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发展规划-《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八一厂家属院,李家。

  吴阿姨正仔细端详着电影海报,又看看眼前的女儿,眼里满是慈爱,

  “我女儿,真上相。不光贴在咱家墙上,明天得拿给你外公也瞧瞧。”

  语气里带着藏不住的骄傲。

  妈,你别这样……”

  李文丽慌忙摆手,脸颊“腾”地泛起两抹红晕,“传出去该让人笑话了。”

  “全国都在卖你的海报画像,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吴阿姨不以为然地摇头。

  李文丽凑近端详那张海报,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

  “这东西……真的有人买?”

  “当然有!”

  李守正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些感慨,

  “这东西可是小华提案,未来集团发展的重要产业。”

  吴阿姨连连点头:“供销社的人说,有些男青年为了抢一张海报,都打起来了!”

  “啊?”

  李文丽惊得睁圆了眼,脸上的红晕褪去几分,换上些许薄嗔,“那你们也得经过我的同意嘛!”

  吴阿姨若有所思地看向丈夫:“女儿白白让这么多人看,好像确实有点吃亏。”

  “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个人怎么能计较这些?”李守正皱眉。

  “你这话说的,”

  吴阿姨不乐意了,“没见张建国儿子都出国了?”

  到“出国”二字,李文丽眼睛倏地一亮。

  她立刻转向父亲,语气带着恳求:“对啊,爸!我也想去国外进修,长长见识。”

  “胡闹!”

  李守正脸色一沉,语气是那种不容置疑的严肃:

  “国家培养你们,是让你们为人民服务。拍两部电影有了点成绩,就想往资本主义国家跑?这是什么思想?这是忘本!”

  他这番义正辞严的话,顿时让李文丽低下头,不敢再吱声。

  吴阿姨看着女儿这般模样,轻轻叹气:

  “你也别不舍得。现在大院里的孩子,哪个不是悄悄送出去的?”

  她顿了顿,观察着丈夫的神色,继续轻声说:

  “出去学点东西,回来一样建设国家,那就不叫忘本嘛。难道你想让女儿将来过的比别人差?”

  这一番话,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在李守正坚持的原则外壳上。

  他紧绷的脸部线条柔和了些,眉头却皱得更紧。

  李文丽见父亲态度松动,低声补充:

  “爸,张华也建议我出国进修,说是镀金回来,好提职级。”

  李守正微微一怔,沉吟许久,低沉道:“你要自己考虑清楚,我和你妈做的一切,最后都是为了你。”

  李家就一根独苗,他肯定是不希望女儿瞎折腾。

  早点成家立业,能安稳过日子就好。

  “我要跟张华出国进修!”李文丽顿时喜形于色。

  见女儿这般反应,李守正顿时破防:

  “你别高兴太早,家里可没那个能力送你去美利坚。”

  想到女儿要继续和张华接触,他心里实在放心不下。

  ……

  燕京,总政。

  随着华影集团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多个项目成功出海,老书记向总政汇报工作的频率明显增加。

  他拿出一叠报告递给李老,低声道:

  “那小子出国前还尽心尽力,生怕什么事落下!”

  “发展规划报告?”

  李老接过文件,看到署名后神色郑重了几分。

  “写的东西不是很细,但整体的规划非常清晰。他特意强调在计算机产业方面,国内一定要重视。”老书记苦笑道。

  李老仔细翻阅许久,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这小子!要是早点交上来,说什么也得把他留在国内。”

  “这是同意了?”老书记有些意外道。

  他记得报告里的内容里,提出要搞什么计算机产业园,……电影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这些复杂的大项目。

  这哪是一个集团公司能玩的动,需要国家层面进场扶持。

  李老点了点头,语气坚定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些东西啃下来。”

  随后补充道:

  “过去上面的同志一直抱怨华影步子迈的有点大,可是现在谁提起不说好?”

  两年的时间就让集团公司走上正轨,给国家持续挣取外汇。

  通过产业链布局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有效缓解当下的就业问题。

  要不是确实年轻的过分,这种人才怎么可能放在集团公司。

  反正李老对年轻人的能力是已经信服!

  老书记松了口气,故作无奈道:“我老了,搞这些实在太费精力。要不,还是把那小子请回来?”

  ……

  燕京机场的候机大厅里,人声熙攘。

  徐晓芸作为张华在集团的助理,帮忙处理着登机前工作。

  “手续都齐备了!”

  她朝着正在和家人道别的张华示意。

  张华的母亲苏萍闻言,紧紧握着龚樰的手,

  \"儿媳妇,到了那边小华就交给你照顾了!\"

  说完,不舍得看向裹的严严实实的小孙子,

  “还有我跟……”

  龚樰温柔地回握住婆婆的手:“妈,您放心,该记的我都记着呢。”

  张建国站在一旁,神情复杂。

  这个一向坚毅的老军人,此刻眼中也流露出不舍。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声音低沉却有力:

  \"想回来就早就点回来!\"

  国内现在出国是趋势,他不能断了儿子的前程。

  \"爸,我知道。\"张华郑重地点头。

  张芳躲在母亲身后,小声嘟囔:

  \"嫂子,你们假期回来?\"

  龚樰闻言,转头看向张华请示。

  张华笑道:“回来,到时候给你们带礼物!”

  “好耶!”张芳顿时眉开眼笑。

  徐晓芸看着眼前这幕温情的离别,犹豫片刻还是走上前,轻声请示:

  “张老师,您看还有其他事需要交待的吗?

  “晓芸姐,集团公司的事,你定期写信寄给我。有紧急的事就发电报。”

  徐晓芸叹了口气,“集团的项目一直是你亲自跟进,我怕自己做不好!。”

  “不用担心。”

  张华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胸有成竹,“我已经给他们定下了拍摄题材,具体怎么拍,让下面的创作部门开会决议就好。”

  “为什么?”

  徐晓芸更不解了,声音下意识压低了些,“厂里除了您亲自抓的项目,其他都不挣钱啊。”

  张华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厂里的项目若是全由我把控,就算都赚了钱,他们也只会觉得理所当然。可要是让他们自己试错,拍出好作品与失败项目的成果有了对比,才能真正证明我的位置无人可替代。”

  他顿了顿,语气多了几分深远:“而且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站在管理层就得有大局观。我现在更想做的,是多赚点钱给集团立项目,为华影筛选出真正优秀的电影人才。”

  他看过不少后世的经典影视作品,拍出来不是问题。

  可他心里清楚,就算自己是“快枪手”,一年拼尽全力,最多也只能拍出三四部作品。

  跟美国好莱坞每年四五百部的产量比,简直不值一提。

  他如今是华影负责制片项目的副总经理,确实有权力干涉两个制片厂的拍摄任务。

  可若是不给下面的人留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让他们经历几次失败的项目,又怎么能让大家心甘情愿地团结在他身边,真正认可他的领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