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周边海报-《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张华借口离开放映厅,脚步带着点按捺不住的急切,朝着厂区外走去。

  来到一座标准的正座二进四合院前,院子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带着陈年木头的沉响。

  月光顺着门轴的缝隙淌进来,在青砖地上铺出一道细长的银带。

  满院黑漆漆的,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唯独东侧小厢房漏出一星昏黄的光。

  窗纸蒙着厚厚的灰,像是久无人居。

  “是我。”他低唤一声。

  里头静悄悄的,下一秒,门“咔”地被拉开,

  赵雅枝整理着衣襟,眼里亮着光:

  “张生,你可算来啦!”

  张华闪身进屋,赵雅枝还没来得及完全关上房门,就被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道揽入一个熟悉的怀抱。

  “呀.……”她低低惊呼一声,声音便湮没在他胸膛。

  他搂得极紧,像是将压抑许久的情感发泄出来。

  赵雅枝轻轻回抱住腰身,声音闷闷的,语气透着一丝委屈:

  “这鬼地方瘆人,今晚你可以不走?”

  “本来想找人改造这房子,一直没腾出手。”张华解释道。

  听着男人的敷衍,赵雅枝心里不禁有些酸涩。

  她没想到自己独自跑到内地来,原想借着拍戏的由头见一面。

  如今看来,倒像自己在做无谓的坚持。

  正当男人低头往脸上凑的时候,赵雅枝轻轻一挣。

  是从他怀抱里脱离的一种姿态,带着一种突然清醒的疏离感。

  “在你心里,我不过是你的情感工具,对吗?”

  张华的动作僵在半空,脸上的急切瞬间被错愕取代,

  “你怎么会这么想?”

  随后解释道:

  “我是担心让人知道我来找你,到时候就不是拍戏的事,而是我们都要坐监啊!”

  “那你还敢来找我?”

  她的声音软了些,却还是带着点别扭的硬气。

  张华抬手捏在她下颌线清晰的折角处,迫使她仰起脸,

  “放心!”

  他声音低沉,“只要不过夜,就不会出事。”

  赵雅枝别过脸,耳根却悄悄红透了。

  标准的鹅蛋脸轮廓在灯光下愈发分明,未施粉黛的面颊泛着红愠。

  赵雅枝别过脸,耳根却悄悄红了。

  下一秒,火热的唇瓣便覆了上来。

  带着点试探的小心翼翼,像怕碰碎了什么珍宝。

  面对男人的温柔,姐姐哪里还能升起抵抗的心思。

  像初春融雪般慢慢漾开,混着一点说不清的甜。

  她指尖犹豫着搭上他的后背,轻轻攥住了他的衣服。

  一场风雨落在屋内,相拥的两个影子在昏黄的灯光里摇晃,像是被风拂动的烛火。

  ……

  平铺直叙的温馨镜头,让观众沉浸在甜蜜的爱情里。

  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银幕上的男女主角在月光下毫无顾忌地牵手、在校园角落里大胆拥抱时。

  国内的观众突然发现电影里的爱情好像有些不对劲。

  男女的情感表达,在含蓄尚为主流的当下,实在显得太过直白热烈。

  尤其在\"现在\"时间线的雨中场景里——女主蜷缩在树下避雨,男主撑着外套为她撑起一片晴空,两人相视一笑,奔向图书馆的画面,更是将这份浪漫渲染到极致。

  陈凯鸽像是终于抓住了影片的症结,视线从银幕上移开,看向身旁的田壮,语气带着几分笃定的批评:

  “大壮,这片子的美化痕迹太重了,完全没拍出生活该有的真实感!”

  “应该是故意这样拍的。”田壮语气平淡道。

  陈凯鸽愣了一下,“是他亲口说的?”

  “看完,你会懂的。”

  “什么意思?”

  含糊的回应让陈凯鸽有些摸不着头脑。

  ……

  因为家庭阶级的鸿沟,“过去”线里的千金小姐宋婉仪,婚姻早被父母锁进了门第的牢笼。

  更令人揪心的是,连吴善民的挚友,也在朝夕相处中对她动了心。

  为了不伤害所有人,宋婉仪决然的和吴善民分手。

  “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

  “我不喜欢你。”

  男生不死心的坚持,让女主忍痛说着违心的话。

  从阶级阻隔到友人介入,从忍痛分手到友人退让,从破镜重圆的热恋到不得不放手的割爱,这兜兜转转的天意弄人,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两人的命运。

  遗憾、无奈、痛苦在银幕上翻涌,连空气都浸着酸意。

  这样狗血又催泪的剧情,哪里是思想纯朴的国内观众能招架的?

  影厅里先是响起细碎的抽气声,渐渐便有女生的抽泣清晰起来。

  龚樰的大嫂掏出手帕擦着眼角,哽咽着跟身旁家人说道:

  “难怪小雪当年被妹夫迷得连家都不回,……”

  话未说完,龚樰的大哥便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维护,轻声打断道:

  “瞧你说的,咱家小雪难道就差了?当年追求她的好青年,那可是实实在在从咱家门口,一路排到了胡同口!”

  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妹夫确实太优秀了!

  拍出的爱情电影,连上了年纪的老妇人都看哭了。

  只见龚樰大哥前排有个老妇人,哭得直抽噎,对着旁边的老伴嗫嚅道:

  “要是国内的风气像电影一样,爱玲肯定喜欢,也不会一直躲在国外。”

  “小声点!”

  老先生紧谨慎的伸手轻拍她的背,随后轻声安慰道:

  “时代在变,国内会越来越好的!”

  “嗯,我再写信劝劝她。”

  ……

  燕京的一间供销社。

  《假如爱有天意》在全国上映,供销社趁着热度上架了一批电影海报和贴纸。

  一男青年挑了张“林晚卿”的海报,兴奋地找到伙伴们炫耀道:

  “你们猜我买到了什么好东西?”

  “让我们看看!”一群青年立马围了上去。

  男青年小心翼翼的展开海报,只见李文丽那兼具清纯与精致的“初恋脸”形象出现在眼前。

  众人顿时响起,

  一个青年有些激动道:“这……这哪里来的?”

  手更是往海报上摸去。

  男青年赶紧把海报往回一收,护宝贝似的,

  “这是我花钱买的,你们别给我弄坏了!”

  “唉~”

  几个青年顿时不乐意了,“我们还没看呢!”

  男青年得意道,“想看,自己去供销社买去。”

  “供销社能买?”

  “能!”

  话音落下,几个男青年便往供销方向跑去。

  留下的一青年不屑道:“谁稀罕,我家里就有一张电影海报。”

  男青年闻言,露出鄙视的眼神,“谁知道是不是你从墙上偷偷扒下来的。”

  电影海报属于宣传物料,一般不进入零售市场流通。

  但架不住有些人想珍藏,无法直接购买,只能通过其它的方式获取。

  往往热映的电影宣传海报,在宣传栏上待不上第二天。

  因为总有人偷偷扒下来,糊在自家墙上。

  很快,电影院、供销社出售《浪客剑心》、《假如爱有天意》电影海报的消息,最先在年轻人群体传开。

  看过电影的年轻人,纷纷跑到供销社抢着购买。

  尤其是“雪梅香”和“林晚卿”的人物周边海报,更是引起争抢,甚至是打了起来。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张电影海报不仅仅是画报,更是心中理想的投射。

  将它贴在床头或书桌前,就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安置了一个关于“美”的符号和一份隐秘的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