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就是李世民嘛。
“殿下,臣的意思是,即便您太子之位稳固,人家秦王也是能凭着军功和本事来硬撬的。”
东宫里,舍人王珪苦口婆心。
“什么本事?收降将的能耐吗?”李建成思索一二,还是觉得可笑,平薛举确实是大功劳不假,可要说凭这份功劳来压过伦理长幼,这就是天方夜谭了。
“殿下,那是上意。”王珪无奈叹息,对陛下而言,儿子总归是比任何外臣都牢靠的存在。
从当初晋阳起兵就能窥得一二。
李建成兀自点头,又想起另外一事,斟酌着与王珪道:“舍人可知,秦王似乎与刘文静交情过深,不惜违背旨意回京探视刘文静,圣人已经下了决断旨意,你说他是为何前来?”
李建成贵为东宫,李渊年纪又摆在那里,自打他入主东宫后从不缺逢迎拍马之辈。
秦王或许回京探望罪臣的消息。
他知道的应该是最快的。
“什么?!”王珪先是被消息震得五脏发麻,什么叫秦王回来探望刘文静?他是手握重兵奉旨在外练兵对敌的主帅啊!
不要说回京了,他连长春宫都是不得私自离开的。
然后回京还去探视被陛下厌弃,盖棺定论为反贼的刘文静,他是嫌陛下太信任自己,日子太舒坦吗?
李建成十分平静,他虽然不是看着二弟长大的人,但手足间毕竟不是陌生人,秦王确实是如此性情中人,言行举止带有自己无法理解的豁达与随性。
“所以舍人还觉得,他有和孤争夺东宫的能耐吗?他身边的幕僚文士都不拦他吗?”
李建成说着便摇摇头。
储位之争,讲究个步步为营,机关算尽。
他二弟,起码眼下远不是这块料。
王珪觉得自己似乎被说服了,但又有着说不出来的违和感,他没有接触过秦王,是直接被分派到东宫这里做舍人的。
但不妨碍他听过无数和秦王有关的传言。
可怕的是什么呢。
是这位天之骄子最大的缺点居然是年轻。
人身上不光没有富贵子弟的缺点,还把富贵子弟的优点一网打尽,展现出来的风貌品质,简直不可挑剔。
包括此次在王珪看来根本无法理解的举动。
为了收买一个将死罪臣的人心?
还是杀鸡儆猴,做给其他下属心腹看的戏?
宽容些来论,无非一句少年心性而已。
李建成尚且纠结着要不要禀明父亲,又思前想后觉得刘文静已死,等同圣人亲自给二弟的警告,他这会儿跑去揭发,显得自己有点急不可待,真的拿二弟当作劲敌在防。
“可是殿下…”王珪还想再劝。
大好时机最好夺了秦王的兵权,让他失去再建功业的机会。
无奈他只是个舍人,偌大东宫总是不缺迎合太子想法的臣子,更何况今天李纲也在,他信奉的观点就是,人不可恶念在先,尤其身为储君,务必端正内外,不可受小人挑拨。
唉。
他总有种不祥的预感。
王珪走出东宫的时候,不免有些思绪万千,换做他这位主子,不要说冒着风险慰问将死之人,怕是连家小都不会帮着照看吧。
刘文静之死的副作用很快显现出来了。
李渊终究是开国的皇帝,他或许不够英明神武,但基本的素养早早印刻在了血液里。
政治生物不一定聪明,但感官上大多灵敏。李渊在刘文静死后的第三天朝会上,望着底下气氛静默到诡异程度的大殿,眼神森凉而沉静。
果然……
幸亏他杀得利落。
否则等来日刘文静真成了气候,他哪里还会有那么悠闲的机会。
李渊想通关节,开始了若无其事的议事。
不得不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比如杨广,他不喜人谏,大家就使劲儿往佞臣奸臣的方向靠拢。
再说李渊,他满足且沉浸在自己的权谋手段里,大家也就当看不见,继续其乐融融地营造一派安详。
哪怕并州离倾覆只差几步之遥了,李渊还在为自己的声名威望作计较,他目光自然落在了裴寂身上。
这个伴他走过峥嵘岁月,一同谋划起兵的老友。
刘文静本就是对他发难,如今他虽以谋反罪处死了刘文静,但因为没有具体凭证罪证,一切都还显得扑朔迷离。
李渊深信,在他看不见的角落,为刘文静叫屈的人不再少数,因为以实打实的功劳论,刘文静的抱怨不算过分。
骂几句怎么了?
那么,为了堵住那些悠悠众口,李渊决定让裴寂领兵作战。
只要能和宋金刚僵持住,打得有来有回,维护住防线不再往南,顺便和齐王形成首尾呼应之势,就是大功一件。
本来,李渊是想把这份头功留给姜宝谊李仲文作上升台阶的,奈何他俩不中用。
“裴监以为如何?”
李渊温和关心了句。
裴寂二话没有,他同样明白用战功堵住所有流言的成功率。
“臣领旨。”
于是乎,李唐救援河东的第二波兵马开始集结动身了。
李渊加派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然后让姜李二人戴罪立功。
长安城及周遭郡县,开启了新一轮的风声鹤唳。
因为这次民夫辅兵的征调,不再遵循就近原则,并州沦陷得差不多了,凡是活下来的百姓不是躲进了山林就是缩在坞堡不出来,根本找不到人了。
这次打仗的易耗部分,得从关中的平民百姓里出。
万幸,裴寂大约和秦王的关系非常一般,他压根没能拿到昔日秦王浅水原征召的名单。
明洛第一次发现自己和宋平不在正经将士名单里的好处。
作为编外人员,统一军赏他们没份,严酷军规一视同仁。
哈。
可惜…槐树巷里,想看宋家热闹的人太多了。
孤寡一堆的王家不必提,他们眼红宋家的富贵,又苦于家里没有男丁,连偷抢的想法都不敢有。
时不时还指望宋平和胡阿婆良心发现,盛剩点肉汤给他们喝。
对此,明洛只有冷笑:“肉汤是给同伴们分的,大家一条船上,因为分工背景能力不一样,所以有人吃肉一人喝汤。他家凭什么?”
        “殿下,臣的意思是,即便您太子之位稳固,人家秦王也是能凭着军功和本事来硬撬的。”
东宫里,舍人王珪苦口婆心。
“什么本事?收降将的能耐吗?”李建成思索一二,还是觉得可笑,平薛举确实是大功劳不假,可要说凭这份功劳来压过伦理长幼,这就是天方夜谭了。
“殿下,那是上意。”王珪无奈叹息,对陛下而言,儿子总归是比任何外臣都牢靠的存在。
从当初晋阳起兵就能窥得一二。
李建成兀自点头,又想起另外一事,斟酌着与王珪道:“舍人可知,秦王似乎与刘文静交情过深,不惜违背旨意回京探视刘文静,圣人已经下了决断旨意,你说他是为何前来?”
李建成贵为东宫,李渊年纪又摆在那里,自打他入主东宫后从不缺逢迎拍马之辈。
秦王或许回京探望罪臣的消息。
他知道的应该是最快的。
“什么?!”王珪先是被消息震得五脏发麻,什么叫秦王回来探望刘文静?他是手握重兵奉旨在外练兵对敌的主帅啊!
不要说回京了,他连长春宫都是不得私自离开的。
然后回京还去探视被陛下厌弃,盖棺定论为反贼的刘文静,他是嫌陛下太信任自己,日子太舒坦吗?
李建成十分平静,他虽然不是看着二弟长大的人,但手足间毕竟不是陌生人,秦王确实是如此性情中人,言行举止带有自己无法理解的豁达与随性。
“所以舍人还觉得,他有和孤争夺东宫的能耐吗?他身边的幕僚文士都不拦他吗?”
李建成说着便摇摇头。
储位之争,讲究个步步为营,机关算尽。
他二弟,起码眼下远不是这块料。
王珪觉得自己似乎被说服了,但又有着说不出来的违和感,他没有接触过秦王,是直接被分派到东宫这里做舍人的。
但不妨碍他听过无数和秦王有关的传言。
可怕的是什么呢。
是这位天之骄子最大的缺点居然是年轻。
人身上不光没有富贵子弟的缺点,还把富贵子弟的优点一网打尽,展现出来的风貌品质,简直不可挑剔。
包括此次在王珪看来根本无法理解的举动。
为了收买一个将死罪臣的人心?
还是杀鸡儆猴,做给其他下属心腹看的戏?
宽容些来论,无非一句少年心性而已。
李建成尚且纠结着要不要禀明父亲,又思前想后觉得刘文静已死,等同圣人亲自给二弟的警告,他这会儿跑去揭发,显得自己有点急不可待,真的拿二弟当作劲敌在防。
“可是殿下…”王珪还想再劝。
大好时机最好夺了秦王的兵权,让他失去再建功业的机会。
无奈他只是个舍人,偌大东宫总是不缺迎合太子想法的臣子,更何况今天李纲也在,他信奉的观点就是,人不可恶念在先,尤其身为储君,务必端正内外,不可受小人挑拨。
唉。
他总有种不祥的预感。
王珪走出东宫的时候,不免有些思绪万千,换做他这位主子,不要说冒着风险慰问将死之人,怕是连家小都不会帮着照看吧。
刘文静之死的副作用很快显现出来了。
李渊终究是开国的皇帝,他或许不够英明神武,但基本的素养早早印刻在了血液里。
政治生物不一定聪明,但感官上大多灵敏。李渊在刘文静死后的第三天朝会上,望着底下气氛静默到诡异程度的大殿,眼神森凉而沉静。
果然……
幸亏他杀得利落。
否则等来日刘文静真成了气候,他哪里还会有那么悠闲的机会。
李渊想通关节,开始了若无其事的议事。
不得不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比如杨广,他不喜人谏,大家就使劲儿往佞臣奸臣的方向靠拢。
再说李渊,他满足且沉浸在自己的权谋手段里,大家也就当看不见,继续其乐融融地营造一派安详。
哪怕并州离倾覆只差几步之遥了,李渊还在为自己的声名威望作计较,他目光自然落在了裴寂身上。
这个伴他走过峥嵘岁月,一同谋划起兵的老友。
刘文静本就是对他发难,如今他虽以谋反罪处死了刘文静,但因为没有具体凭证罪证,一切都还显得扑朔迷离。
李渊深信,在他看不见的角落,为刘文静叫屈的人不再少数,因为以实打实的功劳论,刘文静的抱怨不算过分。
骂几句怎么了?
那么,为了堵住那些悠悠众口,李渊决定让裴寂领兵作战。
只要能和宋金刚僵持住,打得有来有回,维护住防线不再往南,顺便和齐王形成首尾呼应之势,就是大功一件。
本来,李渊是想把这份头功留给姜宝谊李仲文作上升台阶的,奈何他俩不中用。
“裴监以为如何?”
李渊温和关心了句。
裴寂二话没有,他同样明白用战功堵住所有流言的成功率。
“臣领旨。”
于是乎,李唐救援河东的第二波兵马开始集结动身了。
李渊加派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然后让姜李二人戴罪立功。
长安城及周遭郡县,开启了新一轮的风声鹤唳。
因为这次民夫辅兵的征调,不再遵循就近原则,并州沦陷得差不多了,凡是活下来的百姓不是躲进了山林就是缩在坞堡不出来,根本找不到人了。
这次打仗的易耗部分,得从关中的平民百姓里出。
万幸,裴寂大约和秦王的关系非常一般,他压根没能拿到昔日秦王浅水原征召的名单。
明洛第一次发现自己和宋平不在正经将士名单里的好处。
作为编外人员,统一军赏他们没份,严酷军规一视同仁。
哈。
可惜…槐树巷里,想看宋家热闹的人太多了。
孤寡一堆的王家不必提,他们眼红宋家的富贵,又苦于家里没有男丁,连偷抢的想法都不敢有。
时不时还指望宋平和胡阿婆良心发现,盛剩点肉汤给他们喝。
对此,明洛只有冷笑:“肉汤是给同伴们分的,大家一条船上,因为分工背景能力不一样,所以有人吃肉一人喝汤。他家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