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咸阳宫中的暗流-《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夕阳的余晖透过章台宫高窗的琉璃,在光洁如镜的玄色地砖上投下长长的、扭曲的光斑。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椒兰香气与陈年竹简味道的独特气息,庄重而压抑。

  丞相李斯并未在自己的府邸,而是在宫中一处偏殿内处理政务。

  几案上,公文堆积如山,烛火早已点亮,跳动的火焰映照着他那张日益清瘦、沟壑渐深的脸庞。

  他眉头紧锁,手指正按在一卷来自御史大夫冯劫的奏疏上,疏中痛陈近来咸阳城内儒生私下聚会,非议朝政,言语间多有对皇帝陛下“焚书”、“以吏为师”等政令的隐晦批评。

  “腐儒误国!”李斯低声斥了一句,将竹简重重放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他推行法家,统一思想,旨在稳固帝国根基,但这些六国遗老、百家学子,总是不甘寂寞,妄图以唇舌搅动风云。

  就在昨日,还有方士卢生等人欺君罔上,妄言求仙之事败露,引得陛下震怒。

  眼下正是需要强化思想掌控,肃清不稳定因素的时候。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谒者清晰的通报声:“启禀丞相,廷尉王绾求见。”

  “宣。”李斯揉了揉眉心,收敛起外露的情绪,恢复了作为帝国丞相的威严与沉静。

  廷尉王绾稳步走入殿内,他年岁比李斯稍长,面容敦厚,但眼神中透着刑名官吏特有的精明与审慎。

  他躬身行礼:“参见丞相。”

  “王廷尉不必多礼,坐。”

  李斯指了指对面的席垫,目光落在王绾手中捧着的一卷明显是私人性质的竹简上,“何事需此时入宫禀报?”

  王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将竹简双手呈上:“丞相,请先过目此物。”

  李斯接过,展开。

  起初,他的目光只是随意扫过,但很快,那随意变成了专注,专注中又渐渐染上了一丝惊异,最后,惊异化为了深沉的思索。

  他看得比吴石更慢,每一个字,每一句论述,似乎都在他心中激荡起波澜。

  殿内只剩下竹简翻动的细微声响和烛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良久,李斯缓缓合上竹简,抬眼看着王绾,语气听不出喜怒:“张苍……便是昨日黑夫回报,那个在死牢中大放厥词,质疑‘诽谤’罪名的年轻法吏?”

  “正是此人。”

  王绾点头,身体微微前倾,“此乃他暗中递出的‘遗书’,实为上诉状。咸阳县狱一狱掾受其利诱,混入日常公文送至廷尉府。下官已命吴石暂缓行刑,明日于廷尉府偏堂提审。”

  李斯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竹简上敲击着,节奏缓慢而稳定:“言语狂悖,胆大包天。竟敢妄议律法根本,质疑定罪尺度……其心可诛。”

  王绾观察着李斯的脸色,谨慎地开口道:“丞相明鉴。此子言论,确属狂放,不尊上意。然……抛开其狂悖之外,观其论述,引据律条之精准,逻辑推演之严密,对程序、证据之重视,乃至对律法威严与言论尺度之思考……虽显稚嫩,却已触及法理深层,内合法家‘刑名’之精髓。其才……殊为可惜。”

  “可惜?”李斯眼皮微抬,看向王绾,“王廷尉是觉得,此子可用?”

  “下官不敢妄断。”王绾微微低头,“只是觉得,如此精通律法、且有独特见解之年轻人,若只因一时狂言便身首异处,于国而言,或是一损失。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尤其是我廷尉府,需才若渴。若能加以引导,磨去其棱角,或可成一得力干吏。”

  李斯沉默了。他重新拿起那卷竹简,目光再次落在那些力透竹背的刻痕上。

  “举证责任”、“心证原则”、“法律适用错误”……这些陌生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洽的逻辑力量,让他这个法家集大成者,都感到了一丝触动。

  他想起那些只会空谈仁义、非议时政的儒生,想起那些招摇撞骗、欺君妄为的方士。

  与那些蠹虫相比,这个在死牢中仍不忘钻研律法、试图在律法框架内寻找生路的张苍,反倒显得……格外清晰。

  帝国需要的是能办事、懂律法、遵循规则的人。

  狂悖可以打磨,棱角可以磨平,但才华与对律法的这份执着,却是难得。

  更重要的是,张苍的案例,恰好撞在了他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思想控制、震慑不安分势力的节点上。

  李斯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莫测的光芒。

  他放下竹简,看向王绾,声音平缓却带着决断:

  “既然此子如此善辩,如此笃信其理,那便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

  王绾一怔:“丞相的意思是?”

  “明日廷尉府提审,规模小了。”

  李斯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将地点改在麒麟殿偏殿。召集御史大夫、博士官仆射、以及相关署衙秩比六百石以上官员,进行小型廷议。”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如同宣判:

  “将此案,作为典型!让所有人都听听,这个质疑律法的狂生,究竟能说出什么‘花样’来。也让那些心怀叵测、妄议朝政之人看看,触犯律法、挑战权威,会是何等下场!”

  王绾心中凛然。他明白了,李斯这是要借张苍这颗“棋子”,下一盘更大的棋。

  既要考察张苍的才学心性,更要借此机会,敲打朝中潜在的反对声音,强化法家思想的绝对统治地位。

  “下官明白!”王绾肃然起身,“下官即刻去安排!”

  看着王绾退出殿外的背影,李斯再次拿起那卷竹简,目光幽深。

  张苍……

  是成为彰显律法威严、杀一儆百的祭品?

  还是成为帝国司法机器中,一颗经过淬炼后更加锋利坚韧的齿轮?

  明日廷议,便可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