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赴死的惨状,竟要被她亲眼目睹。
方才释然赴死之心,此刻骤然崩碎。
请看看以下
——————————————
怒火如潮,顷刻吞噬理智。
\"王道又何妨!\"
\"这纷乱世间,唯有霸道可定乾坤!\"
\"刘备,伯符岂会败于你手!\"
\"他必取你性命,以报我血仇——\"
周瑜猛然挣扎起身,喉间迸发凄厉嘶吼。
寒光闪过。
\"嚓!\"
利刃断首,血溅三尺。
猩红场景惊得小乔急转螓首,纤指紧掩双眸。
\"婉儿妹妹,何事惊慌?\"
黄月英款步近前。
小乔仍不敢回望,玉臂微颤指向后方:\"那人头落地者...是周公瑾。\"
\"当日孙策虏我,原欲献予此人。\"
\"方才...似乎见他身首异处...\"
黄月英侧身观望,须臾了然:\"原是夫君勘破其计,设伏尽诛柴桑守军,生擒周瑜。\"
\"此獠效死孙策,又恃世家傲骨,怎肯臣服寒门雄主?\"
\"定是夫君谏言除之。\"
她眸闪慧光,三言两语便理清因果。
小乔檀口微张:\"家父曾言,周公瑾乃江淮智帅之首,孙策得之若刘邦获韩信...\"
\"未料竟落得如此下场?\"
黄月英菱唇轻撇:\"周瑜确负韬略,可惜...\"
\"他遇上的是我家夫君。\"
\"夫君神机冠绝古今,纵张良再世亦难企及。\"
\"败亡于此,何足为奇?\"
谈及夫婿,她眼角眉梢俱是傲意。
小乔怔立原地,心潮难平。
——————————————
山间薄雾缭绕,她又一次抬眼望向城墙高处。
那道清逸出尘的身影恰好映入眼帘,青衫迎风而动。
\"秦子璟...\"
\"世间竟真有这般人物...\"
少女睫毛轻颤,指尖无意识绞着衣带,眸底泛起粼粼波光。
###
彭泽湖畔,江东大营旌旗猎猎。
\"韩老将军虽损兵四千,柴桑城中尚有六千精锐。\"吕蒙指尖划过牛皮地图,\"以公瑾之才,守城三月当无大碍。\"
帐内灯火将他身影投在帷幔上,随话音轻轻晃动。
\"待刘备师老兵疲,主公再以逸待劳...\"
孙策指节叩着案几,眉间阴翳渐散:\"子明此计甚妙!\"
青铜酒樽映出他舒展的眉宇:\"公瑾再不济,总不至于...\"
话音戛然而止。
潘璋踉跄闯入时带翻灯台,蜡泪溅在军报朱砂印上:\"柴桑...陷了!\"
\"周都督他...\"
酒樽坠地,琼浆渗入泥土。
孙策手中的酒杯猛然滑落,砸在地上。
柴桑城……丢了?
六千守军全军覆没?
周瑜死于刘备之手?
孙策如遭雷击,僵立当场,酒水溅湿衣衫也毫无察觉。
他恍惚间以为自己醉了,所见所闻皆是幻梦。
这怎么可能!
吕蒙方才还断言,柴桑城粮草充足,周瑜统兵有方,坚守三月不成问题。
怎会转眼间城破人亡?
“荒谬!胡言乱语!”
“周瑜再怎么败,也不至于连一座城都守不住!”
“我了解他,他绝非无能之辈!”
“你胡说!”
孙策猛然起身,怒不可遏地冲着潘璋大吼。
吕蒙同样震惊失色,听闻孙策怒斥,也急忙附和道:
“周都督用兵如神,绝不可能一月之内就失守柴桑!”
“此事蹊跷,潘将军,是否消息有误?”
主臣二人皆不信。
潘璋却高举帛书,满脸苦涩道:
“主公,此事千真万确,末将岂敢欺瞒!”
“刘备采纳秦牧之计,焚毁城中粮草,周都督被迫突围,不料中了埋伏。”
“详情在此,请主公过目!”
孙策胸腔一窒,猛地夺过帛书。
吕蒙也顾不得礼数,凑上前去一同查看。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刘备采纳秦牧之计,派鲁肃招降丁奉、蒋钦, ** 焚毁柴桑粮仓...
周瑜自诩智谋过人,佯攻东门实则从南门突围,岂料秦牧早已窥破玄机,命刘备重兵设伏...
及至周瑜兵败被擒,秦牧力谏刘备将其处决...
这些尘封旧事,帛卷上笔墨犹新。
** 总是如此残酷。
柴桑——江东西陲要塞,苦心经营的重镇。
周瑜——孙策最倚重的结义兄弟,江东第一大将。
竟尽数葬送于刘备之手。
覆灭在秦牧的鬼神莫测之谋中!
\"大耳贼!\"
\"秦牧!\"
\"汝等奸佢,安敢害我公瑾,夺我城池!\"
\"我孙伯符定将尔等千刀万剐——\"
孙策双目赤红如血,面容扭曲似修罗,喉间迸出撕心裂肺的怒吼。
军报在他掌中化作漫天碎雪。
吕蒙望着纷扬的纸屑,怅然叹道:\"未料秦牧奸猾至此!周都督何等睿智,竟被其玩弄于鼓掌!\"
他突觉脊背发寒,如坠冰窟。
黄盖、韩当、周瑜...
这些孙策股肱之臣,皆殁于秦牧谋算。
如今自己骤登高位,俨然接替周瑜之职。
来日与秦牧对弈...
可会重蹈覆辙?
一念及此,吕蒙指尖微微战栗。
\"柴桑陷落、周都督殉国,虽系秦牧狡诈所致。\"
\"然究其根本,实因蒋钦、丁奉二贼焚粮叛变。\"
鲁子敬引荐的两名叛将背主投敌,全是因他居中牵线!
朱君理再度进言,将战败之责尽数推向子敬,意在开解伯符。
伯符闻言暴怒,双目赤红如血,厉声咆哮:
\"这叛贼罪该万死!若非他从中作祟,公瑾怎会弃城而走!\"
\"传令!掘开鲁氏坟茔,将其亲族遗骸尽数焚为齑粉!\"
朱治与子明相顾蹙眉——鲁氏满门已遭诛戮,如今竟连逝者亦不得安宁。此等泄愤之举,实非明主所为。然二人慑于主公盛怒,未敢进谏。
待伯符怒斥半晌,颓然跌坐阶前,吕蒙方敢低声进言:
\"柴桑既失,刘备必顺江东进。望主公早作决断,以御强敌。\"
伯符神色萎顿,哑声问道:
\"子明、君理,可有退敌良策?\"
\"柴桑沦陷,我军再损兵万余,眼下兵员已捉襟见肘。\"
\"末将认为,以现有兵力已难以固守江北各城。\"
\"主公当果断弃守,将合肥等淮南城池尽数放弃,收拢兵力退守皖口,集中军力阻击刘备西进。\"
吕蒙直截了当献上谏言。
孙策心头如刀绞般痛惜,踌躇许久后,终是不甘地挥手:
\"就依你之计,传令凌统等人立即弃守合肥诸城,率部赶往皖口会师。\"
吕蒙暗自松了口气,继而进言:
\"主公第二件要务,是责令仲谋公子尽快向江东各大世家示好,与他们达成和解。\"
\"唯有与这些豪族化干戈为玉帛,方能稳住江东民心,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招募新军。\"
\"单凭现有兵力拆东补西终究无济于事,唯有速募新兵才能弥补连败之损。\"
孙策拧紧眉头,沉默不语。
当年他横扫江东时何等肆意张狂。
不降者杀,不服者杀,出言不逊者杀,看着碍眼者亦杀。
直杀得江东豪杰尸横遍野,人人自危。
彼时他如日中天,自以为武力可碾压一切,视江东士族如草芥。
而今接连遭刘备重创,损兵折将,军威大不如前。
他猛然发觉,莫说用武力威慑江东士族,如今反倒要仰仗这些豪强的支持才能抵御刘备。
理智告诉他吕蒙所言极是,必须向江东豪强示弱。
可小霸王与生俱来的傲气,却容不得他低头。
\"主公,能屈能伸方为真豪杰。\"
\"何况昔日反对主公的江东人,早已被主公肃清,余者皆已畏服。\"
\"主公稍施恩惠,令其为己所用,反倒是他们的荣幸。\"
\"恳请主公以孙氏基业为重。\"
朱治婉转地为孙策铺就台阶。
孙策沉吟许久,终是无奈地挥了挥手:
\"就依你二人所言,给他们些甜头,好叫他们为我所用。\"
\"这等琐事,我懒得理会,且交予仲谋处置。\"
\"我会拟一道手谕,将江东各郡的军政要务尽数托付于他。\"
吕蒙心头一松,连忙称颂主公英明。
\"最后一桩,便是盘踞泾县的太史慈部众。\"
\"此人拥兵自重,始终不肯归顺,更拖住程老将军五千精锐。\"
\"若能在大耳贼东进前剿灭此贼,实为上策。\"
\"既可安定后方,又能解放程老将军兵马,解我兵力之困......\"
吕蒙指向东南方向。
提起太史慈,孙策便怒不可遏。
那刘繇旧部盘踞豫章与丹阳交界,屡次拒绝招安。
他几次想亲征讨伐,却总因故半途而废。
这太史慈的据点西可威逼柴桑,东能进犯建业。
迫使他不得不分派程普率五千精兵戒备。
\"给我半月时日,必能剿灭此贼,永绝后患!\"
孙策信心满满,却又话锋一转:
\"但若征讨太史慈,需调走大半兵马,只怕大耳贼会乘虚东下。\"
\"届时皖口守军,恐难抵挡那大耳贼!\"
朱治无计可施,唯有叹息。
孙策左右为难。
此时。
吕蒙眼中忽现精光,唇边掠过一丝深意。
\"刘备若顺流东下,必以水师为先锋。\"
\"只要能阻其水军,便可守住皖口,遏其东进。\"
\"末将有一计,仅需八千水军,四百战船,便可挡住大耳贼半月!\"
孙策神情振奋,连忙追问:\"子明可有良策?\"
吕蒙从容不迫地说出了自己的谋划。
孙策越听越是欣喜,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子明此计真是出人意表,精妙绝伦!\"
听完后,孙策拍案叫绝,欣喜若狂。原先因柴桑陷落和周瑜之死带来的阴郁,此刻烟消云散。
\"我虽失去公瑾,却得到子明这般奇才,胜过周瑜十倍有余!\"孙策拍着吕蒙的肩膀,郑重说道:\"即日起任命你为水军都督,统领八千水军驻守皖口。你就按计行事,放手施为。十五日内,我必平定太史慈回师皖口。\"
吕蒙受宠若惊,这任命意味着他已成为孙策麾下最受器重的将领。他当即跪拜道:\"蒙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孙策望向柴桑方向,冷笑道:\"刘备,你害死公瑾,却不知天赐我子明。妄想染指江东,不过是痴人说梦!\"
随即,孙策率军东返皖口,继而统领一万八千精兵南下直取泾县。吕蒙则统率水军坐镇皖口,三日间召集数百工匠,沿江展开声势浩大的工程。
方才释然赴死之心,此刻骤然崩碎。
请看看以下
——————————————
怒火如潮,顷刻吞噬理智。
\"王道又何妨!\"
\"这纷乱世间,唯有霸道可定乾坤!\"
\"刘备,伯符岂会败于你手!\"
\"他必取你性命,以报我血仇——\"
周瑜猛然挣扎起身,喉间迸发凄厉嘶吼。
寒光闪过。
\"嚓!\"
利刃断首,血溅三尺。
猩红场景惊得小乔急转螓首,纤指紧掩双眸。
\"婉儿妹妹,何事惊慌?\"
黄月英款步近前。
小乔仍不敢回望,玉臂微颤指向后方:\"那人头落地者...是周公瑾。\"
\"当日孙策虏我,原欲献予此人。\"
\"方才...似乎见他身首异处...\"
黄月英侧身观望,须臾了然:\"原是夫君勘破其计,设伏尽诛柴桑守军,生擒周瑜。\"
\"此獠效死孙策,又恃世家傲骨,怎肯臣服寒门雄主?\"
\"定是夫君谏言除之。\"
她眸闪慧光,三言两语便理清因果。
小乔檀口微张:\"家父曾言,周公瑾乃江淮智帅之首,孙策得之若刘邦获韩信...\"
\"未料竟落得如此下场?\"
黄月英菱唇轻撇:\"周瑜确负韬略,可惜...\"
\"他遇上的是我家夫君。\"
\"夫君神机冠绝古今,纵张良再世亦难企及。\"
\"败亡于此,何足为奇?\"
谈及夫婿,她眼角眉梢俱是傲意。
小乔怔立原地,心潮难平。
——————————————
山间薄雾缭绕,她又一次抬眼望向城墙高处。
那道清逸出尘的身影恰好映入眼帘,青衫迎风而动。
\"秦子璟...\"
\"世间竟真有这般人物...\"
少女睫毛轻颤,指尖无意识绞着衣带,眸底泛起粼粼波光。
###
彭泽湖畔,江东大营旌旗猎猎。
\"韩老将军虽损兵四千,柴桑城中尚有六千精锐。\"吕蒙指尖划过牛皮地图,\"以公瑾之才,守城三月当无大碍。\"
帐内灯火将他身影投在帷幔上,随话音轻轻晃动。
\"待刘备师老兵疲,主公再以逸待劳...\"
孙策指节叩着案几,眉间阴翳渐散:\"子明此计甚妙!\"
青铜酒樽映出他舒展的眉宇:\"公瑾再不济,总不至于...\"
话音戛然而止。
潘璋踉跄闯入时带翻灯台,蜡泪溅在军报朱砂印上:\"柴桑...陷了!\"
\"周都督他...\"
酒樽坠地,琼浆渗入泥土。
孙策手中的酒杯猛然滑落,砸在地上。
柴桑城……丢了?
六千守军全军覆没?
周瑜死于刘备之手?
孙策如遭雷击,僵立当场,酒水溅湿衣衫也毫无察觉。
他恍惚间以为自己醉了,所见所闻皆是幻梦。
这怎么可能!
吕蒙方才还断言,柴桑城粮草充足,周瑜统兵有方,坚守三月不成问题。
怎会转眼间城破人亡?
“荒谬!胡言乱语!”
“周瑜再怎么败,也不至于连一座城都守不住!”
“我了解他,他绝非无能之辈!”
“你胡说!”
孙策猛然起身,怒不可遏地冲着潘璋大吼。
吕蒙同样震惊失色,听闻孙策怒斥,也急忙附和道:
“周都督用兵如神,绝不可能一月之内就失守柴桑!”
“此事蹊跷,潘将军,是否消息有误?”
主臣二人皆不信。
潘璋却高举帛书,满脸苦涩道:
“主公,此事千真万确,末将岂敢欺瞒!”
“刘备采纳秦牧之计,焚毁城中粮草,周都督被迫突围,不料中了埋伏。”
“详情在此,请主公过目!”
孙策胸腔一窒,猛地夺过帛书。
吕蒙也顾不得礼数,凑上前去一同查看。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刘备采纳秦牧之计,派鲁肃招降丁奉、蒋钦, ** 焚毁柴桑粮仓...
周瑜自诩智谋过人,佯攻东门实则从南门突围,岂料秦牧早已窥破玄机,命刘备重兵设伏...
及至周瑜兵败被擒,秦牧力谏刘备将其处决...
这些尘封旧事,帛卷上笔墨犹新。
** 总是如此残酷。
柴桑——江东西陲要塞,苦心经营的重镇。
周瑜——孙策最倚重的结义兄弟,江东第一大将。
竟尽数葬送于刘备之手。
覆灭在秦牧的鬼神莫测之谋中!
\"大耳贼!\"
\"秦牧!\"
\"汝等奸佢,安敢害我公瑾,夺我城池!\"
\"我孙伯符定将尔等千刀万剐——\"
孙策双目赤红如血,面容扭曲似修罗,喉间迸出撕心裂肺的怒吼。
军报在他掌中化作漫天碎雪。
吕蒙望着纷扬的纸屑,怅然叹道:\"未料秦牧奸猾至此!周都督何等睿智,竟被其玩弄于鼓掌!\"
他突觉脊背发寒,如坠冰窟。
黄盖、韩当、周瑜...
这些孙策股肱之臣,皆殁于秦牧谋算。
如今自己骤登高位,俨然接替周瑜之职。
来日与秦牧对弈...
可会重蹈覆辙?
一念及此,吕蒙指尖微微战栗。
\"柴桑陷落、周都督殉国,虽系秦牧狡诈所致。\"
\"然究其根本,实因蒋钦、丁奉二贼焚粮叛变。\"
鲁子敬引荐的两名叛将背主投敌,全是因他居中牵线!
朱君理再度进言,将战败之责尽数推向子敬,意在开解伯符。
伯符闻言暴怒,双目赤红如血,厉声咆哮:
\"这叛贼罪该万死!若非他从中作祟,公瑾怎会弃城而走!\"
\"传令!掘开鲁氏坟茔,将其亲族遗骸尽数焚为齑粉!\"
朱治与子明相顾蹙眉——鲁氏满门已遭诛戮,如今竟连逝者亦不得安宁。此等泄愤之举,实非明主所为。然二人慑于主公盛怒,未敢进谏。
待伯符怒斥半晌,颓然跌坐阶前,吕蒙方敢低声进言:
\"柴桑既失,刘备必顺江东进。望主公早作决断,以御强敌。\"
伯符神色萎顿,哑声问道:
\"子明、君理,可有退敌良策?\"
\"柴桑沦陷,我军再损兵万余,眼下兵员已捉襟见肘。\"
\"末将认为,以现有兵力已难以固守江北各城。\"
\"主公当果断弃守,将合肥等淮南城池尽数放弃,收拢兵力退守皖口,集中军力阻击刘备西进。\"
吕蒙直截了当献上谏言。
孙策心头如刀绞般痛惜,踌躇许久后,终是不甘地挥手:
\"就依你之计,传令凌统等人立即弃守合肥诸城,率部赶往皖口会师。\"
吕蒙暗自松了口气,继而进言:
\"主公第二件要务,是责令仲谋公子尽快向江东各大世家示好,与他们达成和解。\"
\"唯有与这些豪族化干戈为玉帛,方能稳住江东民心,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招募新军。\"
\"单凭现有兵力拆东补西终究无济于事,唯有速募新兵才能弥补连败之损。\"
孙策拧紧眉头,沉默不语。
当年他横扫江东时何等肆意张狂。
不降者杀,不服者杀,出言不逊者杀,看着碍眼者亦杀。
直杀得江东豪杰尸横遍野,人人自危。
彼时他如日中天,自以为武力可碾压一切,视江东士族如草芥。
而今接连遭刘备重创,损兵折将,军威大不如前。
他猛然发觉,莫说用武力威慑江东士族,如今反倒要仰仗这些豪强的支持才能抵御刘备。
理智告诉他吕蒙所言极是,必须向江东豪强示弱。
可小霸王与生俱来的傲气,却容不得他低头。
\"主公,能屈能伸方为真豪杰。\"
\"何况昔日反对主公的江东人,早已被主公肃清,余者皆已畏服。\"
\"主公稍施恩惠,令其为己所用,反倒是他们的荣幸。\"
\"恳请主公以孙氏基业为重。\"
朱治婉转地为孙策铺就台阶。
孙策沉吟许久,终是无奈地挥了挥手:
\"就依你二人所言,给他们些甜头,好叫他们为我所用。\"
\"这等琐事,我懒得理会,且交予仲谋处置。\"
\"我会拟一道手谕,将江东各郡的军政要务尽数托付于他。\"
吕蒙心头一松,连忙称颂主公英明。
\"最后一桩,便是盘踞泾县的太史慈部众。\"
\"此人拥兵自重,始终不肯归顺,更拖住程老将军五千精锐。\"
\"若能在大耳贼东进前剿灭此贼,实为上策。\"
\"既可安定后方,又能解放程老将军兵马,解我兵力之困......\"
吕蒙指向东南方向。
提起太史慈,孙策便怒不可遏。
那刘繇旧部盘踞豫章与丹阳交界,屡次拒绝招安。
他几次想亲征讨伐,却总因故半途而废。
这太史慈的据点西可威逼柴桑,东能进犯建业。
迫使他不得不分派程普率五千精兵戒备。
\"给我半月时日,必能剿灭此贼,永绝后患!\"
孙策信心满满,却又话锋一转:
\"但若征讨太史慈,需调走大半兵马,只怕大耳贼会乘虚东下。\"
\"届时皖口守军,恐难抵挡那大耳贼!\"
朱治无计可施,唯有叹息。
孙策左右为难。
此时。
吕蒙眼中忽现精光,唇边掠过一丝深意。
\"刘备若顺流东下,必以水师为先锋。\"
\"只要能阻其水军,便可守住皖口,遏其东进。\"
\"末将有一计,仅需八千水军,四百战船,便可挡住大耳贼半月!\"
孙策神情振奋,连忙追问:\"子明可有良策?\"
吕蒙从容不迫地说出了自己的谋划。
孙策越听越是欣喜,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子明此计真是出人意表,精妙绝伦!\"
听完后,孙策拍案叫绝,欣喜若狂。原先因柴桑陷落和周瑜之死带来的阴郁,此刻烟消云散。
\"我虽失去公瑾,却得到子明这般奇才,胜过周瑜十倍有余!\"孙策拍着吕蒙的肩膀,郑重说道:\"即日起任命你为水军都督,统领八千水军驻守皖口。你就按计行事,放手施为。十五日内,我必平定太史慈回师皖口。\"
吕蒙受宠若惊,这任命意味着他已成为孙策麾下最受器重的将领。他当即跪拜道:\"蒙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孙策望向柴桑方向,冷笑道:\"刘备,你害死公瑾,却不知天赐我子明。妄想染指江东,不过是痴人说梦!\"
随即,孙策率军东返皖口,继而统领一万八千精兵南下直取泾县。吕蒙则统率水军坐镇皖口,三日间召集数百工匠,沿江展开声势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