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流云峰洞府外的石桌上,还沾染着未干的露水。
谢楚歌正静静品尝着灵茶,感受着体内三颗金丹在晨曦中缓缓吞吐灵力的圆融之感,以及昨夜被大师兄细心照料后残留的暖意。
一道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谢楚歌抬头,便看到陈帆走了过来。与平日作为随侍弟子时的恭谨略有不同,今日的陈帆。
眉宇间少了几分刻意收敛的平凡,多了几分属于他本身经历的沉淀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然。
他腰间佩着一柄样式古朴的长剑,剑鞘上流动着内敛的宝光,气息与之前截然不同,显然是在宗宝阁中所得。
“陈师弟,早。”谢楚歌微笑着招呼,目光在他新得的佩剑上停留一瞬,“看来宗宝阁机缘不俗。”
陈帆在他对面坐下,沉默了片刻,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回应“师兄”。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新剑的剑柄,目光落在石桌的纹路上,仿佛在斟酌言辞。
谢楚歌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喝着茶,等待着他。他心中隐约有所预感。
终于,陈帆抬起头,目光直视谢楚歌,那眼神不再是弟子对师兄的敬仰,而是平等,甚至带着一丝属于过往“林风”的锐利与复杂。
“师兄,”他开口,声音低沉,“我……要走了。”
谢楚歌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茶水泛起细微的涟漪。
他看向陈帆,没有露出太多惊讶,只是轻声确认:“离开清云宗?”
“是。”陈帆点头,语气坚定,
“清云宗很好,这段时日……承蒙师兄照拂。”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
“但这里终究非我久留之地。我是林风,是那个在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散修。
宗门的安逸,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束缚。我的道,不在这里。”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样式奇特的传讯玉符,推到谢楚歌面前。
这玉符比寻常宗门制式的更为古朴,上面刻着流动的风纹。
“此物赠予师兄。”
陈帆说道,
“并非宗门所发,是我早年所得一对‘千里同风符’之一。
无论相隔多远,只要还在这一界,凭此符便可传讯。
师兄若有事,或……只是想寻人喝酒聊天,可通过此符寻我。”
他看着谢楚歌,眼神诚恳:
“师兄是唯一知晓我‘林风’身份之人,亦是……我林风认可的友人。”
谢楚歌看着那枚玉符,又看向陈帆眼中不容置疑的认真,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有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友人找到自身道路的理解与祝福。
他早知道陈帆(林风)非池中之物,清云宗这片池塘,终究留不住他。
他伸手,郑重地接过那枚尚带着对方体温的玉符,指尖感受到风纹的微凸触感。
“好。”谢楚歌没有多言,只是将这个字说得清晰而有力,“保重,林风。”
听到他唤出“林风”这个名字,陈帆(林风)的脸上露出一抹如释重负又带着些许怅然的笑容。
他站起身,对着谢楚歌,如同初见时那般,拱手,深深一礼。
这一次,不是宗门弟子的礼仪,而是修士之间,对同道、对友人的告别。
“师兄,也请保重。他日仙路再逢,再把酒言欢!”
说完,他不再留恋,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下山的路走去。
晨光将他的背影拉长,那柄新得的古剑在他腰间轻轻晃动,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那颗渴望自由与征途的心。
谢楚歌摩挲着手中的“千里同风符”,望着那道逐渐消失在云雾中的背影,久久无言。
洞府内,似乎还残留着墨影那家伙冰冷又闹腾的气息,但他知道,那条小黑蛇,也在三个月前的某个清晨,如同他悄无声息地出现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没有告别,没有留言,甚至连一片鳞片都没有留下。
就仿佛那段互相依偎、吵闹又温暖的日子,只是一场过于真实的幻梦。
谢楚歌曾下意识地在储物袋里寻找留给他的零嘴,才恍然想起,那个挑食又别扭的“小祖宗”,已经不需要了。
陈帆的离开,是有预兆的,是坦荡的告别。
而墨影的离开,则是彻底的、不留痕迹的抽离。
一时间,原本略显拥挤热闹的流云峰,仿佛骤然空旷安静了下来。
谢楚歌独自坐在石桌旁,晨曦温暖,鸟鸣清脆,但他却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
他低头,看着手中那枚温润的传讯玉符,又抬眼,望向墨影曾经最喜欢盘踞的那处屋檐阴影。
友人各有前程,伙伴不告而别。
这或许就是修仙之路的常态吧。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将那枚“千里同风符”小心收起,贴身处放好。然后,他端起已经微凉的灵茶,一饮而尽。
茶水入喉,带着些许苦涩,但回味间,却又有一丝甘醇。
清风拂过,吹动他额前的发丝。谢楚歌缓缓抬起手,看着阳光下流转着蓝红光泽的剑身,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深邃。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孤独,是强者必经的道路。
他的路,从来都不在别人的陪伴之下,而在自己的脚下,在自己的心中。
他握紧了剑柄,感受着其中澎湃的力量,也感受着自己体内那三颗缓缓旋转、蕴含着无限可能的金丹。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但他,谢楚歌,必将一步步走下去!
谢楚歌正静静品尝着灵茶,感受着体内三颗金丹在晨曦中缓缓吞吐灵力的圆融之感,以及昨夜被大师兄细心照料后残留的暖意。
一道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谢楚歌抬头,便看到陈帆走了过来。与平日作为随侍弟子时的恭谨略有不同,今日的陈帆。
眉宇间少了几分刻意收敛的平凡,多了几分属于他本身经历的沉淀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然。
他腰间佩着一柄样式古朴的长剑,剑鞘上流动着内敛的宝光,气息与之前截然不同,显然是在宗宝阁中所得。
“陈师弟,早。”谢楚歌微笑着招呼,目光在他新得的佩剑上停留一瞬,“看来宗宝阁机缘不俗。”
陈帆在他对面坐下,沉默了片刻,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回应“师兄”。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新剑的剑柄,目光落在石桌的纹路上,仿佛在斟酌言辞。
谢楚歌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喝着茶,等待着他。他心中隐约有所预感。
终于,陈帆抬起头,目光直视谢楚歌,那眼神不再是弟子对师兄的敬仰,而是平等,甚至带着一丝属于过往“林风”的锐利与复杂。
“师兄,”他开口,声音低沉,“我……要走了。”
谢楚歌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茶水泛起细微的涟漪。
他看向陈帆,没有露出太多惊讶,只是轻声确认:“离开清云宗?”
“是。”陈帆点头,语气坚定,
“清云宗很好,这段时日……承蒙师兄照拂。”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
“但这里终究非我久留之地。我是林风,是那个在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散修。
宗门的安逸,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束缚。我的道,不在这里。”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样式奇特的传讯玉符,推到谢楚歌面前。
这玉符比寻常宗门制式的更为古朴,上面刻着流动的风纹。
“此物赠予师兄。”
陈帆说道,
“并非宗门所发,是我早年所得一对‘千里同风符’之一。
无论相隔多远,只要还在这一界,凭此符便可传讯。
师兄若有事,或……只是想寻人喝酒聊天,可通过此符寻我。”
他看着谢楚歌,眼神诚恳:
“师兄是唯一知晓我‘林风’身份之人,亦是……我林风认可的友人。”
谢楚歌看着那枚玉符,又看向陈帆眼中不容置疑的认真,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有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友人找到自身道路的理解与祝福。
他早知道陈帆(林风)非池中之物,清云宗这片池塘,终究留不住他。
他伸手,郑重地接过那枚尚带着对方体温的玉符,指尖感受到风纹的微凸触感。
“好。”谢楚歌没有多言,只是将这个字说得清晰而有力,“保重,林风。”
听到他唤出“林风”这个名字,陈帆(林风)的脸上露出一抹如释重负又带着些许怅然的笑容。
他站起身,对着谢楚歌,如同初见时那般,拱手,深深一礼。
这一次,不是宗门弟子的礼仪,而是修士之间,对同道、对友人的告别。
“师兄,也请保重。他日仙路再逢,再把酒言欢!”
说完,他不再留恋,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下山的路走去。
晨光将他的背影拉长,那柄新得的古剑在他腰间轻轻晃动,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那颗渴望自由与征途的心。
谢楚歌摩挲着手中的“千里同风符”,望着那道逐渐消失在云雾中的背影,久久无言。
洞府内,似乎还残留着墨影那家伙冰冷又闹腾的气息,但他知道,那条小黑蛇,也在三个月前的某个清晨,如同他悄无声息地出现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没有告别,没有留言,甚至连一片鳞片都没有留下。
就仿佛那段互相依偎、吵闹又温暖的日子,只是一场过于真实的幻梦。
谢楚歌曾下意识地在储物袋里寻找留给他的零嘴,才恍然想起,那个挑食又别扭的“小祖宗”,已经不需要了。
陈帆的离开,是有预兆的,是坦荡的告别。
而墨影的离开,则是彻底的、不留痕迹的抽离。
一时间,原本略显拥挤热闹的流云峰,仿佛骤然空旷安静了下来。
谢楚歌独自坐在石桌旁,晨曦温暖,鸟鸣清脆,但他却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
他低头,看着手中那枚温润的传讯玉符,又抬眼,望向墨影曾经最喜欢盘踞的那处屋檐阴影。
友人各有前程,伙伴不告而别。
这或许就是修仙之路的常态吧。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将那枚“千里同风符”小心收起,贴身处放好。然后,他端起已经微凉的灵茶,一饮而尽。
茶水入喉,带着些许苦涩,但回味间,却又有一丝甘醇。
清风拂过,吹动他额前的发丝。谢楚歌缓缓抬起手,看着阳光下流转着蓝红光泽的剑身,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深邃。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孤独,是强者必经的道路。
他的路,从来都不在别人的陪伴之下,而在自己的脚下,在自己的心中。
他握紧了剑柄,感受着其中澎湃的力量,也感受着自己体内那三颗缓缓旋转、蕴含着无限可能的金丹。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但他,谢楚歌,必将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