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四方来朝-《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陈县丰收的奇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帝国,甚至更远的地方。

  “无神区”、“法碑显灵”、“张青天”这些词汇,伴随着那难以置信的亩产三成的消息,成为了街头巷尾、酒肆茶楼最炙手可热的谈资。

  短短月余,陈县这座原本在帝国版图上并不起眼的县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喧嚣与拥挤。

  通往陈县的各条官道上,车马辚辚,人流如织。

  有衣衫褴褛、拖家带口从周边郡县逃荒而来的流民,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温饱最原始的渴望;

  有牵着驮马、载满货物的行商,精明地计算着这片“净土”可能带来的利润;

  更有许多身着各色士子服、气质迥异的读书人,以及一些打扮奇特、眼神锐利的江湖客、方士之流,他们目的明确——就是要亲眼看一看那传说中的法碑,亲身感受一下那“无神区”究竟是何等光景。

  陈县城门处,每日排起的长龙蜿蜒数里。

  守城兵士的工作量陡增,核查身份、登记造册、维持秩序,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却带着一种身为“无神区”守护者的自豪与警惕。

  城内更是人满为患。

  新来的流民被暂时安置在城东划出的临时营地,等待进一步分配田亩或进入工坊;

  客栈早已爆满,后来者只能租赁民房,甚至露宿街头;

  市集规模自发扩大了一倍有余,天南地北的口音交汇,各种稀奇古怪的商品涌现,繁华程度直追一些郡治大城。

  在法碑广场,每日都聚集着大量的人群。

  他们仰望着那巍峨的、散发着淡淡金辉的巨碑,感受着那股令人心神宁静的秩序力量,发出阵阵惊叹。

  几名身着儒袍的士子站在人群中,其中一人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胸腔内那股前所未有的清明之感,不禁抚掌赞叹:“《论语》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以往只觉是圣人不愿谈及虚无,今日方知,非是不语,而是无需语!此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百姓安居乐业,无有惊恐邪祟之忧,此乃真正的王道乐土之象!何须妄谈鬼神?”

  旁边一位来自稷下的学者闻言,捋须反驳道:“李兄此言差矣。非是无需语,而是此地的‘法’,已然超越了寻常怪力乱神!依我看,张县令是以人道之法,行天道之事,将这律法的秩序,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天地规则!此乃亘古未有之创举!”

  不远处,一个身背药篓、道士打扮的老者,正用一个古朴的罗盘仔细感应着周围的能量场,口中念念有词:“奇哉!怪哉!灵气……不,并非灵气,是一种更基础、更绝对的‘理’在此弥漫……排斥一切异种能量……这法碑,莫非是一件镇运神器?”

  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惊叹于陈县的剧变。

  然而,这空前的繁荣与关注,也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压力。

  县衙内,昭孔忙得焦头烂额,声音都沙哑了几分,正向张苍紧急汇报:

  “大人,昨日新登记入城者,又增加了八百余人!城东临时营地已近饱和,卫生状况开始堪忧!城内盗窃、斗殴案件虽比同等规模城池少得多,但也在逐日增加!粮仓消耗速度远超预期,虽今岁丰收,但若流入人口不加控制,恐难支撑到明年夏收!”

  负责治安的县尉也一脸愁容:“大人,人手严重不足!兄弟们日夜巡逻,疲于奔命!那些新来的江湖人士,虽大多安分,但其中难免混有些鸡鸣狗盗之辈,难以甄别!”

  工曹的掾吏也来诉苦:“墨姑娘的工坊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各地来的工匠都想进去学艺,或是展示自己的奇巧淫技,秩序混乱,已经影响到正常生产了!”

  张苍坐在案后,平静地听着属下一项项汇报。

  他早已预料到“无神区”成名后会带来的效应,只是这汹涌的人潮,还是有些超出预估。

  “昭县丞,”张苍开口,声音沉稳,瞬间让焦躁的昭孔安定了几分,“即刻颁布《陈县暂住管理条例》。详细规定流民安置流程、户籍登记办法、以及违反治安管理的惩处细则。同时,在城外增设粥棚和临时检疫区域,所有新来者,需经过检疫和基本身份核查,方可入城安置。”

  “县尉,从章邯将军军中临时借调三百精锐,协助城内巡逻,重点监控人员复杂区域。对外来江湖人士,设立专门的‘技勇司’进行登记造册,量才录用,或引导其从事正当营生,严惩作奸犯科者。”

  “工曹,协助墨荆对工坊区域进行整顿,划定参观区与生产区,规范技术交流流程。告诉那些想来学艺的工匠,需通过考核,遵守工坊规矩。”

  张苍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迅速将混乱的局面纳入管理的轨道。

  属官们领命而去,各自忙碌。

  处理完公务,张苍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听着那鼎沸的人声。

  陈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着,活力四射,但也像一艘突然承载了过多乘客的大船,暗流涌动。

  繁荣之下,人口、资源、治安、乃至各方势力渗透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