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什么地方?
好多人啊!
这是要举办什么大会?还是什么活动?
很多少数民族的人呀!
她们的衣服真好看!
“今年七里寺花儿会,人会更多,很多外地人都来了,我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
一位女子对她的同伴说道。
“是呀!我们去找个好位置啊!”二人急急忙忙的离去。
我随着她们一起前行,眼前的景象着实让我震撼。
七里寺花儿会?
是什么会?
花展吗?
此刻已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潮填满,估计真如传说中所言,有六七万人云集于此。
峡谷两侧的山峦郁郁葱葱,是大自然为这场盛会精心布置的绿色帷幕。
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峡谷间潺潺流过,发出清脆的声响。
沿着人流前行,我看到峡谷内的空地上早已摆满了各种摊位,有售卖特色小吃的,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有出售民族手工艺品的,色彩斑斓,工艺精美。
人们身着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宛如一道流动的彩虹。
回族的白帽、东乡族的绣花围裙、藏族的藏袍,还有汉族的简约服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多元而和谐的画面。
在人群中穿梭,我听到四处都回荡着或悠扬或高亢的旋律。
顺着声音的方向,我来到了一处较为开阔的场地。
这是唱歌比赛呀!
花儿对唱区域?
只见一位身着鲜艳回族服饰的姑娘站在中央,她手持一方手帕,面带微笑,眼神明亮而自信。
稍作酝酿,她便亮开了嗓子,唱了起来。
“青石头根里的药水泉,担子担,桦木的勺勺舀干;若要我俩的婚姻散,三九天,冰滩上开一朵牡丹。”她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在峡谷间流淌开来。
那声音高亢、悠长且爽朗,完美地展现了花儿音乐的独特魅力。
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广,真假声转换之间毫无痕迹,听得我如痴如醉。
一曲唱罢,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这时,一位年轻的藏族小伙从人群中走出,他身材魁梧,头戴毡帽,腰间系着一条色彩鲜艳的腰带。
小伙笑着向姑娘点头示意,然后也放声唱了起来:“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容易摘去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小伙的嗓音雄浑有力,这节奏我还是第一次听,他将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被这一问一答、互相对唱的精彩形式深深吸引。
只是心中的好奇越来越多。
此时一名年轻的女子,向身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打听起来。
“大爷,这花儿唱得可真好听,您能给我多讲讲花儿吗?”她满怀期待地问道。
一看她就是外地人,应该是过来旅游的。
老者笑眯眯地看着她,眼中满是对花儿的热爱与自豪。
他缓缓说道:“孩子,这花儿啊,那可是大有来头。听老辈子人说,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为啥叫花儿呢?就因为歌词里常把女性比作花朵,这名字多贴切啊。
它起源和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紧紧相连,以前的人们在田间地头劳动,在山野里放牧,或者走在漫长的旅途中,就即兴创作出了这美妙的民歌。”
这也解决了我心中的疑惑。
“原来是这样,那花儿的歌词好像大多是关于爱情的,是吧,大爷?”她接着问道。
“没错,爱情是花儿里常见的主题,但可不止这些。生活、时政、劳动,啥内容都有。你听这歌词,用的都是咱们老百姓的大白话,还夹杂着方言,再加上比兴、隐喻这些手法,那叫一个生动鲜活。”大爷兴致勃勃地解释着。
“我还听说花儿有好几个类型,大爷您能给我讲讲吗?”女子继续追问,她还是了解一些的。
我对花儿是一无所知的,继续听听。
“当然可以。因为音乐特点、歌词格律还有流传地区不一样,花儿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
像咱们现在听到的,大多是河湟花儿,它委婉动听,旋律起伏大,特别能打动人。洮岷花儿呢,更擅长讲故事,有很强的叙事性六盘山花儿里的山花儿旋律起伏就小一些,用五声羽调和角调比较多。”
大爷耐心地讲解着,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大爷,这花儿会每年都这么热闹吗?”女子好奇地问。
“那可不,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在这儿唱花儿、听花儿。这是咱们的传统,也是咱们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儿之一。”
大爷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
和大爷聊完,女子离开了!
我继续在花儿会现场四处走动。
只见不远处,一群小朋友也围坐在一起,有模有样地学唱着花儿。
他们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认真和专注,虽然歌声还稍显青涩,但那份对花儿的喜爱却丝毫不减。
“伢子,你为什么
        好多人啊!
这是要举办什么大会?还是什么活动?
很多少数民族的人呀!
她们的衣服真好看!
“今年七里寺花儿会,人会更多,很多外地人都来了,我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
一位女子对她的同伴说道。
“是呀!我们去找个好位置啊!”二人急急忙忙的离去。
我随着她们一起前行,眼前的景象着实让我震撼。
七里寺花儿会?
是什么会?
花展吗?
此刻已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潮填满,估计真如传说中所言,有六七万人云集于此。
峡谷两侧的山峦郁郁葱葱,是大自然为这场盛会精心布置的绿色帷幕。
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峡谷间潺潺流过,发出清脆的声响。
沿着人流前行,我看到峡谷内的空地上早已摆满了各种摊位,有售卖特色小吃的,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有出售民族手工艺品的,色彩斑斓,工艺精美。
人们身着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宛如一道流动的彩虹。
回族的白帽、东乡族的绣花围裙、藏族的藏袍,还有汉族的简约服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多元而和谐的画面。
在人群中穿梭,我听到四处都回荡着或悠扬或高亢的旋律。
顺着声音的方向,我来到了一处较为开阔的场地。
这是唱歌比赛呀!
花儿对唱区域?
只见一位身着鲜艳回族服饰的姑娘站在中央,她手持一方手帕,面带微笑,眼神明亮而自信。
稍作酝酿,她便亮开了嗓子,唱了起来。
“青石头根里的药水泉,担子担,桦木的勺勺舀干;若要我俩的婚姻散,三九天,冰滩上开一朵牡丹。”她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在峡谷间流淌开来。
那声音高亢、悠长且爽朗,完美地展现了花儿音乐的独特魅力。
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广,真假声转换之间毫无痕迹,听得我如痴如醉。
一曲唱罢,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这时,一位年轻的藏族小伙从人群中走出,他身材魁梧,头戴毡帽,腰间系着一条色彩鲜艳的腰带。
小伙笑着向姑娘点头示意,然后也放声唱了起来:“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容易摘去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小伙的嗓音雄浑有力,这节奏我还是第一次听,他将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被这一问一答、互相对唱的精彩形式深深吸引。
只是心中的好奇越来越多。
此时一名年轻的女子,向身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打听起来。
“大爷,这花儿唱得可真好听,您能给我多讲讲花儿吗?”她满怀期待地问道。
一看她就是外地人,应该是过来旅游的。
老者笑眯眯地看着她,眼中满是对花儿的热爱与自豪。
他缓缓说道:“孩子,这花儿啊,那可是大有来头。听老辈子人说,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为啥叫花儿呢?就因为歌词里常把女性比作花朵,这名字多贴切啊。
它起源和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紧紧相连,以前的人们在田间地头劳动,在山野里放牧,或者走在漫长的旅途中,就即兴创作出了这美妙的民歌。”
这也解决了我心中的疑惑。
“原来是这样,那花儿的歌词好像大多是关于爱情的,是吧,大爷?”她接着问道。
“没错,爱情是花儿里常见的主题,但可不止这些。生活、时政、劳动,啥内容都有。你听这歌词,用的都是咱们老百姓的大白话,还夹杂着方言,再加上比兴、隐喻这些手法,那叫一个生动鲜活。”大爷兴致勃勃地解释着。
“我还听说花儿有好几个类型,大爷您能给我讲讲吗?”女子继续追问,她还是了解一些的。
我对花儿是一无所知的,继续听听。
“当然可以。因为音乐特点、歌词格律还有流传地区不一样,花儿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
像咱们现在听到的,大多是河湟花儿,它委婉动听,旋律起伏大,特别能打动人。洮岷花儿呢,更擅长讲故事,有很强的叙事性六盘山花儿里的山花儿旋律起伏就小一些,用五声羽调和角调比较多。”
大爷耐心地讲解着,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大爷,这花儿会每年都这么热闹吗?”女子好奇地问。
“那可不,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在这儿唱花儿、听花儿。这是咱们的传统,也是咱们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儿之一。”
大爷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
和大爷聊完,女子离开了!
我继续在花儿会现场四处走动。
只见不远处,一群小朋友也围坐在一起,有模有样地学唱着花儿。
他们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认真和专注,虽然歌声还稍显青涩,但那份对花儿的喜爱却丝毫不减。
“伢子,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