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内,关于张苍的“捧杀”与“定性”似乎已成定论,群臣的目光都聚焦于御座之上,等待着始皇帝的最终裁断。
那无形的压力,比之前任何一次朝会都要沉重。
冕旒之下,嬴政的面容依旧隐在阴影之中,无人能窥见其神情。
就在李斯心中暗自笃定,众臣以为此事将按丞相之意盖棺定论之时,一个平淡却不容置疑的声音,自那至高之处缓缓传来:
“张苍,于陈县之功,确凿无疑。”
仅仅一句开场,便定下了基调——功绩,是认的。
嬴政的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金石之音,清晰地传入每个臣子的耳中:“擢升其爵为左庶长,增食邑八百户,赐金百镒,帛千匹,以示嘉奖。”
左庶长!这是秦国二十等军功爵位中的第十级,已算高爵!更是直接越级擢升!
再加上丰厚的食邑和赏赐,这份封赏,不可谓不重!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许多官员面露惊异,不由得偷偷瞥向丞相李斯。陛下这是……何意?
李斯垂首站立,面色不变,但袖中的手指却微微蜷缩了一下。
然而,嬴政接下来的话,却让众人明白了这重赏之下的真意:
“然,丞相李斯所虑,亦老成持重之言。”
他肯定了李斯的立场!
“陈县新定,法碑初立,根基未稳。张苍,确需时日深耕此地,巩固成果,以为帝国东疆之砥柱。”
这番话,几乎是全盘采纳了李斯将张苍“定”在陈县的建议!方才还有些躁动的大殿,瞬间又安静下来,许多官员心中暗道:果然,陛下还是更倚重丞相的稳妥之策。
李斯心中刚刚升起的一丝疑虑也随之消散,微微松了口气。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已了时,嬴政的话锋,却以一种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方式,陡然一转:
“然则——”
这熟悉的转折,让李斯的心猛地一提。
嬴政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冕旒,落在了李斯身上,那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深邃:
“李相。”
“朕,需要更多的‘陈县’。”
一句话,如同惊雷,在李斯耳边炸响!更多的陈县?!
陛下他……并没有放弃推广“法域”的念头!
他只是认为,现在时机未到,张苍本人也需要时间!
嬴政的声音继续传来,不疾不徐,却带着帝王布置任务的绝对权威:
“陈县之法,能安民,能丰产,能靖土,能强兵。此非张苍一人之能,乃‘法’之力。然此‘法’,如今与张苍个人羁绊过深,与那法碑、与所谓‘术法’牵连过甚,难以复制,此确为实情。”
他顿了顿,给出了明确的指令:
“李相,你身为百官之首,总领帝国律法民政。当深究陈县成功之根源,思虑如何取其‘法’之精髓,去其个人之色彩,剥其玄奇之外壳,将其变为清晰、明确、可循、可复之——制度、章程。”
“朕,要看到一套,即便没有张苍,没有法碑,没有那些玄乎其玄的力量,也能在帝国其他郡县,依样推行,并能取得类似成效的……‘新法’纲要。”
“此事,关乎国本,着你悉心办理。”
……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嬴政这番话,看似将难题抛给了李斯,是对他极大的信任和倚重。
但李斯却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陛下洞若观火!他完全看穿了朝堂上那场“捧杀”的把戏!
他没有点破,甚至顺势将张苍按在了陈县,安抚了自己和整个官僚集团。
但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否定张苍道路的正确性!
他想要的,是“法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安宁、丰收、强兵!
他只是嫌张苍的版本“个人色彩”太浓,“玄奇外壳”太多,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所以,他把这个“提炼精髓”、“去个人化”、“建立可复制制度”的终极难题,直接甩给了自己这个丞相!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他李斯拿不出这样一套可行的“新法纲要”,那么将来有一天,陛下或许就会觉得,还是得用张苍的那套“原版”方法,哪怕它看起来有些“玄奇”,有些“个人化”!
届时,他今日在朝堂上限制张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反之,如果他真的能提炼出一套可行的、去除了张苍个人印记的“法域制度”,那这份天大的功劳和帝国未来治理的方向,就将牢牢掌握在他李斯和整个文官体系手中!
张苍将彻底被边缘化,成为一个优秀的“样板”提供者,而非规则的制定者。
这是一把双刃剑!是危机,也是巨大的机遇!
更是陛下高超的平衡之术!
既安抚了旧有势力,给了他们机会;也没有扼杀新的可能性,为张苍留出了发展和证明自己的时间;同时,将矛盾的皮球踢回给臣下,驱动整个官僚体系去思考和解决这个新问题。
李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躬身应道:
“臣……领旨!定当竭心尽力,不负陛下重托!”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刻手心已满是冷汗。
朝会散去,百官各怀心思离去。
嬴政独坐于空荡的大殿之中,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的扶手。
“更多的陈县……可循的制度……”他低声自语,“李斯,不要让朕失望。张苍,你也要……更快一些。”
那无形的压力,比之前任何一次朝会都要沉重。
冕旒之下,嬴政的面容依旧隐在阴影之中,无人能窥见其神情。
就在李斯心中暗自笃定,众臣以为此事将按丞相之意盖棺定论之时,一个平淡却不容置疑的声音,自那至高之处缓缓传来:
“张苍,于陈县之功,确凿无疑。”
仅仅一句开场,便定下了基调——功绩,是认的。
嬴政的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金石之音,清晰地传入每个臣子的耳中:“擢升其爵为左庶长,增食邑八百户,赐金百镒,帛千匹,以示嘉奖。”
左庶长!这是秦国二十等军功爵位中的第十级,已算高爵!更是直接越级擢升!
再加上丰厚的食邑和赏赐,这份封赏,不可谓不重!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许多官员面露惊异,不由得偷偷瞥向丞相李斯。陛下这是……何意?
李斯垂首站立,面色不变,但袖中的手指却微微蜷缩了一下。
然而,嬴政接下来的话,却让众人明白了这重赏之下的真意:
“然,丞相李斯所虑,亦老成持重之言。”
他肯定了李斯的立场!
“陈县新定,法碑初立,根基未稳。张苍,确需时日深耕此地,巩固成果,以为帝国东疆之砥柱。”
这番话,几乎是全盘采纳了李斯将张苍“定”在陈县的建议!方才还有些躁动的大殿,瞬间又安静下来,许多官员心中暗道:果然,陛下还是更倚重丞相的稳妥之策。
李斯心中刚刚升起的一丝疑虑也随之消散,微微松了口气。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已了时,嬴政的话锋,却以一种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方式,陡然一转:
“然则——”
这熟悉的转折,让李斯的心猛地一提。
嬴政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冕旒,落在了李斯身上,那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深邃:
“李相。”
“朕,需要更多的‘陈县’。”
一句话,如同惊雷,在李斯耳边炸响!更多的陈县?!
陛下他……并没有放弃推广“法域”的念头!
他只是认为,现在时机未到,张苍本人也需要时间!
嬴政的声音继续传来,不疾不徐,却带着帝王布置任务的绝对权威:
“陈县之法,能安民,能丰产,能靖土,能强兵。此非张苍一人之能,乃‘法’之力。然此‘法’,如今与张苍个人羁绊过深,与那法碑、与所谓‘术法’牵连过甚,难以复制,此确为实情。”
他顿了顿,给出了明确的指令:
“李相,你身为百官之首,总领帝国律法民政。当深究陈县成功之根源,思虑如何取其‘法’之精髓,去其个人之色彩,剥其玄奇之外壳,将其变为清晰、明确、可循、可复之——制度、章程。”
“朕,要看到一套,即便没有张苍,没有法碑,没有那些玄乎其玄的力量,也能在帝国其他郡县,依样推行,并能取得类似成效的……‘新法’纲要。”
“此事,关乎国本,着你悉心办理。”
……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嬴政这番话,看似将难题抛给了李斯,是对他极大的信任和倚重。
但李斯却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陛下洞若观火!他完全看穿了朝堂上那场“捧杀”的把戏!
他没有点破,甚至顺势将张苍按在了陈县,安抚了自己和整个官僚集团。
但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否定张苍道路的正确性!
他想要的,是“法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安宁、丰收、强兵!
他只是嫌张苍的版本“个人色彩”太浓,“玄奇外壳”太多,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所以,他把这个“提炼精髓”、“去个人化”、“建立可复制制度”的终极难题,直接甩给了自己这个丞相!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他李斯拿不出这样一套可行的“新法纲要”,那么将来有一天,陛下或许就会觉得,还是得用张苍的那套“原版”方法,哪怕它看起来有些“玄奇”,有些“个人化”!
届时,他今日在朝堂上限制张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反之,如果他真的能提炼出一套可行的、去除了张苍个人印记的“法域制度”,那这份天大的功劳和帝国未来治理的方向,就将牢牢掌握在他李斯和整个文官体系手中!
张苍将彻底被边缘化,成为一个优秀的“样板”提供者,而非规则的制定者。
这是一把双刃剑!是危机,也是巨大的机遇!
更是陛下高超的平衡之术!
既安抚了旧有势力,给了他们机会;也没有扼杀新的可能性,为张苍留出了发展和证明自己的时间;同时,将矛盾的皮球踢回给臣下,驱动整个官僚体系去思考和解决这个新问题。
李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躬身应道:
“臣……领旨!定当竭心尽力,不负陛下重托!”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刻手心已满是冷汗。
朝会散去,百官各怀心思离去。
嬴政独坐于空荡的大殿之中,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的扶手。
“更多的陈县……可循的制度……”他低声自语,“李斯,不要让朕失望。张苍,你也要……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