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老爷子退休后,华夏集团迎来了第二位CEO——
颛顼(zhuān xū),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三代。
作为黄帝的亲孙子,颛顼从小接受的是帝王精英教育:三岁学占星,五岁练祭祀,八岁就会开会。
其他小朋友在玩泥巴时,他在批阅奏折;其他少年在追蝴蝶时,他在制定历法。
登基大典上,二十岁的颛顼看着底下黑压压的股东(各部落首领),心里直打鼓:"爷爷留下的这家上市公司,业务也太复杂了吧!"
果然,上任第一天就遇到难题:
东方部落汇报:"老板,我们这种水稻的,什么时候播种啊?"
西方部落咨询:"首长,我们放牧的,什么时候转场啊?"
南方部落请示:"大王,我们打鱼的,什么时候禁渔啊?"
颛顼被问得头皮发麻:"你们以前怎么搞的?"
众人齐声:"看心情!"
新CEO顿时崩溃:"这公司管理比原始森林还野生啊!"
颛顼决定首先解决"时间管理混乱"问题。
他成立了"历法改革小组",自任组长。
调研后发现现状令人绝望:
有的部落用月亮计时(太阴历),一个月有时29天有时30天
有的部落看太阳计时(太阳历),但闰年不会算
还有的部落用物候计时:"桃花开了就该播种了"(然后每年播种时间差半个月)
最离谱的是会议时间:
颛顼:"明天开会!"
结果第二天只来了一半人:"老板,我们部落的'明天'是后天!"
颛顼忍无可忍,推出了《颛顼历》1.0版:
1. 规定一年365天,闰年366天
2. 划分四季二十四节气
3. 统一称"颛顼时间"(UTC:Universal Ti of Chuānxū)
4. 发行史上首本日历(竹简版,重达十斤)
推广过程笑料百出:
老祭司:"月亮女神会生气的!"
颛顼:"现在我是CEO,听我的!"
渔民:"我们祖祖辈辈看潮水......"
颛顼:"潮水也得按我的时刻表来!"
经过三个月的强制推行,终于初见成效:
农民:"惊蛰播种?这个好记!"
牧民:"冬至转场?不会冻死了!"
官员:"终于能准时开会了!"
刚搞定时间管理,宗教问题又来了。
当时华夏流行"全民通灵":家家户户自己请神,人人都会跳大神。
今天张家请雨神,明天李家拜山鬼,搞得神仙比人都忙。
最夸张的是会议现场:
讨论治水方案时,突然有人倒地抽搐:"我是河神!给我童男童女!"
研究农业技术时,又有人翻白眼:"我是谷神!要三年祭祀!"
颛顼怒了:"这是董事会还是跳大神现场?!"
他开展了"宗教改革运动":
1. 设立"官方认证神仙名录"(考核通过才能享受祭祀)
2. 推行"专业祭司持证上岗"(需通过《通灵资格》考试)
3. 禁止"私人通灵"(发现一律罚款)
4. 规范祭祀流程(连磕几个头都有规定)
还成立了"宗教事务管理局",对神仙实行KPI考核:
"雨神:今年降雨量达标了吗?"
"谷神:粮食产量增长多少?"
"河神:防洪工作做得怎么样?"
神仙们纷纷表示:"这届人类事真多!"
改革遇到最大阻力来自共工——
公司首席技术官(CTO),主管水利工程。
这位大哥是公司老臣,资深技术宅,最讨厌行政管理。
颛顼的改革让他浑身难受:
"开会要准时?我搞研究哪有准时的!"
"祭祀要规范?我祭水神向来随心所欲!"
"连下雨都要报备?老子是水神啊!"
共工在部门会议上咆哮:"颛顼小儿懂什么技术!老子治水的时候他还在玩泥巴!"
两人矛盾在治水方案上爆发:
颛顼主张:"修建水库,蓄水防灾"
共工坚持:"疏通河道,入海为安"
实际上这是两种管理理念的冲突:
颛顼:"要标准化!规范化!"
共工:"要自由!要创新!"
终于在某次董事会上,共工拍桌而起:"颛顼!你什么都要管!连神仙放屁都要打报告!这CTO我不当了!"
颛顼淡定回应:"共工同志,要注意团结。"
共工彻底爆发,带着技术部集体辞职:"老子要创业!"
他选择了一个极端方式——
撞不周山(公司总部承重柱)。
这一撞不得了:
天柱折断,天倾西北(天花板漏了)
地陷东南(地板塌了)
洪水泛滥(消防系统爆了)
公司陷入一片混乱:
神仙:"办公室漏水了!"
员工:"地板塌了怎么上班?"
股东:"股价要跌了!"
颛顼展现出了危机管理能力:
第一步:紧急抢修
派女娲补天(外包给维修部)
调大禹治水(紧急招聘工程队)
加固地基(公司结构重整)
第二步:管理复盘
成立"事故调查组"
发现"技术部门权力过大"
制定"技术监管条例"
第三步:组织调整
拆分技术部(防止一家独大)
设立相互制衡机制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共工虽然创业失败,但获得了技术宅们的同情:"共工虽然偏激,但颛顼也太死板了!"
晚年的颛顼渐渐明白:管理要张弛有度。
他修改了部分规定:
历法可以微调(闰月还是要的)
祭祀允许适当自由(跳大神还是不行)
技术部门给予更多空间(但要在框架内)
还总结出《管理心得》:
"太松则散,太紧则崩"
"规矩要立,但要留缝"
"技术要管,但不能死"
最后把CEO位置传给侄子帝喾时,他叮嘱:"记住,管人就像治水——宜疏不宜堵。"
颛顼的故事给我们很多管理启示:
1. 标准化很重要(但没有弹性会出事)
2. 技术大佬要尊重(但不能放任自流)
3. 改革要循序渐进(否则共工要撞柱子)
4. 企业管理要懂得松紧搭配
所以,当你抱怨公司管理太严、或者太松散时,想想颛顼——
这位远古时期的"首席运营官",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管理就像谈恋爱,不能太粘人,也不能太放任!
颛顼(zhuān xū),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三代。
作为黄帝的亲孙子,颛顼从小接受的是帝王精英教育:三岁学占星,五岁练祭祀,八岁就会开会。
其他小朋友在玩泥巴时,他在批阅奏折;其他少年在追蝴蝶时,他在制定历法。
登基大典上,二十岁的颛顼看着底下黑压压的股东(各部落首领),心里直打鼓:"爷爷留下的这家上市公司,业务也太复杂了吧!"
果然,上任第一天就遇到难题:
东方部落汇报:"老板,我们这种水稻的,什么时候播种啊?"
西方部落咨询:"首长,我们放牧的,什么时候转场啊?"
南方部落请示:"大王,我们打鱼的,什么时候禁渔啊?"
颛顼被问得头皮发麻:"你们以前怎么搞的?"
众人齐声:"看心情!"
新CEO顿时崩溃:"这公司管理比原始森林还野生啊!"
颛顼决定首先解决"时间管理混乱"问题。
他成立了"历法改革小组",自任组长。
调研后发现现状令人绝望:
有的部落用月亮计时(太阴历),一个月有时29天有时30天
有的部落看太阳计时(太阳历),但闰年不会算
还有的部落用物候计时:"桃花开了就该播种了"(然后每年播种时间差半个月)
最离谱的是会议时间:
颛顼:"明天开会!"
结果第二天只来了一半人:"老板,我们部落的'明天'是后天!"
颛顼忍无可忍,推出了《颛顼历》1.0版:
1. 规定一年365天,闰年366天
2. 划分四季二十四节气
3. 统一称"颛顼时间"(UTC:Universal Ti of Chuānxū)
4. 发行史上首本日历(竹简版,重达十斤)
推广过程笑料百出:
老祭司:"月亮女神会生气的!"
颛顼:"现在我是CEO,听我的!"
渔民:"我们祖祖辈辈看潮水......"
颛顼:"潮水也得按我的时刻表来!"
经过三个月的强制推行,终于初见成效:
农民:"惊蛰播种?这个好记!"
牧民:"冬至转场?不会冻死了!"
官员:"终于能准时开会了!"
刚搞定时间管理,宗教问题又来了。
当时华夏流行"全民通灵":家家户户自己请神,人人都会跳大神。
今天张家请雨神,明天李家拜山鬼,搞得神仙比人都忙。
最夸张的是会议现场:
讨论治水方案时,突然有人倒地抽搐:"我是河神!给我童男童女!"
研究农业技术时,又有人翻白眼:"我是谷神!要三年祭祀!"
颛顼怒了:"这是董事会还是跳大神现场?!"
他开展了"宗教改革运动":
1. 设立"官方认证神仙名录"(考核通过才能享受祭祀)
2. 推行"专业祭司持证上岗"(需通过《通灵资格》考试)
3. 禁止"私人通灵"(发现一律罚款)
4. 规范祭祀流程(连磕几个头都有规定)
还成立了"宗教事务管理局",对神仙实行KPI考核:
"雨神:今年降雨量达标了吗?"
"谷神:粮食产量增长多少?"
"河神:防洪工作做得怎么样?"
神仙们纷纷表示:"这届人类事真多!"
改革遇到最大阻力来自共工——
公司首席技术官(CTO),主管水利工程。
这位大哥是公司老臣,资深技术宅,最讨厌行政管理。
颛顼的改革让他浑身难受:
"开会要准时?我搞研究哪有准时的!"
"祭祀要规范?我祭水神向来随心所欲!"
"连下雨都要报备?老子是水神啊!"
共工在部门会议上咆哮:"颛顼小儿懂什么技术!老子治水的时候他还在玩泥巴!"
两人矛盾在治水方案上爆发:
颛顼主张:"修建水库,蓄水防灾"
共工坚持:"疏通河道,入海为安"
实际上这是两种管理理念的冲突:
颛顼:"要标准化!规范化!"
共工:"要自由!要创新!"
终于在某次董事会上,共工拍桌而起:"颛顼!你什么都要管!连神仙放屁都要打报告!这CTO我不当了!"
颛顼淡定回应:"共工同志,要注意团结。"
共工彻底爆发,带着技术部集体辞职:"老子要创业!"
他选择了一个极端方式——
撞不周山(公司总部承重柱)。
这一撞不得了:
天柱折断,天倾西北(天花板漏了)
地陷东南(地板塌了)
洪水泛滥(消防系统爆了)
公司陷入一片混乱:
神仙:"办公室漏水了!"
员工:"地板塌了怎么上班?"
股东:"股价要跌了!"
颛顼展现出了危机管理能力:
第一步:紧急抢修
派女娲补天(外包给维修部)
调大禹治水(紧急招聘工程队)
加固地基(公司结构重整)
第二步:管理复盘
成立"事故调查组"
发现"技术部门权力过大"
制定"技术监管条例"
第三步:组织调整
拆分技术部(防止一家独大)
设立相互制衡机制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共工虽然创业失败,但获得了技术宅们的同情:"共工虽然偏激,但颛顼也太死板了!"
晚年的颛顼渐渐明白:管理要张弛有度。
他修改了部分规定:
历法可以微调(闰月还是要的)
祭祀允许适当自由(跳大神还是不行)
技术部门给予更多空间(但要在框架内)
还总结出《管理心得》:
"太松则散,太紧则崩"
"规矩要立,但要留缝"
"技术要管,但不能死"
最后把CEO位置传给侄子帝喾时,他叮嘱:"记住,管人就像治水——宜疏不宜堵。"
颛顼的故事给我们很多管理启示:
1. 标准化很重要(但没有弹性会出事)
2. 技术大佬要尊重(但不能放任自流)
3. 改革要循序渐进(否则共工要撞柱子)
4. 企业管理要懂得松紧搭配
所以,当你抱怨公司管理太严、或者太松散时,想想颛顼——
这位远古时期的"首席运营官",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管理就像谈恋爱,不能太粘人,也不能太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