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旌旗东指-《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股东们,晚上了,都吃饭了吗?忙了一天,扑街写手祝大家好好休息!】

  晨光刺破云层,将咸阳城东门外辽阔的校场映照得一片金戈铁马之气。

  空气中弥漫着皮革、金属与尘土混合的独特气息,压抑着一种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

  五千京师精锐材士,身披玄色重甲,手持长戟劲弩,如同钢铁丛林般肃然列阵。

  他们眼神锐利,神情剽悍,是帝国淬炼出的最锋利的战刃,沉默中透出的杀伐之气,令周遭的空气都为之凝滞。

  一面面玄底金边的黑龙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那狰狞的龙首仿佛要破旗而出,择人而噬。

  阵前,主将章邯端坐于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一身锃亮的将军铠,猩红披风垂于马侧。

  他按剑而立,目光如电,扫视着麾下这支即将随他东出的雄师,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昂扬战意与身为将领的沉重责任。

  在这片肃杀军阵的侧翼,停靠着一辆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特制马车。

  车身比寻常马车宽大许多,结构更为坚固,以硬木与部分金属构件混合打造,车轮也进行了加固。

  车窗并非寻常布帘,而是装有可开合的木质百叶。

  车内,一侧整齐码放着成捆的竹简与帛书,皆是张苍精心挑选的秦律条文、颍川郡地理志、户籍田亩档案副本;另一侧,则固定着数个大小不一的机关箱与木柜,里面分门别类地装着墨子荆的各类工具、材料以及部分已完成或半成品的机关造物。

  张苍已换下御史官袍,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劲装,外罩一件代表监军身份的软甲,正将最后一卷《军功爵律》放入车中。

  他的目光沉静,并无寻常文官初临战阵的惶惑,只有一种将要以手中律尺丈量混乱、重建秩序的坚定。

  墨子荆则依旧是那身利落的墨家弟子服饰,只是在外多罩了一件便于行动的皮甲。

  她正半跪在车辕旁,最后检查着架设在车顶一架经过改装、结构更为精巧、可多角度旋转的连弩机关,手指灵活地调试着弩机上的望山与卡榫,口中低声念叨着:“……机括张力正常,箭道无偏差,‘蜂巢’储备充足……嗯,应该够那些装神弄鬼的家伙喝一壶了。”

  章邯策马来到马车旁,勒住缰绳,对着车上的张苍和墨荆郑重地一抱拳,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的直爽:“张御史,墨先生!兵马已整备完毕,即刻便可开拔!”

  他目光扫过那架造型奇特的连弩和车内林立的卷宗箱,语气诚挚中带着一丝托付:“此番东征,行军布阵、临阵冲杀,乃章某分内之责,必当竭尽全力,荡平贼寇!然则……”

  他顿了顿,看向东方,眉头微蹙,“据军报所言,贼军中颇有诡异之处,非寻常刀兵所能尽解。这勘破妖氛、安定地方、厘清法统之事,便要多多仰仗二位了!”

  张苍闻言,站直身体,对着章邯拱手还礼,神色肃然:“章将军言重了。将军乃国之柱石,统兵征伐,自当以将军为首。苍既奉陛下之命,持节监军,掌军法,安地方,自当竭尽所能,以秦律为准绳,涤荡邪说,厘清是非,使颍川之地,重归王化秩序。此乃吾辈职责所在,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法家之士特有的理性与坚定,仿佛无论面对的是宫廷阴谋还是战场迷雾,他手中的律法就是劈开一切虚妄的利剑。

  一旁的墨荆也抬起头,拍了拍手站起身,嘴角勾起一抹混合着自信与跃跃欲试的弧度,她拍了拍身旁那架连弩冰冷的机身,语气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锋芒:“章将军就放心吧!行军打仗你说了算,但要是对面真敢弄些呼风唤雨、装神弄鬼的把戏,我的这些‘小家伙们’,可是早就饥渴难耐了!”

  她口中的“小家伙们”,显然指的不仅是这架连弩,还有她那些箱子里更多未曾展露的机关秘器。

  章邯看着眼前这一法一术、一静一动的两位搭档,心中那因军报诡异描述而产生的一丝阴霾,似乎也驱散了不少。

  他哈哈一笑,豪气顿生:“好!有二位鼎力相助,何愁东方不定!传我将令——!”

  他猛地拔转马头,面向肃立的五千材士,手中马鞭向前方重重一挥,声如雷霆,炸响在校场上空:

  “大军开拔!兵发颍川!”

  “风!风!风!大风!”

  五千精锐齐声应和,声浪如同海啸,震得地面仿佛都在颤抖。

  沉重的脚步声、马蹄声、车轮滚动声骤然响起,混合成一股钢铁洪流,向着东方,滚滚而去!

  烟尘冲天而起,遮蔽了半个天空,那玄色的黑龙旗在尘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指引方向的灵魂。

  在这支队伍渐行渐远,化为天际一道移动的黑线时,咸阳那高大巍峨的东门城楼之上,一道玄色的身影不知已伫立了多久。

  秦始皇嬴政,凭栏远眺,深邃的目光穿越了遥远的距离,牢牢锁定着那支承载着他扫平东方、定鼎法统期望的队伍。

  晨风吹动他玄色的袍袖,猎猎作响,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一片冰封般的沉静,以及那沉静之下,无人能窥见的、对帝国未来的深深期许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帝国的命运,自此与这三人的东出,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