖坊招人,流民们知道吗?还真有可能不知道,两边不愿意跑。

  亥牲坊那边,往门口贴个告示,你看了想去就去。

  这边流民吃得少,能躺着不动尽量不动,减少消耗兴许能多扛几天。

  幸运的还能等到,下次有人来施粥,那有人问不是还有官府吗?

  官府也仅能每天施粥一顿,古代赈灾多数是官府,和富人共同出力。

  要不然,凭官府的存粮,用不了几天就得见底。

  你想想一个壮劳力,每天仅吃一顿白粥,只怕是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

  流民们听说有地方招人,但要走较远的路过去(京师西北角)。

  他们心里是犹豫的,怕万一过去了没赶上趟,那不是白跑了嘛!

  这个时候白跑一趟,真有可能要了他们的命,所以他们犹豫着不敢前去。

  但终究还是有人,开始行动起来,但凡有一丝,改变当前现状的机会。

  他们都会想要,拼命抓住,华夏的百姓,自古便是如此淳朴!

  崇祯带着百多女工,前往了京师内城的西城,路上还被守城的小卒给拦了。

  李若琏上前一亮腰牌,小卒吓得马上就要下跪,被李若琏单手给拎了起来。

  并在他耳边轻声警告道:“陛下微服出巡,不得暴露其身份,给我站好啦!”

  这一幕,被胡云娘看在眼里,显然,她比大部分人要聪慧许多,露出似懂非懂的眼神。

  她猜测,这个富商老爷,恐怕是京师里一个高官了。

  当人都到了大桥巷民房时,崇祯安排锦衣卫,烧水给这些人沐浴。

  还为她们准备了冬衣,不准备不行啊,很多人这大冬天的,穿着一层薄薄的衣服。

  有的在里面,塞了些柳絮,有的塞了些,砸碎的芦花。

  等她们沐浴完又煮了白粥,里面还加了些许肉沫,这还是做肥皂,剩下的瘦肉腌制的。

  现在瘦肉多了,就被崇祯拿来,赏赐给锦衣卫了。

  这个年代普通百姓家,顿顿都能喝上白米粥的,都算条件较好的家庭了。

  哪怕是锦衣卫,也多数是白粥混着米饭吃,偶尔能加点咸菜。

  在这年头,哪怕是给皇家工作,也没有工作餐这个说法。

  崇祯派人去宫里,将贤、惠二嫔接到这来了,传授她们如何制作肥皂。

  反正,这里有锦衣卫盯着,也不用担心,她们会泄露消息。

  在这种情形下,要是让消息泄露了,那这里的锦衣卫,干脆都自裁算了。

  晚上睡觉,为这些流民女子,在厢房内准备简单的地铺。

  地上铺着稻草,上面铺上一层粗麻布,相较于在外面风餐露宿,不知好了多少。

  在外面就算是破庙,那也是要抢地盘的,她们这些女子自是抢不到。

  只能找个背风的墙角,盖上白天找到的干草,第二日,便有好些女子再也醒不来啦。

  今日崇祯并未回宫,锦衣卫收拾了一间厢房,供崇祯休息。

  刚开始王承恩还想,催促皇爷赶紧回宫,怕外面不安全。

  崇祯反驳道:“这里如此多锦衣卫,如果这里还不安全,那哪里还能安全?”

  王承恩便不再多说什么,想来是皇爷长期在宫中,可能着实压抑了,出来透透气也好。

  崇祯带着贤、惠二嫔进了厢房,少时厢房内便传来……(省略两万字、自行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