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崇祯授课-《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此书,急需各位看观老爷正向书评,拜求各位看观老爷了!)

  一夜无话!

  崇祯今日打算巡视锦衣卫,李若琏早早便起来了。

  他要去附近尽可能多的,集合兄弟们过来,陛下有圣训,那是他们的荣耀!

  原属于骆养性的宅子旁边,原是个富商的三进宅子,这会被锦衣卫给买了下来。

  且占地极大,几乎有四亩地了(约2666平)。这个宅子建造规模,属于严重僭越。

  《大明会典》规定,庶民者(含富商),房屋不得超过三间五架,门钉数不得超过三排。

  门环不能使用兽面锡环,只能使用黑漆、铁环,虽未对几进作详细规定。

  但这座宅子,不管从间数,还是架数,都存在明显的僭越。

  但崇祯朝的富商,多通过‘纳捐’偷偷的,将房屋面积扩建到三进或以上。

  因此,这个宅子的庭院相当之大,容纳个几百人,没有任何拥挤感,

  李若琏找来了最初,手底下三百多人,都是一直跟随他的兄弟,大部分都集合过来了。

  早上伴着窗外的鸟鸣,崇祯毫无形象的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出了门。

  待看到门口齐刷刷,朝他看过来的眼神,又赶紧将手放下,在人前帝王形象很重要。

  崇祯看到院子里的锦衣卫,大多都是些小旗,最高也才不过百户。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看来李若琏并未因升官,就对手底下人大肆提拔。

  这确实难能可贵了,官场之上历来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崇祯清清嗓子道:“今天,让李若琏唤你们过来,也只是探讨一下,平日里你们的工作。”

  “今日大家可稍微放松点,不必太过紧张和严肃。”

  李若琏躬身回道:“陛下当面,臣等不敢逾制!”

  崇祯佯装微怒道:“朕,说了今日随意些,便可随意些,你们也可以当这是圣旨。”

  一众锦衣卫算是明白,陛下,好像真不会斥责他们放肆,于是大家便都随意起来。

  有坐在假山矮石上的,有坐在院子四周围栏边的,有屈膝跪蹲着的。

  外行人看不出来什么,如果是内行人,便一眼能看出来。

  锦衣卫是呈众星拱月般,围在崇祯身周的,是在保护他们的皇帝。

  让王承恩搬过来一张圆凳,就这么随意的坐在上面。

  崇祯开口道:“在你们这里,朕是很放松的,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朕相信你们!”

  崇祯简单的一句开场话,就让锦衣卫心里,像吃了蜜一样开心。

  崇祯接着道:“你们以前的日子不好过,去敲诈商户,朕不怪你们。”

  “但现在,朕给了你们经费,若还行敲诈商户之举,你们说,朕能饶恕你们吗?”

  能被李若琏叫来的,都是绝对忠于皇室之人,他们大多都面色平静。

  但有个百户道:“陛下,卑职家中,经常揭不开锅,从未敲诈过商户,望陛下明鉴。”

  此话一出,李若琏心都提了起来,生怕皇帝生气。

  哪知崇祯不仅没生气,还微笑道:“朕,自是明白,能来这里的锦衣卫。”

  “自然不会去干,那些龌龊之事,但锦衣卫这个队伍很庞大,你们的指挥使精力有限。”

  “要等他一个人,整顿好整个锦衣卫,确实有点为难人了。”

  一众锦衣卫眼神都亮了,皇帝这话看似简单,其实是暗示他们,好好干定能给你们升官。

  李若琏躬身道:“陛下,臣不觉得为难,臣相信总有一天,能将整个锦衣卫治理好!”

  崇祯反问道:“你治好了,那下任指挥使呢?”言罢,李若琏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崇祯接着道:“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如果固有印象形成了。”

  “你们要再想改变它,将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这时一个小旗官询问道:“陛下,那我们该如何做了?”

  崇祯指着他道:“看看,他就做得很对,不懂就问这很好嘛!你叫什名字?”

  小旗激动得拱手回道:“陛下,卑职贱名陈林昭。”

  崇祯按按手,示意不用行礼,接着道:“朕,记得锦衣卫职责,里面有两条跟百姓挂钩。”

  “情报收集跟维持京师稳定,你们平日想要获取情报,是如何处理的?”

  那个叫陈林昭的小旗官道:“陛下,大多时候,百姓都会怕我们,为我们提供情报。”

  崇祯愕然一笑道:“你看看,朕就知道,百姓对锦衣卫的印象,大多源自于害怕!。”

  “你们要做到,让百姓自愿,为锦衣卫提供情报,这样才是高明的情报收集。”

  这时,有个锦衣卫百户接话道:“陛下,那卑职该如何做呢?”

  崇祯抚掌道:“问得好,你们平日里的工作,既然跟百姓有交集。”

  “那何不改变你们,高高在上的形象,变得更加亲近百姓呢?”

  最后崇祯询问李若琏道:“李卿,你那里银子不多了吧?”

  “朕,再从内帑里,拨十万两银子给你,不能苦了为朕操劳奔波之人。”

  李若琏单膝跪地道:“臣,叩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天,崇祯跟锦衣卫聊了很多,这些人里都是百户,总旗、小旗等,中低级锦衣卫。

  他们手上或多或少,都管理着一部分人,也最能接触到百姓。

  皇帝的思想,会经他们之口往下传达,这是一个裂变的过程,只需静待一段时间便好。

  次日,京师街头出现了一幕幕,平日里几乎从未见到的场景。

  一辆装满柴薪的独轮车,由于负重太高,倾倒在了路边。

  任由樵夫如何使力,脸都憋得通红,都难以将独轮车扶起。

  这时走过来一队,正在京师巡逻的锦衣卫,他们走向了独轮车,这将樵夫吓了个半死。

  这是他花了两天时间,走了几十里路,好不容易才砍到的柴。

  本想赶在冬季这个,用柴旺季卖个好价钱,谁曾想出了这档子事,看着走过来的锦衣卫。

  吓得他跪地求饶道:“几位军爷,小的马上就挪开,求您开恩,别收走小人的柴薪!”

  也不管锦衣卫的反应,说完便砰砰的磕起了头。

  锦衣卫分出一人,将这樵夫给扶起来,另外两人将独轮车扶正,示意樵夫过去把好扶手。

  这一幕,看得周围百姓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道该干啥了,啥时候锦衣卫如此好说话了?

  为首的锦衣卫小旗,正是陈林昭,他走过来道:“不必害怕,以后还是少打点吧!”

  “垒这么老高容易倾倒,没人帮把手,你还真扶不起来。”

  说完便转身而去,挥一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_^ )

  这还仅是一幕,还有更多的还在发生,如帮小贩推车、扶老奶奶过马路等……

  (一个配角名字想半天,有想出演配角的,请在此段后留下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