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东方的狼烟-《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帝国的疆域远不止咸阳。

  就在这座都城舔舐着内部争斗带来的细微创口,试图恢复往日秩序之时,一道来自远方的、染着烽火与焦土气息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一声凄厉的鹰唳,悍然撕裂了这短暂的宁静,重重地砸在了始皇嬴政的案头!

  依旧是章台宫大朝会。

  氛围本因巫蛊案的解决而略显松弛,百官们正准备商议一些日常政事。

  突然,殿外传来如同骤雨般急促的马蹄声和力竭声嘶的呐喊:

  “八百里加急!颍川军报!八百里加急——!”

  一名风尘仆仆、甲胄染血、几乎是从马背上滚落下来的信使,被两名殿前郎官搀扶着,踉跄冲入大殿。

  他手中高举着一枚插着三根染血雉羽的铜管,嘶声喊道:“陛下!颍川……颍川急报!张楚贼寇陈胜、吴广,势大难制!我军……我军屡战不利!”

  满朝文武瞬间哗然!巫蛊案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东方的烽火竟已燎原?

  嬴政面色一沉,接过内侍迅速呈上的军报,展开快速浏览。

  越是观看,他脸上的寒意越是凝重,那握着帛书的手指,关节微微泛白。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将目光缓缓从殿下的文武百官脸上扫过。

  丞相李斯眉头紧锁,似乎在快速评估着局势与影响。

  几位武将则面露愤慨或凝重,交头接耳。

  许多文官则显得忧心忡忡,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在大殿中蔓延。

  “念!” 嬴政将帛书递给身旁的内侍,声音冰冷。

  内侍尖细而颤抖的声音,将那份浸透着血与火的军报内容,公之于众:

  “……贼首陈胜、吴广,自大泽乡起事,诈称扶苏公子、项燕之名,号‘张楚’,裹挟流民,其势如蝗!现已连克铚、酂、苦、柘、谯等数城!颍川郡守冯劫苦战不支,求援甚急!”

  “……更兼贼军之中,似有妖人异士相助!每至战阵紧要关头,或狂风骤起,迷我军视线;或浓雾弥漫,乱我军阵脚;甚至……甚至偶有天降流火,落于我军营寨!我军将士多疑其为鬼神相助,士气受挫,故而……故而屡战屡败!贼势由此愈发猖獗,已成心腹大患!”

  “呼风唤雨?天降流火?” 殿中顿时炸开了锅!

  “果然是妖孽作乱!”

  “难怪郡兵难以抵挡!”

  “此乃天意乎?”

  恐慌与不安的情绪,开始在一些官员中间滋生。

  东方出现的“神异”现象,比单纯的农民起义更令人感到恐惧和无力。

  嬴政猛地一拍御案,巨大的声响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他目光如电,扫视群臣,最终,那锐利如鹰隼的目光,越过了一众老成持重的文武大臣,精准地定格在了站在朝班之中的张苍,以及被特许参与朝会、站在稍后位置的墨子荆身上。

  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停留了片刻,那其中蕴含的,不再是审视与怀疑,而是一种经过考验后的绝对信任,以及一种赋予重任的决断。

  随即,他的目光又转向了武将队列中,早已按捺不住、一脸跃跃欲试的章邯。

  “张苍,墨荆。” 嬴政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宫中巫蛊,诡谲莫测,尔等能以法破妄,以术解纷,还宫廷以朗朗乾坤,朕心甚慰。”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气吞山河的帝王气概:

  “然,法之威严,术之精妙,岂能只囿于宫闱一隅?今东方妖氛骤起,乱贼假借鬼神,祸乱天下,动摇朕之社稷根基!此等行径,与宫中巫蛊何异?不过规模更大,为祸更烈耳!”

  他的目光灼灼,如同燃烧的火焰,紧紧锁定张苍与墨荆:

  “你二人,一持秦律之公正,可破世间一切虚妄邪说!一擅机关之巧绝,可解天地万般诡异伎俩!朕相信,你二人之法与术,既能在咸阳宫中涤荡妖氛,亦当能在这万里江山之上,定鼎乾坤,肃清妖孽!”

  说完,他看向章邯,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任:

  “章邯!”

  “末将在!”章邯猛地踏前一步,声如洪钟,甲胄铿锵作响。

  “朕予你五万京师精锐,皆为百战悍卒!命你为东征主将,总揽平叛军事!”

  “末将遵旨!”章邯眼中爆发出强烈的战意。

  最后,嬴政的目光重新回到张苍与墨荆身上,下达了那石破天惊的任命:

  “张苍,朕命你为东征监军,持节,掌军法,并负责厘清地方律法,安抚民众,凡涉鬼神惑众、乱法之事,皆由你权宜处置!”

  “墨荆,朕命你为东征参军,参赞军机,凡贼军所用妖术、机关、诡计,皆由你负责勘破应对,一应匠作物料,随军取用!”

  “你三人,需同心协力,文武相济,法术并用!给朕彻底剿灭张楚乱贼,平定东方!不仅要扬我大秦兵威,更要彰我大秦律法之严明,技术之昌明!让天下人皆知,凡悖逆大秦、祸乱苍生者,无论凭借何种手段,皆唯有灰飞烟灭之下场!”

  这任命,无疑是将帝国的东方命运,托付给了这三位在咸阳风波中证明了自己的年轻人——一位是锐意进取的法家干吏,一位是技艺超群的墨家传人,一位是勇猛善战的帝国新锐将领。

  没有犹豫,没有退缩。

  张苍、墨荆、章邯三人同时出列,面向御座,深深躬身,声音坚定而洪亮,汇成一股昂扬向上的力量,响彻章台宫:

  “臣(末将)(民女),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