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那毫无波澜的机械音即刻响应,如同镜面般映照他的思绪:
【宿主认知反馈已接收。
根据行为模式分析,宿主近期行为中,‘遵循本心意愿’与‘情感驱动’因素占比显着提升,
相较于初始阶段,‘风险规避’与‘功利计算’权重有所下降。
此变化与宿主实力提升、生存环境改善、社会关系建立存在高度正相关。
符合生命体在安全感得到保障后,倾向于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如归属感、自我实现)的普遍规律。】
系统的分析一如既往的冷静客观,像一份详尽的心理评估报告。
谢楚歌听着,嘴角不由泛起一丝苦笑,又带着点释然。
是啊,实力是底气。
有了自保之力,有了可以依靠的同伴,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他潜意识里那根紧绷的弦,自然会稍稍放松,允许自己流露出更多真实的情绪和喜好。
但这仅仅是环境使然吗?
他想起自己在清铃宗的感悟,想起与金痕无声的交流,想起面对白景亭质问时,
自己脱口而出的那番关于“万物有灵”、“道法自然”的言论。
“系统,”他再次开口,这次的问题带着更深的探寻意味,
“你说,我修行的道……是不是‘随心道’啊?我修炼久了,反而更……随心而动了。”
这里的“随心”,并非恣意妄为,而是指一种发自内心本真、顺应自身感悟与意愿的行事方式。
不刻意迎合所谓的“强者准则”,不强迫自己变成纯粹的利益算计机器,而是在力量的保障下,逐渐找回并践行自己认同的“道”。
系统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处理这个更偏向哲学范畴的问题。几秒后,回应响起:
【无法对‘道’进行准确定义。‘道’为宿主所在世界高阶能量与规则意识的聚合体现,具有高度主观性与不可测性。】
【但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宿主的行为逻辑与能量运行模式,确实呈现出与自身情感、意志高度协同的趋势。
‘理之剑气’的领悟基础,亦包含宿主对事物本质(理)的独特认知与强烈自我意志。】
【结论:宿主当前修行路径,与宿主自我认知中的‘随心’存在显着关联。
此路径稳定性与未来发展潜力,需更多数据支持。】
系统的回答依然谨慎,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但却指出了一个关键:
他的力量体系,尤其是“理之剑气”,本身就蕴含着他的“心”与“理”。
谢楚歌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神逐渐变得清明而坚定。
或许,他的道,从来就不是一条需要刻意去寻找的外部路径。
它就在那里,潜藏在他的本性之中,随着他的经历、他的感悟、他的力量增长而逐渐显现、清晰。
穿越、系统、修行……这一切的经历,或许不是为了让他变成一个完全符合这个世界规则的“标准修士”,而是让他在拥有力量之后,依然能够成为……他自己。
是那个会在灵兽园露出温柔笑容的谢楚歌,是那个会因为友人离去而黯然神伤、又因简单快乐而重展笑颜的谢楚歌,
是那个敢于在强者面前坚持自己“歪理”的谢楚歌。
守护想守护的,喜爱所喜爱的,明心见性,顺势而为。
这,或许就是他谢楚歌的“随心道”。
想通了这一点,他感觉心神一阵轻松,仿佛某种无形的束缚被解开了。
体内原本平稳运转的灵力,似乎也变得更加活泼灵动,与他的神魂契合度更高了一丝。
他不再纠结,重新闭上双眼,沉入修炼之中。
这一次,他的气息更加圆融自然,仿佛与这灵舟,与这云海,与这方天地,都多了一分难以言喻的和谐。
前路漫漫,道在心间。
云梭舟缓缓降低高度,穿透层层云雾,下方的景象逐渐清晰。
与清铃宗的灵秀生机、清云宗的剑峰凌霄截然不同,太阴宗所在之地,是一片奇崛而肃穆的景象。
群山如墨,棱角分明,仿佛由最坚硬的玄石直接雕琢而成,
山体之上几乎不见植被,只有些深色的苔藓附着,透着一股苍凉古老的气息。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些墨色山体的表面,以及山谷平原之上,随处可见巨大而繁复的刻痕。
那些刻痕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工雕琢的阵纹与符箓,有些深深嵌入山体,有些则悬浮于空。
由流动的灵光勾勒,彼此之间隐隐呼应,构成一个笼罩整个太阴宗区域的、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超级阵法体系。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生机或韵律,而是一种沉凝、有序、仿佛蕴含着无尽奥秘与力量的灵力威压。
谢楚歌随着清云宗与灵玄宗的弟子们一同走下灵舟。
他的脚步略显轻缓,眼神中还带着几分在静室中感悟那一丝“随心道”意境的余韵。
整个人透着一股与周遭严谨、肃穆环境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的悠然与平和。
太阴宗的迎宾弟子早已等候在外。
他们身着深灰色、纹有银色阵纹的长袍,神情大多严肃,举止间带着一种阵法修士特有的精确与刻板。
为首的一名青年弟子,面容普通,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仿佛能洞穿虚妄,他上前与两宗的带队师长见礼,声音平稳无波:
“太阴宗执事弟子严明,恭迎清云宗、灵玄宗诸位道友。客舍已备好,请随我来。”
他的目光扫过两宗弟子,在谢楚歌身上微微停留了一瞬。
似乎察觉到他身上那股与众不同的、略显“游离”的气场,但并未多言,只是例行公事般地转身引路。
【宿主认知反馈已接收。
根据行为模式分析,宿主近期行为中,‘遵循本心意愿’与‘情感驱动’因素占比显着提升,
相较于初始阶段,‘风险规避’与‘功利计算’权重有所下降。
此变化与宿主实力提升、生存环境改善、社会关系建立存在高度正相关。
符合生命体在安全感得到保障后,倾向于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如归属感、自我实现)的普遍规律。】
系统的分析一如既往的冷静客观,像一份详尽的心理评估报告。
谢楚歌听着,嘴角不由泛起一丝苦笑,又带着点释然。
是啊,实力是底气。
有了自保之力,有了可以依靠的同伴,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他潜意识里那根紧绷的弦,自然会稍稍放松,允许自己流露出更多真实的情绪和喜好。
但这仅仅是环境使然吗?
他想起自己在清铃宗的感悟,想起与金痕无声的交流,想起面对白景亭质问时,
自己脱口而出的那番关于“万物有灵”、“道法自然”的言论。
“系统,”他再次开口,这次的问题带着更深的探寻意味,
“你说,我修行的道……是不是‘随心道’啊?我修炼久了,反而更……随心而动了。”
这里的“随心”,并非恣意妄为,而是指一种发自内心本真、顺应自身感悟与意愿的行事方式。
不刻意迎合所谓的“强者准则”,不强迫自己变成纯粹的利益算计机器,而是在力量的保障下,逐渐找回并践行自己认同的“道”。
系统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处理这个更偏向哲学范畴的问题。几秒后,回应响起:
【无法对‘道’进行准确定义。‘道’为宿主所在世界高阶能量与规则意识的聚合体现,具有高度主观性与不可测性。】
【但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宿主的行为逻辑与能量运行模式,确实呈现出与自身情感、意志高度协同的趋势。
‘理之剑气’的领悟基础,亦包含宿主对事物本质(理)的独特认知与强烈自我意志。】
【结论:宿主当前修行路径,与宿主自我认知中的‘随心’存在显着关联。
此路径稳定性与未来发展潜力,需更多数据支持。】
系统的回答依然谨慎,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但却指出了一个关键:
他的力量体系,尤其是“理之剑气”,本身就蕴含着他的“心”与“理”。
谢楚歌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神逐渐变得清明而坚定。
或许,他的道,从来就不是一条需要刻意去寻找的外部路径。
它就在那里,潜藏在他的本性之中,随着他的经历、他的感悟、他的力量增长而逐渐显现、清晰。
穿越、系统、修行……这一切的经历,或许不是为了让他变成一个完全符合这个世界规则的“标准修士”,而是让他在拥有力量之后,依然能够成为……他自己。
是那个会在灵兽园露出温柔笑容的谢楚歌,是那个会因为友人离去而黯然神伤、又因简单快乐而重展笑颜的谢楚歌,
是那个敢于在强者面前坚持自己“歪理”的谢楚歌。
守护想守护的,喜爱所喜爱的,明心见性,顺势而为。
这,或许就是他谢楚歌的“随心道”。
想通了这一点,他感觉心神一阵轻松,仿佛某种无形的束缚被解开了。
体内原本平稳运转的灵力,似乎也变得更加活泼灵动,与他的神魂契合度更高了一丝。
他不再纠结,重新闭上双眼,沉入修炼之中。
这一次,他的气息更加圆融自然,仿佛与这灵舟,与这云海,与这方天地,都多了一分难以言喻的和谐。
前路漫漫,道在心间。
云梭舟缓缓降低高度,穿透层层云雾,下方的景象逐渐清晰。
与清铃宗的灵秀生机、清云宗的剑峰凌霄截然不同,太阴宗所在之地,是一片奇崛而肃穆的景象。
群山如墨,棱角分明,仿佛由最坚硬的玄石直接雕琢而成,
山体之上几乎不见植被,只有些深色的苔藓附着,透着一股苍凉古老的气息。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些墨色山体的表面,以及山谷平原之上,随处可见巨大而繁复的刻痕。
那些刻痕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工雕琢的阵纹与符箓,有些深深嵌入山体,有些则悬浮于空。
由流动的灵光勾勒,彼此之间隐隐呼应,构成一个笼罩整个太阴宗区域的、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超级阵法体系。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生机或韵律,而是一种沉凝、有序、仿佛蕴含着无尽奥秘与力量的灵力威压。
谢楚歌随着清云宗与灵玄宗的弟子们一同走下灵舟。
他的脚步略显轻缓,眼神中还带着几分在静室中感悟那一丝“随心道”意境的余韵。
整个人透着一股与周遭严谨、肃穆环境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的悠然与平和。
太阴宗的迎宾弟子早已等候在外。
他们身着深灰色、纹有银色阵纹的长袍,神情大多严肃,举止间带着一种阵法修士特有的精确与刻板。
为首的一名青年弟子,面容普通,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仿佛能洞穿虚妄,他上前与两宗的带队师长见礼,声音平稳无波:
“太阴宗执事弟子严明,恭迎清云宗、灵玄宗诸位道友。客舍已备好,请随我来。”
他的目光扫过两宗弟子,在谢楚歌身上微微停留了一瞬。
似乎察觉到他身上那股与众不同的、略显“游离”的气场,但并未多言,只是例行公事般地转身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