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深山疑云的隐蔽住所-《阴魂委托簿》

  沈墨放下对讲机,指节在地图边缘敲了两下。红笔圈出的区域已经缩小到不足十平方公里,西南沟谷带被加粗标注,几条隐秘小道用虚线连接,延伸向山体深处。他抬头看了眼丁浩,对方正低头盯着平板上的地形图,手指缓慢滑动,眼神沉得像压了层雾。

  “无人机最后一次热成像扫描是三个小时前,”沈墨开口,“没有发现异常体温源。”

  丁浩没应声,只将画面放大到一处坡面。杂草密集,地势倾斜,雨水冲刷形成的浅沟横贯其中。他的指尖停在某一点上,轻微颤抖了一下。

  “这里。”他说,“李建军记得的路,就是从这种坡上滑下去的。草贴着地面长,踩上去脚底打滑。”

  沈墨立刻调取该区域的三维建模数据。坡道下方是一片塌陷区,早年采石留下的断崖与碎岩交错分布,卫星图上显示为一片模糊阴影。附近有两处废弃古墓入口,均已被封堵多年。

  “我们之前派过两轮人进去查过,什么都没找到。”他说。

  “也许我们找错了方向。”丁浩抬眼,“凶手不是临时躲藏。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处死角,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搜,也知道怎么避开。”

  沈墨沉默片刻,转身走向指挥车。十分钟内,新的指令下达:第四次搜山行动启动,目标锁定西南沟谷塌陷区,重点排查非主干道旁的隐蔽岩缝与墓道后侧。

  队伍分三组进山。丁浩随第二组沿东侧缓坡下行,脚底踩着湿泥,每一步都需稳住重心。空气闷重,林间几乎没有风。他的太阳穴又开始发紧,像是有细针在里面轻轻扎刺。

  走到半途,前方警员突然停下。一道藤蔓垂落的岩壁挡住了去路,表面覆盖着厚厚青苔,与周围岩石融为一体。一名队员伸手拨开藤条,露出后面一道窄缝——仅容一人匍匐通过。

  “这地方之前没标记。”那人回头说。

  丁浩站在原地没动。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比刚才更清晰。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呼吸已放慢。

  “有人待过很久。”他低声说,“不止几天。”

  沈墨赶到时,丁浩正蹲在洞口边缘,手指悬在半空,仿佛在感受某种看不见的流动。他脸色发白,嘴唇没什么血色。

  “你能确定?”沈墨问。

  “里面……有种压抑的气息。”丁浩声音低哑,“像是人长期保持安静,连呼吸都不愿意发出声音。这不是逃犯临时藏身的地方,是他习惯的窝。”

  沈墨挥手示意技术组上前。便携式探照灯打开,光束射入洞内。狭窄通道蜿蜒向下,约五米后豁然开阔。地面泥泞,但中央区域明显有反复踩踏的痕迹,形成一块略高于四周的硬土台。角落堆着两个压缩饼干包装袋,一只铁皮水壶倒扣在石缝边,壶身锈迹斑斑。

  法医初步判断,物品停留时间至少两周以上。水壶内残留微量液体,经试纸检测含氯量偏低,符合山泉特征。包装袋生产日期为两个月前,本地超市可购。

  丁浩缓缓走进洞内,脚步极轻。他在土台边缘停下,闭目片刻,眉头忽然一紧。

  “他在这里睡过。”他说,“不是一次两次。床铺的位置……靠右墙,离入口远。枕头可能用背包垫着,翻身次数少,作息很规律。”

  沈墨盯着那块空地,转头问技术人员:“有没有提取到指纹或DNA?”

  “洞壁潮湿,摩擦痕迹多,采集难度大。目前只在水壶把手外侧发现部分残印,正在比对。”

  丁浩忽然蹲下身,目光落在土台边缘一道浅痕上。那是长期拖拽物体留下的划印,方向朝内。

  “背包……经常放在那里。”他说,“每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卸下来,靠墙放好。拉链朝外,方便拿东西。”

  沈墨心头一震。这细节和李建军魂魄记忆完全吻合——黑色双肩包,侧面拉链头磨损严重,金属边缘翘起。

  “绿色粉末呢?”他问。

  “暂时没发现。”技术员回答,“但我们会在洞壁刮取样本,带回实验室做成分筛查。”

  丁浩站起身,手扶了下额头。眩晕感比之前更重,但他没退后。他走到洞口另一侧,手指抚过一块突出的岩石。那里有一道细微擦痕,位置齐腰,像是有人进出时背包带子常年蹭过。

  “他每天都会走这条路。”丁浩说,“很熟,不犹豫。他知道哪里会有巡逻,也知道监控盲区在哪。”

  沈墨看着他,语气沉了下来:“你是说,他已经察觉我们在追他?”

  “不然不会换地方。”丁浩摇头,“这个洞干净得过分。除了基本用品,没有任何私人物件。牙刷、毛巾、备用衣物……全都没留下。他是听到风声才撤的。”

  “第三次搜山的时候,我们就来过附近。”沈墨低声说,“当时以为只是普通岩洞,没深入。”

  丁浩没说话,只是慢慢走向洞外。阳光斜照进来,把他影子拉得很长。他站在洞口,望着远处起伏的山脊线,忽然开口:“他还在这片山里。”

  “你说什么?”

  “他没走远。”丁浩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搬离这里,不代表离开这片区域。他知道我们会扩大搜索范围,所以他只会往更深的地方去——更隐蔽,更难被发现。”

  沈墨盯着他看了几秒,随即拿起对讲机:“通知所有小组,封锁现有出口,增设夜间红外监测点。另外,调取最近七天所有进出山区的车辆记录,尤其是维修工、地质勘探类牌照。”

  丁浩靠着岩壁站了一会儿,才慢慢走回队伍中间。他的手插进衣兜,指尖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写着“绿粉”“红砖”“拉链头”,字迹已经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

  他没拿出来看,只是攥紧了。

  天色渐暗,最后一缕光线消失在山脊背后。技术组仍在洞内忙碌,灯光在岩壁上来回晃动。沈墨走到丁浩身边,递过一瓶水。

  “你还撑得住吗?”

  丁浩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喉咙干涩,水滑下去时像压着一层灰。

  “只要他还在活动,我就还能感应。”他说,“他留下的痕迹越多,我越能感觉到。”

  沈墨点头,目光扫过整片山谷。远处一台无人机升空,螺旋桨声微弱而持续。新的布控网正在展开。

  就在这时,丁浩忽然抬手,指向山腰某处。

  “那边。”他说,“那个塌陷的古墓侧道……我没去过,但我现在知道,他曾经在那里待过至少两天。”

  沈墨顺着方向看去。那是一片被巨石半掩的旧墓道入口,杂草丛生,连路径都难以辨认。

  “你怎么知道?”

  丁浩没回答。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像是看到了什么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他的左手慢慢抬起,指向那片废墟,食指笔直,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