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的手指还停在那张便签纸的背面,倒“Z”形划痕边缘微微发暗,在斜射进来的光线下像一道旧刀口。他没抬头,呼吸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沈墨站在保险柜旁,正低声对着对讲机交代技术组提取袖口漆渍样本的事。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一个字都清晰。
丁浩缓缓闭上眼。
掌心重新贴回桌面,皮肤接触木面的瞬间,一股滞涩的凉意顺着指尖爬上来。不是温度,是某种残留的执念,像浸过水的布条缠在神经上。他不动,任那种感觉一点点渗入意识。
画面断续浮现。
男人背影再次出现,手指悬在密码面板前。这一次,动作更慢。食指落下,“3”,停顿;再移,“7”,又一顿;接着是“9”。三次敲击之间有细微的节奏——短、长、短,像是某种信号。然后他忽然侧身,肩膀猛地收紧,头转向门口方向。
丁浩眼皮颤了一下。
魂魄的情绪比刚才更清晰。不是单纯的恐惧,而是警觉后的确认——他已经意识到危险来自熟人,或者至少,是个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他继续沉下去。
记忆碎片中,门外那人站在逆光里,身形不高,穿着深灰色连帽工装,帽子拉得很低,遮住大半张脸。左手拎着工具箱,右臂自然垂落。当他迈步进来时,左肩微倾,重心始终落在左脚。
最关键的是,他进门后第一件事不是翻找财物,而是走向墙角的安防主机,顺手把一顶黑色鸭舌帽摘下来挂在门边挂钩上。
丁浩睁眼,额角已经渗出细汗。
“凶手来过不止一次。”他说。
沈墨转过身:“你说什么?”
“他熟悉这间书房。”丁浩声音有些哑,“刚才我看到他进门后随手挂帽子,动作很自然,像做过很多遍。而且……他穿的是深灰色高领工装,戴黑色鸭舌帽,左手提工具箱。”
沈墨眉头一拧:“和我们掌握的维修记录吻合。恒安机电的制服就是灰领连体装,但通常不戴帽子。”
“他特意戴了。”丁浩抬手抹了下额头,“而且是左撇子。走路时左肩下沉,拿工具的习惯用左手。”
沈墨立刻掏出对讲机:“通知现场排查组,重点筛查昨日进出B17栋的所有维修人员,尤其是左利手、佩戴鸭舌帽、曾单独进入业主书房作业的。另外,调取车库出口监控,看有没有人离场时未携带工具箱。”
对讲机里传来回应声。
丁浩没动,目光落在保险柜控制面板上。刚才魂魄记忆里的三个数字反复闪现——3、7、9。它们不只是密码的一部分,更像是一个锚点,被死者刻意强调。
“这三个数,是他唯一记住的。”丁浩低声说,“真正的密码六位,但他只给自己留了关键位。剩下的三位,应该是靠逻辑补全。”
沈墨走过来:“你刚才不是说他默念‘八三五’?那是谁的生日?”
“妻子八三年生,孩子零五年。”丁浩盯着面板,“他习惯用家庭信息组合规则。比如‘三七九’是位置提示,‘八三五’是补全依据。但这次……他没机会输完。”
沈墨眯起眼:“所以凶手是在他输入中途闯入的?”
“不。”丁浩摇头,“他是故意停下的。当他回头看见那个人的时候,手指还悬在第四位上方。他本可以继续装作正常操作,但他没有。他选择了直面。”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空调依旧低鸣,阳光移动了几寸,照到保险柜金属边沿,反射出一道细长的光斑。
沈墨沉默片刻:“你是说,他知道对方是谁,所以放弃了掩饰?”
“至少,他认出了装扮。”丁浩伸手轻轻碰了下面板,“那套衣服、帽子、动作方式……都在他的认知范围内。这不是随机入侵,是信任崩塌后的对视。”
沈墨眼神一沉,立即下令:“把周海的所有社会关系调出来,重点查他是否与死者有过私下接触。另外,核实他近期是否有资金异常流动。”
丁浩没接话,再次闭眼。
这一次,他不再主动深入记忆,而是静守在意识边缘,等待魂魄自发传递的信息。他知道,有些线索不会直接显现,只有当感知足够稳定时,才会以另一种方式浮现。
几秒后,指尖微微一麻。
不是画面,是一种触感——轻微的震动,来自保险柜底部。
他猛地睁开眼,蹲下身,手掌贴在柜体下沿。闭眼凝神。
震动再现。
极细微,频率固定,像是某种计时装置在运行。
“这里面……还有东西在工作。”他说。
沈墨立刻招手叫来技术员。两人合力将保险柜整体挪开,露出背后的墙面和电源线。技术员检查接口时发现,主供电线路旁多接了一根隐蔽的数据线,颜色与墙体相近,若不贴近几乎无法察觉。
“这是什么?”沈墨问。
“不像监控传输线。”技术员用检测仪扫过,“更像是远程信号接收模块,可能用于触发某种指令。”
丁浩盯着那根线,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细节——魂魄回头时,左手无名指曾快速屈伸两下,像是在按动某个按钮。
“他在报警。”丁浩说,“不是给物业,也不是警方系统。是他自己设的应急机制。只要输入错误超过三次,或者特定时间未更新状态,就会自动发送加密信号。”
沈墨眼神一凛:“查这栋楼最近有没有异常无线频段活动。”
“已经在做了。”技术员点头,“不过这种私设信道很难追踪,除非知道接收端地址。”
丁浩站起身,走到书桌前,翻开那本黑色笔记本。上次他只看了第一页,现在逐页翻检。在倒数第二页,夹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一组IP地址和端口号,旁边标注着“备用通道”。
他把纸片递给沈墨。
“这个能查到源头吗?”
沈墨接过一看,立刻拨通技术科电话:“我要你们十分钟内定位这个IP的最后一次登录位置,不管它现在是否在线。”
等待期间,丁浩回到保险柜前。他伸手摸向控制面板下方的缝隙,指尖探入深处。之前他在这里找到过断裂的卡扣,但现在,他感觉到另一处异样——面板外壳有一颗螺丝的纹路不对,像是被人拆卸后重新拧紧,力度不均。
他从口袋里取出随身小刀,小心旋下那颗螺丝。掀开外盖,内部电路板上贴着一张微型存储卡,藏在继电器背后。
“找到了。”他说。
技术员接手检查,确认是标准TF卡,立即接入读取设备。屏幕上跳出一个加密文件夹,名称为“安防日志备份”。
“需要时间破解。”技术员说。
“先拷贝数据。”沈墨下令,“原件封存。”
丁浩站在一旁,视线却没离开那张写着IP地址的纸片。他知道,林先生临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不是挣扎,也不是求救,而是试图留下证据。他用自己的方式,在生命终止前布下了最后一道防线。
而这一切,都被那个戴着黑色鸭舌帽的男人看在眼里。
“他不怕摄像头。”丁浩忽然说,“因为他知道真录像不会传出去。但他怕这条备用信道。所以他必须拆掉物理连接,还要伪造例行检测记录,让自己看起来只是个普通维修工。”
沈墨看着他:“所以周海不是临时起意,是早就计划好了?”
“不止。”丁浩声音低了下来,“他知道书房里有隐藏监控,说明他对这套系统非常了解。要么是安装者之一,要么……接受过内部培训。”
沈墨立刻打电话:“查恒安机电近三年参与过该小区安防建设的所有员工名单,特别是负责B区独立别墅项目的。”
通话刚结束,一名警员匆匆进门:“队长,技侦科回复,那个IP最后一次登录是在城西一家网吧,实名登记人叫李强,但人脸识别显示当天实际使用者是一名戴帽子的男子,体型特征与周海高度相似。”
沈墨挂断电话,看向丁浩:“他在用假身份收消息。”
丁浩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保险柜上。他知道,这张存储卡里很可能录下了真正的行凶过程。而那个倒“Z”标记,或许是林先生用尽最后力气刻下的识别符号——就像鲁班阁里那道歪斜的墨线,是一种只有懂的人才能看懂的警示。
他抬起手,轻轻抚过面板边缘。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技术科发来的初步分析报告:存储卡中的视频文件创建时间为昨晚七点十八分,拍摄角度位于书房顶部通风口内侧,画面完整记录了凶手进入、逼问密码、暴力破坏保险柜备用锁芯的全过程。
最关键的一帧定格在凶手转身离去的瞬间。
他摘下帽子,擦了把汗。
脸上没有任何遮挡。
丁浩盯着照片看了两秒,把手机递给沈墨。
沈墨接过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这不是周海。”
沈墨站在保险柜旁,正低声对着对讲机交代技术组提取袖口漆渍样本的事。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一个字都清晰。
丁浩缓缓闭上眼。
掌心重新贴回桌面,皮肤接触木面的瞬间,一股滞涩的凉意顺着指尖爬上来。不是温度,是某种残留的执念,像浸过水的布条缠在神经上。他不动,任那种感觉一点点渗入意识。
画面断续浮现。
男人背影再次出现,手指悬在密码面板前。这一次,动作更慢。食指落下,“3”,停顿;再移,“7”,又一顿;接着是“9”。三次敲击之间有细微的节奏——短、长、短,像是某种信号。然后他忽然侧身,肩膀猛地收紧,头转向门口方向。
丁浩眼皮颤了一下。
魂魄的情绪比刚才更清晰。不是单纯的恐惧,而是警觉后的确认——他已经意识到危险来自熟人,或者至少,是个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他继续沉下去。
记忆碎片中,门外那人站在逆光里,身形不高,穿着深灰色连帽工装,帽子拉得很低,遮住大半张脸。左手拎着工具箱,右臂自然垂落。当他迈步进来时,左肩微倾,重心始终落在左脚。
最关键的是,他进门后第一件事不是翻找财物,而是走向墙角的安防主机,顺手把一顶黑色鸭舌帽摘下来挂在门边挂钩上。
丁浩睁眼,额角已经渗出细汗。
“凶手来过不止一次。”他说。
沈墨转过身:“你说什么?”
“他熟悉这间书房。”丁浩声音有些哑,“刚才我看到他进门后随手挂帽子,动作很自然,像做过很多遍。而且……他穿的是深灰色高领工装,戴黑色鸭舌帽,左手提工具箱。”
沈墨眉头一拧:“和我们掌握的维修记录吻合。恒安机电的制服就是灰领连体装,但通常不戴帽子。”
“他特意戴了。”丁浩抬手抹了下额头,“而且是左撇子。走路时左肩下沉,拿工具的习惯用左手。”
沈墨立刻掏出对讲机:“通知现场排查组,重点筛查昨日进出B17栋的所有维修人员,尤其是左利手、佩戴鸭舌帽、曾单独进入业主书房作业的。另外,调取车库出口监控,看有没有人离场时未携带工具箱。”
对讲机里传来回应声。
丁浩没动,目光落在保险柜控制面板上。刚才魂魄记忆里的三个数字反复闪现——3、7、9。它们不只是密码的一部分,更像是一个锚点,被死者刻意强调。
“这三个数,是他唯一记住的。”丁浩低声说,“真正的密码六位,但他只给自己留了关键位。剩下的三位,应该是靠逻辑补全。”
沈墨走过来:“你刚才不是说他默念‘八三五’?那是谁的生日?”
“妻子八三年生,孩子零五年。”丁浩盯着面板,“他习惯用家庭信息组合规则。比如‘三七九’是位置提示,‘八三五’是补全依据。但这次……他没机会输完。”
沈墨眯起眼:“所以凶手是在他输入中途闯入的?”
“不。”丁浩摇头,“他是故意停下的。当他回头看见那个人的时候,手指还悬在第四位上方。他本可以继续装作正常操作,但他没有。他选择了直面。”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空调依旧低鸣,阳光移动了几寸,照到保险柜金属边沿,反射出一道细长的光斑。
沈墨沉默片刻:“你是说,他知道对方是谁,所以放弃了掩饰?”
“至少,他认出了装扮。”丁浩伸手轻轻碰了下面板,“那套衣服、帽子、动作方式……都在他的认知范围内。这不是随机入侵,是信任崩塌后的对视。”
沈墨眼神一沉,立即下令:“把周海的所有社会关系调出来,重点查他是否与死者有过私下接触。另外,核实他近期是否有资金异常流动。”
丁浩没接话,再次闭眼。
这一次,他不再主动深入记忆,而是静守在意识边缘,等待魂魄自发传递的信息。他知道,有些线索不会直接显现,只有当感知足够稳定时,才会以另一种方式浮现。
几秒后,指尖微微一麻。
不是画面,是一种触感——轻微的震动,来自保险柜底部。
他猛地睁开眼,蹲下身,手掌贴在柜体下沿。闭眼凝神。
震动再现。
极细微,频率固定,像是某种计时装置在运行。
“这里面……还有东西在工作。”他说。
沈墨立刻招手叫来技术员。两人合力将保险柜整体挪开,露出背后的墙面和电源线。技术员检查接口时发现,主供电线路旁多接了一根隐蔽的数据线,颜色与墙体相近,若不贴近几乎无法察觉。
“这是什么?”沈墨问。
“不像监控传输线。”技术员用检测仪扫过,“更像是远程信号接收模块,可能用于触发某种指令。”
丁浩盯着那根线,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细节——魂魄回头时,左手无名指曾快速屈伸两下,像是在按动某个按钮。
“他在报警。”丁浩说,“不是给物业,也不是警方系统。是他自己设的应急机制。只要输入错误超过三次,或者特定时间未更新状态,就会自动发送加密信号。”
沈墨眼神一凛:“查这栋楼最近有没有异常无线频段活动。”
“已经在做了。”技术员点头,“不过这种私设信道很难追踪,除非知道接收端地址。”
丁浩站起身,走到书桌前,翻开那本黑色笔记本。上次他只看了第一页,现在逐页翻检。在倒数第二页,夹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一组IP地址和端口号,旁边标注着“备用通道”。
他把纸片递给沈墨。
“这个能查到源头吗?”
沈墨接过一看,立刻拨通技术科电话:“我要你们十分钟内定位这个IP的最后一次登录位置,不管它现在是否在线。”
等待期间,丁浩回到保险柜前。他伸手摸向控制面板下方的缝隙,指尖探入深处。之前他在这里找到过断裂的卡扣,但现在,他感觉到另一处异样——面板外壳有一颗螺丝的纹路不对,像是被人拆卸后重新拧紧,力度不均。
他从口袋里取出随身小刀,小心旋下那颗螺丝。掀开外盖,内部电路板上贴着一张微型存储卡,藏在继电器背后。
“找到了。”他说。
技术员接手检查,确认是标准TF卡,立即接入读取设备。屏幕上跳出一个加密文件夹,名称为“安防日志备份”。
“需要时间破解。”技术员说。
“先拷贝数据。”沈墨下令,“原件封存。”
丁浩站在一旁,视线却没离开那张写着IP地址的纸片。他知道,林先生临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不是挣扎,也不是求救,而是试图留下证据。他用自己的方式,在生命终止前布下了最后一道防线。
而这一切,都被那个戴着黑色鸭舌帽的男人看在眼里。
“他不怕摄像头。”丁浩忽然说,“因为他知道真录像不会传出去。但他怕这条备用信道。所以他必须拆掉物理连接,还要伪造例行检测记录,让自己看起来只是个普通维修工。”
沈墨看着他:“所以周海不是临时起意,是早就计划好了?”
“不止。”丁浩声音低了下来,“他知道书房里有隐藏监控,说明他对这套系统非常了解。要么是安装者之一,要么……接受过内部培训。”
沈墨立刻打电话:“查恒安机电近三年参与过该小区安防建设的所有员工名单,特别是负责B区独立别墅项目的。”
通话刚结束,一名警员匆匆进门:“队长,技侦科回复,那个IP最后一次登录是在城西一家网吧,实名登记人叫李强,但人脸识别显示当天实际使用者是一名戴帽子的男子,体型特征与周海高度相似。”
沈墨挂断电话,看向丁浩:“他在用假身份收消息。”
丁浩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保险柜上。他知道,这张存储卡里很可能录下了真正的行凶过程。而那个倒“Z”标记,或许是林先生用尽最后力气刻下的识别符号——就像鲁班阁里那道歪斜的墨线,是一种只有懂的人才能看懂的警示。
他抬起手,轻轻抚过面板边缘。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技术科发来的初步分析报告:存储卡中的视频文件创建时间为昨晚七点十八分,拍摄角度位于书房顶部通风口内侧,画面完整记录了凶手进入、逼问密码、暴力破坏保险柜备用锁芯的全过程。
最关键的一帧定格在凶手转身离去的瞬间。
他摘下帽子,擦了把汗。
脸上没有任何遮挡。
丁浩盯着照片看了两秒,把手机递给沈墨。
沈墨接过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这不是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