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与大唐的首次正式缔约,虽仅是框架初定,却已牵动朝野内外无数心神。鸿胪寺与相关各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细节,而更深层次的思虑与布局,已在帝国的最高决策层展开。
数日后,一场关乎国运走向的御前会议在两仪殿举行。与会者除却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李靖等核心重臣,还包括了宗正卿李道宗、侍中陈叔达等代表宗室与老臣势力的重量级人物。殿内气氛凝重远超平日。
房玄龄首先详细禀报了与龙族谈判的全部过程及达成的初步条款,尤其重点说明了龙族对“烟火人气”之物的特殊需求、对水下交易主导权的坚持,以及自己试探前朝沉船时对方的微妙反应。
话音甫落,殿内便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议论。
“以庙宇法器、民居旧瓦为交易之物?这……这简直闻所未闻!”陈叔达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脸上满是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忧虑,“其用途绝不可能如那老龙所言那般简单!其中必有极大蹊跷!陛下,老臣以为,此条款风险莫测,宁可不要那些深海奇珍,也绝不能答应!”
李道宗也面色凝重地附和:“叔达公所言极是。我李唐江山,奉天承运,祭祀、民气乃至前朝遗物,皆关乎社稷根本之气运,岂能与异类为货殖?万一彼辈以此行魇镇诅咒之术,或窃取我神州气运,后果不堪设想!此事,当慎之又慎!”
他们的担忧代表了朝中一大批保守势力的观点:对未知超凡力量的深深忌惮,以及对传统秩序的维护。
然而,兵部尚书李靖却持不同看法:“陛下,二位国公之忧,不无道理。然则,龙族之势,已非虚妄。其能驭使海兽,掀起风浪,若断然拒绝,使其由友变敌,则我万里海疆,将永无宁日,沿海州县必遭荼毒。届时,损失恐远超几件旧物。眼下之势,唯有暂且应允,严加管控,在接触中徐徐图之,摸清其底细与真正目的,方是稳妥之道。且那些深海玄铁、灵珠宝药,于军中利器、乃至……未来可能之需,大有裨益。”他话语中暗示了这些超凡资源对军事和潜在冲突的价值。
魏徵沉吟片刻,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可允其请,但需立下严规!其一,所有‘人气旧物’之采集,必须由朝廷专设之机构严格审批、统一进行,龙族不得自行其是,更不得接触涉及社稷宗庙之核心重器!其二,所有交换而来之龙宫物品,需经严密检验,方可入库或使用。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李渊,“陛下当借此契机,正式于朝堂建制之内,设立专司,负责一切与超凡之力相关之事宜——对接龙族、监控异动、研究其物、培养相关人才!如此,方能变被动为主动,将不可控之力,逐步纳入王朝管辖之下!”
魏徵此言,高屋建瓴,直指核心!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设立专门的国家机器来管理、研究和应对!
李渊听得目光大亮,此言正中他下怀。他扫视群臣,见房玄龄、杜如晦皆微微颔首,显然也赞同此议,而陈叔达、李道宗等人虽仍有疑虑,但见魏徵提出了如此严密的管控措施,也暂时不再激烈反对。
“玄成之言,深得朕心!”李渊斩钉截铁地说道,“龙族现世,超凡已非虚谈。我大唐欲千秋万代,岂能对此茫然无措,受制于人?必须有其章法,有其制度!”
他霍然起身,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在殿中回荡:“朕意已决!敕令:”
“一、准予与东海龙宫之互市条款,然‘人气旧物’之采集,依魏徵所议,由朝廷专管,龙族不得插手!”
“二、即日起,于中书门下之下,特设‘镇异司’,专司一切超凡异闻、对外异族之交涉、相关物品之研究鉴定等事宜!镇异司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下设诸曹办事。”
“三、擢升袁天罡为镇异司监正,总领其事!李淳风为监副,辅佐其师!若天罡迟迟未醒,则由淳风暂代监正之职!”
“四、镇异司首批人员,由百骑司、刑部、工部、太医署及天下州县荐举之有道术、异才、或精通格物博古之士中遴选考核充任!”
“五、敕令工部、将作监,集中巧匠,成立‘天工院’,专司研究龙宫所献材料之特性,尝试仿制、打造蕴含超凡之力之兵器、甲胄、器械!由镇异司协调指导!”
“六、于十六卫及禁军中,遴选忠勇锐士,成立‘龙武卫’,授以初步炼体之法(由镇异司提供),配发天工院制式符甲兵器,专责应对超凡威胁、护卫京师及重要目标!”
一连串的命令,如同雷霆般颁布,勾勒出了一个初步但清晰无比的超凡力量管理与应用体系!从外交交涉(镇异司)、到科学研究(天工院)、再到军事应用(龙武卫),环环相扣,展现出了李渊宏大的布局和强大的决断力!
群臣被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建制震撼了,但细细思之,又觉此为应对当前变局最为合理且必要的举措。就连陈叔达等人,也只能躬身领旨,意识到时代已然不同。
就在众人尚沉浸在李渊这番宏大构想之时,李君羡求见,带来了关于地宫与登州线索的最新消息。
“陛下,”李君羡风尘仆仆,面色严肃,“臣奉命排查登州,确有发现!当地确有一处荒废的‘古海祠’,祭祀的并非寻常海神,而是一尊形制古怪、刻有波浪状锁链纹饰的神像!据当地老吏模糊回忆,前隋大业年间,曾有方士在此活动频繁,后不知所踪。半年前,确有一形貌疑似王晊之外乡人,曾至祠中徘徊良久,并向渔民打听过附近海域的沉船传闻,特别是……关于前隋试图运往海外的一批‘重要祭器’的下落!”
波浪状锁链纹饰!前隋祭器!这与洛阳地宫那“锁链玄鸟”的标记,以及房玄龄试探龙族时的“前朝沉船”之说,竟然再次隐隐呼应!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难道“锁链玄鸟”的根源,竟与前隋皇室和东海有关?那些失踪的前隋祭器,又是什么?王晊寻找它们,意欲何为?龙族对此,是真不知情,还是刻意隐瞒?
李渊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他感觉一张巨大的、跨越人间与超凡的迷雾之网,正在缓缓浮现轮廓。
“敖钦……他们想要的那些‘烟火人气’之物,尤其是前朝旧物,恐怕没那么简单!”李渊冷声道,“君羡,给朕盯死登州!扩大搜索范围,沿海所有可疑祠庙、方士踪迹,给朕一查到底!”
“另,诏令王珪,首次互市,朕要他亲自去!不仅要交割货物,更要给朕仔细观察,龙族对哪些东西格外感兴趣,特别是……与前朝有关的!”
最终,人龙第一次互市如期在登州外海一片指定的礁盘区域进行。
大唐这边,由侍中王珪亲自押队,庞大的船队运载着丝绸、瓷器、谷物。而龙族那边,敖钦率领众多虾兵蟹将(已施法化为人形,但仍显怪异),驱动水族,将无数深海奇珍运出水面。
交易过程看似顺利,但王珪敏锐地发现,当一些特意带来的、带有前隋宫苑标记的残旧石刻和瓦当被搬出来时,那位一直沉默的龙族老者的目光,似乎多停留了一瞬。而敖钦在验收时,也对这些“古物”检查得格外仔细,甚至用手细细摩挲,感受其上的气息。
王珪不动声色,心中已了然。
互市结束,双方各自退回。海浪轻涌,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但大唐与龙族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已在这看似平静的瀚海之下,埋下了相互试探、猜忌与未来无尽风雨的种子。
天命已敕,人龙之盟初定,然前路是通途还是深渊,唯有未知。
        数日后,一场关乎国运走向的御前会议在两仪殿举行。与会者除却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李靖等核心重臣,还包括了宗正卿李道宗、侍中陈叔达等代表宗室与老臣势力的重量级人物。殿内气氛凝重远超平日。
房玄龄首先详细禀报了与龙族谈判的全部过程及达成的初步条款,尤其重点说明了龙族对“烟火人气”之物的特殊需求、对水下交易主导权的坚持,以及自己试探前朝沉船时对方的微妙反应。
话音甫落,殿内便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议论。
“以庙宇法器、民居旧瓦为交易之物?这……这简直闻所未闻!”陈叔达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脸上满是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忧虑,“其用途绝不可能如那老龙所言那般简单!其中必有极大蹊跷!陛下,老臣以为,此条款风险莫测,宁可不要那些深海奇珍,也绝不能答应!”
李道宗也面色凝重地附和:“叔达公所言极是。我李唐江山,奉天承运,祭祀、民气乃至前朝遗物,皆关乎社稷根本之气运,岂能与异类为货殖?万一彼辈以此行魇镇诅咒之术,或窃取我神州气运,后果不堪设想!此事,当慎之又慎!”
他们的担忧代表了朝中一大批保守势力的观点:对未知超凡力量的深深忌惮,以及对传统秩序的维护。
然而,兵部尚书李靖却持不同看法:“陛下,二位国公之忧,不无道理。然则,龙族之势,已非虚妄。其能驭使海兽,掀起风浪,若断然拒绝,使其由友变敌,则我万里海疆,将永无宁日,沿海州县必遭荼毒。届时,损失恐远超几件旧物。眼下之势,唯有暂且应允,严加管控,在接触中徐徐图之,摸清其底细与真正目的,方是稳妥之道。且那些深海玄铁、灵珠宝药,于军中利器、乃至……未来可能之需,大有裨益。”他话语中暗示了这些超凡资源对军事和潜在冲突的价值。
魏徵沉吟片刻,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可允其请,但需立下严规!其一,所有‘人气旧物’之采集,必须由朝廷专设之机构严格审批、统一进行,龙族不得自行其是,更不得接触涉及社稷宗庙之核心重器!其二,所有交换而来之龙宫物品,需经严密检验,方可入库或使用。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李渊,“陛下当借此契机,正式于朝堂建制之内,设立专司,负责一切与超凡之力相关之事宜——对接龙族、监控异动、研究其物、培养相关人才!如此,方能变被动为主动,将不可控之力,逐步纳入王朝管辖之下!”
魏徵此言,高屋建瓴,直指核心!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设立专门的国家机器来管理、研究和应对!
李渊听得目光大亮,此言正中他下怀。他扫视群臣,见房玄龄、杜如晦皆微微颔首,显然也赞同此议,而陈叔达、李道宗等人虽仍有疑虑,但见魏徵提出了如此严密的管控措施,也暂时不再激烈反对。
“玄成之言,深得朕心!”李渊斩钉截铁地说道,“龙族现世,超凡已非虚谈。我大唐欲千秋万代,岂能对此茫然无措,受制于人?必须有其章法,有其制度!”
他霍然起身,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在殿中回荡:“朕意已决!敕令:”
“一、准予与东海龙宫之互市条款,然‘人气旧物’之采集,依魏徵所议,由朝廷专管,龙族不得插手!”
“二、即日起,于中书门下之下,特设‘镇异司’,专司一切超凡异闻、对外异族之交涉、相关物品之研究鉴定等事宜!镇异司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下设诸曹办事。”
“三、擢升袁天罡为镇异司监正,总领其事!李淳风为监副,辅佐其师!若天罡迟迟未醒,则由淳风暂代监正之职!”
“四、镇异司首批人员,由百骑司、刑部、工部、太医署及天下州县荐举之有道术、异才、或精通格物博古之士中遴选考核充任!”
“五、敕令工部、将作监,集中巧匠,成立‘天工院’,专司研究龙宫所献材料之特性,尝试仿制、打造蕴含超凡之力之兵器、甲胄、器械!由镇异司协调指导!”
“六、于十六卫及禁军中,遴选忠勇锐士,成立‘龙武卫’,授以初步炼体之法(由镇异司提供),配发天工院制式符甲兵器,专责应对超凡威胁、护卫京师及重要目标!”
一连串的命令,如同雷霆般颁布,勾勒出了一个初步但清晰无比的超凡力量管理与应用体系!从外交交涉(镇异司)、到科学研究(天工院)、再到军事应用(龙武卫),环环相扣,展现出了李渊宏大的布局和强大的决断力!
群臣被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建制震撼了,但细细思之,又觉此为应对当前变局最为合理且必要的举措。就连陈叔达等人,也只能躬身领旨,意识到时代已然不同。
就在众人尚沉浸在李渊这番宏大构想之时,李君羡求见,带来了关于地宫与登州线索的最新消息。
“陛下,”李君羡风尘仆仆,面色严肃,“臣奉命排查登州,确有发现!当地确有一处荒废的‘古海祠’,祭祀的并非寻常海神,而是一尊形制古怪、刻有波浪状锁链纹饰的神像!据当地老吏模糊回忆,前隋大业年间,曾有方士在此活动频繁,后不知所踪。半年前,确有一形貌疑似王晊之外乡人,曾至祠中徘徊良久,并向渔民打听过附近海域的沉船传闻,特别是……关于前隋试图运往海外的一批‘重要祭器’的下落!”
波浪状锁链纹饰!前隋祭器!这与洛阳地宫那“锁链玄鸟”的标记,以及房玄龄试探龙族时的“前朝沉船”之说,竟然再次隐隐呼应!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难道“锁链玄鸟”的根源,竟与前隋皇室和东海有关?那些失踪的前隋祭器,又是什么?王晊寻找它们,意欲何为?龙族对此,是真不知情,还是刻意隐瞒?
李渊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他感觉一张巨大的、跨越人间与超凡的迷雾之网,正在缓缓浮现轮廓。
“敖钦……他们想要的那些‘烟火人气’之物,尤其是前朝旧物,恐怕没那么简单!”李渊冷声道,“君羡,给朕盯死登州!扩大搜索范围,沿海所有可疑祠庙、方士踪迹,给朕一查到底!”
“另,诏令王珪,首次互市,朕要他亲自去!不仅要交割货物,更要给朕仔细观察,龙族对哪些东西格外感兴趣,特别是……与前朝有关的!”
最终,人龙第一次互市如期在登州外海一片指定的礁盘区域进行。
大唐这边,由侍中王珪亲自押队,庞大的船队运载着丝绸、瓷器、谷物。而龙族那边,敖钦率领众多虾兵蟹将(已施法化为人形,但仍显怪异),驱动水族,将无数深海奇珍运出水面。
交易过程看似顺利,但王珪敏锐地发现,当一些特意带来的、带有前隋宫苑标记的残旧石刻和瓦当被搬出来时,那位一直沉默的龙族老者的目光,似乎多停留了一瞬。而敖钦在验收时,也对这些“古物”检查得格外仔细,甚至用手细细摩挲,感受其上的气息。
王珪不动声色,心中已了然。
互市结束,双方各自退回。海浪轻涌,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但大唐与龙族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已在这看似平静的瀚海之下,埋下了相互试探、猜忌与未来无尽风雨的种子。
天命已敕,人龙之盟初定,然前路是通途还是深渊,唯有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