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使团的到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天外陨石,在长安激起的不仅是波澜,更是对旧有秩序的深层冲击。鸿胪寺前所未有地忙碌起来,接待的已非寻常蛮夷,而是神话中的生灵,每一项礼仪、每一个细节都需反复推敲,既要彰显天朝气度,又不能堕了人族威严。
正式的谈判,在龙族使者休整三日后,于太极殿偏殿举行。大唐这边,以尚书右仆射、精通政务与律法的房玄龄为主谈,户部尚书唐俭(掌管财货)、兵部尚书李靖(考量安全)、工部尚书段纶(涉及可能的工程合作)以及魏徵(负责把握原则底线)为辅。龙族方面,则以巡波将军敖钦为主,另有两位化为人形的龙宫文臣(负责记录与细节)及一位气息格外深沉、始终沉默不语的龙族老者陪同。
谈判伊始,气氛便显露出无形的紧张。
敖钦开门见山,再次提出了互市的请求,并递上了一份详细的清单:“大唐皇帝陛下,我龙宫愿以深海玄铁、暖玉珍珠、百年珊瑚、避水灵珠、以及各类有助修为的深海灵药,交换贵国的特等丝绸十万匹、精美瓷器五万件、灵谷(指蕴含地气的优质谷物)百万石,以及……各类香火鼎盛之处的庙宇法器、年久民居的瓦当砖石、乃至市井繁华处的招牌幌子,每年若干。”
前面的物品交换尚在理解范围之内,虽数量巨大,但龙宫给出的价码也足够诱人。唯独最后一项,索要那些蕴含“烟火人气”的寻常物件,显得格外突兀和诡异。
房玄龄抚须沉吟,并未立刻拒绝,而是温和地问道:“贵使所列,数额巨大,需分期逐步交付。只是这最后一项……请恕房某愚钝,龙宫珍宝无数,要这些凡俗之物,有何用处?”
敖钦面色不变,淡然道:“此乃龙宫秘事,不便外传。只需知此物于我等修行有益即可。莫非大唐舍不得这些无用旧物?”话语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和居高临下。
魏徵立刻接口,语气严肃:“贵使此言差矣。并非舍不得,而是事有蹊跷,不得不问。既是两国通商,货殖往来,当光明磊落。若涉及不明用途,尤其是可能关乎我子民安危、社稷稳定之物,大唐绝不能含糊。若贵方不能说明用途,此项恕难从命!”他的原则性极强,丝毫不给对方含糊其辞的机会。
敖钦眉头微皱,似乎对魏徵的强硬感到不悦,殿内气氛瞬间有些凝滞。
此时,那位一直沉默的龙族老者忽然轻轻咳嗽一声,用苍老而缓慢的声音道:“将军,既然要与人间王朝长久往来,些许坦诚亦是必要。”他转向房玄龄等人,浑浊却深邃的眼睛扫过众人,“告诉诸位也无妨。人间烟火气,众生信念力,对于尔等修士或无用,甚至驳杂,然于我水族而言,尤其是修炼某些特殊功法、或滋养某些灵物,却有独特妙用,能中和深海阴寒之气。此乃我龙宫不传之秘,具体法门不便详述,但绝无危害生灵之意。收集此物,亦会以等价宝物交换,并非强取。”
这番解释,半真半假,既透露了一些信息(用途与修行、滋养相关),又保留了核心秘密(具体如何运用),暂时堵住了魏徵的质疑。
房玄龄与李靖、唐俭交换了一下眼神,缓缓道:“原来如此。若果真无害,此项亦可商议。然则,如何收集需有严格约定:不得强取豪夺,不得惊扰百姓,不得破坏古迹祠庙。需由我方指定人员,在贵方监督下,于特定地点采集,并按量计价。”
敖钦看了看老者,见其微微颔首,便道:“可。”
接下来,便是激烈的讨价还价。唐俭展现出户部尚书的精明,对龙宫提出的交换比例逐项质疑,指出深海宝物虽好,但开采、运输(对大唐而言)成本极高,而大唐的丝绸瓷器亦是耗费无数人力心力所致,要求提高兑换比例。双方唇枪舌剑,反复拉锯,最终达成了一个暂时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随后,李靖提出了安全边界问题:“互市可开,然须立下规矩:龙族不得驱使大型海兽靠近商路航道,不得无故掀起风浪袭击沿海。大唐水师亦会约束将士,不主动进入龙宫划定的核心海域。双方若有摩擦,需通过使者交涉,不得擅动刀兵。”
敖钦对此表示认可:“理当如此。龙王陛下亦希望海域安宁。我可代表龙宫立约,约束麾下水族。但若有凡人或修士主动侵入我龙宫禁地,或肆意捕杀有灵水族,则休怪我方无情。”
“可。”李靖点头,“大唐律法亦会明示禁绝此类行为。”
就在谈判看似顺利进行时,工部尚书段纶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贵使所言互市,地点设在登州、明州等港口。然则,货物交割是在岸边,还是……?”
敖钦嘴角露出一丝傲然笑意:“自然是水下。我龙宫已在相关海域划定数处浅海礁盘,我会施法开辟临时无水空间,作为货栈。贵国货物运至岸边,由我方水族接手,运入水下车场。贵方若想验看我方货物,需派能下水之人,或由我方取出至岸边。当然,若贵国有避水法宝或高明修士,亦可自行入内。”
这意味着,交易的主导权和安全保障,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龙族手中。
段纶皱眉:“如此,于我大唐似有不便,亦欠公平。贵方神通广大,可否助我方在岸边修建一处大型永固水府,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双方共同管理,岂不更好?”
敖钦断然拒绝:“水下工程,非尔等人族所能企及。况且,龙宫宝物灵气浓郁,置于岸边,易引觊觎,反生事端。此事无须再议。”
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就在房玄龄思索如何破解之时,一名内侍悄然入内,走到房玄龄身边低语几句,递上一份密函。
房玄龄展开一看,是李君羡从洛阳送来的急报!他快速浏览,面色不变,但眼神却微微一凝。信中言及,对“影”字令牌及王晊下落的追查,竟意外牵扯到东海沿岸!有线索显示,疑似王晊者曾于半年前在登州出现,与一些形迹可疑的方士有所接触,随后便消失无踪,其行迹似乎……也在探寻某些古海祠或是水下秘闻?
地宫的迷雾,竟然飘到了海上?还与龙族使团到来的方向产生了某种隐晦的交集?这是巧合,还是……
房玄龄心念电转,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将密函收起。他再看向敖钦时,心中已有了新的计较。
他忽然转变了话题,不再纠缠于水府建设,而是看似随意地问道:“敖钦将军,方才听闻贵族需要蕴含烟火人气之物,想必对人间古迹旧物颇有兴趣。却不知,贵族对前朝……乃至更古老时期,沉于海底的遗迹遗物,是否也有研究?”
敖钦眼中闪过一丝极细微的诧异,随即恢复平静:“海底沉物自是不少,然年代久远,多已灵性尽失,或沦为鱼虾巢穴,有何价值?”
“哦?是吗?”房玄龄微微一笑,语气愈发温和,“只是我朝近来整理古籍,偶闻前朝炀帝时,曾有船队携带大量宫中旧物乃至祭祀重器,于东海遇风浪沉没,不知贵族可曾发现过此类沉船?其中若有蕴含浓厚前朝人气之物,或许正合贵族之用?若贵族能提供些许线索,我朝或可在其他方面,予以回报。”
他这是在试探!一方面借沉船之事,继续探讨“人气之物”的范畴,另一方面,巧妙地将洛阳地宫、前朝旧事与龙族可能的海底活动联系起来,暗中观察对方反应。
那位龙族老者浑浊的眼睛似乎睁开了一丝,瞥了房玄龄一眼。敖钦则眉头微蹙,沉吟片刻道:“东海浩瀚,沉船无数,谁还记得那些前朝旧事?若他日有暇,或可让我宫巡海夜叉留意一二。然此非易事,代价嘛……”
他将话题又引回了交易代价上,似乎不愿深谈此事,但那瞬间的迟疑和老者细微的反应,已让房玄龄心中警铃大作。
谈判又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最终达成了初步的互市协议框架,约定了第一批交换货物的种类、数量、时间地点以及双方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但关于水下货栈、深层情报交换等关键问题,都暂时搁置,留待后续磋商。
送走龙族使者后,房玄龄立刻将谈判详情及李君羡密报内容禀报李渊。
李渊听完,目光幽深:“沉船……前朝旧物……登州……王晊……看来,这东海来的,未必全是善意和机缘。玄龄,你做得很好,旁敲侧击,未打草惊蛇。”
他顿了顿,下令道:“着令李君羡,重点排查登州、莱州一带所有与前朝、海祀、方士有关的线索!让李淳风派人协助,看看那些方士和所谓的‘古海祠’,到底藏着什么鬼!”
“告诉侯君集,水师巡逻,给朕再向外延伸百里!严密监控任何可能与龙族或可疑人物接触的船只!”
“至于互市……暂且依约进行,但第一批规模减半,看看再说。命王珪(时任门下省侍中,以谨慎着称)为钦差,全权负责首次互市交割,给朕盯紧了!”
瀚海无垠,利益交织之下,是更深沉的博弈与猜忌。龙族之约,是福是祸,犹未可知。而地宫的迷雾,似乎正随着海风,悄然弥漫。
        正式的谈判,在龙族使者休整三日后,于太极殿偏殿举行。大唐这边,以尚书右仆射、精通政务与律法的房玄龄为主谈,户部尚书唐俭(掌管财货)、兵部尚书李靖(考量安全)、工部尚书段纶(涉及可能的工程合作)以及魏徵(负责把握原则底线)为辅。龙族方面,则以巡波将军敖钦为主,另有两位化为人形的龙宫文臣(负责记录与细节)及一位气息格外深沉、始终沉默不语的龙族老者陪同。
谈判伊始,气氛便显露出无形的紧张。
敖钦开门见山,再次提出了互市的请求,并递上了一份详细的清单:“大唐皇帝陛下,我龙宫愿以深海玄铁、暖玉珍珠、百年珊瑚、避水灵珠、以及各类有助修为的深海灵药,交换贵国的特等丝绸十万匹、精美瓷器五万件、灵谷(指蕴含地气的优质谷物)百万石,以及……各类香火鼎盛之处的庙宇法器、年久民居的瓦当砖石、乃至市井繁华处的招牌幌子,每年若干。”
前面的物品交换尚在理解范围之内,虽数量巨大,但龙宫给出的价码也足够诱人。唯独最后一项,索要那些蕴含“烟火人气”的寻常物件,显得格外突兀和诡异。
房玄龄抚须沉吟,并未立刻拒绝,而是温和地问道:“贵使所列,数额巨大,需分期逐步交付。只是这最后一项……请恕房某愚钝,龙宫珍宝无数,要这些凡俗之物,有何用处?”
敖钦面色不变,淡然道:“此乃龙宫秘事,不便外传。只需知此物于我等修行有益即可。莫非大唐舍不得这些无用旧物?”话语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和居高临下。
魏徵立刻接口,语气严肃:“贵使此言差矣。并非舍不得,而是事有蹊跷,不得不问。既是两国通商,货殖往来,当光明磊落。若涉及不明用途,尤其是可能关乎我子民安危、社稷稳定之物,大唐绝不能含糊。若贵方不能说明用途,此项恕难从命!”他的原则性极强,丝毫不给对方含糊其辞的机会。
敖钦眉头微皱,似乎对魏徵的强硬感到不悦,殿内气氛瞬间有些凝滞。
此时,那位一直沉默的龙族老者忽然轻轻咳嗽一声,用苍老而缓慢的声音道:“将军,既然要与人间王朝长久往来,些许坦诚亦是必要。”他转向房玄龄等人,浑浊却深邃的眼睛扫过众人,“告诉诸位也无妨。人间烟火气,众生信念力,对于尔等修士或无用,甚至驳杂,然于我水族而言,尤其是修炼某些特殊功法、或滋养某些灵物,却有独特妙用,能中和深海阴寒之气。此乃我龙宫不传之秘,具体法门不便详述,但绝无危害生灵之意。收集此物,亦会以等价宝物交换,并非强取。”
这番解释,半真半假,既透露了一些信息(用途与修行、滋养相关),又保留了核心秘密(具体如何运用),暂时堵住了魏徵的质疑。
房玄龄与李靖、唐俭交换了一下眼神,缓缓道:“原来如此。若果真无害,此项亦可商议。然则,如何收集需有严格约定:不得强取豪夺,不得惊扰百姓,不得破坏古迹祠庙。需由我方指定人员,在贵方监督下,于特定地点采集,并按量计价。”
敖钦看了看老者,见其微微颔首,便道:“可。”
接下来,便是激烈的讨价还价。唐俭展现出户部尚书的精明,对龙宫提出的交换比例逐项质疑,指出深海宝物虽好,但开采、运输(对大唐而言)成本极高,而大唐的丝绸瓷器亦是耗费无数人力心力所致,要求提高兑换比例。双方唇枪舌剑,反复拉锯,最终达成了一个暂时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随后,李靖提出了安全边界问题:“互市可开,然须立下规矩:龙族不得驱使大型海兽靠近商路航道,不得无故掀起风浪袭击沿海。大唐水师亦会约束将士,不主动进入龙宫划定的核心海域。双方若有摩擦,需通过使者交涉,不得擅动刀兵。”
敖钦对此表示认可:“理当如此。龙王陛下亦希望海域安宁。我可代表龙宫立约,约束麾下水族。但若有凡人或修士主动侵入我龙宫禁地,或肆意捕杀有灵水族,则休怪我方无情。”
“可。”李靖点头,“大唐律法亦会明示禁绝此类行为。”
就在谈判看似顺利进行时,工部尚书段纶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贵使所言互市,地点设在登州、明州等港口。然则,货物交割是在岸边,还是……?”
敖钦嘴角露出一丝傲然笑意:“自然是水下。我龙宫已在相关海域划定数处浅海礁盘,我会施法开辟临时无水空间,作为货栈。贵国货物运至岸边,由我方水族接手,运入水下车场。贵方若想验看我方货物,需派能下水之人,或由我方取出至岸边。当然,若贵国有避水法宝或高明修士,亦可自行入内。”
这意味着,交易的主导权和安全保障,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龙族手中。
段纶皱眉:“如此,于我大唐似有不便,亦欠公平。贵方神通广大,可否助我方在岸边修建一处大型永固水府,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双方共同管理,岂不更好?”
敖钦断然拒绝:“水下工程,非尔等人族所能企及。况且,龙宫宝物灵气浓郁,置于岸边,易引觊觎,反生事端。此事无须再议。”
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就在房玄龄思索如何破解之时,一名内侍悄然入内,走到房玄龄身边低语几句,递上一份密函。
房玄龄展开一看,是李君羡从洛阳送来的急报!他快速浏览,面色不变,但眼神却微微一凝。信中言及,对“影”字令牌及王晊下落的追查,竟意外牵扯到东海沿岸!有线索显示,疑似王晊者曾于半年前在登州出现,与一些形迹可疑的方士有所接触,随后便消失无踪,其行迹似乎……也在探寻某些古海祠或是水下秘闻?
地宫的迷雾,竟然飘到了海上?还与龙族使团到来的方向产生了某种隐晦的交集?这是巧合,还是……
房玄龄心念电转,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将密函收起。他再看向敖钦时,心中已有了新的计较。
他忽然转变了话题,不再纠缠于水府建设,而是看似随意地问道:“敖钦将军,方才听闻贵族需要蕴含烟火人气之物,想必对人间古迹旧物颇有兴趣。却不知,贵族对前朝……乃至更古老时期,沉于海底的遗迹遗物,是否也有研究?”
敖钦眼中闪过一丝极细微的诧异,随即恢复平静:“海底沉物自是不少,然年代久远,多已灵性尽失,或沦为鱼虾巢穴,有何价值?”
“哦?是吗?”房玄龄微微一笑,语气愈发温和,“只是我朝近来整理古籍,偶闻前朝炀帝时,曾有船队携带大量宫中旧物乃至祭祀重器,于东海遇风浪沉没,不知贵族可曾发现过此类沉船?其中若有蕴含浓厚前朝人气之物,或许正合贵族之用?若贵族能提供些许线索,我朝或可在其他方面,予以回报。”
他这是在试探!一方面借沉船之事,继续探讨“人气之物”的范畴,另一方面,巧妙地将洛阳地宫、前朝旧事与龙族可能的海底活动联系起来,暗中观察对方反应。
那位龙族老者浑浊的眼睛似乎睁开了一丝,瞥了房玄龄一眼。敖钦则眉头微蹙,沉吟片刻道:“东海浩瀚,沉船无数,谁还记得那些前朝旧事?若他日有暇,或可让我宫巡海夜叉留意一二。然此非易事,代价嘛……”
他将话题又引回了交易代价上,似乎不愿深谈此事,但那瞬间的迟疑和老者细微的反应,已让房玄龄心中警铃大作。
谈判又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最终达成了初步的互市协议框架,约定了第一批交换货物的种类、数量、时间地点以及双方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但关于水下货栈、深层情报交换等关键问题,都暂时搁置,留待后续磋商。
送走龙族使者后,房玄龄立刻将谈判详情及李君羡密报内容禀报李渊。
李渊听完,目光幽深:“沉船……前朝旧物……登州……王晊……看来,这东海来的,未必全是善意和机缘。玄龄,你做得很好,旁敲侧击,未打草惊蛇。”
他顿了顿,下令道:“着令李君羡,重点排查登州、莱州一带所有与前朝、海祀、方士有关的线索!让李淳风派人协助,看看那些方士和所谓的‘古海祠’,到底藏着什么鬼!”
“告诉侯君集,水师巡逻,给朕再向外延伸百里!严密监控任何可能与龙族或可疑人物接触的船只!”
“至于互市……暂且依约进行,但第一批规模减半,看看再说。命王珪(时任门下省侍中,以谨慎着称)为钦差,全权负责首次互市交割,给朕盯紧了!”
瀚海无垠,利益交织之下,是更深沉的博弈与猜忌。龙族之约,是福是祸,犹未可知。而地宫的迷雾,似乎正随着海风,悄然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