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新法联盟”在云梦大泽深处缔结的邪恶盟约,如同投入静水中的毒饵,其涟漪迅速扩散,以一种远超政令通达的速度,悄无声息地渗透进颍川、陈郡、泗水三郡的城城乡乡,角角落落。
舆论战,这场没有硝烟却同样致命的战争,率先打响。
最先察觉到不对劲的,是那些深入基层的新政宣讲队和负责清丈登记的小吏们。
在颍川郡一个原本对新政接受度尚可的村庄,宣讲的士子刚站上高台,还没来得及开口,下面就传来阴阳怪气的声音:
“哼,说得好听!分田?怕是量清楚了,好按新册子加税吧!我听说啊,这清丈之后,一亩地要按一亩半甚至两亩来交税赋!这是不让人活了啊!”
说话的是村里一个有名的懒汉二流子,平日就好搬弄是非。
但此刻,他这话却引起了不少人的窃窃私语和疑虑的目光。
赋税,是压在百姓心头最沉重的石头。
宣讲士子急忙反驳:“乡亲们休要听信谣言!新政《均田令》旨在均平赋税,抑制豪强,绝无加税之意!陛下仁德,轻徭薄赋……”
“呸!官字两个口,怎么说都是你们有理!”
另一个被暗中收买的村民喊道,“谁知道你们肚子里卖的什么药!”
类似的场景,在多个地方上演。关于“清丈是为了加税”的谣言,如同跗骨之蛆,死死缠住了《均田令》的推行。
而在人口登记方面,更恶毒的谣言出现了。
在陈郡某个乡亭,负责登记的年轻法吏面前,排队的百姓明显减少,而且来的多是老弱妇孺,青壮男子大多躲躲闪闪。
法吏觉得奇怪,拉住一个相熟的老农询问。
老农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满脸恐惧地说:“后生,你们……你们登记丁口,是不是要把壮劳力都抓去修长城啊?听说北边死了好多人,尸骨都堆成山了,去了就回不来了啊!”
法吏愕然,随即怒道:“老伯,这是谁说的混账话!登记人口是为了厘清户籍,合理分配田亩徭役,与修长城何干?那是戍卒之事,自有法度!”
“都这么说啊……”
老农摇着头,唉声叹气,“还说家里有两个男丁的,必须去一个……这要是去了,家里田地谁种?老婆孩子谁养?不是逼人去死吗?”
“登记人口是要把壮丁都拉去修长城!”——这个结合了秦朝宏大工程残酷性的谣言,精准地击中了百姓最深的恐惧,使得许多家庭想尽办法隐匿壮丁,甚至不惜连夜逃亡。
最令人心悸的,则是围绕着《裁撤淫祀令》产生的恐怖流言。
在泗水郡,尤其是那些巫祝势力根深蒂固的地区,各种版本的“神罚”传说喧嚣尘上。
“听说了吗?隔壁县有个村子,不信邪,把河伯庙给砸了,结果第二天,村里井水全变红了!跟血一样!”
“哎呀!我们这边也是!有人撕了山神爷的符诏,当晚家里就闹了鬼,孩子高烧不退,胡言乱语,说是冲撞了神灵!”
“完了完了!裁撤淫祀,触怒鬼神,要大祸临头了!上天要降下大瘟疫了!听说已经有地方开始死人了!”
这些流言有鼻子有眼,细节丰富,再配合一些巫祝暗中施展的装神弄鬼的小把戏,在信息闭塞、普遍迷信的乡间,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恐惧,如同瘟疫般蔓延。
部分被蒙蔽、被煽动的百姓,情绪从最初的观望、疑虑,逐渐转变为对新政的抗拒和愤怒。
他们觉得,张苍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加税、劳役和神罚!
在一些联盟势力渗透较深的地区,冲突开始爆发。
在泗水郡一个县城,当清丈队再次试图进入一片豪强田地时,不再是家奴阻拦,而是数百名被煽动起来的百姓,拿着农具、棍棒,将他们团团围住。
“滚出去!我们不量地!”
“你们这些丧门星!是想引来瘟疫害死我们吗?”
“打死这些秦狗!保护我们的土地!”
人群激愤,口号杂乱却充满戾气。
法吏和兵士们试图解释,声音却被淹没在谩骂和怒吼中。
石块、土块如同雨点般砸来。兵士们不敢对普通百姓轻易动刀,只能结阵防御,步步后退,场面极度混乱。
在颍川郡某个乡,一座刚刚由墨家弟子协助建立的官营农具租售点,夜间被人纵火焚烧,虽然及时发现扑灭,但崭新的曲辕犁和龙骨水车模型被烧毁大半,墙壁上还用木炭写着触目惊心的大字:“邪术害人,天火焚之!”
甚至连陈县周边,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开始有不明来历的人在街头巷尾散布流言,质疑新政的动机,夸大推行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
“新政推行司”内,气氛凝重。
陈平将各地汇总来的情报重重放在张苍案头,面色严峻:“大人,谣言四起,来势汹汹!其内容恶毒,直指百姓最惧之处,而且传播极快,背后必有组织、有预谋!是‘反新法联盟’动手了!”
张苍翻阅着报告,看着上面记录的种种冲突和破坏事件,眉头紧锁。
他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却又庞大无比的力量,正在用另一种方式,顽强地抵抗着新政的推行。
这种抵抗,比昭虎的武力对抗更隐蔽,也更难对付。
它直接动摇民心,瓦解新政的根基。
“他们这是想用恐惧和混乱,拖垮我们。”
张苍沉声道,“让我们陷入与百姓的对立之中。”
章邯怒气勃发:“大人!让末将带兵,把那些散布谣言的宵小之辈全都抓起来!看谁的刀子硬!”
“不可!”陈平立刻反对,“将军,此时动用武力镇压百姓,正中对方下怀!他们会立刻宣扬我们‘残暴不仁’,坐实那些谣言!届时,民心尽失,新政将真正寸步难行!”
章邯梗着脖子:“难道就任由他们污蔑捣乱不成?!”
张苍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有些阴沉的天空。
他知道,这是一场争夺民心的战争。法律的强制性可以对付明确的违法行为,却难以根除深植于人心的恐惧和误解。
“新政推行,遭遇巨大阻力。”
他缓缓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分析和坚定的意志,“这是我们预料之中的。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反击,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恶毒。”
他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锐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他们散播恐惧,我们就要带来希望!他们制造混乱,我们就要彰显秩序!季平,立刻拟写安民告示,针对每一项谣言,用最浅显的语言逐一驳斥!同时,加快我们在试点村庄的成果展示!荆姑娘,你那边要再加快工械推广和民生改善的步伐,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击碎虚妄的谣言!”
他的指令清晰而果断。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谣言已经种下,恐慌已然滋生。
想要消除这弥漫在三郡上空的无形阴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新政的齿轮,在转入泗水郡这片泥潭后,不仅遇到了坚硬的“骨头”,更陷入了粘稠的、充满恶意的流言沼泽之中。
前路,愈发艰难。
舆论战,这场没有硝烟却同样致命的战争,率先打响。
最先察觉到不对劲的,是那些深入基层的新政宣讲队和负责清丈登记的小吏们。
在颍川郡一个原本对新政接受度尚可的村庄,宣讲的士子刚站上高台,还没来得及开口,下面就传来阴阳怪气的声音:
“哼,说得好听!分田?怕是量清楚了,好按新册子加税吧!我听说啊,这清丈之后,一亩地要按一亩半甚至两亩来交税赋!这是不让人活了啊!”
说话的是村里一个有名的懒汉二流子,平日就好搬弄是非。
但此刻,他这话却引起了不少人的窃窃私语和疑虑的目光。
赋税,是压在百姓心头最沉重的石头。
宣讲士子急忙反驳:“乡亲们休要听信谣言!新政《均田令》旨在均平赋税,抑制豪强,绝无加税之意!陛下仁德,轻徭薄赋……”
“呸!官字两个口,怎么说都是你们有理!”
另一个被暗中收买的村民喊道,“谁知道你们肚子里卖的什么药!”
类似的场景,在多个地方上演。关于“清丈是为了加税”的谣言,如同跗骨之蛆,死死缠住了《均田令》的推行。
而在人口登记方面,更恶毒的谣言出现了。
在陈郡某个乡亭,负责登记的年轻法吏面前,排队的百姓明显减少,而且来的多是老弱妇孺,青壮男子大多躲躲闪闪。
法吏觉得奇怪,拉住一个相熟的老农询问。
老农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满脸恐惧地说:“后生,你们……你们登记丁口,是不是要把壮劳力都抓去修长城啊?听说北边死了好多人,尸骨都堆成山了,去了就回不来了啊!”
法吏愕然,随即怒道:“老伯,这是谁说的混账话!登记人口是为了厘清户籍,合理分配田亩徭役,与修长城何干?那是戍卒之事,自有法度!”
“都这么说啊……”
老农摇着头,唉声叹气,“还说家里有两个男丁的,必须去一个……这要是去了,家里田地谁种?老婆孩子谁养?不是逼人去死吗?”
“登记人口是要把壮丁都拉去修长城!”——这个结合了秦朝宏大工程残酷性的谣言,精准地击中了百姓最深的恐惧,使得许多家庭想尽办法隐匿壮丁,甚至不惜连夜逃亡。
最令人心悸的,则是围绕着《裁撤淫祀令》产生的恐怖流言。
在泗水郡,尤其是那些巫祝势力根深蒂固的地区,各种版本的“神罚”传说喧嚣尘上。
“听说了吗?隔壁县有个村子,不信邪,把河伯庙给砸了,结果第二天,村里井水全变红了!跟血一样!”
“哎呀!我们这边也是!有人撕了山神爷的符诏,当晚家里就闹了鬼,孩子高烧不退,胡言乱语,说是冲撞了神灵!”
“完了完了!裁撤淫祀,触怒鬼神,要大祸临头了!上天要降下大瘟疫了!听说已经有地方开始死人了!”
这些流言有鼻子有眼,细节丰富,再配合一些巫祝暗中施展的装神弄鬼的小把戏,在信息闭塞、普遍迷信的乡间,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恐惧,如同瘟疫般蔓延。
部分被蒙蔽、被煽动的百姓,情绪从最初的观望、疑虑,逐渐转变为对新政的抗拒和愤怒。
他们觉得,张苍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加税、劳役和神罚!
在一些联盟势力渗透较深的地区,冲突开始爆发。
在泗水郡一个县城,当清丈队再次试图进入一片豪强田地时,不再是家奴阻拦,而是数百名被煽动起来的百姓,拿着农具、棍棒,将他们团团围住。
“滚出去!我们不量地!”
“你们这些丧门星!是想引来瘟疫害死我们吗?”
“打死这些秦狗!保护我们的土地!”
人群激愤,口号杂乱却充满戾气。
法吏和兵士们试图解释,声音却被淹没在谩骂和怒吼中。
石块、土块如同雨点般砸来。兵士们不敢对普通百姓轻易动刀,只能结阵防御,步步后退,场面极度混乱。
在颍川郡某个乡,一座刚刚由墨家弟子协助建立的官营农具租售点,夜间被人纵火焚烧,虽然及时发现扑灭,但崭新的曲辕犁和龙骨水车模型被烧毁大半,墙壁上还用木炭写着触目惊心的大字:“邪术害人,天火焚之!”
甚至连陈县周边,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开始有不明来历的人在街头巷尾散布流言,质疑新政的动机,夸大推行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
“新政推行司”内,气氛凝重。
陈平将各地汇总来的情报重重放在张苍案头,面色严峻:“大人,谣言四起,来势汹汹!其内容恶毒,直指百姓最惧之处,而且传播极快,背后必有组织、有预谋!是‘反新法联盟’动手了!”
张苍翻阅着报告,看着上面记录的种种冲突和破坏事件,眉头紧锁。
他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却又庞大无比的力量,正在用另一种方式,顽强地抵抗着新政的推行。
这种抵抗,比昭虎的武力对抗更隐蔽,也更难对付。
它直接动摇民心,瓦解新政的根基。
“他们这是想用恐惧和混乱,拖垮我们。”
张苍沉声道,“让我们陷入与百姓的对立之中。”
章邯怒气勃发:“大人!让末将带兵,把那些散布谣言的宵小之辈全都抓起来!看谁的刀子硬!”
“不可!”陈平立刻反对,“将军,此时动用武力镇压百姓,正中对方下怀!他们会立刻宣扬我们‘残暴不仁’,坐实那些谣言!届时,民心尽失,新政将真正寸步难行!”
章邯梗着脖子:“难道就任由他们污蔑捣乱不成?!”
张苍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有些阴沉的天空。
他知道,这是一场争夺民心的战争。法律的强制性可以对付明确的违法行为,却难以根除深植于人心的恐惧和误解。
“新政推行,遭遇巨大阻力。”
他缓缓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分析和坚定的意志,“这是我们预料之中的。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反击,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恶毒。”
他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锐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他们散播恐惧,我们就要带来希望!他们制造混乱,我们就要彰显秩序!季平,立刻拟写安民告示,针对每一项谣言,用最浅显的语言逐一驳斥!同时,加快我们在试点村庄的成果展示!荆姑娘,你那边要再加快工械推广和民生改善的步伐,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击碎虚妄的谣言!”
他的指令清晰而果断。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谣言已经种下,恐慌已然滋生。
想要消除这弥漫在三郡上空的无形阴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新政的齿轮,在转入泗水郡这片泥潭后,不仅遇到了坚硬的“骨头”,更陷入了粘稠的、充满恶意的流言沼泽之中。
前路,愈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