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深处的“军械技术研究所”内,大功率灯泡将搭建的工棚照得亮如白昼,车床正在运转。
陈致远教授挽着袖正和几个技术骨干围在一张铺开的图纸前,眉头紧锁。李师傅则蹲在一旁,对着一个刚车削出来的炮闩部件反复测量,脸色不太好看。
“还是不行,”李师傅放下千分尺,叹了口气:“这炮闩的闭锁斜面,咱们用的钢材韧性和硬度达不到要求,加工精度也跟不上。强行装上去,别说连续射击,第一发就可能炸膛。”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有些沮丧:“陈教授,李所长,咱们已经失败三十次了,是不是咱们的设备和技术,暂时真的造不了这九二步炮?”
陈致远语气却异常坚定:“不能泄气,鬼子能造,我们凭什么造不了?问题无非出在材料和工艺上。材料我们想办法改进热处理工艺,或者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搞到更好的合金钢,工艺,就靠我们这双手,一点点磨,一点点改”
刘川不知何时走了进来,他没有打扰正在专注讨论的技术人员,而是静静地听了一会儿。他拿起那个被认为不合格的炮闩部件,入手沉甸甸的,上面还带着车床加工的余温。
“遇到坎了?”刘川的声音平静,听不出丝毫责备。
陈致远和李师傅这才发现刘川,连忙起身。李师傅有些惭愧:“司令员,我们让您失望了。”
刘川摆摆手:“搞技术哪有一蹴而就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进步。我记得你们之前汇报,复装子弹的效率和良品率不是提高了很多吗?这就是成绩,”
他环视着工棚里一张张年轻而疲惫的面孔:“同志们,我知道大家很辛苦,压力很大。但我们为什么非要自己造炮?因为我们不能总指望从鬼子手里缴,我们要有自己的军械,今天造不出合格的炮闩,我们就研究它一百次,一千次,材料不行,我们就找替代品,改进工艺,设备不行,我们就土法上马,发挥人的能动性,我相信,没有我们八路军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看向陈致远和李师傅:“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打报告,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我们想办法,但是,质量和安全是底线,绝不能凑合,”
陈致远感到一股暖流涌过心田,他用力点头:“司令员,有您这句话,我们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把这根硬骨头啃下来,”
离开研究所,刘川的心情并未放松。 技术攻坚需要时间,而部队的建设同样刻不容缓。回到司令部,他立刻召集了聂政委、韩楚、王安和赵刚。
“研究所那边遇到了困难,这在意料之中。”刘川开门见山:“但我们不能等,部队规模在扩大,装备在更新,但我们的指挥员们,思维和能力能不能跟上?特别是大兵团作战,后勤保障、通讯联络,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甚至是盲区,”
韩楚深有同感:“司令员说得对,上次德州战役,虽然赢了,但也暴露出问题。各旅之间协同有时不够顺畅,后勤补给线拉长后,前送物资效率明显下降。”
聂政委点头:“这是我们从游击战向正规战、大兵团作战转变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光靠以前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那套,不够用了。”
“所以,我决定,”刘川斩钉截铁地说:“继续开办团级以上军事主官学习班,这一期,就重点围绕大兵团作战的后勤保障、通讯联络、工程保障和战场救护来展开,要让我们的指挥员,不仅会冲锋陷阵,更要懂得如何组织、如何保障、如何协同,”
王安参谋长立刻接口:“我同意,教材和教案,参谋部可以牵头,结合我们之前的战役总结,特别是塔子沟、德州这些实战例子,尽快编写出来。”
赵刚道:“政治部负责动员和组织,确保主要干部都能到位,安心学习。”
“好,”刘川一锤定音:“这件事,韩副司令和王参谋长主抓,政委和赵主任配合。学习班就设在济南,轮流抽调各旅团主官和相关业务股长参加。告诉他们,这不是休息,是比打仗更费脑子的任务,成绩要考核,要列入干部履历,”
命令下达,山东军区团级以上干部学习班很快在济南原一所中学内开班。
课堂上,不再仅仅是挥舞手臂讲解战术,更多的是复杂的后勤计算、通讯网络图、工程作业要求和卫勤保障流程。
李云龙坐在下面,抓耳挠腮,对着面前一张物资前送计算表发愁:“他娘的,算这个比带兵冲锋还累,我一个旅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消耗多少弹药,这哪记得住?”
旁边的丁伟倒是看得仔细,还时不时记笔记,他捅了捅李云龙:“老李,别牢骚了。司令员说了,不懂这个,以后仗都没得打。你想想,要是你的兵冲到一半没弹药了,或者伤员运不下来,你冲得再猛有啥用?”
张大彪也闷声道:“是这个理。以前人少,可以靠缴获,可以就地筹措。现在动辄几万人行动,没个准数不行。”
讲课的是参谋部一位从总部来的老参谋,他敲着黑板:“同志们,不要小看这些数字,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你们算准了,我们后勤部门才能知道要准备多少物资,安排多少运输力量,选择什么样的路线,算不准,那就是灾难,”
另一间教室,通讯部门的干部在讲解无线电的使用和简易通讯网的架设。还有的教室在研讨如何组织民工支前,如何快速构筑防御工事,如何进行战场紧急救护……
学习气氛紧张而充实。这些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将领们,开始系统地补上现代化战争指挥的重要一课。
部队也进入了难得的整体修整期,各旅按照新的训练大纲,结合学习班上传授的知识,展开了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的协同演练更加频繁,后勤部门开始建立更详细的物资储备和分发制度,通讯部队则在加紧训练报务员和架线兵。
刘川时不时会到各部队转转,看看训练,听听汇报。他看到部队虽然暂时没有大规模作战任务,但士气高昂,训练热情不减,心中稍感宽慰。
这天晚上,他和聂政委在院子里散步,聂政委道:“老刘,咱们这又是搞技术,又是抓学习,又是练精兵,家底是越来越厚实了。可我总觉得,岗村宁次那边,安静得有点反常。”
刘川望着夜空:“他当然不会闲着,我们发展得越快,他就越坐不住,他肯定在憋着什么坏水。告诉老猫,侦察工作不能松,尤其是青岛和津浦路北段,要盯死了。”
他顿了顿:“暴风雨来临前,总是格外宁静。我们抓紧这宝贵的时间磨刀,就是为了等他来的时候,能一刀砍在他的七寸上,”
陈致远教授挽着袖正和几个技术骨干围在一张铺开的图纸前,眉头紧锁。李师傅则蹲在一旁,对着一个刚车削出来的炮闩部件反复测量,脸色不太好看。
“还是不行,”李师傅放下千分尺,叹了口气:“这炮闩的闭锁斜面,咱们用的钢材韧性和硬度达不到要求,加工精度也跟不上。强行装上去,别说连续射击,第一发就可能炸膛。”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有些沮丧:“陈教授,李所长,咱们已经失败三十次了,是不是咱们的设备和技术,暂时真的造不了这九二步炮?”
陈致远语气却异常坚定:“不能泄气,鬼子能造,我们凭什么造不了?问题无非出在材料和工艺上。材料我们想办法改进热处理工艺,或者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搞到更好的合金钢,工艺,就靠我们这双手,一点点磨,一点点改”
刘川不知何时走了进来,他没有打扰正在专注讨论的技术人员,而是静静地听了一会儿。他拿起那个被认为不合格的炮闩部件,入手沉甸甸的,上面还带着车床加工的余温。
“遇到坎了?”刘川的声音平静,听不出丝毫责备。
陈致远和李师傅这才发现刘川,连忙起身。李师傅有些惭愧:“司令员,我们让您失望了。”
刘川摆摆手:“搞技术哪有一蹴而就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进步。我记得你们之前汇报,复装子弹的效率和良品率不是提高了很多吗?这就是成绩,”
他环视着工棚里一张张年轻而疲惫的面孔:“同志们,我知道大家很辛苦,压力很大。但我们为什么非要自己造炮?因为我们不能总指望从鬼子手里缴,我们要有自己的军械,今天造不出合格的炮闩,我们就研究它一百次,一千次,材料不行,我们就找替代品,改进工艺,设备不行,我们就土法上马,发挥人的能动性,我相信,没有我们八路军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看向陈致远和李师傅:“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打报告,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我们想办法,但是,质量和安全是底线,绝不能凑合,”
陈致远感到一股暖流涌过心田,他用力点头:“司令员,有您这句话,我们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把这根硬骨头啃下来,”
离开研究所,刘川的心情并未放松。 技术攻坚需要时间,而部队的建设同样刻不容缓。回到司令部,他立刻召集了聂政委、韩楚、王安和赵刚。
“研究所那边遇到了困难,这在意料之中。”刘川开门见山:“但我们不能等,部队规模在扩大,装备在更新,但我们的指挥员们,思维和能力能不能跟上?特别是大兵团作战,后勤保障、通讯联络,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甚至是盲区,”
韩楚深有同感:“司令员说得对,上次德州战役,虽然赢了,但也暴露出问题。各旅之间协同有时不够顺畅,后勤补给线拉长后,前送物资效率明显下降。”
聂政委点头:“这是我们从游击战向正规战、大兵团作战转变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光靠以前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那套,不够用了。”
“所以,我决定,”刘川斩钉截铁地说:“继续开办团级以上军事主官学习班,这一期,就重点围绕大兵团作战的后勤保障、通讯联络、工程保障和战场救护来展开,要让我们的指挥员,不仅会冲锋陷阵,更要懂得如何组织、如何保障、如何协同,”
王安参谋长立刻接口:“我同意,教材和教案,参谋部可以牵头,结合我们之前的战役总结,特别是塔子沟、德州这些实战例子,尽快编写出来。”
赵刚道:“政治部负责动员和组织,确保主要干部都能到位,安心学习。”
“好,”刘川一锤定音:“这件事,韩副司令和王参谋长主抓,政委和赵主任配合。学习班就设在济南,轮流抽调各旅团主官和相关业务股长参加。告诉他们,这不是休息,是比打仗更费脑子的任务,成绩要考核,要列入干部履历,”
命令下达,山东军区团级以上干部学习班很快在济南原一所中学内开班。
课堂上,不再仅仅是挥舞手臂讲解战术,更多的是复杂的后勤计算、通讯网络图、工程作业要求和卫勤保障流程。
李云龙坐在下面,抓耳挠腮,对着面前一张物资前送计算表发愁:“他娘的,算这个比带兵冲锋还累,我一个旅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消耗多少弹药,这哪记得住?”
旁边的丁伟倒是看得仔细,还时不时记笔记,他捅了捅李云龙:“老李,别牢骚了。司令员说了,不懂这个,以后仗都没得打。你想想,要是你的兵冲到一半没弹药了,或者伤员运不下来,你冲得再猛有啥用?”
张大彪也闷声道:“是这个理。以前人少,可以靠缴获,可以就地筹措。现在动辄几万人行动,没个准数不行。”
讲课的是参谋部一位从总部来的老参谋,他敲着黑板:“同志们,不要小看这些数字,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你们算准了,我们后勤部门才能知道要准备多少物资,安排多少运输力量,选择什么样的路线,算不准,那就是灾难,”
另一间教室,通讯部门的干部在讲解无线电的使用和简易通讯网的架设。还有的教室在研讨如何组织民工支前,如何快速构筑防御工事,如何进行战场紧急救护……
学习气氛紧张而充实。这些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将领们,开始系统地补上现代化战争指挥的重要一课。
部队也进入了难得的整体修整期,各旅按照新的训练大纲,结合学习班上传授的知识,展开了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的协同演练更加频繁,后勤部门开始建立更详细的物资储备和分发制度,通讯部队则在加紧训练报务员和架线兵。
刘川时不时会到各部队转转,看看训练,听听汇报。他看到部队虽然暂时没有大规模作战任务,但士气高昂,训练热情不减,心中稍感宽慰。
这天晚上,他和聂政委在院子里散步,聂政委道:“老刘,咱们这又是搞技术,又是抓学习,又是练精兵,家底是越来越厚实了。可我总觉得,岗村宁次那边,安静得有点反常。”
刘川望着夜空:“他当然不会闲着,我们发展得越快,他就越坐不住,他肯定在憋着什么坏水。告诉老猫,侦察工作不能松,尤其是青岛和津浦路北段,要盯死了。”
他顿了顿:“暴风雨来临前,总是格外宁静。我们抓紧这宝贵的时间磨刀,就是为了等他来的时候,能一刀砍在他的七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