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扮演配角-《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一月下旬,北边的天地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所笼罩。

  那雪花,恰似一群身着洁白舞裙的精灵,在空中尽情地飞舞、旋转。

  镜头下,漫天飞雪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沉浸在一片银装素裹的静谧世界里。

  在那坑洼不平的战壕里,到处都是浑身蜷缩成一团的士兵。

  一位饰演杜将军的特型演员,带着几位将军、参谋,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战壕里。

  身后,摄影师手持摄影机,专注地拍摄着脚下的特写,时而又将镜头转向侧面。

  “咔~非常好!”

  张华喊了一声暂停,给躺着的士兵群演以及特型演员们暖暖身子。

  实在是太冷了!

  张华走上前,对着众人说道:

  “各位同志,等会儿摄像机会拍几个脸部表情的镜头。你们要表现出眼睛看到的是残酷的战场,流露出对士兵兄弟们生命的怜悯之情。”

  杜将军的特型演员身后,一位穿着国军衣服的部队领导主动插话道:

  “嗯,剧本镜头的设计我们都清楚,赶紧拍下一组战士们的镜头吧,大家都快冻僵了。”

  这是给组织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片,只要能在里面露个脸,哪怕穿的是国军的衣服,又有何妨呢。

  很快,摄像机在战壕滑轨上慢慢移动了起来。

  镜头如同一位沉默的旁观者,缓缓掠过一道道静谧而沉重的风景。

  士兵们横七竖八地躺着,仿佛是时间凝固中的凋零之叶,像静待迎接着生命的终结。

  天空中,细碎的雪花不断飘落,轻轻覆盖在他们身上,如同大自然无言的哀悼,为战争添上一抹凄冷而庄严的色彩。

  ……

  下一幕,战壕里躺着的一个身影里,只见张华自己穿上了脏兮兮的国军衣服。

  歪斜的头盔,一脸泥土狼狈的样子。

  他看了一眼自己手里的怀表,小心翼翼的往四周打探了一番。

  在犹豫不决中,终于下定决心。

  紧紧握住怀表,迅速抄起枪,猛地翻出战壕,朝着对面的雪地上奔去。

  跑了好一会儿,他突然停在雪地中。

  身后传来哨响声和叫喊声:

  “有逃兵!”

  紧接着三声枪响,张华倒在了血泊中。

  他艰难地缓缓朝着对面爬去,最终被红军战士拉进战壕掩体。

  “张老师的表演真好啊!”

  龚樰心中不禁涌起由衷的赞叹,这一段故事像是生动的发生在眼前。

  一旁的李文丽点了点头,

  “我们剧团郝主任说,张华是她见过最有天赋的演员。”

  龚樰转头看向李文丽,好奇地问道:

  “张老师以前是在剧团吗?”

  以张华这般出色的表演水平,又是厂子弟兵,哪怕说他从小就开始学习表演,龚樰都不会感到怀疑。

  李文丽摇了摇头,“没有,他以前就是文工团的一个普通大头兵。”

  临时执导拍摄的沈季渊,此刻心里也是被张华表现出来的演技折服。

  有这样的演员,能给导演省心,还能给剧组节省拍摄胶片。

  心想难怪郝主任、陈俊顶着巨大的压力,让他担任《山楂树之恋》的男主角。

  自己早年要是遇到这种表演水平的男演员,就算长相差一点,都愿意每个项目邀请他担任重要角色。

  ……

  傍晚,拍摄现场开始收工。

  张华在收获剧组和部队夸赞的同时,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沈季渊递给他一封信,“这是八一厂的来信,让你尽快赶回燕京,陪同老书记参加柏林电影节。”

  “电影入围了?”

  张华惊喜地接过信件,仔细阅读起来。

  电影节开幕时间是 2 月 13 号,信上反复强调此事的重要性。

  拍摄任务可由沈季渊代为完成,但张华本人务必亲自赶回去。

  沈季渊点了点头,“这虽然不是八一厂首次参与国际电影展,但能获得西欧主流电影界的认可,也是一份莫大的荣誉。”

  八一厂此前有少数影片参与过国际影展,不过大多是社会主义阵营内文化交流性质的展映,并非正式入围主竞赛单元并获奖。

  张华露出自信的笑容,“放心吧,肯定能拿个奖回来。”

  前世拍摄出来的作品,拿到这个时代,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

  既然都入围了,主办方应该会考虑国际友谊,发个安慰奖之类的吧。

  沈季渊微微一笑,“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那我先回去跟剧组交待一下!”张华请示道。

  “去吧!”

  沈季渊点头应道,目光追随着张华渐行渐远的背影。

  年轻人在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都极具天赋,他觉得日后说不定能在国际电影界闯出一番名头。

  但当下国内的电影行业就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前行的船只,虽怀揣着希望,却也面临着潜藏在水下的礁石拦路。

  年轻人需要经历时间岁月的沉淀,才能成长为一个杰出的舵手。

  ……

  次日清晨,在信件内容的催促下,张华决定将剧组交给沈季渊,自己收拾行囊提前赶回燕京。

  《大决战》在北边的拍摄镜头画面其实已接近尾声。

  他只是个副导演,一些镜头画面稍有瑕疵,也不影响整体成片质量。

  而且沈副厂长是个经验丰富的资深导演,说不定拍得比自己还好。

  考虑到张华是要出国参加电影节,部队贴心地为他配备了一辆吉普车,专车送他回燕京。

  同行的还有李文丽和龚樰两人,张华选择坐在了副驾驶座上。

  在这个没有手机的年代,无聊的他只能假装睡觉来打发时间。

  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一会,李文丽便闷闷不乐地开口:

  “我是电影的女主角,为什么去国外参加电影节的名单里没有我?”

  抱怨声如想象中的到来,张华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八一厂出国名额就分到两个,我爸是导演,他不也一样没在名单内?”

  李文丽不甘心地说道:“那不一样,谁不知道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你和陈主任拍的。”

  “是陈厂长!”张华提醒道。

  随后他便闭上嘴,不再继续和李文丽辩解。

  这次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八一厂的两个出国名额。

  一个是张华,另一个就是老书记。

  本来陈俊是有资格去的,但他要忙《大决战》的拍摄任务。

  况且《山楂树之恋》不是他亲自主导,心里上有芥蒂婉拒了这次机会。

  反而总政、文化部,占了不少出国的名额。

  这是特制内的特色!

  坐在后座的龚樰,听到两人的谈话,不禁心神一震!

  《山楂树之恋》是张老师拍的?

  她的思绪瞬间飘进那部电影,青涩动人的情感镜头,自行车上微风拂过的甜蜜,离别前隔空拥抱的伤感,以及生命的最后诀别。

  每一个画面都充满着真实可触的情感,曾经真切地展现在她眼前。

  龚樰下意识地轻轻抚过正在捧读的剧本行间,她内心对张老师的才华钦慕又不知不觉地增添了几分。

  正想着,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龚老师,等回去后能不能麻烦您帮忙补拍一张合照?”

  “啊!”

  这突如其来的请求,让龚樰有些措手不及。

  她很快回过神来,脸上迅速绽放出温婉的笑容,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