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烽烟-《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董平一愣:

  “那他是为了什么?”

  王进看向吴用:

  “吴先生怎么看?”

  吴用捻着胡须,沉吟道:

  “公文上说‘共讨梁山’,想来是东京那边有了新动作。张清既是奉命行事,怕是不知东平府已换了主人。”

  “那便好办了!”董平眼睛一亮,“咱们正好将计就计……”

  话音未落,门外又传来喧哗,却是戴宗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个风尘仆仆的探马。

  那探马跪地急报:

  “启禀头领,张清大军已在城外三十里扎营,看架势,明日一早就要兵临城下!”

  满堂顿时安静下来,烛火在风里摇曳,映着众人各异的神色。

  王进深吸一口气,将那份公文重新折好:

  “看来,咱们得好好合计合计,这没羽箭的‘好意’,该如何接下了。”

  太守府的烛火燃到后半宿,吴用将东昌府的公文在案上铺开,指着上面的字句对众人道:

  “诸位请看,这公文里提了‘奉枢密院钧旨’,还说‘关都统制大军不日便到’,看来东京那边确实动了真格。”

  “关都统制?”董平皱眉,“莫非是大刀关胜?”

  “正是。”吴用点头,

  “戴宗方才从济州带回消息,呼延灼哥哥归降我梁山后,东京震动,赵官家震怒之下,命蔡京举荐新帅,蔡京便保了关胜——说是关羽之后,惯用一口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

  王进在旁补充道:

  “关胜这人我略有耳闻,据说不仅武艺高强,还极善用兵。”

  “看来这关胜吸取了呼延灼的教训,知道我梁山势大,不敢孤军深入,便想出个主意:”

  “让临近梁山的东昌府、凌州、东平府三州兵马先集结,作为先锋探路,他自己率领主力随后跟进。”

  鲁智深听得不耐烦:

  “那张清跟关胜又不搭界,怎会成了先锋?”

  “这里面有段缘由。”吴用笑道,

  “关胜麾下有个宣赞,绰号‘丑郡马’,早年在东昌府做过官,与张清相识。”

  “他向关胜举荐,说张清飞石绝技天下无双,可当先锋,关胜便顺水推舟,命张清先整合三州兵马,待他大军一到,便合力攻打梁山。”

  董平这才恍然:

  “原来如此!张清哪里知道东平府已换了主人,还当是程万里那老贼在任,这才带着公文来‘会合’,想让咱们东平府出份力。”

  “这就难怪了。”林冲抚着矛杆,

  “三日前公文发出时,咱们确实还未拿下东平府,张清按令行事,倒也说得过去。只是他此刻兵临城下,若是发现东平府已归我梁山,必然会立刻翻脸。”

  王进看向窗外,夜色已深,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

  “关胜大军在后,张清只是先锋,但若让他看出破绽,与关胜合兵一处,咱们刚到手的东平府就成了前线,麻烦就大了。”

  “那不如趁他不知底细,先下手为强?”董平按捺不住,银枪在掌中轻颤,

  “某带铁甲卫去劫营,定能将张清那厮擒来!”

  吴用却摇头:

  “不可。张清带的人马虽不及咱们,但其飞石厉害,硬拼怕是要吃亏。再说他营中必有防备,劫营未必能成。”

  “那吴先生有何妙计?”王进问道。

  吴用捻须一笑:

  “张清不是要会合东平府兵马吗?咱们便给他演场戏——就说程太守刚死,府中人心不稳,不敢轻易开城,怕有梁山细作混进来。”

  “请他单人入城议事,说是要验看公文真伪,再商量合兵之事。他若敢来,便是瓮中之鳖;他若不敢,咱们也能拖延时日,找机会一举歼灭他们。”

  董平眼睛一亮:

  “这主意好!张清自恃武艺高强,又仗着飞石,多半敢来。某在府中设下埋伏,只要他踏入太守府,保管叫他有来无回!”

  王进却有些顾虑:

  “张清的飞石太过厉害,若是在府中动手,怕伤了自己人。”

  “这个好办。”吴用凑近案前,压低声音道,“咱们如此这般……”

  众人听着吴用的计策,脸上渐渐露出笑意。

  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隐入云层,仿佛预示着明日的东平府,将有一场好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