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击鼓鸣冤,蛟龙王索命-《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时序已入深秋,咸阳城的清晨裹着一层沁骨的寒意。

  廷尉府门前那对石獬豸,在灰白的天光下更显肃杀冰冷。

  几名值守的卫尉郎官抱着长戟,缩着脖子,哈出的白气瞬间被风吹散。

  府内,属官吏员们刚刚点卯完毕,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冗繁公务,一切都与往常无异。

  张苍端坐在属于自己的那间值房内,面前摊开着黑夫昨日送来的几卷关于各地“异常”事件的简牍。

  他的手指正停留在记录“关中民间私祭五通神,祭品渐诡”的那一行字上,眉头微蹙,心中权衡着该从何处着手这“查禁”的第一刀。

  北地阴兵?过于缥缈。

  南阳古墓?地域稍远。

  这关中的“五通神”……似乎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就在京畿之地,影响可控,正好用以验证他梳理出的“法道”之力,对这类依托民间淫祀的“伪神”效果如何。

  就在他思忖未定之际——

  “咚!!!”

  一声沉闷、凄厉,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和所有冤屈的鼓响,猛地从廷尉府大门方向传来,悍然撕破了清晨的宁静!

  那鼓声,不是寻常的通报或请示,而是……登闻鼓!

  大秦律法,设登闻鼓于各级官署门外,允许蒙受奇冤、无处申诉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上!

  但谁都知道,这鼓一旦敲响,无论案情如何,击鼓者先要受一番杖责,以儆效尤,非走投无路、抱定死志者,绝不敢轻易触碰。

  值房内的文吏们纷纷抬起头,面面相觑,眼中带着惊疑。

  连隔壁值房的廷尉丞吴石也被惊动,皱着眉头走了出来。

  “何人击鼓?何事喧哗?”吴石的声音带着被打扰的不悦。

  一名守门的郎官急匆匆跑入,单膝跪地禀报:“启禀廷尉丞,是一老叟,状若疯癫,浑身湿透,口称……口称有冤!”

  “有冤?”吴石眉头皱得更紧,“按律受理便是,何至于击鼓?带进来!”

  片刻后,两名郎官架着一个身影踉跄地走了进来。

  那是一个老者,看年纪约莫六十上下,头发花白,衣衫褴褛,浑身上下都在滴水,脸色冻得青紫,嘴唇不住地颤抖。

  但他那双深陷的眼窝里,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火焰,那是绝望与悲愤交织成的最后一点生命力。

  他一进大堂,便挣脱了郎官的搀扶,“噗通”一声重重跪在冰冷的地板上,以头抢地,发出“砰砰”的闷响,嘶哑的喉咙里挤出泣血般的哀嚎:

  “冤枉——!!青天大老爷!冤枉啊——!!!”

  声音凄厉,闻者心惊。

  吴石端坐上位,面沉似水,按惯例问道:“堂下何人?有何冤情?状告何人?”

  那老者猛地抬起头,浑浊的老泪混着脸上的泥水纵横流淌,他伸出枯瘦的手指,仿佛要戳破这廷尉府的大梁,用尽全身力气吼道:

  “小老儿李源!泾阳县人!状告那泾河里的蛟龙王!它……它杀了我儿!杀了我孙儿孙女!求青天老爷为我做主,诛杀此獠,报仇雪恨啊!!!”

  “轰——!”

  整个廷尉府大堂,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死水,瞬间炸开了锅!

  状告……蛟龙王?

  神只?!

  官吏们脸上的惊疑变成了荒谬和骇然。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涌起:

  “疯了!这老儿定是失心疯了!”

  “状告龙王?滑天下之大稽!”

  “按律,此等虚妄之事,不予受理!快将其乱棍打出!”

  “且慢,看他模样,不像全然作伪,或许真有隐情……”

  “有隐情又如何?那是龙王!是正祀之神!我等凡人官吏,如何能管?”

  吴石的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他掌管廷尉府日常事务,最怕的就是这种无法用常理度之、极易引发混乱的案子。

  他清了清嗓子,准备依照惯例,呵斥老者胡言乱语,将其驱离。

  “李源!”吴石的声音带着官威,“你可知你在说什么?状告神只,荒诞不经!念你年老体衰,或有癔症,本官不予追究,速速离去!若再胡言,按律当杖!”

  “大人!小老儿没有疯!没有啊!”

  李源猛地磕头,额头瞬间见血,他抬起血泪模糊的脸,死死盯着吴石,“我儿李壮,还有我那七岁的孙儿狗儿,五岁的孙女丫丫……他们的尸首现在还在泾河滩上躺着!身上那龙爪子的印子,清清楚楚!就是那蛟龙王害的!它年年要童男童女,今年轮到我家,我儿不愿,带着孩子想跑,就被它……就被它害了啊!大人——!!!”

  老人的哭嚎声撕心裂肺,蕴含着家破人亡的巨大悲恸,让一些心软的吏员都侧过脸去,不忍再看。

  吴石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更加恼怒:“荒谬!蛟龙王乃泾河正神,护佑一方风调雨顺,岂会行此恶事?定是你家招了水鬼,或是其他意外,休要诬蔑神明!来人——”

  他正要下令将李源拖下去,一个平静却清晰无比的声音,打断了他。

  “且慢。”

  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压过了堂内所有的嘈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张苍不知何时已从值房中走出,此刻正站在大堂的侧前方,目光平静地看着跪地痛哭的李源。

  吴石看到张苍,眼皮猛地一跳,心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预感。

  这位新晋的“法家真仙”、“查禁特使”,可是个专惹麻烦的主儿!

  “张御史,”吴石语气生硬,“此乃廷尉府日常事务,不劳你费心。”

  张苍没有看吴石,他的目光依旧落在李源身上,缓步走了过去。

  他蹲下身,不顾老者身上的泥泞和血污,伸手扶住了他颤抖的肩膀。

  “老丈,”张苍的声音放缓,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你方才所说,状告泾河蛟龙王,杀你儿孙,可是实情?你可有证据?”

  李源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死死抓住张苍的衣袖,泣不成声:“大人!大人明鉴!句句实情!尸首……尸首就在泾河滩,那龙爪印,做不得假!还有……还有村里人都知道,那蛟龙王庙的庙祝,前几日还来催逼,说要是不献祭,就要发大水,淹了我们村子啊!大人!”

  张苍点了点头,站起身,转向脸色铁青的吴石,以及满堂神色各异的官吏。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朗朗,传遍整个大堂:

  “廷尉丞,诸位同僚。”

  “我大秦以法治国,律法之下,众生平等。老丈李源,击鼓鸣冤,状告泾河蛟龙王杀人害命。其情可悯,其状有据(指尸首与证人)。”

  “按《秦律·具律》,凡有冤情,人证物证俱在,或事态重大,影响恶劣者,官府必须受理,查明真相,以正视听!”

  “此案,涉及三条人命,牵扯地方正祀之神,影响巨大,已非寻常民间纠纷。”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吴石脸上,一字一句,斩钉截铁:

  “故,本官以为,此案,必须受理!”

  “什么?!”吴石霍然起身,又惊又怒,“张苍!你……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受理?如何受理?去传讯那泾河龙王吗?!此等虚妄之事,历来不予置评,你这是在破坏规矩,引火烧身!”

  张苍面对吴石的怒火,神色不变,反而向前一步,从怀中取出那枚代表“查禁特使”身份的玄黑令牌,高高举起!

  令牌在清晨的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光泽,其上刻画的獬豸图案,仿佛活了过来,散发出无形的威压。

  “本官,张苍!”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奉陛下密旨,兼领查禁民间淫祀及非法造物事宜!凡涉及神只精怪、非常之事,危及百姓、扰乱秩序者,皆在本官职权管辖之内!”

  他收回令牌,再次蹲下,从怀中取出一方素帛,铺在地上,又拿出一支随身携带的毛笔,看向李源:

  “老丈,你的诉状,本官,接了!”

  说罢,他提笔,在那素帛之上,挥毫写下第一行字:

  “诉状人:李源,泾阳县人。状告:泾河蛟龙王,涉嫌谋杀民子李壮及幼童二人……”

  笔尖划过帛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在这落针可闻的大堂内,却如同惊雷炸响!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看着张苍,这个年轻的御史,竟然真的要接下这状告神只的、亘古未有的奇案!

  吴石指着张苍,手指都在颤抖,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

  张苍写完最后一行字,吹干墨迹,将诉状郑重拿起,然后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全场每一个人的脸,最终,他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回荡在廷尉府的大堂之上,也必将很快传遍整个咸阳:

  “神只犯法——”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与庶民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