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判决之后,余波荡漾-《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各位股东们来帮忙上上评价,50个点赞评价就能出分了!感谢股东们,帮帮忙!】

  张苍那声“无效契约”的余音,仿佛仍在御史府公堂的梁柱间嗡鸣,但其引发的海啸,已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咸阳,乃至更遥远的地方。

  判决既下,张苍没有任何迟疑,立刻签署了正式的判词:

  “依《法经》‘借假不廉’之法理,乌氏保与田轸所立契约,乘人之危,显失公平,自始无效!田轸无需偿还所谓欠款十五金,此前已支付之部分,着乌氏保限期返还!”

  “乌氏保涉嫌与渭阳君府清客文不识勾结,设局欺诈,证据确凿,即刻收押,立案严查!”

  “清客文不识,身为见证,参与欺诈,一并收押,追究其责!”

  命令下达,玄癸率领黑冰台卫士当即上前,在乌氏保杀猪般的嚎叫和文不识面无人色的沉默中,将两人械具加身,押往廷尉大牢。

  而田轸,则在片刻的呆滞后,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嚎,那哭声不再是绝望,而是劫后余生的狂喜与对张苍如山如海的感激,他对着张苍离去的方向重重叩首,直至额前见血,被不忍的吏员扶起送回家中。

  渭阳君嬴倬的府邸,再次传出了瓷器碎裂的刺耳声响。

  与上次家臣被拿下的阴沉不同,这一次,嬴倬是真正的勃然大怒,额角青筋暴跳。

  “狂悖!无法无天!”他一把将案几上的茶具扫落在地,对着聚集而来的几位宗室和老牌勋贵怒吼,“他张苍算个什么东西?!竟敢妄释律法!以什么狗屁《法经》故纸,什么‘借假不廉’的虚理,就敢公然否定白纸黑字的契约?!这置我大秦律法威严于何地?!此例一开,日后勋贵之家,还有何产业安全可言?契约文书,还有何信用可讲?!”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宗室捶胸顿足:“此子不除,国将不国!他今天能凭心意断契约,明天就能凭心意夺你我封地!陛下怎能容他如此胡作非为!”

  “必须弹劾!联合弹劾!”另一位以暴躁着称的关内侯咬牙切齿,“参他个‘罔顾国法’、‘擅权乱政’、‘动摇国本’!我等联名上奏,就不信陛下会继续偏袒这个祸乱朝纲的狂徒!”

  “对!联名弹劾!”

  “不仅要弹劾他此次妄断之罪,还要追究他此前诸多‘专横’之行!”

  “务必要陛下罢其官,夺其职,明正典刑!”

  愤怒的火焰在旧贵族集团中熊熊燃烧,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张苍此举,触碰的不仅仅是渭阳君一人的颜面,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特权基础和规则壁垒。

  一道道充满怒火与攻讦的奏疏,被紧急书写、用印,如同带着毒刺的箭矢,瞄准了那座至高无上的章台宫。

  与旧贵族府邸的暴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咸阳城内的酒肆、茶馆、坊间巷陌。

  “听说了吗?张青天把那吃人的黑心契约给废了!”

  “真的?那田轸不用还那十五金了?”

  “千真万确!不但不用还,之前被坑的钱还能要回来!乌氏保和那个什么君府的清客,全都被抓进大牢了!”

  “老天开眼啊!张青天真是咱们的活菩萨!”

  “我就说嘛,张御史跟别的官不一样!他是真替咱们小民做主!”

  “以后要是再遇到这等黑心契约,咱们也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得去求张青天!”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底层士人、普通商户、贩夫走卒间飞速传播。

  许多人将张苍“引《法经》、破契约”的事迹编成简单的歌谣传唱,更有甚者,偷偷将张苍的画像与“法家真仙”、“铁面青天”的字样一同供奉起来。

  张苍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能斩妖除魔的“仙官”,更是一个能用法理为他们撑起一片青天的“父母官”。

  卫尉衙署内,章邯刚刚巡视完宫禁回到值房,副将便迫不及待地将御史府公堂上那石破天惊的一幕,绘声绘色地向他禀报。

  章邯执笔准备记录巡况的手,悬在了半空。

  他缓缓放下笔,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引《法经》……‘借假不廉’……判契约无效?”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一向沉稳的脸上,肌肉微微抽动。

  他脑海中浮现出东市那日,张苍面对混乱从容不迫,现场审讯揪出元凶的干练;又闪过听闻其斩龙、破巫、劾宗室时的种种。但那些,似乎都不及今日听闻此事带来的冲击强烈。

  ‘原来法……竟可如此用之……’ 章邯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自幼习武,熟读兵书,对律法的认知,更多是停留在“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的层面,何曾想过,那冰冷的律条背后,竟还蕴含着如此深邃的、可随道义而灵活运用的“精神”?

  ‘不拘泥于文字,直指律法本意之公平核心……这张苍,非常人也!’ 一种前所未有的钦佩, 混合一丝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在章邯这位青年将领的心中油然而生。

  他隐隐感觉到,张苍所做的,或许是在开辟一条他从未想象过的道路。

  就在田轸母子于破屋中相拥而泣,就在咸阳闾巷间传颂青天之名,就在章邯于值房内沉思震撼之际——

  一份份措辞严厉、引经据典、罗列罪状,盖着诸多宗室、勋贵显赫印信的弹劾奏疏,如同冬日里最冰冷的雪片,穿过重重宫门,越过无数双或担忧或幸灾乐祸的眼睛,最终,堆积在了帝国最高统治者,始皇嬴政那宽大而冰冷的御案之上。

  它们无声,却重若千钧。

  它们等待着,那位深不可测的帝王,最终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