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目光的焦点,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牢牢锁定在缓缓站起身的张苍身上。
叔孙通那番“礼法并行”、“治事治心”的论述,如同一张绵密而柔韧的网,试图将儒家思想巧妙地编织进帝国运行的肌理之中。
这不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更具渗透力的融合尝试。
许多人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张苍的反应。
是断然拒绝,扞卫法家的纯粹性?
还是陷入对方的话语陷阱,被动地讨论如何“并行”?
张苍步履依旧沉稳,再次登台。
他先是对叔孙通拱手还了一礼,姿态从容,不见丝毫火气。
“叔孙先生。”张苍开口,声音清晰而平和,“先生方才所言,苍亦深以为然。”
他竟然先表示了赞同?!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疑声。
连叔孙通本人眼中也掠过一丝意外,随即变得更加凝重,他知道,对方绝不会轻易认同。
果然,张苍话锋随即一转,如同溪流遇石,自然分流:
“先生言,法在于治事,礼在于治心。法为筋骨,礼为血肉。二者可并行不悖。此论高屋建瓴,切中肯綮,点出了治国需多管齐下之要义。”
他先是肯定了叔孙通框架的合理性,这让对方以及台下支持“礼法并行”的人精神一振。
但下一刻,张苍的论述陡然拔高,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向:
“然,苍以为,‘并行’之说,虽好,却仍略显疏离,仿佛法与礼,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之路,各自延伸,虽方向一致,却终究隔了一层。”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回叔孙通身上,语气带着一种探询与建构的意味:
“苍斗胆请问叔孙先生,亦请问在场诸位精通礼学之大贤:礼之核心精神,究竟为何?”
他不等他人回答,便自问自答,声音朗朗:
“《礼记》有云:‘礼者,天地之序也。’‘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又云:‘礼之用,和为贵。’”
“故,苍以为,礼之精神,其核心在于‘别’与‘和’!在于明确尊卑、划分贵贱、厘清人伦之‘别’;进而追求在此‘别’之基础上的和谐、有序、安定之‘和’!归根结底,礼,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种特定的‘秩序’!”
这番对“礼”的本质的剖析,精准而深刻,让许多儒生不由自主地点头,就连叔孙通也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紧接着,张苍立刻将话头引向“法”:
“而秦律之精神,陛下推行法治之要义,在于何?商君言:‘法者,国之权衡也。’《秦律》之中,随处可见‘盗牛者枷’、‘斗殴者刑’、‘不孝者徙’之条款,其目的,不正是为了‘定分止争’?不正是为了惩戒破坏秩序者,维护陛下与朝廷所确立的‘秩序’吗?”
他目光炯炯,声音陡然提高,如同将两条看似分离的线索猛地拧在一起:
“由此可见,礼与法,其终极目标,实则殊途同归——皆为建立与维护‘秩序’!只不过,礼侧重于通过教化、仪式、伦常来引导和规范人心,从内部构建秩序;而法则侧重于通过明确的规则、强制的惩罚来约束和矫正行为,从外部扞卫秩序!”
这个论断,如同惊雷,在许多人心中炸响!
将“礼”和“法”在“秩序”这个最高目标下统一起来,这是前所未有的视角!
叔孙通脸色微变,他意识到张苍正在将他提出的“并行”论,推向一个更彻底、也更危险的境地。
张苍不给众人过多思考的时间,趁热打铁,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核心构想:
“既然目标一致,皆为秩序,而先生又言需‘礼法相辅’,那么,何不将这种‘相辅’,做得更彻底一些?何不打破那层若有若无的隔阂?”
他深吸一口气,字句清晰,如同在颁布一项新的律令:
“苍提议:何不将‘礼’之精粹——那些历经千百年检验,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有利于帝国稳定、契合公序良俗的核心价值,如孝道、如诚信、如尊卑伦常之要义……取其精华,去其繁文缛节,将其精神内核,明文化、条文化,直接纳入秦律之体系之中!”
“嗡——!”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如同沸油滴入了冷水!
将“礼”纳入“法”?这简直是石破天惊之语!
张苍的声音压过骚动,继续阐述,带着一种构建体系的激情:
“例如,孝道!现行秦律已有对不孝之罚,然或可更加细化、更具引导性!可将‘赡养父母’、‘父母疾须侍奉’等具体要求,明确写入《户律》或《徭律》之豁免条款,使孝行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受到律法明确保障、甚至奖励的权利与义务!”
“又如诚信!可将商业交易中的‘欺诈’、‘背信’行为,在《关市律》中予以更严厉的惩处,并鼓励使用标准契约,将‘诚信’这一道德准则,转化为受律法强力维护的交易原则!”
“再如尊卑伦常!并非恢复世卿世禄,而是将‘忠君’、‘敬上’之基本要求,融入《置吏律》、《军律》之中,使其成为官员、将士晋升考核之重要标准!”
他环视全场,目光灼灼:
“如此,‘礼’之精神,便不再是悬浮于空中的道德说教,而是化为了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律法条文!道德教化,因此获得了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更能深入人心!而律法之执行,也因此拥有了更广泛的道德认同作为基础,更能减少阻力,更能体现‘罚当其罪’、‘教化为先’的仁恕之道!”
他最终掷地有声地总结:
“此非简单的‘礼法并行’,而是‘礼入于法’!是德与法的深度融合,是道德自律与法律他律的完美统一!是以律法为载体,承载和推行最核心的道德价值!如此构建的秩序,方能根植于人心,外固于律令,真正坚不可摧!”
“此乃,‘德法相辅’,构建万世太平之新秩序!”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张苍这番话,已经完全超越了单纯的法家范畴,也超越了儒家“礼法并行”的构想。
他是在以一个法学家的严谨和体系构建能力,试图将儒家核心价值“收编”入律法体系,打造一个以“法”为骨架、融“德”于血肉的全新统治思想体系!
这已不是在辩论,而是在开创!
叔孙通站在原地,脸上的从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震惊与一丝茫然。
他本想为儒家争取一个“并行”的空间,对方却直接提出要将儒家“吞并”、“消化”进法家体系!
这……这简直……
李斯猛地睁大了眼睛,身体前倾,死死盯着台上的张苍。
这小子……这小子竟然敢!
他竟然想……李斯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意识到,张苍所图,远非赢得一场辩论,而是要重塑帝国的思想根基!
御座之上,一直如同雕塑般的始皇嬴政,冕旒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他放在御案上的手,指节微微收紧。
满场皆惊!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回荡着那四个字——
礼入于法!
叔孙通那番“礼法并行”、“治事治心”的论述,如同一张绵密而柔韧的网,试图将儒家思想巧妙地编织进帝国运行的肌理之中。
这不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更具渗透力的融合尝试。
许多人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张苍的反应。
是断然拒绝,扞卫法家的纯粹性?
还是陷入对方的话语陷阱,被动地讨论如何“并行”?
张苍步履依旧沉稳,再次登台。
他先是对叔孙通拱手还了一礼,姿态从容,不见丝毫火气。
“叔孙先生。”张苍开口,声音清晰而平和,“先生方才所言,苍亦深以为然。”
他竟然先表示了赞同?!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疑声。
连叔孙通本人眼中也掠过一丝意外,随即变得更加凝重,他知道,对方绝不会轻易认同。
果然,张苍话锋随即一转,如同溪流遇石,自然分流:
“先生言,法在于治事,礼在于治心。法为筋骨,礼为血肉。二者可并行不悖。此论高屋建瓴,切中肯綮,点出了治国需多管齐下之要义。”
他先是肯定了叔孙通框架的合理性,这让对方以及台下支持“礼法并行”的人精神一振。
但下一刻,张苍的论述陡然拔高,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向:
“然,苍以为,‘并行’之说,虽好,却仍略显疏离,仿佛法与礼,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之路,各自延伸,虽方向一致,却终究隔了一层。”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回叔孙通身上,语气带着一种探询与建构的意味:
“苍斗胆请问叔孙先生,亦请问在场诸位精通礼学之大贤:礼之核心精神,究竟为何?”
他不等他人回答,便自问自答,声音朗朗:
“《礼记》有云:‘礼者,天地之序也。’‘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又云:‘礼之用,和为贵。’”
“故,苍以为,礼之精神,其核心在于‘别’与‘和’!在于明确尊卑、划分贵贱、厘清人伦之‘别’;进而追求在此‘别’之基础上的和谐、有序、安定之‘和’!归根结底,礼,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种特定的‘秩序’!”
这番对“礼”的本质的剖析,精准而深刻,让许多儒生不由自主地点头,就连叔孙通也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紧接着,张苍立刻将话头引向“法”:
“而秦律之精神,陛下推行法治之要义,在于何?商君言:‘法者,国之权衡也。’《秦律》之中,随处可见‘盗牛者枷’、‘斗殴者刑’、‘不孝者徙’之条款,其目的,不正是为了‘定分止争’?不正是为了惩戒破坏秩序者,维护陛下与朝廷所确立的‘秩序’吗?”
他目光炯炯,声音陡然提高,如同将两条看似分离的线索猛地拧在一起:
“由此可见,礼与法,其终极目标,实则殊途同归——皆为建立与维护‘秩序’!只不过,礼侧重于通过教化、仪式、伦常来引导和规范人心,从内部构建秩序;而法则侧重于通过明确的规则、强制的惩罚来约束和矫正行为,从外部扞卫秩序!”
这个论断,如同惊雷,在许多人心中炸响!
将“礼”和“法”在“秩序”这个最高目标下统一起来,这是前所未有的视角!
叔孙通脸色微变,他意识到张苍正在将他提出的“并行”论,推向一个更彻底、也更危险的境地。
张苍不给众人过多思考的时间,趁热打铁,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核心构想:
“既然目标一致,皆为秩序,而先生又言需‘礼法相辅’,那么,何不将这种‘相辅’,做得更彻底一些?何不打破那层若有若无的隔阂?”
他深吸一口气,字句清晰,如同在颁布一项新的律令:
“苍提议:何不将‘礼’之精粹——那些历经千百年检验,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有利于帝国稳定、契合公序良俗的核心价值,如孝道、如诚信、如尊卑伦常之要义……取其精华,去其繁文缛节,将其精神内核,明文化、条文化,直接纳入秦律之体系之中!”
“嗡——!”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如同沸油滴入了冷水!
将“礼”纳入“法”?这简直是石破天惊之语!
张苍的声音压过骚动,继续阐述,带着一种构建体系的激情:
“例如,孝道!现行秦律已有对不孝之罚,然或可更加细化、更具引导性!可将‘赡养父母’、‘父母疾须侍奉’等具体要求,明确写入《户律》或《徭律》之豁免条款,使孝行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受到律法明确保障、甚至奖励的权利与义务!”
“又如诚信!可将商业交易中的‘欺诈’、‘背信’行为,在《关市律》中予以更严厉的惩处,并鼓励使用标准契约,将‘诚信’这一道德准则,转化为受律法强力维护的交易原则!”
“再如尊卑伦常!并非恢复世卿世禄,而是将‘忠君’、‘敬上’之基本要求,融入《置吏律》、《军律》之中,使其成为官员、将士晋升考核之重要标准!”
他环视全场,目光灼灼:
“如此,‘礼’之精神,便不再是悬浮于空中的道德说教,而是化为了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律法条文!道德教化,因此获得了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更能深入人心!而律法之执行,也因此拥有了更广泛的道德认同作为基础,更能减少阻力,更能体现‘罚当其罪’、‘教化为先’的仁恕之道!”
他最终掷地有声地总结:
“此非简单的‘礼法并行’,而是‘礼入于法’!是德与法的深度融合,是道德自律与法律他律的完美统一!是以律法为载体,承载和推行最核心的道德价值!如此构建的秩序,方能根植于人心,外固于律令,真正坚不可摧!”
“此乃,‘德法相辅’,构建万世太平之新秩序!”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张苍这番话,已经完全超越了单纯的法家范畴,也超越了儒家“礼法并行”的构想。
他是在以一个法学家的严谨和体系构建能力,试图将儒家核心价值“收编”入律法体系,打造一个以“法”为骨架、融“德”于血肉的全新统治思想体系!
这已不是在辩论,而是在开创!
叔孙通站在原地,脸上的从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震惊与一丝茫然。
他本想为儒家争取一个“并行”的空间,对方却直接提出要将儒家“吞并”、“消化”进法家体系!
这……这简直……
李斯猛地睁大了眼睛,身体前倾,死死盯着台上的张苍。
这小子……这小子竟然敢!
他竟然想……李斯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意识到,张苍所图,远非赢得一场辩论,而是要重塑帝国的思想根基!
御座之上,一直如同雕塑般的始皇嬴政,冕旒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他放在御案上的手,指节微微收紧。
满场皆惊!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回荡着那四个字——
礼入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