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内,今日的朝会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压顶。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或明或暗,皆聚焦于那孤身立于玉阶之下的年轻御史身上。
御座之上的始皇嬴政,依旧是那副万年冰封的威严模样,唯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偶尔掠过殿下众人时,带起一丝难以察觉的波澜。
“陛下!”未等常规议事开始,一位须发皆张的老宗室便迫不及待地出列,手持玉笏,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正是昨日在渭阳君府邸咆哮的其中一位,“臣等联名弹劾御史张苍,罔顾国法,擅权乱政,罪不容赦!”
他话音未落,身后立刻站出七八位勋贵宗室,齐声附和:“臣等附议!”
那老宗室深吸一口气,如同宣读讨逆檄文,声音响彻大殿:
“张苍审理乌氏保借贷一案,无视双方自愿签订、白纸黑字之契约,竟以虚无缥缈之《法经》旧文,牵强附会所谓‘借假不廉’之名,悍然判决契约无效!此例一开,我大秦律法之严肃性、稳定性何在?!契约文书之公信力何存?!”
另一位关内侯立刻接口,语气更加激烈:“陛下!张苍此举,名为引经据典,实为‘徇私枉法’!其因与渭阳君府有隙,便借此案打击报复,不惜破坏商事根基,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不仅如此!”又一人补充道,“他屡次三番,以律法之名,行专横之实!泾河之事,尚可说是斩妖除魔;南郡之行,亦可谓平定祸乱;然栎阳田宅案,已越界插手宗室!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妄释律法!长此以往,朝廷纲纪必将败坏于此獠之手!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罢黜张苍,以正视听!”
一时间,朝堂之上,攻讦之声此起彼伏,如同群鸦鼓噪,将所有的罪名都扣向那独自站立的身影。
许多中立官员面露忧色,暗自摇头,觉得张苍此次恐怕在劫难逃。
李斯垂首站在文官首位,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神游天外,不置一词。
面对这汹涌的攻势,张苍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撩袍躬身,声音清朗,竟丝毫不被这滔天声浪所压倒:
“陛下!诸公所言,臣不敢苟同!”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扫过那些弹劾他的宗室勋贵:
“臣所依仗,非是虚无缥缈之说,乃是《法经》明文!李悝变法,集诸国刑律之精华,其《杂律》篇中‘借假不廉’之条,正是为惩处此等假借契约形式,行盘剥欺诈之实的恶行!此非臣杜撰,乃是古圣先贤之明训!”
他转而面向御座,语气沉凝:
“陛下统一四海,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旨在建立万世不移之秩序。然,秩序之基,在于公平!若律法只能保护形式完备之契约,却对其中蕴含的乘人之危、显失公平视而不见,则此律法,与助纣为虐之凶器何异?!”
“乌氏保勾结权贵清客,利用士子田轸母病危殆之机,诱签巨债,其行可鄙,其心可诛!若依诸公所言,维护此等契约,则天下寒门士子,无数升斗小民,谁人还敢信这世间尚有公道?!谁人还能信我大秦律法能护其周全?!”
“臣判此契无效,非是破坏律法威严,正是要维护律法追求公平正义之根本精神!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定分止争,方能让我大秦律法,深入人心,成为护佑万民之甲胄,而非豪强巧取豪夺之工具!”
张苍的话语,条理清晰,掷地有声,引据经典,紧扣“公平”二字,将一己之判,拔高到了维护帝国统治根基和律法灵魂的高度!
旧贵族们被他这番义正辞严驳得面色铁青,想要反驳,却发现对方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一时语塞,只能怒目而视。
整个朝堂,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始皇嬴政,自始至终都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殿下激烈的争吵与他无关。
直到双方都陈述完毕,他才缓缓抬起眼皮,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光柱,扫过全场。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与暗流:
“众卿之意,朕已尽知。”
他微微停顿,每一个字都如同刻印在空气中:
“御史张苍,此次判决,引《法经》旧文,释‘借假不廉’之理,于现有律法条文而言,确属突破。”
旧贵族们闻言,脸上刚露出一丝喜色,以为陛下要追究其“妄释”之罪。
然而,始皇话锋陡然一转:
“然——”
“其判,于‘情理’无亏!乌氏保之行,确系乘人之危,有失诚信!”
“其判,于‘国’有利!惩奸商,护寒士,彰公平,正合朕一统天下,建立秩序之本意!”
“故,”嬴政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准其所判!”
“陛下!”几个老宗室失声惊呼,满脸难以置信。
嬴政却根本不看他们,目光落在张苍身上,继续道:
“然,”
又是一个“然”字,让所有人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律法之解释,关乎国本,不可轻慢,更不可由一人随意为之。”
他语气转为严肃:“御史张苍,此次虽情有可原,然程序终有瑕疵。罚俸三月,以示警醒!”
罚俸三月!这对于一位御史而言,不过是无关痛痒的惩戒。
但这还没完!
嬴政最后下达的指令,才真正显露出其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另,命御史张苍,将此番判决所依据之《法经》法理、‘借假不廉’之阐释,以及对此类‘乘人之危、显失公平’契约之处理原则,详加撰述,形成条文,呈报于朕!”
“朕将批转廷尉府,召集博士、法吏,共同参详、评议!若此理果真可行,或可增补入律,以为后世遵循!”
此言一出,满朝皆寂!
罚俸是敲打,是给旧贵族一个交代。
而让其撰文呈报,供廷尉府参详,则是将张苍这次“突破性”的判例和法理,正式纳入了官方的、合法的讨论和立法程序!
这意味着,张苍的“法理”不再是他个人的“妄释”,而是得到了皇帝认可、需要朝廷权威机构严肃对待的“学说”!一旦被廷尉府采纳,甚至增补入律,那将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各打五十大板,却又暗度陈仓!
既维护了张苍,保全了变法成果,安抚了暴怒的旧贵族,更以一种更高明的方式,将张苍那套可能动摇现有利益格局的“法理”,纳入了可控的、官方的轨道之中!
帝王心术,平衡之道,运用得淋漓尽致!
张苍心中巨震,他瞬间明白了始皇的深意,立刻躬身:“臣,领旨!谢陛下!”
旧贵族们面面相觑,还想再争,但看着始皇那已然恢复古井无波的面容,感受到那不容置疑的威压,终究没人敢再出声。
他们知道,这一次,他们又输了,而且输得更加彻底——对方连“法理”都要被官方收编了!
朝会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结束。
张苍手持那份沉甸甸的“罚俸”与“撰文”并存的旨意,步出麒麟殿。他知道,自己脚下的路,看似被始皇拓宽了,实则布满了更加隐秘的荆棘。
而嬴政,则在高高的御座上,俯瞰着群臣退去的背影,目光深邃。
水,既然已经搅动,那便看看,最终能养出怎样的鱼龙。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或明或暗,皆聚焦于那孤身立于玉阶之下的年轻御史身上。
御座之上的始皇嬴政,依旧是那副万年冰封的威严模样,唯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偶尔掠过殿下众人时,带起一丝难以察觉的波澜。
“陛下!”未等常规议事开始,一位须发皆张的老宗室便迫不及待地出列,手持玉笏,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正是昨日在渭阳君府邸咆哮的其中一位,“臣等联名弹劾御史张苍,罔顾国法,擅权乱政,罪不容赦!”
他话音未落,身后立刻站出七八位勋贵宗室,齐声附和:“臣等附议!”
那老宗室深吸一口气,如同宣读讨逆檄文,声音响彻大殿:
“张苍审理乌氏保借贷一案,无视双方自愿签订、白纸黑字之契约,竟以虚无缥缈之《法经》旧文,牵强附会所谓‘借假不廉’之名,悍然判决契约无效!此例一开,我大秦律法之严肃性、稳定性何在?!契约文书之公信力何存?!”
另一位关内侯立刻接口,语气更加激烈:“陛下!张苍此举,名为引经据典,实为‘徇私枉法’!其因与渭阳君府有隙,便借此案打击报复,不惜破坏商事根基,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不仅如此!”又一人补充道,“他屡次三番,以律法之名,行专横之实!泾河之事,尚可说是斩妖除魔;南郡之行,亦可谓平定祸乱;然栎阳田宅案,已越界插手宗室!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妄释律法!长此以往,朝廷纲纪必将败坏于此獠之手!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罢黜张苍,以正视听!”
一时间,朝堂之上,攻讦之声此起彼伏,如同群鸦鼓噪,将所有的罪名都扣向那独自站立的身影。
许多中立官员面露忧色,暗自摇头,觉得张苍此次恐怕在劫难逃。
李斯垂首站在文官首位,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神游天外,不置一词。
面对这汹涌的攻势,张苍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撩袍躬身,声音清朗,竟丝毫不被这滔天声浪所压倒:
“陛下!诸公所言,臣不敢苟同!”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扫过那些弹劾他的宗室勋贵:
“臣所依仗,非是虚无缥缈之说,乃是《法经》明文!李悝变法,集诸国刑律之精华,其《杂律》篇中‘借假不廉’之条,正是为惩处此等假借契约形式,行盘剥欺诈之实的恶行!此非臣杜撰,乃是古圣先贤之明训!”
他转而面向御座,语气沉凝:
“陛下统一四海,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旨在建立万世不移之秩序。然,秩序之基,在于公平!若律法只能保护形式完备之契约,却对其中蕴含的乘人之危、显失公平视而不见,则此律法,与助纣为虐之凶器何异?!”
“乌氏保勾结权贵清客,利用士子田轸母病危殆之机,诱签巨债,其行可鄙,其心可诛!若依诸公所言,维护此等契约,则天下寒门士子,无数升斗小民,谁人还敢信这世间尚有公道?!谁人还能信我大秦律法能护其周全?!”
“臣判此契无效,非是破坏律法威严,正是要维护律法追求公平正义之根本精神!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定分止争,方能让我大秦律法,深入人心,成为护佑万民之甲胄,而非豪强巧取豪夺之工具!”
张苍的话语,条理清晰,掷地有声,引据经典,紧扣“公平”二字,将一己之判,拔高到了维护帝国统治根基和律法灵魂的高度!
旧贵族们被他这番义正辞严驳得面色铁青,想要反驳,却发现对方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一时语塞,只能怒目而视。
整个朝堂,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始皇嬴政,自始至终都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殿下激烈的争吵与他无关。
直到双方都陈述完毕,他才缓缓抬起眼皮,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光柱,扫过全场。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与暗流:
“众卿之意,朕已尽知。”
他微微停顿,每一个字都如同刻印在空气中:
“御史张苍,此次判决,引《法经》旧文,释‘借假不廉’之理,于现有律法条文而言,确属突破。”
旧贵族们闻言,脸上刚露出一丝喜色,以为陛下要追究其“妄释”之罪。
然而,始皇话锋陡然一转:
“然——”
“其判,于‘情理’无亏!乌氏保之行,确系乘人之危,有失诚信!”
“其判,于‘国’有利!惩奸商,护寒士,彰公平,正合朕一统天下,建立秩序之本意!”
“故,”嬴政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准其所判!”
“陛下!”几个老宗室失声惊呼,满脸难以置信。
嬴政却根本不看他们,目光落在张苍身上,继续道:
“然,”
又是一个“然”字,让所有人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律法之解释,关乎国本,不可轻慢,更不可由一人随意为之。”
他语气转为严肃:“御史张苍,此次虽情有可原,然程序终有瑕疵。罚俸三月,以示警醒!”
罚俸三月!这对于一位御史而言,不过是无关痛痒的惩戒。
但这还没完!
嬴政最后下达的指令,才真正显露出其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另,命御史张苍,将此番判决所依据之《法经》法理、‘借假不廉’之阐释,以及对此类‘乘人之危、显失公平’契约之处理原则,详加撰述,形成条文,呈报于朕!”
“朕将批转廷尉府,召集博士、法吏,共同参详、评议!若此理果真可行,或可增补入律,以为后世遵循!”
此言一出,满朝皆寂!
罚俸是敲打,是给旧贵族一个交代。
而让其撰文呈报,供廷尉府参详,则是将张苍这次“突破性”的判例和法理,正式纳入了官方的、合法的讨论和立法程序!
这意味着,张苍的“法理”不再是他个人的“妄释”,而是得到了皇帝认可、需要朝廷权威机构严肃对待的“学说”!一旦被廷尉府采纳,甚至增补入律,那将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各打五十大板,却又暗度陈仓!
既维护了张苍,保全了变法成果,安抚了暴怒的旧贵族,更以一种更高明的方式,将张苍那套可能动摇现有利益格局的“法理”,纳入了可控的、官方的轨道之中!
帝王心术,平衡之道,运用得淋漓尽致!
张苍心中巨震,他瞬间明白了始皇的深意,立刻躬身:“臣,领旨!谢陛下!”
旧贵族们面面相觑,还想再争,但看着始皇那已然恢复古井无波的面容,感受到那不容置疑的威压,终究没人敢再出声。
他们知道,这一次,他们又输了,而且输得更加彻底——对方连“法理”都要被官方收编了!
朝会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结束。
张苍手持那份沉甸甸的“罚俸”与“撰文”并存的旨意,步出麒麟殿。他知道,自己脚下的路,看似被始皇拓宽了,实则布满了更加隐秘的荆棘。
而嬴政,则在高高的御座上,俯瞰着群臣退去的背影,目光深邃。
水,既然已经搅动,那便看看,最终能养出怎样的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