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的雄浑与秩序,如同一个被骤然甩在身后的坚实梦境。
当章邯所率的东征大军,真正踏过那道划分关中与东方诸郡的天然界限,进入颍川郡地界时,一股截然不同的、带着腐朽与绝望气息的风,扑面而来。
仅仅是一线之隔,景象已是天渊之别。
若说关中是精心编织的锦绣,那眼前的颍川,便是一块被粗暴撕扯、满是破洞与污渍的破布。
官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车辙凌乱不堪,混杂着一些难以辨明的暗红色污迹。
路两旁原本应是一片片等待秋收的粟米田,此刻却大多荒芜,枯黄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其间零星点缀着几株无精打采、穗粒干瘪的庄稼,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春耕的延误与夏管的缺失。
更令人心悸的是沿途的村庄。
“又一个……” 墨荆站在她那特制马车的车辕上,手搭凉棚远眺,声音里没了往日的跳脱,只剩下沉甸甸的压抑。
只见前方不远处,一个原本应该有上百户人家的里聚,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大部分茅草屋顶都被烧毁,只留下焦黑的木梁骨架,倔强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
土坯垒砌的院墙大多坍塌,村口的里门歪斜地倒在一旁,上面还能看到刀劈斧砍的痕迹。
村子里死寂一片,听不到鸡鸣犬吠,更不见炊烟升起,只有几只漆黑的乌鸦落在光秃秃的树杈上,发出沙哑的啼鸣。
“十室九空……” 张苍不知何时也下了马车,行走在废弃的村舍之间。
他的靴子踩在灰烬和碎瓦上,发出咯吱的轻响。
他面色凝重如铁,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细节:倾倒的纺车、破碎的陶罐、被翻得底朝空的简陋粮窖……他甚至在一处半塌的土墙下,发现了几具已经高度腐烂、露出森森白骨的尸骸,看那扭曲的姿态,显然并非正常死亡。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腐臭和烟火混杂的气味。
一名监军属官跟在他身后,捧着竹简和笔墨,飞快地记录着张苍的观察口述。
“记录:颍川郡,xx里。民舍尽毁,尸骸暴露于野,无人收殓。仓廪皆空,田亩尽荒。”
张苍的声音低沉而平稳,但紧握的指节却微微泛白,“《秦律·田律》有云,‘雨为澍,及诱粟,辄以书言澍稼、诱粟及垦田阳毋稼者顷数’。可如今,律法不行,政令不通,谁人来报澍稼?谁人来劝垦田?”
他俯身,从一片狼藉中拾起半片残破的木质户籍简牍,上面依稀可见“户人某某”的字样,但更多的信息已被污损或缺失。
“律法不行,则民生凋敝;民生凋敝,则盗匪蜂起。”
他直起身,将那片残简紧紧攥在手心,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废墟,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因果链条,“此为恶性循环。陈胜吴广,不过是这循环中,爆发出的最剧烈的一环罢了。若不根除此弊,纵使今日平了张楚,明日亦有李楚、王楚!”
另一边,章邯并未深入废墟,他更多地是策马立于地势较高之处,手握马鞭,如同鹰隼般审视着四周的地形。
他的眉头紧紧锁成一个川字。
“将军,看那边。”
副将指着远处一片起伏的丘陵和茂密的树林,“此地山势连绵,林深草密,极易藏兵。贼寇若熟悉地形,从此处突然杀出,袭击我辎重车队,或骚扰我军侧翼,将防不胜防。”
章邯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冷硬:“嗯。我军多为关中子弟,对此处地形地貌极为陌生。你看这官道,多处狭窄,两侧视野受阻,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贼寇来去如风,一击即走,绝不与我大军正面纠缠。此前颍川郡兵,恐怕多是吃亏于此。”
他调转马头,看向另一条几乎被荒草淹没的小径:“被动挨打,绝非长久之计。必须找到他们的巢穴,或者,逼他们出来决战!”
这时,王离带着一队刑徒军斥候从前方探查回来,年轻的脸上带着几分不耐与戾气:“章将军!前方三十里,数个村落皆是如此,鬼影子都没一个!倒是发现了几处新鲜的篝火痕迹和杂乱脚印,人数不少,但贼寇滑溜得很,闻到味儿就钻山沟跑了!”
他啐了一口唾沫,恨恨道:“尽是些藏头露尾的鼠辈!有本事真刀真枪干一场!”
章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王将军,匪气收一收!打仗不是街头斗殴,光靠蛮勇,只会让儿郎们白白送死!你要学的第一课,就是忍耐和观察!”
王离被噎了一下,脸色涨红,但碍于军令,只能闷声抱拳:“末将……知错!”
压抑的氛围,如同不断积聚的铅云,沉甸甸地笼罩在整个东征队伍的上空。
曾经在蓝田大营高昂的士气,在这片死寂与荒凉景象的反复冲刷下,不可避免地开始滑落。
一些年轻的士卒看着路边的尸骸,脸色发白,眼神中流露出恐惧。
队伍行进的速度,也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每个人都显得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惊动了这片土地上游荡的亡魂,或者从某个角落里突然射出的冷箭。
张苍回到了马车上,闭目不语,手中依旧捏着那片残破的户籍简牍,指腹摩挲着粗糙的边缘。
墨荆也没有了摆弄机关的心情,她默默地看着车外掠过的惨状,偶尔拿出炭笔,在随身皮卷上勾勒几笔,画的却不是机关图,而是那些倒塌的房屋、荒芜的田野,以及……乌鸦落在枯骨上的剪影。
章邯不断派出更多的斥候,扩大侦查范围,命令部队保持高度警戒阵型前进,如同一只绷紧了肌肉、小心翼翼踏入未知猎场的猛虎。
夕阳西下,将天地间染上一层凄艳的血色。
大军选择在一处靠近水源、视野相对开阔的河滩地扎营。
营寨的栅栏比往日扎得更深更密,哨塔上的士兵瞪大了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外面被暮色吞噬的荒野。
篝火燃起,却驱不散弥漫在每个人心头的寒意。
夜风中,似乎隐隐传来远方野狗的吠叫,以及更细微的、若有若无的哭泣声。
这一夜,注定许多人都难以安眠。
他们真正意识到,此行东征,要面对的,远不止是阵前的敌人。
当章邯所率的东征大军,真正踏过那道划分关中与东方诸郡的天然界限,进入颍川郡地界时,一股截然不同的、带着腐朽与绝望气息的风,扑面而来。
仅仅是一线之隔,景象已是天渊之别。
若说关中是精心编织的锦绣,那眼前的颍川,便是一块被粗暴撕扯、满是破洞与污渍的破布。
官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车辙凌乱不堪,混杂着一些难以辨明的暗红色污迹。
路两旁原本应是一片片等待秋收的粟米田,此刻却大多荒芜,枯黄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其间零星点缀着几株无精打采、穗粒干瘪的庄稼,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春耕的延误与夏管的缺失。
更令人心悸的是沿途的村庄。
“又一个……” 墨荆站在她那特制马车的车辕上,手搭凉棚远眺,声音里没了往日的跳脱,只剩下沉甸甸的压抑。
只见前方不远处,一个原本应该有上百户人家的里聚,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大部分茅草屋顶都被烧毁,只留下焦黑的木梁骨架,倔强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
土坯垒砌的院墙大多坍塌,村口的里门歪斜地倒在一旁,上面还能看到刀劈斧砍的痕迹。
村子里死寂一片,听不到鸡鸣犬吠,更不见炊烟升起,只有几只漆黑的乌鸦落在光秃秃的树杈上,发出沙哑的啼鸣。
“十室九空……” 张苍不知何时也下了马车,行走在废弃的村舍之间。
他的靴子踩在灰烬和碎瓦上,发出咯吱的轻响。
他面色凝重如铁,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细节:倾倒的纺车、破碎的陶罐、被翻得底朝空的简陋粮窖……他甚至在一处半塌的土墙下,发现了几具已经高度腐烂、露出森森白骨的尸骸,看那扭曲的姿态,显然并非正常死亡。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腐臭和烟火混杂的气味。
一名监军属官跟在他身后,捧着竹简和笔墨,飞快地记录着张苍的观察口述。
“记录:颍川郡,xx里。民舍尽毁,尸骸暴露于野,无人收殓。仓廪皆空,田亩尽荒。”
张苍的声音低沉而平稳,但紧握的指节却微微泛白,“《秦律·田律》有云,‘雨为澍,及诱粟,辄以书言澍稼、诱粟及垦田阳毋稼者顷数’。可如今,律法不行,政令不通,谁人来报澍稼?谁人来劝垦田?”
他俯身,从一片狼藉中拾起半片残破的木质户籍简牍,上面依稀可见“户人某某”的字样,但更多的信息已被污损或缺失。
“律法不行,则民生凋敝;民生凋敝,则盗匪蜂起。”
他直起身,将那片残简紧紧攥在手心,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废墟,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因果链条,“此为恶性循环。陈胜吴广,不过是这循环中,爆发出的最剧烈的一环罢了。若不根除此弊,纵使今日平了张楚,明日亦有李楚、王楚!”
另一边,章邯并未深入废墟,他更多地是策马立于地势较高之处,手握马鞭,如同鹰隼般审视着四周的地形。
他的眉头紧紧锁成一个川字。
“将军,看那边。”
副将指着远处一片起伏的丘陵和茂密的树林,“此地山势连绵,林深草密,极易藏兵。贼寇若熟悉地形,从此处突然杀出,袭击我辎重车队,或骚扰我军侧翼,将防不胜防。”
章邯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冷硬:“嗯。我军多为关中子弟,对此处地形地貌极为陌生。你看这官道,多处狭窄,两侧视野受阻,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贼寇来去如风,一击即走,绝不与我大军正面纠缠。此前颍川郡兵,恐怕多是吃亏于此。”
他调转马头,看向另一条几乎被荒草淹没的小径:“被动挨打,绝非长久之计。必须找到他们的巢穴,或者,逼他们出来决战!”
这时,王离带着一队刑徒军斥候从前方探查回来,年轻的脸上带着几分不耐与戾气:“章将军!前方三十里,数个村落皆是如此,鬼影子都没一个!倒是发现了几处新鲜的篝火痕迹和杂乱脚印,人数不少,但贼寇滑溜得很,闻到味儿就钻山沟跑了!”
他啐了一口唾沫,恨恨道:“尽是些藏头露尾的鼠辈!有本事真刀真枪干一场!”
章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王将军,匪气收一收!打仗不是街头斗殴,光靠蛮勇,只会让儿郎们白白送死!你要学的第一课,就是忍耐和观察!”
王离被噎了一下,脸色涨红,但碍于军令,只能闷声抱拳:“末将……知错!”
压抑的氛围,如同不断积聚的铅云,沉甸甸地笼罩在整个东征队伍的上空。
曾经在蓝田大营高昂的士气,在这片死寂与荒凉景象的反复冲刷下,不可避免地开始滑落。
一些年轻的士卒看着路边的尸骸,脸色发白,眼神中流露出恐惧。
队伍行进的速度,也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每个人都显得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惊动了这片土地上游荡的亡魂,或者从某个角落里突然射出的冷箭。
张苍回到了马车上,闭目不语,手中依旧捏着那片残破的户籍简牍,指腹摩挲着粗糙的边缘。
墨荆也没有了摆弄机关的心情,她默默地看着车外掠过的惨状,偶尔拿出炭笔,在随身皮卷上勾勒几笔,画的却不是机关图,而是那些倒塌的房屋、荒芜的田野,以及……乌鸦落在枯骨上的剪影。
章邯不断派出更多的斥候,扩大侦查范围,命令部队保持高度警戒阵型前进,如同一只绷紧了肌肉、小心翼翼踏入未知猎场的猛虎。
夕阳西下,将天地间染上一层凄艳的血色。
大军选择在一处靠近水源、视野相对开阔的河滩地扎营。
营寨的栅栏比往日扎得更深更密,哨塔上的士兵瞪大了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外面被暮色吞噬的荒野。
篝火燃起,却驱不散弥漫在每个人心头的寒意。
夜风中,似乎隐隐传来远方野狗的吠叫,以及更细微的、若有若无的哭泣声。
这一夜,注定许多人都难以安眠。
他们真正意识到,此行东征,要面对的,远不止是阵前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