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军营点兵,初遇王离-《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晚上了,股东们来点刺激的!】

  旌旗东指的豪情与帝王远眺的沉重,尚在五千材士心头与身后萦绕,队伍并未在初离咸阳的振奋中停留太久。

  章邯治军极严,深知兵贵神速,亦明“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之理,但此次东征,更重“法”与“术”的先声夺人。

  然而,欲要平定席卷数郡的张楚乱军,仅凭麾下这五千精锐虽可作尖刀,却难敷大用。

  真正的平叛主力,需在帝国最精锐的野战兵团中调遣。

  目的地——蓝田大营。

  位于咸阳东南,渭水南岸的蓝田大营,并非寻常屯兵之所。

  它背靠秦岭,面对渭河平原,是拱卫帝都咸阳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坚实的一道军事屏障。

  此地常年驻扎着帝国最为骁勇、装备最为精良的野战军团,是秦军锐士的真正摇篮。

  当张苍、墨荆跟随着章邯的队伍抵达蓝田大营时,即便以张苍的沉静与墨荆见多识广,也不由得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目之所及,营寨连绵,依地势而建,层次分明,宛如一座巨大的钢铁城池。

  玄色的旌旗如同森林般矗立,迎风招展,旗面上的“秦”字与黑龙纹饰在秋日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汗水、皮革、金属和尘土的气息,更有一股无形却无处不在的肃杀之气,压迫得人呼吸都为之一紧。

  一队队士卒在校场上操练,动作整齐划一,号令声、脚步声、兵刃破空声汇聚成一片沉闷而富有节奏的轰鸣,仿佛大地的心脏在随之搏动。

  戈矛如林,反射着森冷寒光;弩兵阵列前,上千具劲弩同时上弦的“咔哒”声,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

  秩序,铁血,高效——这便是大秦军事机器的直观体现。

  章邯一入大营,神色便愈发肃穆。

  他并未过多耽搁,径直前往中军大帐,验看虎符,交接文书。

  整个流程高效而严谨,充分展现了秦军体系的运转有序。

  很快,点将台下,章邯手持象征着调兵权的虎符,面对着台下已然集结完毕、黑压压一片的五万精锐。

  这些兵卒眼神锐利,神情剽悍,显然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肃立无声,唯有旌旗被风扯动的猎猎作响。

  章邯目光如炬,扫过全场,声音灌注了真气,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士卒耳中:“众将士!逆贼陈胜、吴广,假借鬼神,祸乱东方,屠戮官吏,裹挟百姓,践踏我大秦律法!陛下震怒,命本将统兵东出,平叛安民!”

  他高举虎符,声如雷霆:“此战,乃卫道之战,乃正法之战!凡我大秦锐士,当奋勇杀敌,以彰国威!有功者,依《军功爵律》,不吝封赏!畏战者,临阵脱逃者,军法从事,决不姑息!”

  “风!风!风!大风!” 五万人齐声怒吼,声浪直冲云霄,仿佛要将天穹都撕裂开来!

  这股磅礴的气势,远比之前在咸阳城外五千人的呼喊要震撼得多,连张苍都感到心神微震,墨荆更是下意识地摸了摸耳朵,低声嘀咕:“好家伙,这分贝……都快赶上我的震天雷了。”

  就在这肃杀雄壮的氛围中,一队略显“异类”的人马,从营寨另一侧开了过来,在点将台侧前方停下。

  为首者,是一名年轻的小将。

  他身披一套做工精良的将军铠,但与章邯麾下中央军制式铠甲略有不同,细节处更显繁复,肩甲处雕刻着兽头纹饰,显示出其不凡的出身。

  他骑乘一匹枣红马,身形魁梧,面容英挺,眉宇间带着一股尚未经过太多世事磨砺的锐气与……近乎天生的傲气。

  他身后跟随的兵卒,约莫万人,装备虽也算整齐,但精气神与章邯麾下的百战老兵相比,则显得杂驳不少。

  他们眼神中少了那份纯粹的杀伐之气,多了几分桀骜、麻木,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

  这便是由骊山刑徒、奴役之子以及部分招募的轻侠组成的刑徒军。

  那年轻小将利落地翻身下马,大步走到点将台前,对着台上的章邯抱拳行礼,动作标准,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但声音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矜持与自傲:

  “末将王离,奉陛下诏令,率骊山营一万两千将士,前来听候章将军调遣!”

  他微微抬头,目光与章邯对视,虽口称“听调”,但那眼神深处,却仿佛燃烧着一簇不服输的火焰。

  “望将军此番东征,能旗开得胜,扬我大秦军威,”

  他话语微顿,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挑衅,“也莫要堕了我祖父武成侯当年平定六国、横扫天下的威名才是!”

  此言一出,点将台周围的一些章邯旧部将领,眉头都不由得微微皱起。

  这话听着是预祝胜利,实则是在用其祖父王翦的功绩来给自己撑场面,隐隐有与主将章邯别苗头之意。

  章邯面色不变,深邃的目光落在王离年轻而充满锐气的脸上,既无被冒犯的愠怒,也无刻意逢迎的客套,只有一种历经战阵、统御千军的沉稳与平静。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威严,清晰地压过了场间细微的骚动:“王将军勇武之名,邯在咸阳亦有耳闻。武成侯当年之功业,确是我辈军人楷模。”

  他话锋随即一转,目光扫过王离身后那些气质杂驳的刑徒军,语气加重了几分:“然,此战非同小可。贼势浩大,更兼诡谲异术,非逞一人之勇可定。需全军上下,同心同德,令行禁止!望王将军谨记,军中唯有军法,无分出身过往。凡我将士,皆需上下用命,方能克敌制胜!”

  这番话,既肯定了王离的将门之后身份,又明确点出了他麾下军队的现状,更强调了军法至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可谓不卑不亢,敲打得恰到好处。

  王离眼神闪烁了一下,嘴唇微动,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终究在章邯那沉静如水的目光注视下,将话咽了回去,再次抱拳,声音略微低沉了些:“末将……明白!”

  也就在这时,王离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越过了章邯,落在了始终静立在一旁,与这铁血军营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张苍与墨子荆身上。

  他的眼神中,瞬间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审视与浓浓的不解。

  一个穿着文士劲装、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男子?

  一个年纪轻轻、摆弄着些奇怪木器铁件的女子?

  陛下竟然派这样两个人随军东征?还是以监军、参军的重要身份?

  他眉头微蹙,那疑惑几乎写在了脸上。

  在他所受的军事教育和认知里,战场是男子汉、真勇士用刀剑和鲜血博取功名的地方,文官最多负责记录军功、押运粮草,女子更是绝不应出现在此等杀伐之地。

  这两个人,能做什么?莫非是咸阳城中某个权贵子弟,来历练镀金的不成?

  张苍感受到了王离的目光,面色平静地回望过去,微微颔首致意,既不失礼数,也无半分怯懦。

  而墨荆,则干脆没注意到王离的审视,她的注意力已经被刑徒军中几个带着奇特镣铐、似乎与寻常刑徒气质迥异的汉子所吸引,手指下意识地在随身的小本子上虚划着,似乎在分析着什么。

  章邯将王离的反应尽收眼底,却并未立刻解释。有些事,非言语所能澄清,唯有在真正的战场上,才能见分晓。

  “传令下去!”章邯不再耽搁,厉声下令,“各营按既定序列,整装物资,检查军械!明日卯时,埋锅造饭,辰时正刻,大军开拔东进!”

  “诺!”

  军令如山,台下众将齐声应命。

  王离也再次拱手,带着他麾下那些眼神各异的刑徒军,退下去整队。

  只是他离去时,又忍不住回头瞥了张苍和墨荆一眼,那眼神中的疑虑,并未消散。

  点将台下,五万中央军精锐与一万两千刑徒军,虽同属秦军序列,却隐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气场。

  一方是秩序井然的钢铁洪流,一方是躁动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混杂力量。

  而张苍与墨荆的加入,更是为这支东征大军,增添了难以预测的变数。

  军队初步整合完毕,但水面之下,新旧将领的微妙关系,不同兵源之间的潜在隔阂,以及对未知力量的怀疑,都如同潜流般暗自涌动。

  章邯眺望东方,目光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