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夕阳西下时,皖口江畔,一位年轻文士正静立岸边。江东军的大规模行动引起了他的注意。凝视良久后,他嘴角掠过一丝冷笑。

  “竟能想出如此计策阻截刘玄德水军东进,周瑜虽亡,小霸王帐下仍有高人……”

  轻叹一声,儒士撩袍而坐,从怀中摸出那封泛黄家书,指腹摩挲过褶皱的纸面。

  “游学数载,荆州竟已换了人间。”

  “观刘玄德行事,确有光武遗风,汉室三兴或许非虚。”

  “倒是那秦子璟……”他忽然轻笑,将家书按在膝头,“能令叔父在信中三次提及,这等人物岂能不遇?”

  江风掠过草亭时,年轻儒士眼底已凝出决断。

  “启程,柴桑。”

  扁舟推开浪沫溯江西去,留下半道未散的尾音。

  ——

  柴桑郡府内,一份沾着水汽的帛书正在众人手中传阅。

  “孙伯符究竟意欲何为?”

  刘备屈指叩着案几。帛书上墨迹分明写着:孙策亲率一万八千精兵直扑泾县,却在皖口江面悬起三道丈粗铁索。

  “太史慈盘踞丹豫边界,确似骨鲠在喉。”鲁肃捋须沉吟,“但这三条铁索……”

  烛火将众人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地晃动着建业方向。

  刘备面露疑惑,望向秦牧。

  \"孔明,孙策这三道铁链有何深意?\"

  秦牧有意考校 ** ,将帛书递与诸葛亮。

  诸葛亮凝神细观,片刻后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

  \"孙策元气受损,兵力空虚,故舍弃江北城池,集中兵力固守长江防线。\"

  \"讨伐太史慈之举,实为调动程普部五千精兵。\"

  \"如今皖口守军不足八千,若我军大举进攻,必难以抵挡。\"

  \"此三道铁链横亘江面,可阻我战船行进,弥补其兵力不足之弊。\"

  诸葛亮以树枝作画,在地面勾勒出江防态势。

  秦牧颔首赞许。

  刘备与鲁肃闻言顿悟。

  \"子璟,此计甚妙。\"刘备凝视地上图示,忧心道:\"铁链拦截江面,我军战船寸步难行。\"

  秦牧从容问道:\"献策之人必非庸才,可知皖口守将何人?\"

  刘备翻检情报,指着一份帛报道:\"细作来报,孙策已命吕蒙接替周瑜,统领水师。\"

  这是

  \"莫非这铁锁横江之策,出自吕蒙之手?\"

  刘备神色困惑,转向鲁肃问道:

  \"子敬,这位吕蒙究竟是何许人也?\"

  显然,吕蒙这个名字对刘备来说十分陌生。

  不仅是他,就连身为孙策旧部的鲁肃,乍听此名时也是一头雾水。

  苦思良久,鲁肃才勉强想起些零碎片段。

  \"若记忆无差,此人应是孙策部将秦当的妻弟。\"

  \"秦当战死后,他便接管了秦当旧部,继续效力于孙策帐下。\"

  \"后来孙策之弟孙权,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吕蒙便是其中之一。\"

  \"听说周瑜当年所献的烽火台之计,实为吕蒙所出。\"

  \"传闻孙策能够轻取合肥,也有此人的谋划之功。\"

  \"我所知就这些,此人确实颇有智谋将略。\"

  \"但孙策竟对他如此重用,让他接替周瑜的都督之位,倒是出人意料。\"

  听完鲁肃这番介绍。

  刘备脸上疑惑更甚,不禁追问:

  \"这吕蒙竟有这等本事,能得孙策如此器重?\"

  秦牧闻言暗自失笑。

  刘皇叔未免也太大惊小怪,天下间的奇人异士本就如过江之鲫。

  难道只许你刘玄德的荆州藏龙卧虎,就不许人家孙伯符的江东卧虎藏龙?

  \"如此说来,这铁锁横江之计,十有 ** 是吕蒙所谋。\"

  \"单论智谋韬略,此人犹在周瑜之上。\"

  秦牧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东吴四大都督中,若论统兵之能,周瑜自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但要说到战略远见,鲁肃犹胜周瑜一筹。

  至于吕蒙,虽欠缺战略眼光,与孙权相似只重眼前得失。

  可若单论奇谋巧计,确实无人能及。

  此人虽是行伍出身,却极少正面对敌,多用智取取胜。

  吕蒙以突袭荆州、暗算关羽而闻名。

  他擅长如烽火台、铁索横江这类战术巧思,虽非宏大战略,却独具匠心,正是其用兵特色。

  无论周瑜或鲁肃,都难以想出这般别出心裁的计策。

  \"吕蒙的智谋竟胜过周瑜?\"

  刘备听闻秦牧如此评价,大为震惊。

  他深知周瑜之能,若非遇上秦牧这等对手,恐怕早被其计谋所制。

  秦牧竟言吕蒙略胜一筹,刘备自然惊讶。

  \"江东人才济济,主公不必讶异。不过吕蒙仅长于奇谋,孙策用他接替周瑜,已显颓势,岂能不败。\"

  秦牧话锋一转:\"区区三条铁链就想阻我东进?吕蒙未免太过自负。主公放心,臣已有 ** 之策。\"

  刘备精神一振,仔细聆听。

  秦牧从容道出计策,听得刘备茅塞顿开:\"不想这铁索之计, ** 竟如此简单!\"

  \"吕蒙虽智谋超群,但在军师面前仍显不足!\"

  刘备立即下令依计行事。

  随后军议中,确定了东进建业的战略。

  一方面准备破索之策,一方面休整军队,调运粮草。

  同时安抚柴桑守军,分兵平定豫章诸县。

  议毕,陈到入帐禀报:\"主公,我军巡船截获一艘下游来船。\"

  江面小舟中,有位自称襄阳庞统的青衫书生前来投奔。

  秦牧眼中骤然闪过惊喜。

  凤雏先生!

  与卧龙齐名的谋士终于出现了。

  \"到底还是投向玄德公了...\"

  秦牧唇边泛起淡淡笑意。

  世人皆言:得卧龙凤雏其一,便可安定乱世。

  既然能为刘备招来诸葛亮,又怎会放过这位齐名的奇才?

  昔日攻破江陵救出庞德公时,他就曾询问庞统下落。

  庞德公告知,这位侄儿早在刘备南征前,就已前往江淮游历,结交各地豪杰。

  招揽之事只得暂且搁置。

  谁曾想,就在即将攻取柴桑、剑指建业的紧要关头,这位凤雏竟不请自来。

  \"可是庞德公那位侄儿?\"

  \"想必也是青年才俊,快请进来。\"

  刘备虽表欢迎,却显然不知此人分量。

  \"且慢!\"

  秦牧拦住传令兵,郑重拱手:

  \"主公,庞士元有安邦定国之才,智谋不在孔明之下。\"

  \"此等济世之才,主公当亲往相迎,方显求贤若渴之心。\"

  这番话引得满堂哗然。

  安邦定国!

  济世之才!

  这几个字的评价何其贵重。

  当今天下,能当得起这般赞誉者屈指可数!

  诸葛亮之才众人有目共睹,在谋士中仅次于秦牧。

  而这突然冒出的无名之辈——

  秦牧竟说他能与诸葛亮比肩?

  如此盛赞,令满座皆惊。

  \"子璟,这位庞家后生当真如此出众?\"

  刘备又惊又喜,语气中透着几分难以置信。

  先是得诸葛亮,又获鲁肃,秦牧都将他们誉为匡世之才。

  此刻又来了个庞统,竟也是经天纬地之才,主动前来投效。

  这份运气实在太好,好得让人不敢相信。

  秦牧闻言浅笑。

  若说诸葛亮最擅长堂堂之阵,那么庞统则精于奇谋制胜。

  二人一龙一凤,一正一奇,堪称绝配。

  史书上记载,正是靠着庞统的奇策,刘备才能顺利入蜀,一路势如破竹,几乎直捣成都。

  可惜这位善出奇谋的凤雏,骨子里带着冒险的天性,竟亲自率军冲锋,结果中箭身亡。

  庞统的意外陨落,迫使刘备急调诸葛亮入蜀,导致荆州防务空虚,无人能为关羽坐镇后方。

  最终荆州失守,云长败亡。

  倘若庞统尚在,孔明继续镇守荆州,必能防备孙权偷袭。

  刘备若能保住荆州,手握两州之兵北伐,天下归属犹未可知。

  当然,这些天机不可向刘备道破。

  秦牧只是淡然反问:\"主公可曾见我举荐之人有看走眼的时候?\"

  刘备猛然醒悟,欣喜道:\"军师慧眼如炬,所荐皆为当世奇才!你说这庞统是王佐之才,那必定不会有错。\"

  当即不再迟疑,亲自率领文武众臣出城相迎。

  柴桑城东。

  一袭墨色长衫的庞统正负手而立,年轻的面庞上隐约浮现焦虑之色。

  自皖口乘船而来,他已决意遵从叔父庞德公的建议,投奔刘备麾下。

  但毕竟年少名微,尚未闯出\"凤雏\"的名号。

  即便刘备礼贤下士,最多也就授予个郡守属官之职。

  若是官职太小,该不该接受呢?

  六百三十

  职位低微,恐埋没一身才华。

  若推辞,又恐错失辅佐明主良机。

  庞统陷入两难抉择。

  \"久闻襄阳庞士元才名,今日终得相见!\"

  \"士元先生,刘备有礼了!\"

  身后传来热忱的问候。

  待庞统转身,刘备已快步迎出城门,郑重行礼。

  庞统怔立当场。

  所有忧虑顷刻间烟消云散。

  这位坐镇荆州的雄主,威震天下的刘玄德,

  竟亲率百官出城相迎,

  还口称久仰大名?

  更行此大礼?

  如此礼遇,令庞统既惶恐又感动。

  \"庞...庞统拜见刘皇叔!\"

  回过神来,庞统慌忙回礼。

  刘备快步上前扶住,挽着他的手臂笑道:

  \"已备薄宴为先生接风,\"

  \"请随我入城畅谈天下大势。\"

  说罢便拉着庞统进城。

  庞统全程恍在梦中,不解刘备为何这般器重。

  直到被奉为上宾,接过刘备亲斟的美酒,才渐渐清醒。

  \"统不过山野之人,籍籍无名,\"

  \"怎当得起皇叔如此厚待?\"

  庞统对这番礼遇显得手足无措。

  \"先生过谦了。\"

  \"子璟军师早言,士元怀济世之才,\"

  \"可助我匡扶汉室。

  能得先生相助,实乃刘备之幸!\"

  刘备言辞恳切,推心置腹。

  庞统面露讶色,顺着刘备手势望向秦牧。

  “叔父信中提及,秦子璟不仅谋略过人,更兼有伯乐之才,为刘玄德发掘我荆州众多隐逸英才。”

  “初闻此事尚存疑虑,未料荆州竟藏此等奇人。”

  “今日得见方知,秦牧对我知之甚详,果然盛名无虚…”

  庞统暗自称奇,当即起身拱手致意:

  “久闻秦军师神机妙算,堪比谋圣转世,张良重生。”

  “今日亲见,方知传言非虚。”

  秦牧仅是淡然一笑。

  庞统继而整肃衣冠,向刘备郑重行礼:

  “蒙使君垂青,庞统此番特来投效,愿竭尽所能辅佐明公成就霸业!”

  刘备喜出望外,连忙搀扶道:

  “备何德何能,连得诸位俊杰相助,今又获士元这般经世之才。”

  “复兴汉室,指日可待矣!”

  当下亲自为庞统斟酒,主臣共饮。

  饮毕,庞统意味深长地笑道:

  “主公,此番前来另备薄礼。”

  “统有拙计,可破吕蒙铁锁封江之策。”

  刘备闻言双目放光。

  未料庞统不仅主动效忠,更献破敌良策。

  而方才秦牧已然献过 ** 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