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铃阵的雾气还在轻轻流动,刚才幻象中阿婆的身影仿佛还在古树前忙碌,她的叹息声、刻刀的“沙沙”声,还有守林露洒在地上的“滋滋”声,都清晰地留在苏眠的脑海里。苏眠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情绪,开始仔细搜索铜铃阵周围的区域——阿婆既然在这里受伤,很可能留下了更多线索,比如掉落的刻刀、装守林露的陶罐,或者能指向她下落的标记。
她先查看了古树的底部,树干周围的泥土被翻动过,有的地方还留着浅浅的脚印,脚印的尺寸很小,是阿婆的布鞋留下的,脚印的方向朝着森林更深处,说明阿婆在被雾气袭击后,很可能朝着那个方向逃走了。树干上刚刻完的符号还很清晰,木屑散落在地上,没有被风吹走,说明阿婆离开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就在几个小时前。
苏眠又检查了每个铜铃的木桩,发现靠近古树的一个木桩上,缠着一缕蓝色的布条——是从阿婆的头巾上撕下来的,布条的颜色和材质,与她之前捡到的头巾完全一致,边缘还留着撕裂的痕迹,像是被雾气中的丝线拉扯导致的。她顺着布条的方向看去,在不远处的腐叶堆里,发现了一块深蓝色的布料,正是阿婆的头巾!
头巾被压在几片深红色的枫叶下面,大部分沾着潮湿的泥土,只有一角露在外面,上面还缠着几根灰黑色的发丝——与铜铃上的发丝同款。苏眠小心翼翼地捡起头巾,抖掉上面的泥土和枫叶,发现头巾的内侧,靠近边缘的位置,缝着一张折叠的纸条。纸条被白色的棉线缝在头巾里,线结打得很紧,显然是阿婆特意固定的,避免纸条在行动中掉落。
苏眠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小心地拆开棉线——棉线已经有些老化,稍微用力就断了,露出里面泛黄的纸条。纸条是用草纸做的,质地粗糙,边缘有明显的磨损,像是从一本旧账本上撕下来的,纸页的右上角缺了一块,可能是被虫子咬过。纸条的折叠方式很仔细,叠成了整齐的正方形,苏眠慢慢展开,生怕把脆薄的纸页弄碎。
展开后,纸条上的字迹映入眼帘——是阿婆的笔体,与之前幻象中她刻符号的认真不同,纸条上的字迹虽然工整,却带着明显的颤抖,尤其是在提到“孩子”和“阿木”的时候,笔锋有些不稳,能看出阿婆写这张纸条时,心里充满了焦虑和不舍。苏眠举起青铜镜,让微光照亮纸条,清晰地看清了上面的内容:
“吾名林阿婆,守雾隐林已十载。此纸若被人见,说明吾已遭不测,或被‘雾’困,望拾得者能帮吾完成未竟之事。
十年前秋,三名孩童入林游玩,迷路后困于雾中,吾发现时已迟,孩童魂魄不散,执念化雾,名曰‘雾祟’,会抓靠近之人生生困于雾中。吾祖上曾传‘守林咒’,以铜铃镇之,以‘守林露’养之,铜铃需布成阵,守林露需以雾见愁、艾草、定心草熬制,三者缺一不可。
十年来,吾每七日补一次守林露,每半月刻一次咒文,雾祟虽未散,却也未伤一人。然今年入秋以来,定心草渐少,吾寻遍林内,只余最后几株,守林露药效渐弱,铜铃开始自响,雾也一日浓过一日。
吾孙阿木,年幼丧亲,吾带其长大,他心善,总担心吾安危,常劝吾离开雾隐林,可吾若走,雾祟必出,伤及更多人。近日铜铃响得愈发频繁,吾需往林最深处寻定心草,若三日未归,便是已被雾祟困于雾中。
阿木不知雾祟真相,只知吾守林辛苦,吾恐其担心,未敢告知。若汝见阿木,望告知吾之苦心,勿让其为吾冒险。铜铃阵中央若见‘血铃’(铜铃碎、染血),需速寻新熬之守林露,泼于阵中,可暂压雾祟。守林露之法,吾记于木屋床底之《守林记》中,望汝能寻得,续吾之责,护林内安宁,也护阿木平安。”
纸条写到“阿木平安”就断了,末尾画着一个小小的铜铃,铃下写着“林阿婆绝笔”,字迹的颜色比前面更深,显然是阿婆写最后几个字时,用了更大的力气,纸页的边缘还沾着几滴已经干涸的泪痕,泪痕的形状不规则,能看出阿婆写这张纸条时,曾偷偷哭过。
苏眠握紧纸条,指尖触到纸页上的泪痕,能感觉到纸张的粗糙和阿婆的绝望。她终于理清了所有线索:十年前的三个孩子迷路死亡,执念化雾成“雾祟”;阿婆用祖传的铜铃阵和守林露镇压,独自守护了十年;今年定心草减少,守林露药效减弱,雾祟变强,铜铃自响;阿婆为了寻找定心草,深入森林,却被雾祟困住或受伤;阿木担心阿婆,误碰雾祟的幻象,也被缠住;阿婆提前写下这张纸条,缝在头巾里,就是怕自己出事,有人能继续守护铜铃阵,保护阿木和更多的人。
苏眠的目光再次落在阵中央的铜铃碎片上——碎片上的暗红色血渍,正是阿婆提到的“血铃”征兆,说明雾祟的力量已经强到能打碎铜铃,若不尽快找到守林露,铜铃阵的镇压效果会彻底消失,雾祟会冲出阵外,伤害更多的人。
“《守林记》……木屋床底……”苏眠轻声念出纸条上的关键信息。阿婆把熬制守林露的方法记在了《守林记》里,藏在木屋的床底,只要找到这本书,就能知道如何熬制守林露,暂时压制雾祟。而阿婆提到的“林最深处”,很可能就是她寻找定心草的地方,也是她失踪的地点,只要找到守林露,再去深处寻找阿婆,就能彻底化解这场危机。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陈老师校徽突然轻微发烫,指向森林更深处的方向——那里的雾气似乎比其他地方更淡,偶尔能看到几点绿色的光斑,像是草药的颜色。苏眠知道,那很可能就是阿婆寻找定心草的地方,也是守林露最后需要的原料来源。
她将纸条小心翼翼地折好,和阿木的日记放在一起,又把阿婆的头巾系在手腕上——这是阿婆留下的最重要的物品,也是她寻找真相的动力。苏眠站起身,看向森林深处的方向,雾气虽然依旧存在,但她的心里却充满了坚定。
她握紧青铜镜和柴刀,朝着校徽指引的方向走去。脚下的泥土越来越坚硬,周围的树木也变得更稀疏,偶尔能看到几株绿色的草药,叶片上还沾着露水,显然是阿婆之前采摘过的地方。苏眠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危险,雾祟随时可能发起攻击,但她不能退缩——阿婆的嘱托、阿木的等待、三个孩子的执念,都在等着她去完成,去化解,去给这场持续十年的守护,一个温暖的结局。
铜铃阵的铜铃突然轻轻晃动起来,铃舌上的发丝朝着苏眠离开的方向飘动,像是在为她指引方向,又像是在无声地感谢。苏眠回头望了一眼古树和铜铃阵,在心里默默说:“阿婆,放心吧,我会找到《守林记》,熬好守林露,也会找到你和阿木,不让你的努力白费。”说完,她转身继续往前走,脚步坚定,朝着森林深处的希望走去。
她先查看了古树的底部,树干周围的泥土被翻动过,有的地方还留着浅浅的脚印,脚印的尺寸很小,是阿婆的布鞋留下的,脚印的方向朝着森林更深处,说明阿婆在被雾气袭击后,很可能朝着那个方向逃走了。树干上刚刻完的符号还很清晰,木屑散落在地上,没有被风吹走,说明阿婆离开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就在几个小时前。
苏眠又检查了每个铜铃的木桩,发现靠近古树的一个木桩上,缠着一缕蓝色的布条——是从阿婆的头巾上撕下来的,布条的颜色和材质,与她之前捡到的头巾完全一致,边缘还留着撕裂的痕迹,像是被雾气中的丝线拉扯导致的。她顺着布条的方向看去,在不远处的腐叶堆里,发现了一块深蓝色的布料,正是阿婆的头巾!
头巾被压在几片深红色的枫叶下面,大部分沾着潮湿的泥土,只有一角露在外面,上面还缠着几根灰黑色的发丝——与铜铃上的发丝同款。苏眠小心翼翼地捡起头巾,抖掉上面的泥土和枫叶,发现头巾的内侧,靠近边缘的位置,缝着一张折叠的纸条。纸条被白色的棉线缝在头巾里,线结打得很紧,显然是阿婆特意固定的,避免纸条在行动中掉落。
苏眠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小心地拆开棉线——棉线已经有些老化,稍微用力就断了,露出里面泛黄的纸条。纸条是用草纸做的,质地粗糙,边缘有明显的磨损,像是从一本旧账本上撕下来的,纸页的右上角缺了一块,可能是被虫子咬过。纸条的折叠方式很仔细,叠成了整齐的正方形,苏眠慢慢展开,生怕把脆薄的纸页弄碎。
展开后,纸条上的字迹映入眼帘——是阿婆的笔体,与之前幻象中她刻符号的认真不同,纸条上的字迹虽然工整,却带着明显的颤抖,尤其是在提到“孩子”和“阿木”的时候,笔锋有些不稳,能看出阿婆写这张纸条时,心里充满了焦虑和不舍。苏眠举起青铜镜,让微光照亮纸条,清晰地看清了上面的内容:
“吾名林阿婆,守雾隐林已十载。此纸若被人见,说明吾已遭不测,或被‘雾’困,望拾得者能帮吾完成未竟之事。
十年前秋,三名孩童入林游玩,迷路后困于雾中,吾发现时已迟,孩童魂魄不散,执念化雾,名曰‘雾祟’,会抓靠近之人生生困于雾中。吾祖上曾传‘守林咒’,以铜铃镇之,以‘守林露’养之,铜铃需布成阵,守林露需以雾见愁、艾草、定心草熬制,三者缺一不可。
十年来,吾每七日补一次守林露,每半月刻一次咒文,雾祟虽未散,却也未伤一人。然今年入秋以来,定心草渐少,吾寻遍林内,只余最后几株,守林露药效渐弱,铜铃开始自响,雾也一日浓过一日。
吾孙阿木,年幼丧亲,吾带其长大,他心善,总担心吾安危,常劝吾离开雾隐林,可吾若走,雾祟必出,伤及更多人。近日铜铃响得愈发频繁,吾需往林最深处寻定心草,若三日未归,便是已被雾祟困于雾中。
阿木不知雾祟真相,只知吾守林辛苦,吾恐其担心,未敢告知。若汝见阿木,望告知吾之苦心,勿让其为吾冒险。铜铃阵中央若见‘血铃’(铜铃碎、染血),需速寻新熬之守林露,泼于阵中,可暂压雾祟。守林露之法,吾记于木屋床底之《守林记》中,望汝能寻得,续吾之责,护林内安宁,也护阿木平安。”
纸条写到“阿木平安”就断了,末尾画着一个小小的铜铃,铃下写着“林阿婆绝笔”,字迹的颜色比前面更深,显然是阿婆写最后几个字时,用了更大的力气,纸页的边缘还沾着几滴已经干涸的泪痕,泪痕的形状不规则,能看出阿婆写这张纸条时,曾偷偷哭过。
苏眠握紧纸条,指尖触到纸页上的泪痕,能感觉到纸张的粗糙和阿婆的绝望。她终于理清了所有线索:十年前的三个孩子迷路死亡,执念化雾成“雾祟”;阿婆用祖传的铜铃阵和守林露镇压,独自守护了十年;今年定心草减少,守林露药效减弱,雾祟变强,铜铃自响;阿婆为了寻找定心草,深入森林,却被雾祟困住或受伤;阿木担心阿婆,误碰雾祟的幻象,也被缠住;阿婆提前写下这张纸条,缝在头巾里,就是怕自己出事,有人能继续守护铜铃阵,保护阿木和更多的人。
苏眠的目光再次落在阵中央的铜铃碎片上——碎片上的暗红色血渍,正是阿婆提到的“血铃”征兆,说明雾祟的力量已经强到能打碎铜铃,若不尽快找到守林露,铜铃阵的镇压效果会彻底消失,雾祟会冲出阵外,伤害更多的人。
“《守林记》……木屋床底……”苏眠轻声念出纸条上的关键信息。阿婆把熬制守林露的方法记在了《守林记》里,藏在木屋的床底,只要找到这本书,就能知道如何熬制守林露,暂时压制雾祟。而阿婆提到的“林最深处”,很可能就是她寻找定心草的地方,也是她失踪的地点,只要找到守林露,再去深处寻找阿婆,就能彻底化解这场危机。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陈老师校徽突然轻微发烫,指向森林更深处的方向——那里的雾气似乎比其他地方更淡,偶尔能看到几点绿色的光斑,像是草药的颜色。苏眠知道,那很可能就是阿婆寻找定心草的地方,也是守林露最后需要的原料来源。
她将纸条小心翼翼地折好,和阿木的日记放在一起,又把阿婆的头巾系在手腕上——这是阿婆留下的最重要的物品,也是她寻找真相的动力。苏眠站起身,看向森林深处的方向,雾气虽然依旧存在,但她的心里却充满了坚定。
她握紧青铜镜和柴刀,朝着校徽指引的方向走去。脚下的泥土越来越坚硬,周围的树木也变得更稀疏,偶尔能看到几株绿色的草药,叶片上还沾着露水,显然是阿婆之前采摘过的地方。苏眠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危险,雾祟随时可能发起攻击,但她不能退缩——阿婆的嘱托、阿木的等待、三个孩子的执念,都在等着她去完成,去化解,去给这场持续十年的守护,一个温暖的结局。
铜铃阵的铜铃突然轻轻晃动起来,铃舌上的发丝朝着苏眠离开的方向飘动,像是在为她指引方向,又像是在无声地感谢。苏眠回头望了一眼古树和铜铃阵,在心里默默说:“阿婆,放心吧,我会找到《守林记》,熬好守林露,也会找到你和阿木,不让你的努力白费。”说完,她转身继续往前走,脚步坚定,朝着森林深处的希望走去。